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安防之「夢」:2025年行業第一

2020-11-23 驅動之家

贏了喝酒吃肉,輸了人走茶涼。

面對空空如也的會場,段愛國的講話速度越來越快、音量越來越高,或許他心裡清楚地知道:

這一次突圍之戰,許勝不許敗。

上周五,華為在安防分銷市場投下四枚重磅炸彈:D系列軟體定義攝像機、智能網絡視頻錄像機、好望APP、好望商城。

D10系列攝像機的發布更像是一顆原子彈,它以439元的價格直接炸穿行業的最後一層防線。

1T算力、200萬紅外槍機,市面上同類型產品的平均售價在千元左右。

讓人膽寒的還有華為安防渠道生態和經營模式的顛覆性調整。

華為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段愛國說,開墾安防分銷市場,華為打法稍顯不同。

 一,做老百姓買得起的AI產品;二,合作夥伴從壓貨渠道變成解決方案商;三,嚴守邊界。

第二點劃下重點。 

中國傳統安防產業鏈模式已沿襲多年:設備商的角色更多是甲方,甲方指定集成商,集成商再向代理商拿貨品。代理商拿返點,集成商賺苦錢。大部分利潤在甲方,也就是設備商那層。

華為安防這一次選擇將行業原有的關係構成網絡直接撕破:最大可能地讓利他人,以往的集成商被拽來做代理商,自己不碰甲方。換言之:

傳統安防商們過去最大、實力最雄厚的敵人們,未來多有可能會成為華為安防最親的家人。

隨之,出現在各地公安、政務大廳的銷售精英們,除了來自海大宇等廠商的翹楚,還有更多拿著華為安防產品的且關係不俗的集成商們。

華為安防在AI算法上的策略同樣令人側目。  

新推的「智能視頻算法商城,為合作夥伴提供多種入駐模式和商業模式組合,實現用戶「隨意挑、快熟換、放心用」的效果。 

這會給依靠AI算法(算法接口調用收費)的公司帶來生存挑戰。 

另外,2020年華為還將撒錢10億,啟動「燎原計劃」:建設覆蓋區域市場旗艦店、體驗店;建設覆蓋全國的售後維修體系;舉辦200餘場新品發布會;組建數百人的城市分銷經理團隊。

「華為安防這一次真的拼了。」 

當B端產品的價格直接如C端一樣,赤裸裸地出現在PPT上時;當本就可怕的巨頭願意放棄最美味的蛋糕贈與他人時,行業火藥味再次驟然四起。

上個月的名字突變,這個月的打法突變。 

當人們還沉浸在每天疫情播報的新聞中嘆天慨地時,華為這頭狼又出其不意地衝出來,狠狠地咬上了一口。  

【華為安防背後野望 】

「爭取2025年打造安防分銷行業的No.1。」

面對分銷這根硬骨頭,段愛國依然信誓旦旦。

類似的公開「挑釁」,過去兩年已經出現過不下十次。 

某一剎那,在段愛國身上真的可以看到餘承東的影子。

輿論上的不停放炮之外,還表現在外部各處:發布會形式、視頻製作、產品介紹等等。

反觀段愛國,似乎也樂於用手機的例子去論證安防。

「正如2013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傳統手機,而後手機已不再是手機。2021年,智能攝像機出貨量將超越傳統網絡攝像機。未來它不僅僅是個攝像頭,既是運營服務的載體,更是企業進入數字世界最重要入口。」

倘若華為真的想用手機那一套打法去幹安防,最終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弄清楚安防之於華為,究竟意味著什麼。

華為太大,做的事太多,以至於每個人對它的認識都不太一樣。 

有人說,華為的野心是通信;有人說,是晶片;也有人說,是雲計算。 

我認為,華為的野心是智慧地球,或者說是AIoT時代主導者。

通信是它的網絡,晶片是它的底座,雲計算是它的引擎,它正在建造一艘艘城市級智能諾亞方舟。

建造完成的諾亞方舟,由裡及表,從硬體到軟體都將刻上華為的標記。

為了保證諾亞方舟安全、高速運行,它還缺一個什麼關鍵器件?

