諸葛亮《誡子書》中的三句名言,句句經典,受益終生!

2021-01-08 國學雜談

當年「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的諸葛亮,以才智多謀著稱於世,他的聰明智慧,在《三國演義》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給後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品格高尚、學識淵博的父親,《誡子書》是他在五十四歲臨終前,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後來成為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這封家書簡練嚴謹,充滿智慧,句句經典,堪稱家訓中的經典之作。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三句名言,相信會受益終身。

一,夫君子以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君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行為操守呢?就是要從寧靜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從節儉中培養自己的品德。

「靜以修身」。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人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生命的本源,才能發現我們的本性,了解了本性,就會明白萬物一體的道理,也就清楚了萬事萬物的客觀規律,個人的智慧德能就會有所提高。我們看到修行人經常參禪打坐、誦經拜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那個「靜」的狀態。古人教育小孩,從小就讓他讀誦經典,也是為了讓小孩的心能靜下來。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生起智慧,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因為旁觀者心裡相對比較清靜,而當局者心裡就比較浮躁、混亂,處理起事情來就容易失去理智。

「儉以養德」。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的欲望降低到最低點,道德品行自然就高尚了。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的生活,可以說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就這樣,人家還過的還很快樂,就是因為他一心都撲在學習聖賢學問和提高自己修養品行上,所以才能法喜充滿,心情喜悅。所以我們要想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一定要從節儉做起,不要去追求物質享受。

二,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做不到清心寡欲,習慣不了過平凡清淡的生活,就無法確立人生的志向。如果靜不下心來,不能排除外來的幹擾,也無法達成遠大的目標。

「非澹泊無以明志」。古往今來,知識分子很多,學習聖賢學問的人也很多,但能成聖成賢的卻不多,為什麼?就是做不到「澹泊」二字。舉個例子:最近幾年自媒體很火,很多人就把控不住,忘記初衷了。剛開始讀書寫文章,起心動念還算純淨,就是為了學習聖賢文化,陶冶情操,順便把心得分享給大家,鍛鍊自己的文筆,純屬個人興趣愛好。但後來發現其中有利可圖,流量就可以變現,知識可以賺錢,並且利潤豐厚,就抵制不住誘惑了。書也不用心去讀了,文章也不用心去寫了,那幹什麼呢?專門在標題上下功夫,怎麼吸引人怎麼來,怎麼能獲得流量怎麼來。不再專注文章內容本身,而是專注於平臺推薦機制,專門研究媒體平臺的漏洞,想盡一切辦法獲得平臺更多的推薦,這就叫不務正業了。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內容好的文章,閱讀量未必就多;很多爆文呢,反而卻沒什麼有價值的內容,不過是套路而已。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就是因為做不到淡泊,做不到清心寡欲,禁不住利益的誘惑,開始還可能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家餬口,後來就逐漸變成欲望,變成貪婪了,這已經不是在做學問,而是變成金錢的奴隸了。所以有志於做學問的同仁,一定要將「非澹泊無以明志」這句話牢記在心,才不至於半途而廢。

「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什麼經不住外界的誘惑呢?還是因為我們的心太浮躁了,太急功近利了。看到別人隨便寫篇文章可能就收益一千、一萬,甚至更多,我們的心就平靜不下來了,書也讀不下去了,也想跟人家學套路,鑽漏洞,賺流量,這就離我們讀書做學問的目標越來越遠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心靈的寧靜,不被外界所擾,不為名利所動,才能專心一志的做學問,才能達成我們遠大的人生目標。

三,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放縱懶散,就無法精進;急躁冒險,就無法陶冶性情。

「淫慢則不能勵精」。俗話說「笨鳥先飛」,不怕笨,就怕懶。人只要一懶散下來,沉迷於吃喝玩樂,貪圖享受,好逸惡勞,就算你再聰明,也會墮落下去,不再進步,早晚被社會所淘汰。

「險躁則不能冶性」。古人說「欲速則不達」,太懶散不行,太冒進也不行。喜歡追求刺激,喜歡冒險,內心浮躁,急功近利,就很難陶冶自己的性情。為什麼古人喜歡琴棋書畫?就是因為要學好這些東西,都必須做到一點,那就是「慢」。你要是心浮氣躁,哪樣都學不好,古人教小孩學這四樣,就是為了磨練他的性情。為人處世也是一樣,事緩則圓,越是急躁,這事就越辦不好,是越忙越亂。

