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及」是誇人?!這些常用的成語,原來都經歷了古今詞義大變!

2020-11-28 搜狐網

原標題:「愚不可及」是誇人?!這些常用的成語,原來都經歷了古今詞義大變!

如果有人說你「愚不可及」,你會不會暴跳如雷?且慢,這詞誕生的時候可不是罵人的,而是被先哲孔子用來誇人的。如果有人隨便對別人說句「人盡可夫」,你肯定會想像出接下來的一場惡戰?但你能想像最初時,這是指人孝順的嗎?

中國的成語精短而又包羅萬象,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生活讀書習慣的變化,很多成語詞義也在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人盡可夫

《左傳·桓公十五年》中記載: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春秋時,鄭厲公因祭仲專擅國家大權,害怕對自己的君位不利,於是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祭仲。結果被祭仲的女兒,也就是雍糾的老婆雍姬預先得知。

內心還沒想好站在哪邊的雍姬,回到娘家後先問了母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

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

於是雍姬便將丈夫的謀劃告訴了祭仲。此後,雍糾被殺,鄭厲公逃離鄭國。

可見人盡可夫本意為:一個女子,丈夫可以很多選擇;至於父親,為天然骨血關係,只有一人,丈夫又怎能比?這裡算是從傳統孝道出發的,這個詞語本身也根本沒有奇淫的意思。

現在卻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產生不正當關係,當自己的丈夫看待。和原本的意思已相去極遠。

愚不可及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是說:「寧武子」這個人,在政治清明的國家,就表現得很有才能;在政治混亂的國家,就表現的很愚笨。他在該表現才能的時候表現才能,別人也能做到;他在該表現愚笨的時候表現愚笨,卻是別人很難做到的。

而現在這個詞的指愚蠢得無人能及,變化這麼大,估計連聖人孔子都不敢相信吧。

悠哉悠哉

這個成語當初可不是用來形容悠閒的。「悠哉悠哉」出自《詩經·周南·關雎》原句是「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思念啊,發愁啊,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是用來形容求之不得、相思之苦的。

後世的人大概是被這個「」字誤導,所以這個詞逐漸演變成形容悠閒的樣子。

掌上明珠

原一般地指極鍾愛的人。晉代傅玄的《短歌行》:「 昔君視我,如掌上珠; 何意一朝,棄我河渠。」就是這個用法。

後來「掌上明珠」專用來指受父母疼愛的女兒,男生們是用不了......

呆若木雞

呆若木雞是來自《莊子》裡面的一個小故事:

紀渻[shěng]子是訓雞高手,齊王於是邀他訓練鬥雞。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紀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把雞訓好了。」

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的雞卻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被嚇跑了。因此,齊王和別人鬥雞,場場獲勝。

「望之似木雞」,這是鬥雞追求的境界。「呆若木雞」最早也是形容一個人鎮靜自若,態度穩重,和「發呆」沒有一點關係,和「大智若愚」倒是比較貼近。

現在,呆若木雞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勾心鬥角

形容幾個人不和睦,喜歡給對方「下絆子」、「穿小鞋」時,我們常會用到一個成語——「勾心鬥角」。但「勾心鬥角」產生之初,無論其範圍還是內容,和人際關係這個領域沒半毛錢關係。

大家上學時肯定都學過杜牧那首著名的《阿房宮賦》,裡面有一句描寫阿房宮的句子「各抱地勢,鈎心鬥角,」意思是「(阿房宮的)房屋依勢而建,屋內建築向房心聚集,房屋邊角對峙而立,大氣壯觀。」

後來,人們根據自己理解,借用其中的「心」和「角」,用以形容不良用心和口角之爭,成語的範圍和內容完全發生了改變。

眉來眼去

一個比較曖昧的字眼,現代人多用來形容男女間的眉眼傳情,或壞人間不正當地勾搭。

但你能想像這個詞原本是思無邪的嗎?