沒錯,作業系統。

硬體的價值及其有限,也支撐不起華為的體量與訴求,與PC與移動時代一樣,誰掌握了作業系統誰就有充分的話語權。

C端消費物聯網的作業系統被谷歌、蘋果、微軟所掌控;B端產業物聯網的作業系統被亞馬遜、微軟、阿里所控制;G端城市物聯網呢?

目前還是空白,至少在中國還是空白。

這也是華為這艘諾亞方舟在消費、產業物聯網之後,AIoT時代能夠看得到的最大機會。

同時,作業系統的本質其實就是雲計算,再看華為雲,由於All in 較晚,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安防,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中最大的智能聚集點,視頻雲便也成為華為雲可以看得到的最佳翻身突破口。

所以再聯想到年初華為安防的突然改名,也就不太奇怪了。

今年2月25號,華為安防官宣改名:從「華為安防」到「華為機器視覺」。華為安防此次改名,或許並非他本意。 

今年一月,華為做出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在原有的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外,新增第四大BG Cloud&AI。

在Cloud&AI BG中,先前新增了一大智能體:工業智能體;再看華為安防官宣:未來的應用領域,安防之外,拓展到工業視覺、自動駕駛等領域。

暫不論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繫,回頭來看,華為安防此次改名,所覆蓋的譬如工業視覺、自動駕駛等領域,此前都有相關業務線在獨立運營,如此便涉及跨部門搶食。 

作為華為二級部門,安防事業部大概率沒有這項權利,最大的可能是:它已經從企業BG被重新劃分至雲BG,為華為雲提供更大增長動能。

近期曝光的一份招聘貼,也驗證了此前的猜想:

如果說Google是當下線上的信息引擎,那城市AIoT,則是未來線下的信息引擎。

華為安防此次更名,原因也不難理解。 

與其在安防這一條戰壕裡被拖垮,倒不如拉長戰線去更遠的地方決一高下。 

那更遠的地方,則有華為安防之外的更多集團軍駐守。

【華為安防的優與劣】

背靠華為雲大樹,獲得更多炮彈支持的華為安防,能否成功突圍?

過去一年,傳統安防頭部廠商與華為安防的戰略打法已然大相逕庭,交戰雙方都在向對方的城池發起猛烈衝鋒。

華為安防由後向前進軍,全力推出涉及人臉、車輛、視頻存儲等一系列產品及解決方案。

傳統安防頭部廠商則從前往後調兵,大舉進攻雲端,拼命往基礎層、平臺層和應用層行進。

後安防時代,衝擊得最猛的這兩股勢力,他們彼此之間再熟悉不過,拋開相關業務往來不談,就企業共性來看,也有較多交集:

