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民警趙國棟:電話裡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1-01-09 鳳凰重慶

「你好,江北分局……」當110報警電話接入指揮中心,這句重複過數萬次的開場白再次響起。每天從接通第一個電話,再到結束無數通電話,是趙國棟緊張而繁忙的工作全景。作為重慶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指揮中心的一名民警,與其他警種不同,他的名字「趙國棟」或許沒有人知道,3年多時間裡,報警的群眾卻無數次叫他「江北分局」或「110」。

火情、犯罪舉報、尋找失蹤失聯群眾、解救人質……每天,趙國棟通過「110」連線接入大家的生活、困境、危機,迅速完成受理、判別性質、跟蹤指揮、信息反饋等一系列工作。電話後面的他膽大、心細,周全、熱情、冷靜而快速地處理著每一個警情,他說,在這裡,他與報警的群眾雖然素不相識,但卻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大考猝不及防,解救人質重大警情

回憶2年前,剛從派出所調到指揮中心,趙國棟說,工作角色的轉變,讓他渾身是勁卻無處下手。

然而,忙碌的指揮中心並沒有給他慢慢適應的機會。成為「110」後,人生第一次大考有些猝不及防地將趙國棟推到了必須「破殼」的邊緣。

2018年12月21日下午14點28分,突然接報劫持人質警情。剎那間,四臺處警電話此起彼伏的在趙國棟面前響起。他一邊接打電話、記錄下警情;一邊反饋給上級領導,請示解決的方案;同時還需要對接相關單位,發布指令。這邊警情正嚴峻,那邊又有新的警情不斷接入進來。想要做到快速而準確,並沒有那麼容易。

「別慌!聚精會神,摸準情況!眼要快,耳要靈,加速處理。」一雙手拍在了趙國棟的肩膀上,組長胡欣的聲音給像一顆「定心丸」。讓趙國棟嘗試調整呼吸理清思路,投入到緊張的處置工作中。

15點40分,人質終於被成功解救,因為處置得當,配合默契,一切化險為夷。趙國棟緊繃的神經,才一下子鬆弛下來。他說:「感覺就像自己在處置現場打了一場狙擊戰。」

經此一役,趙國棟對指揮中心這個警令中樞有了新的認識,更對自己的接處警過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反思。為了能夠快速實現指揮聯動,獲取準確信息,他將全局各派出所的前臺值班電話和領導聯繫方式一一背下;為了能夠準確判斷事發地點、掌握髮展變化情況,他將全區道路交通、街道社區、視頻監控區域等關鍵信息默默地記在了腦海中。

有了這些基礎知識技能打底,因為經驗不足而出現的緊張感逐漸消失,趙國棟初步找到了指揮若定的感覺。

偷師「老師傅」 練就多核運轉技能

110接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容易,趙國棟說,在指揮中心,「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老指揮們都有自己的一套「兵法」。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指揮中心民警,需要不停的學習,組長胡欣就是他「偷師」的對象。

「細緻一點總沒錯!」是胡欣的口頭禪。胡欣今年剛好41。因為之前在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工作,又在眾多派出所歷練,他不僅處警閱歷豐富、工作細緻周道,更是磨練出一顆能夠隨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強大心臟。

通過觀察學習,趙國棟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工作技巧。

比如如何快速識記,同時運用好接警記錄單。趙國棟說,通常值一次班,他會寫滿30張接警單,記錄不僅能幫助記憶,更可以方便日後翻閱調取情況,做到有備無患。另外,接警電話總是同時到來,在處置一個警情同時也需要了解另一個警情,這就要求民警必須能夠一心多用,多核處理問題。在同時遭遇多個警情時,更要迅速分出優先級,確保重大警情處置及時得當,普通警情處置平穩周全。

在老指揮們的指導下,趙國棟先後成功處置過拯救跳橋女子、找回走失小女孩、撲滅火災等各種重大警情。

15萬餘起處警實戰 從新手到行家

趙國棟說,接處警與指揮調度沒有捷徑,更多的是靠不斷的積累,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處置中練就紮實的功底。

2020年9月的一天。凌晨2時30分,花園村建新西路一小區發生火情,因一住戶在客廳吸菸,造成了住宅樓的上下兩層都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勢兇猛,人員被困,情況危急。接到報警後,趙國棟立刻電話指令花園村派出所到場處置,同時對接消防人員,並調集周邊五個派出所的警力到場疏散群眾。隨後,他將情況上報給上級領導及相關部門。

因為處置得當,3時25分火被撲滅,現場無人員傷亡。隨後,趙國棟又將材料形成文字說明,上報給市局,而做完這一切已經是早上6點。在這起重大火情的處置過程中,他1小時之內就接打了40餘通電話,實現承上啟下、溝通左右、聯繫內外、服務全局的指揮調度職責。