辛棄疾《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眉來眼去是為山水美景。這個詞本只是單純拿來觀賞景色用的。

衣冠禽獸

這算是罵人比較狠的一個詞了,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

但曾經這也是贊語,還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衣冠禽獸」一語最初來源是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是:

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鄉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 鵪鶉。

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當時要是能被稱作是「衣冠禽獸」,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且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

大而化之

這在過去,可是個極其恢宏的成語。它出自《孟子·盡心下》:「大而化之謂聖。」原指使美德發揚光大,進入超然的境界,能夠感化他人。

現在常用來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馬馬虎虎。

四平八穩

出自《水滸全傳》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一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原形容身體各部分勻稱、結實褒義。現形容說話、辦事、寫文章等只求不出差錯,缺乏創新精神,貶義。

閉門造車

「閉門造車」,都知道它是貶義的,解釋是關起門來造車子,比喻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

其實,閉門造車後面還有四個字:「出門合轍」。合在一起指:按照統一規格,即使關起門來製造車輛,使用起來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合。也可以解釋為只要按照規矩來辦事,即使是關起門來造車,也是可以上路的。

語出朱熹《中庸或問》:「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後來用作成語,只有「 閉門」沒有「出門」,自然就帶上了「只憑主觀辦事,不管是否符合實際」的含義。

明哲保身

本指明智的人善於迴避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以保全自己。語出 《詩經 大雅 烝(zhēng)民》 :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它是一個褒義成語,在過去成為一般人處世的座右銘。