譬如,都是做2B業務出身、都是以硬體起家並擊敗國際競爭者登頂全球。

他們深知對方壁壘與軟肋,同時對於這場安防曠世之戰也都志得意滿。

華為安防屢放豪言,普惠Al安防時代,劍指中國第一;而部分傳統安防巨頭則篤信,小安防並不適合大華為,未來定會放棄。

事關城池與榮耀,守城者與破局者上演殊死博弈,這是多麼美妙故事的經典開局。

華為安防這場突圍之戰,優勢在於三點。

一、獲得了更多集團級資源支持,從這次線上發布會的視頻等物料準備也可窺知一二。

2017年7月,華為平安園區項目匯報會上,華為相關領導直接下令,「要像做運營商行業一樣,把公共安全行業做深做透。」

2019年,安防一詞在華為年報中出現七次,遠超以往。同時,華為直接宣布戰略投入安防,團隊人數飆升。

行業資深專家廣目分析,得益於華為內部的資源傾斜,華為安防未來最大的殺器將是雲和供應鏈成本話語權。

面對華為發起的價格戰,傳統安防巨頭們短期可以應對,長遠來看還需加緊拿出足以抗衡海思的AI晶片。

從雲端出發,倘若政務雲與公安雲一體化建設或者併網建設成為趨勢,那麼華為雲端的優勢相較安防廠商就大得多。

二、從安防到視頻物聯、從攝像頭到城市智能之眼,安防產業結構已經發生重大改變。

今天的華為安防,實則是在重塑安防遊戲規則,碎片化市場交給網際網路廠商耕耘,上層的標準化市場則由自己主導。

早前的安防由下至上,需求碎片化;未來的安防由上至下,側重能力平臺化。

安防過去幾十年聚集了大批小型地頭蛇:小設備商、小集成商、小分銷商,他們大多都是產業鏈裡的「老小孩」,背靠一些交情、渠道,做了十幾二十年,產業鏈非常繁雜。

面對這些灌木叢式的公司,華為可以使用較強的連接能力將他們的攝像頭等設備接入自己的完整解決方案中。

三、行業智能尚未普及,AI產品仍需普惠。

細觀近幾次的華為安防產品發布會,從產品到架構到平臺,華為已經構築了一條全新的AI安防護城河。

鯤鵬是生產要素,昇騰AI是生產工具,全新的智能化產業生態是生產力。

如此,軟硬一整套標準化解決方案,已經清晰地展示在行業面前。

同時,劣勢也依然存在。

其一、規模化市場難複製。

傳統安防廠商們的最大護城河在於品類繁多的產品構建起的規模化市場。 

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利潤空間越大,渠道鋪設越寬,優勢會愈發明顯。 

同時,安防需求又非常零散且細分,實現上述所提的規模化市場就特別不易。 

也正因如此,華為才提出軟體定義等策略,通過標準化降低硬體成本,通過軟體控制產品功能。

倘若如此,讓一種標準化硬體就能滿足眾多細分場景,那麼對於硬體本身要求就出奇之高,成本也就高居不下,從而又陷入規模化難擴展的怪圈。

其二、安防市場的絕對壁壘不是技術,而是人。

多位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技術不是安防市場的主導因素,與海大宇等廠商的關係,也不是一句SDC、一個分層解耦就能顛覆的。」

強調技術領先,就必然成本高企;強調豐富性,就必然不會全是精品;強調精品,就很難再有規模。

每一個褒義詞的背面,都必然有一個遺憾。

市場穩定的時候,是企業品牌、力量推著業務前進;市場發生大變革之後,那些隱藏在褒義詞背後的遺憾就是致命的陷阱。

同時,安防的本質還是無數細分區域的總和,成本管控是企業運營極其重要的一環。

用通訊行業高成本的人力跑安防,正如拿著步槍打蒼蠅,不可取也不長久。

其三、贏得一次戰役靠的是軍事力量,打贏一場戰爭需要的是精神力量。

華為安防今天基本可以稱作強技術、強產品、強人才和強管理。

但包括海康在內的傳統安防企業,從0到1、從1到N,不到二十年時間成為全球頂級玩家,這其中的一些精神力量和管理模式無法量化。

【打好安防這張牌】

根基所向決定方向所在、策略所往。

深耕智慧城市,硬體設備價值有限,提供雲服務,建立與用戶的持續連接才意義重大。

而在智慧城市市場,得安防者才能得天下。

今天的華為安防至少已經得到華為雲的鼎力支持,可以加足馬力奮力狂奔。

但反觀華為雲自身,雖聲量頗大,但設想中的5G「迦南美地」也遠未走到。

面對高度分散、定製頻繁的安防,對於習慣了大客戶合作模式的華為,經歷水土不服陣痛期在所難免。

所幸,華為安防一直信心滿滿。

「自2018年開始,華為安防做了空前絕後的組織大調整,目的只有一個:打好安防這張牌。」

段愛國提到。

「我們的戰略打法越來越清晰,產品渠道越來越齊全,未來的華為智能安防,也定會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當然,提交答卷之前,每一道題都得認真解答: 