回顧2018年7月至今,經趙國棟處理警情累計15萬4千餘起,日均接打電話近100次。他也從一個新手,成了指揮中心的處置行家。

有趣的小巧合,他和110同生日

趙國棟身上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巧合,因為1月10日出生的,同事們開玩笑稱他是指揮中心的「天選」警員。然而今年,趙國棟在指揮中心第3個生日,被定為首屆中國人民警察節。

生日、節日、報警電話重疊在一起,讓他與「110」這個數字有更加密不可分的聯繫。趙國棟說,這或許是一個巧合,但也可以看作一種使命。和同事一起堅守在大屏幕前,通過一根電話線守護著這座城市和其中的人們,那句「生日快樂」瞬間被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你好,江北分局。」電話又一次響起,忙碌的一天,重新開始。

相關焦點

  • 去年我市「110」接218萬多個電話,求助的多了,報案的少了
    □本報記者  葉勇  在過去的一年裡,110指揮中心的民警全天候接聽電話,為百姓提供最及時、有效的幫助。截至2020年12月31日,哈爾濱市公安局情指中心110報警服務臺共呼入電話2187280個,同比2019年的2300263個下降了6.7%。其中,市民緊急求助類電話佔60%左右,同比上升7.4%。連續多年,刑事犯罪報警數持續下降。
  • 中國警察節|西安110接線員惠建安:熟悉市區每一處地形和道路
    通常一個報警電話,報警人講清楚事情的過程,大概需要幾十秒,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接警員要能迅速準確判斷發生地點,通知轄區派出所。這就要求接警員能夠熟悉每條道路、每個十字路口、甚至某個商場和公共廁所在什麼位置。
  • 奧馬電器趙國棟因違規減持收監管函,旗下錢包金融app不再提供在線...
    1月17日,奧馬電器(SZ002668)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趙國棟因未按照相關規定在首次賣出的十五個交易日前披露減持計劃,收深交所監管函。公告內容顯示,2019年11月1日,趙國棟通過奧馬電器披露《關於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所持公司部分股份存在平倉風險暨被動減持的預披露公告》。
  • 生命線上的守護者|走進110,尋找最美工作者——田林傑
    在110接警大廳裡,電話鈴聲不斷響起。「您好!110接警中心」。110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電話號碼,「有困難撥打110」,這句話已經深刻印記在大家的心裡,不管是失竊還是糾紛,投訴還是諮詢,110始終是幫群眾解決問題的「第一熱線」。
  • 生命線上的守護者|走進110,尋找最美工作者——顧俊傑
    在110接警大廳裡,電話鈴聲不斷響起。「您好!110接警中心。」110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電話號碼,「有困難撥打110」,這句話已經深刻印記在大家的心裡,不管是失竊還是糾紛,投訴還是諮詢,110始終是幫群眾解決問題的「第一熱線」。
  • 110警察節⑤丨怕新冠、想輕生……關鍵時刻他們想起了這個電話
    2020年全年,江北區分局110實現連續8784小時無間斷響應,共計接處警近27萬起,其中求助類警情近7萬起,涉刑事類報警7萬餘起,涉治安類報警5萬餘起……110三個數字曾經見證了太多報警人和警察的故事。這些故事,只是成千上萬個110報警電話中的「冰山一角」。  「我可能得了新冠,救救我!」
  • 一年365天的守候 為城陽110報警臺電話那頭熱忱溫暖的聲音點讚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欒雲海「110」一個要老百姓脫口而出的數字,一個帶有民生溫度的電話號碼,身為城陽公安分局110接警臺的接警員李延傑說出了樸實的話「請你們放心,雖不希望接到任何人的報警電話, 但面對危難險重或不法侵害時,110永遠在你身邊……」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城陽公安分局110報警服務臺共接聽110報警電話高達
  • 哈市在撥打110電話報警基礎上新增五種報警方式
    哈爾濱新聞網訊(於東亮 金鋼)今天是「110」宣傳日。目前,我市在原有撥打110電話報警的基礎上,又派生出五種報警方式供市民在不同報警環境下選擇,即報警編碼(路燈杆)報警、簡訊報警、96345預防電信詐騙專項報警、「110信箱」報警和3G視頻報警。
  • 16年接到3萬多起報警電話 曾差點崩潰的他為啥仍熱愛這份工作
    作為廣漢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裡的一員,李勇喜歡拿著電話與陌生人進行溝通,更重要是幫助求助者解決一些問題。尤其讓他感到自豪的是,利用打電話的方式挽救了兩條年輕的生命。長通話與短通話挽救兩條年輕的生命「喂,是110嗎?
  • 我國報警電話為何是110?人民警察八代警服變遷長啥樣?答案在這
    中國古代最詳備的兩部偵查學著作《洗冤集錄》和《折獄龜鑑》也是在此時問世。《洗冤集錄》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還是中國最早記載現場勘驗技術的偵查學著作。鄭克的《折獄龜鑑》是中國最早記載偵查方法的著作。這兩部著作是中國古代偵查學的奠基之作。追根溯源報警電話的由來眾所周知,我國的報警電話是110,而美國的是911。其實,世界各國的報警電話並不統一。