諸葛亮的這篇《誡子書》,雖然很短,只是一封家書,但就這三句話,如果我真正能夠做到了,也會受益終生。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關於「感恩」的三句名言,句句經典,孟子的話最為高深
    歷史上關於「感恩」的三句名言,句句經典,孟子的話最為高深文 | 美美的世界閣中國歷史上千年,每年都有新鮮的事情發生,以至於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傳統美德。生活中我們要靠家人,在外面我們要靠朋友,有時候我們還要靠自己的拼搏,讓自己更加強大。
  • 諸葛亮的《誡子書》真正的本意是什麼?
    一代謀聖諸葛亮的家訓《誡子書》,雖然只有短短86個字,卻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1、心態上,經得起「靜」境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經商、資源、機會、方法等固然重要。但是,這些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素。
  • 曹操的四大名言,句句精闢無比,第三句很「狂」
    【曹操的四大名言,句句精闢無比,第三句很「狂」】「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孫盛在《雜記》中記載:「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遂行。」但不少網友卻把這句詩拿來惡搞,將「幾何」二字定義為數學術語中的幾何,並念道「人生幾何,戀愛三角」,著實讓人無話可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讓縣自鳴本志令》,其中有一句就是「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這句話看似狂妄,不但表現了他的自信與傲氣,更表現了他沒有因為赤壁的失利而自暴自棄,統一天下的志向也沒有放棄。這句現在讀讀真的是非常的狂妄。
  • 堪稱經典家訓的諸葛亮誡子書 句句都是座右銘
    ——出自諸葛亮《誡子書》今天就著重來說說「千古教子經典」——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莎士比亞關於愛情的名言,每一句都值得收藏,讀懂了受益終生
    莎士比亞是英國的大文豪,一生之中,寫下了許多的戲劇,然而這些戲劇,也大多以愛情為主,尤其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更是成為了愛情經典。然而在莎士比亞在這些經典的愛情戲劇裡,還有許多愛情名言,只要讀懂了這些愛情名言,那麼也就懂得了怎麼去愛。下面就來盤點,莎士比亞的愛情名言,每一句都值得收藏,讀懂了可以說是受益終生。
  • 訪諸葛亮後裔最大聚居地 八卦奇村傳頌《誡子書》
    中新網金華10月15日電(記者 奚金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年中,中紀委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一經推出就頗受關注,尤其是第二期中介紹的金華家規——蘭溪諸葛村《誡子書》,在社會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家風熱」。  諸葛亮所著的《誡子書》,雖然只有短短86字,卻開中國家教訓導之先聲。
  • 文言閱讀練習:《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
    (乙)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②,儉以養德,非淡泊③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④。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⑤則不能勵精⑥,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⑦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注】①行:操行。②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③淡泊:清靜寡慾,沒有奢望。
  • 除了《誡子書》外,諸葛亮還有精彩的《誡外甥書》,開頭就是成語
    說到三國時代諸葛亮的文學成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精彩的《出師表》。《出師表》一共有兩篇,尤其以第一篇最為精彩。開篇就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娓娓道來,如同一個長輩對後人的循循善誘,極盡忠誠之心,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忠」的最高境界。
  • 《太上感應篇》中的三句經典名句,句句隱含人生哲理!
    第三句,【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白話】提醒我們,心地要真誠,不自欺,也不欺人。所以這個「不欺暗室」,「暗室」一般講,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深一層講,其實是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縱使有人在了,他人也不知道我們的起心動念。而事實上,我們心有妄念、有邪念了,自己的真心就障礙住了,這就不自愛了。人見不到的地方,你獨居一室,這是文字表面的意思。
  • 老祖宗留下的3句識人術口訣,句句經典,讓人受益終生
    《人物誌》中說: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即:聖人賢者美好的地方就在於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可貴的地方就在於知曉他人所長所短所憂所慮,然後知人善任。現代社會,懂得識人、用人,可以更加聰明與智慧,也是很有必要的。正如俗語所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一個人可以不讀書,但不可不知曉人情世故,不可不懂社會與人心。