錯了一道,滿盤皆輸。

相關焦點

  • 2020 年度十大 AI 安防話題人物 | 年終盤點
    我們是否應重新審視安防行業的光榮與夢想,停下腳步肅清安防行業的遺憾與領悟。  藉由此,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AI掘金志整理了十位AI安防話題人物,為讀者呈現過去一年AI安防領域的重要記憶。  高文:從人類視覺系統中思考城市大腦的未來
  • 2017年終盤點之社會熱點事件看安防
    【中國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冬至的到來,意味著2017年即將結束了。回顧2017年這一年,大大小小發生了許多事,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社會小事,都反映了社會是在變化中前進。安防作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社會民生發展的變化也昭示著安防的未來。
  • 2019-2025年全球及中國嬰幼兒羊奶粉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2019-2025年全球及中國嬰幼兒羊奶粉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對嬰幼兒羊奶粉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嬰幼兒羊奶粉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嬰幼兒羊奶粉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嬰幼兒羊奶粉技術標準、嬰幼兒羊奶粉市場規模、嬰幼兒羊奶粉行業潛在問題與嬰幼兒羊奶粉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 啤酒迎來好日子:到2025年行業利潤要翻倍
    啤酒行業整體的好日子來了。在賺錢能力上,啤酒大有後來居上之勢。「中國啤酒可能是世界上最不賺錢的啤酒。在全球啤酒行業裡面,中國市場算是利潤非常低的。」近日,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理事長何勇在深圳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 華為雲張宇昕:華為雲多元新架構,引領企業創新升級
    RNL中文科技資訊  華為雲CTO張宇昕RNL中文科技資訊  新一代基礎設施的三大特徵:多元、極速、「端、邊、雲」協同RNL中文科技資訊  據統計,到2025年,RNL中文科技資訊  第三,端、邊、雲協同:根據華為GIV(全球產業願景)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聯接的設備數將達1000億,雲、AI、 5G、IoT的融合應用正在塑造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世界。作為數據處理中心的雲端,將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
  • 一周智慧城市丨華為被WiFi聯盟撤銷會員資格;五家企業被美列黑名單
    峰會也延續了前兩次會的主題,邀請到超過50位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龍頭企業、標杆初創企業、知名投資人等,聚焦技術在智慧城市領域(平安城市、智能商業、智慧交通、家庭社區安全)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發展,其意義在於為行業人士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啟發新的發展思路,促進技術在具體場景的進一步落地,切實為行業降本增效,從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 縱橫股份:行業政策面、市場面持續向好 抓住機遇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公開資料顯示,縱橫股份成立於2010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智能化、標準化、工具化的工業無人機系統,是國內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領域規模領先、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工業無人機企業之一。隨著行業政策面、市場面持續向好,縱橫股份有望藉此次登陸資本市場之機,抓住行業發展機遇,不斷擴大市場規模,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 星月智創園攜手華為,打造南通首家一體化智造產業園!
    為了推動南通市的產城融合,南通星月園區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於2020年便開始了「智能製造產業園區建設計劃」,同時還與國內ICT行業先驅者-華為公司達成合作共識,未來南通星月智創園將與華為攜手共建星月智創園,這將是南通首家一體化智慧製造產業園!
  • 4年後,約有41億人將獲得5G覆蓋 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54%