現在人們用來批評那種只顧個人利益,而不考慮原則,不敢同壞人、壞事作鬥爭的自私自利思想,由褒義變成了貶義。

詞義的發展就是如此戲劇性,有的是因為誤傳,也有的可能是因為引申。再想想近年來,多少好詞在網絡的浪潮中被毀的面目全非,好像又有些釋然。然而無論它們如何不靠譜的衍變,只要自己不固步自封,保持在學習路上的狀態,自然就可以靈活運用,避免尷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2019國考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常用成語詞義速記口訣
    本文為廣大考生整理2019國考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常用成語詞義速記口訣。更多國考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 各位公考的小夥伴現在都應該已經在白熱化的複習階段了,數量做到「自爆」,資料做到「自燃」,邏輯做到「冒煙」,但是仔細想想言語還沒背!
  • 「亡羊補牢」,這四個字的成語我們可能理解錯了兩個字……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言簡義豐,耐人尋味,至今鮮活地存在於大眾語言中,但是由於古今詞義的變化,有些成語我們雖然常用,但是組成這個成語的那些詞語的意思,你就不一定知道了。比如,「亡羊補牢」是一個常用成語,但是你真的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嗎?讓我們從成語故事說起。
  • 中高考常見十類成語誤用彙編(附詞義解析+在線練習)
    例3中的「三人成虎」與「人多為王」不同義,它比喻謠言或謠傳一再反覆就會使人信以為真,多誤作團結力量大。許多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來歷,或出於古代寓言,或出於歷史故事,或出於古代詩文,都有著特定的含義。我們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隨意解釋,更不能不分場合地亂用。
  • 糾結了好久,終於知道成語「美輪美奐」裡原來暗藏這些秘密……
    然而還有比帶娃更讓人害怕是事情就是:看娃寫作業。這不,前幾天,天天語文君在帶娃寫作業時,發現語文課本上一個句子: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天天語文君不禁疑從中來,不可斷絕:成語「美輪美奐」不是用來形容新屋或者建築物高大美觀以及裝飾、布置的美好漂亮嗎?怎麼可以形容音樂、舞蹈、繪畫、雕刻呢?
  • 120個讚美女子的成語,教你誇人誇出水平來
    曹雪芹搭建了一個大觀園,將鍾靈毓秀的女子都一一展現。怎樣形容她們呢?小編推薦120個誇讚女子的成語,見了你喜歡的女子,可以用來誇一誇。形容女子漂亮的成語出水芙蓉 沉魚落雁 方桃譬李 國色天香光豔逼人 耀如春華 瓊花玉貌 人面桃花天生麗質 桃羞杏讓 鶯慚燕妨 傾國傾城窈窕淑女 般般入畫 姿容絕代 花顏月貌姑射神人 濃桃豔李 嬌豔欲滴 妍姿豔質朱唇粉面 盡態極妍 豔冠群芳
  • 智能聽寫寶新增筆畫筆順和漢語詞典查詢,幫助孩子寫好漢字、理解詞義
    比如在筆畫查詢框裡輸入「智能聽寫寶」5個漢字,點擊藍色的「查詢一下」按鈕,就可以一次將5個漢字的筆畫筆順都查詢出來,最多一次可以查詢7個漢字;這樣可以覆蓋漢字、詞語、成語、五言絕句和7言詩句每個漢字的筆畫筆順。方便大家使用,提高查詢效率。
  • 古今含義完全相反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國人都理解錯了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詩書、成語等都是先輩留給我們後人的瑰寶,比如成語,數千年歷史長河中,衍生的成語不知凡幾。現今生活中,成語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類詞組,成語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一大特色。今天我們聊三個成語,三個古今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語,國人都理解錯了。
  • 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居然都是成語
    文 | 樵欞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11日,原標題為《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兒,居然都是成語》,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1令人噴飯上一次,這個詞兒出現在大眾視野,還是在康輝播報的《新聞聯播》中。
  • 慘綠少年、酒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居然都是成語
    文 | 樵欞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11日,原標題為《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兒,居然都是成語》,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1令人噴飯上一次,這個詞兒出現在大眾視野,還是在康輝播報的《新聞聯播》中。
  • 網絡流行縮寫造成語一翻譯就好理解 給力詞彙傳播廣
    此事被其室友傳到網絡後,網友以此故事創作出一個網絡新成語並迅速走紅——「十動然拒」,也就是「十分感動然後拒絕」。  縮寫造成語  說出來就好理解  不難看出,這些新成語,都是採用常用語句的縮寫形式,有些可能讀著拗口,但一旦翻譯過來,你就心領神會:哦,原來是這個意思!
  • 微信成語猜猜看題庫答案大全 微信成語猜猜看正確答案匯總
    微信小遊戲中新增了一個成語猜猜看的遊戲,就是小夥伴根據題目的提示的文字內容,猜出最後正確的成語,玩家在遊戲的同時也能夠學習到不少的成語,增加你的知識面!下面是安粉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微信成語猜猜看答案大全,感興趣的可以來了解下!
  • 藥店飛龍、慘綠少年、瘦羊博士是成語?語文名師說:嗯,是成語!
    紅星新聞:羅老師,請問這些成語真的是成語嗎?從字面上看,他們不像是成語呀。羅曉輝:凡是於典有據且被較多使用的四字格式短語,我認為都可以算作成語。成語其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哪些是成語,哪些不是成語,並沒有明確的界線。怎麼確定是不是成語呢?
  • 行測技巧:邏輯填空成語知多少
    飯要一口一口吃,中公教育專家在這裡跟大家講成語這一塊。  1、一屋子的牛?  大家看到這樣一個標題,基本上都會楞一下,這裡我們其實是要看這樣一個成語——汗牛充棟,這個成語不知道有多少同學認識,如果不認識的同學我們來看一下,汗牛不就是流汗的牛麼,棟常用作名詞,這裡不就是一棟房子,所以這個成語的意思就出來了:流汗的牛充滿了整個房子。
  •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什麼 10.8螞蟻莊園今日...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什麼 10.8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2020年10月8日,國慶節的最後一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成語的
  • 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原來都藏在古詩詞裡
    柔情似水、青梅竹馬、比翼連枝、天涯比鄰…這些唯美浪漫的成語背後,更有一首首動人的詩篇佳句。你知道它們藏在哪首古詩詞中嗎?01 暗香疏影《山園小梅二首·其一》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 看上去不像成語,但真的是成語!感覺這十幾年讀的書都白費了!
    但有些知識著實也是挺讓人意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看上去不太正經,根本就不像成語,但它又真的是成語的成語!01.沒想到「酒店猛狗」還是個成語?還以為就是看門狗的意思呢,沒想到這個成語的寓意還挺深厚!02.這個成語怎麼感覺那麼沒文化呢?03.突然發現古人的思維真的很超前,那個年代就知道有博士的存在了?
  • 難以置信:眉來眼去、沆瀣一氣、彈冠相慶等12個成語意義完全改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成語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語言文字也不斷更新演變。其中作為文化精髓的成語,在人們使用過程中,也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雖然在改變,但大多數都是意義的引申和延展,然而也有一些意義卻完全改變,由原來的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
  • 網絡頻現「縮寫」新成語:是語言豐富還是退化?
    十動然拒、喜大普奔、累覺不愛、人艱不拆……這些看著也是四個字的詞,你知道它們是幾個意思嗎?先不管幾個意思,你至少要知道,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作——網絡新成語。  網絡世界裡,想要跟上節奏,必須漲姿勢(長知識),必須了解一套通行的另類語言。
  • 原來這些成語都是出自這本書,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它呢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絢爛的鮮花,璀璨的明珠。成語主要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像《論語》、《周易》這些書中延伸出了許多的成語。而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也為我們貢獻了大量的成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 這25個成語源於《孟子》,看看來自哪句話
    專心致志、緣木求魚、出類拔萃、茅塞頓開……這些成語可都是來源於《孟子》,你知道這些成語是怎麼從原文中提煉出來的嗎?一起了解下! 1 截取原文,直用原義 源自《孟子》的成語,大都是直接從原文中截取而成,而且詞義沒有太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