  • 33歲「110」的驕傲與苦惱 請把「生命線」留給最需要的人!
    天橋公安分局110指揮中心副科長王慶告訴記者,這個工位24小時裡都有接警員緊緊盯著電腦屏幕。一旦有「標紅」接警信息出現,要求在60秒內,由基層派出所發出響應,迅速出警。同時,接警員配合出警民警,做好後方支援。2018年8月13日中午12時,「標紅」信息突然出現。黃臺派出所接到「110」指令:一名青年女子站在路口手持匕首不斷向過往行人揮舞,嚴重威脅行人安全。情況緊急!
  • 「你好,110」致敬!110背後的「隱形守護者」
    感受法治新生態 建設平安黑龍江2021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警察節也是全國第34個「110宣傳日」經黑龍江省公安廳黨委批准決定對全省公安機關110工作成績突出的5個集體和20名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在這個日子裡讓我們走近365天守候在110電話背後的民警和輔警們
  • 廣州110——一個號碼,守護萬家平安
    35年來,廣州110分秒不停地守護著羊城的萬家燈火,隨著時代的變遷,廣州110也在不斷的發展。廣州110報警服務臺的前身,是解放初期的「00」電話,俗稱「盜警」電話,1973年,郵電部將「00」電話改為「01」盜警電話,1986年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在全國率先正式開通110報警服務臺。
  • 默默做生命線上的守護者——記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臺...
    請問是110嗎?」市民遇到急事難事,第一時間會想到撥打110報警電話求助。110報警服務臺是出警指揮的中樞,是信息中心、通訊中心、調度中心、監控中心的匯集,區別於派出所接處警民警,情報指揮中心接處警民警肩負著接警、指揮調度、信息報送等工作。不管是太陽升起還是夜深人靜滿天星鬥時,110接警員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接聽來自市民群眾的求助電話,用奉獻和擔當守護著這座城市。
  • 你好,110!這座城市所有人的安全密碼
    細心記錄,第一時間鎖定警情所在轄區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市110指揮調度室共接各類報警845763起。這是什麼概念?意味著每天110接警員工作8小時,要接聽700餘個報警電話,平均下來每分鐘接聽1至2個報警電話,往往一個報警電話剛剛掛下,下一個電話又打進來了。
  • 生命「線上」的守護者——走進長沙市110指揮中心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歐陽倩 「110」是人民群眾遇到危險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求助電話。1月10日,在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當天,記者走進了長沙市110指揮中心。 頭戴耳機、別著耳麥,騰出雙手在鍵盤上敲擊報警人信息,劉創滿臉嚴肅仔細詢問報警人情況。這個長沙伢子被同事稱為「金牌接警員。」
  • 點開來看青島公安110的前世今生……
    前世我在電話這頭你在平安那頭前世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當然,通訊也不便,80年代以前,群眾報警的方式一般是親自到派出所找民警口頭報警。80年代中期,隨著固定電話的逐步興起,廣東廣州、福建漳州等地率先推行110報警電話和110報警服務臺,並在全國範圍逐步推廣。
  • 110接警員方園:生命線上的守護者
    在普通人眼裡,110似乎無所不能,不管遇到什麼麻煩,第一反應就是撥打110。「喂,你好110。」這句話,方園已經說了8年。她是紹興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的一員,也是一位110接警員。8年來,方園接過無數個電話,每一次電話響起,她都絲毫不敢懈怠。每當電話掛斷,她就要爭分奪秒的根據警情通知相應的警力,生怕耽誤一秒鐘。她更是這條生命線上的守護者。
  • 珍愛公共「生命線」 合理應用「110」
    今年的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同時也是全國110報警服務臺誕生35周年、南京市110報警服務臺誕生31周年。當天,南京市公安局舉辦了以「一心為民110,砥礪奮進新徵程」為主題的「110宣傳日」活動,充分展示全市公安110在打擊犯罪、維護治安、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的顯著作用。
  • 110接警員:「生命線」上的守護者
    記者從市公安局獲悉,去年,我市110聯動指揮中心共接到電話188萬餘起,接警員平均每小時要面對200餘起群眾求助。  遇到緊急情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撥打110,接警員就是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第一時間裡的守護者。昨日,記者走近他們,聆聽那些感動你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