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1年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也是全國第35個「110宣傳日」。「一個號碼,守護萬家平安」,1986年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在全國率先正式開通110報警服務臺。35年來,廣州110分秒不停地守護著羊城的萬家燈火,隨著時代的變遷,廣州110也在不斷的發展。
廣州110報警服務臺的前身,是解放初期的「00」電話,俗稱「盜警」電話,1973年,郵電部將「00」電話改為「01」盜警電話,1986年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在全國率先正式開通110報警服務臺。之所以使用「110」三個數字,主要是為了方便群眾記憶,當時接入的既包括刑事治安案件,也包括交通事故、遇險危難等需要公安機關幫助解決的問題。楊蘊華是當時候的第一批接線員。
110報警服務臺開通第一天,楊蘊華和她的15名同事一共接到了24個報警電話。這24個電話中,有些是群眾好奇打過來的,有些則是打錯電話的。
雖然當時的設備簡陋,接警量少,但是由110接入信息,再協調相關部門到現場處置的工作流程已經初步確立,可以說,每一個110接線員,就是一個熟悉各類公安業務的「指揮長」。
1989年,楊蘊華在值班時,接到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的求助,說有一名持槍搶劫犯可能向廣州火車站方向逃竄。楊蘊華幾乎第一時間就能在腦海裡就勾勒出一條從民警出發地點到火車站的最佳路線。正常情況下需要一個小時的路程,在楊蘊華的一路協調下,民警半個小時就趕到了火車站,將嫌疑人成功抓獲。
以110為樞紐,協調各方警力處置警情,公安部門很快意識到了新的工作流程帶來的效率提升。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紛紛開通110報警服務臺。
1997年,廣州市110報警服務臺迎來重大升級,原來的24路電話被擴充到66路,接線員也開始忙了起來。與接警量增加所伴隨的,是110指揮功能的進一步強化,通過指揮中心,集中調動各警種處置各類警情和突發事件,被作為一種工作制度固定下來。
在此基礎上,1997年4月1日,廣州市公安局成立了總指揮室,在以往只是接處的基礎上再賦予其指揮調度的職能。自此,廣州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各警種協同作戰,使警方處置案事件的能力迅猛提升。
2003年,廣州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再次迎來重要升級,從狹小的辦公樓搬進了嶄新的110指揮中心大樓,接警能力進一步得到增強。這時候的接警量已相當於1997年全年接警量的16倍,是一個大跨越的變革。
而更重要的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讓110為民服務的能力和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並構築了新的社會聯動指揮體系。先進的智能接處警雲平臺,支撐廣州110在全國超大城市率先實現了「統一接警、分級分類處警」機制。
為了方便市民報警,近年來,廣州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還推出了網際網路報警新模式,市民甚至可以與接線員直接進行視頻溝通。
據統計
1986年以來,廣州110共受理群眾報警求助電話一億多起,指揮和協助基層單位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8.2萬多名,查獲各類涉案機動車近2萬輛,救助危難群眾36.5萬多人。
廣州110指揮中心的不斷地與時俱進,是廣東公安深入推進智慧新警務建設的一個縮影。廣東公安將持續加強大數據智能化應用,不斷提升治安管理工作效能,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安全的治安環境和更加優質的民生服務。
原標題:《廣州110——一個號碼,守護萬家平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