  • 《呂氏春秋》中十句智慧名言,句句經典,回味無窮!
    《呂氏春秋》中十句智慧名言,句句經典,回味無窮!1. 義博利則無敵。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審分覽·慎勢》。廣施道義,就不會有人與之為敵。在人的一生中,要與很多人交往,有些人是朋友,有些人是陌生者,有些人則是對手,甚至是敵人。2. 義百事之始,萬利之本。出自秦·呂不韋《呂氏春秋·慎行論·無義》。道義是許多事情的先導,是所有利益的根本。
  • 《大學》十句經典名言,終生受益!
    今天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十句名言: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譯文:古人喜歡簡單明了,開篇第一句,就講出了這部書的核心內容。這部書名字叫《大學》,顧名思義,就是大人的學問。大學的內容就是要彰顯自性中人人具有的光明德行,然後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除舊革新,並且精益求精,達到善的最高境界。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歷史上令人膽寒的三句名言,其中這句最狠毒!
    中國歷史上曾經流傳著很多霸氣無比的口號,而這些口號的背後都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歷史故事,它們流傳千年,家喻戶曉,讓後人耳熟能詳,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找到了中國歷史上最令人膽寒的三句口號,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今天小編就將這三句令人膽寒的口號背後的故事講給你聽!
  • 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千年後竟然驗證預言,是早有預知還是巧合?
    諸葛亮曾經寫了《誡子書》一書,其中有一段話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句話正是諸葛亮對他的兒子的勸誡之言,每個字、每句話都流露著諸葛亮作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期盼和望子成龍之心,同時這句話也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
  • 傳武最霸氣的三句名言!
    傳武界有三句最霸氣的話流傳下來,分享給各位道友。Top3:我絕不會承認我是天下第一,但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語出李小龍,嚴格來說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傳武者,但由於曾經練過太極拳和詠春拳,姑且認為他也算是一個傳武高手吧。這句話將武者「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性格暴露無疑,它來自武者強大的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李小龍還有一句傳世名言:光說沒用,一定要去做!
  • 三國最著名的十句罵人名言,句句不帶髒字,噎死人不償命
    因為是文白結合,書中也留不少經典的罵人之語。雖說的罵人之語,但是它們不帶髒字,句句是噎死人不償命,值得一提的是,下面10句罵人名言中,曹操一人就貢獻了6句。1、曹操罵袁紹:豎子不足與謀袁紹集結十八路諸侯將董卓打敗,從洛陽逃到長安。所謂:宜將剩勇追窮寇。曹操建議乘勝追擊,滅此朝食,卻遭到了袁紹等人的拒絕。眼看良機坐失,曹操氣得怒罵:「豎子不足與謀!」
  • 第十五回(上) 簡短《誡子書》 其意也深刻
    首先讓我們開個火車,將這篇《誡子書》翻譯為白話文。」袁梓航第一個,他想了想,猶豫不決地說:「發端……君子行為寧靜專一,以修身勤儉以養德。」「『夫』是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發端,但無需翻譯出來哦!」欒老師聽後笑著說。接下來是陸子宜:「不做到內心恬淡,不慕名利,就無法明確志向。不摒除雜念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很好!」欒老師滿意地點點頭,「下一句。」
  • 讀諸葛亮家書,修身養德,涵養正氣
    諸葛亮的家風主要體現在《誡子書》《又誡子書》《誡外甥書》等家書之中,為古代中國綿延不絕的家風傳統注入了一脈哲思清流。 其中,《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臨終時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涉及立志、勤學、修身、養德等方面的內容;《又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養子諸葛喬的家書,專門談論飲酒問題;《誡外甥書》是諸葛亮寫給外甥龐渙的家書,談論了立志的重要性。
  • 諸葛亮有一個女兒神通廣大,死後,竟然還得道成仙,成為「神人」
    談到三國,許多人都會想到臥龍先生——諸葛亮,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傳統文化中忠良與智慧的代表。身為臣子的他對主公對國家那是忠心耿耿,扶漢室大廈於將傾。身為父親他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可謂用心良苦。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篇文章《誡子書》流傳千年,成為了許多家族教育子孫後代的典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