    打開APP 4年後,約有41億人將獲得5G覆蓋 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54% EEWORLD 發表於 2021-01-07 17:11:35
  • 有一份「2018安防展會日程表」需要您點擊查看!
    所以,略去過去時,以下消息都是將來式,請您上滑屏幕,小歐帶您查看接下來的日程安排:2018年國內安防展會日程主辦單位:杭州市安全技術防範行業協會杭州市物聯網行業協會展會介紹:該博覽會以「創建平安中國,服務一帶一路」為主題,重點展示集成化、智能化的安防技術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及國際、國內最前沿的安防產品和警用裝備
  • 外貿市場陰晴不定 安防企業如何做好準備
    2013年,安防行業跨入了新的一年,絕大多數的安防企業看到了國內市場的回暖,而安防行業另一個重要市場,外貿市場新的一年的形勢又是如何呢?  從有關統計數據來看,2011年部分安防企業外貿業務額下滑高達30%-40%。從2012年以來,我國主要傳統出口市場環境不斷惡化,對美、日、歐市場進出口加速下滑,安防出口市場雖然好一些但也受到了影響。
  • 112家IT公司薪水一覽表:華為第一 阿里第四
    33、武漢烽火:  5.5k ms的待遇,bs 研發類3800*15+獎金 2012年數據。  34、阿爾卡特朗訊:  工作地北京,一個月9k,發12個月工資,有年終獎金 2012年數據。  39、騰訊:  10500月薪,14w起,拿到17w的貌似都不多,碩士,包含了獎金的,阿里百度搜狗360巨人大眾點評去哪兒美團騰訊金山遊戲網易盛大盤古有道,騰訊待遇倒數第一,帝國沒落了。  40、握奇數據:  做智慧卡的,據說在國內第一,全球第五。
  • 華為「斷供」十日:員工保持狼性、供應商繼續求情、「絕版」產品被...
    眼下是華為的至暗時刻,亦或是黎明前的黑暗?華為員工:每天都在假設「明天」就會斷供「9月15日,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普通的星期二。」靜子(應採訪者要求為化名)在華為工作已有2年。而她剛入職時,正是華為被美國置於風口浪尖之時。2018年,美國開啟了對華為的所謂的「制裁」。
  • 華為創業紀錄片第一集登陸英國電視臺BBC!
    原標題:紀錄短片《華為是誰》登陸BBC:講述任正非創業之初的故事11月13日,華為心聲社區消息,華為紀錄片《華為是誰》第一集登陸英國電視臺BBC!紀錄片簡介:很多人說華為是突然崛起,實際上它歷經了30年的持續奮鬥和磨礪。
  • 全球手機市場洗牌:三星、蘋果成手下敗將,華為登上世界之巔
    文/有魚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最近幾年,華為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無論在通訊設備還是晶片行業又或者終端產品上,華為在全球市場都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或許正因如此,美方自2019年開始不遺餘力地打壓華為,這的確給華為帶來不小的麻煩。
  • 150家投資機構參會,你不得不知的GIIS 2018安防AI大會!(附名單)
    對於安防這個萬億級的大市場,安防、AI企業們以及投資大佬都還大有可為,但瓜分市場首先要對行業有足夠的認知。安防行業需要深度了解客戶需求、整個銷售體系、產品體系及解決方案,如同一顆「深水炸彈」——需要企業們去深入挖掘場景、打磨技術,也需要投資者們潛入深水去發掘有潛力的企業們。
  •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整個區鋪上50元大鈔,底氣源於這些上市公司!被坊間稱為「宇宙中心」的深圳南山區,又喊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小目標」:2025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要力爭達到1萬億元。
  • 2018不負好春光,華為力邀生態夥伴共同激發生態紀無限潛能
    2018不負好春光,華為力邀生態夥伴共同激發生態紀無限潛能 華為集結了業內如此多的合作夥伴們,到底想要傳達什麼理念?這可能是所有人在開場前打的一個問號。果然一開場,華為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就提出,ICT生態開始邁向新的紀元,華為將其定義為「生態紀」。
  • 安防界的「鯰魚」雲天勵飛:AI初創浪淘沙,開啟A股...
    2020年,雲天勵飛半年內累計完成超過20億元融資。並且,雲天勵飛進入了上市輔導期,即將登陸資本市場,而距離陳寧創立雲天勵飛僅僅過去六年。2014年,雲天勵飛成立,陳寧帶領雲天勵飛先後搭建Arctern算法平臺、Moss晶片平臺和Matrix大數據平臺三個AI技術平臺,構建了完整的AI技術鏈路,主攻AI視覺,切入安防賽道。
  • 餘承東:2018年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崛起元年
    餘承東提到,蘋果用顛覆式創新實現了引領,幾大行業巨頭走下神壇,他希望員工也要學習這種顛覆精神,「每個團隊和個人必須胸懷王者之氣,敢於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敢於做甩別人一條街的產品,引領行業方向。」他還表示,華為要堅定不移的發展高端品牌戰略,構築營銷、品牌、渠道、零售、生態等各方面能力,未來兩年內在全球範圍實現更大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