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留學生的艱難畢業季:沒實習就面臨就業 留在國內加入春招大軍

2021-01-10 騰訊網

對於眾多身在海外的和即將踏入職場的留學生來說,在2020年這疫情開啟超難模式的一年,「不安」、「焦慮」、「糾結」、「煎熬」、「壓力」等等這些詞彙他們在這一年都深有體會:不得不在疫情的衝擊下堅持全副武裝到校上課、交著昂貴的學費,卻就讀「Zoom大學」、即使回國也要半夜上課、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只為一紙學位、畢業典禮是在家裡舉行的、畢業照也是PhotoShop的......

編者按:

沒有人一直年輕,卻一直有年輕人。全球18億年輕人,他們是充滿潛力的一代,網際網路讓這一代年輕人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表達權利,他們通過網絡交流、學習,創業。他們從網絡中汲取養分,又用自己的創造力反哺這個繁榮的生態。從愛好到職場,他們的人生觀和職場觀與父輩有著顯著的區別。

打工人、乾飯人,這些年度爆梗背後是年輕人對於職場、生活的自我解嘲,也反映了他們對於嚴肅議題的獨特思考。

如何正確認識這一代年輕人?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騰訊新聞聯合眾多優質創作者,圍繞95後這個「年輕群體」,通過行業觀察、人物故事、市場報告等一系列的內容,試圖為大眾揭開這個新興群體的真實群像。

騰訊新聞2020年終策劃之這屆95後系列報導:

95後滬漂現狀大揭秘:在上海三年,工資翻了10倍,卻罹患兩種癌

95後北漂生存實錄:有人想當主播闖娛樂圈、有人因租房難無奈離開

95後廠哥廠妹口述:富士康不相信愛情,崑山處處是「單身大神」

花掉一半工資給寵物消費,「愛寵」95後養出多少百億獨角獸?

95後的社交到底有多另類?真的脫離肉身只靠網絡溝通嗎?

採訪、撰文作者/ 矽兔賽跑 Lu

編輯/陸嶼

正文:

魔幻2020終於要畫上句號了,但對於很多身在海外的留學生來說,這一年可以用三個字來總結——「太難了」。

曾經許多人選擇背井離鄉到海外求學,不僅為了體驗文化差異,同時也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就此踏上更高的臺階。但2020年留學生的留學生活卻與以往大相逕庭。

學業經歷區別於以往。他們為了維持合法身份焦頭爛額、不得不在疫情的衝擊下堅持全副武裝到校上課、交著昂貴的學費,卻就讀「Zoom大學」、即使回國也要半夜上課,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只為一紙學位、畢業典禮是在家裡舉行的,畢業照也是PhotoShop的。

求職之路也異常艱難。有的同學原本在海外拿到工作面試機會,因疫情導致招聘凍結,再無後續,只得打亂計劃讓導師再「留」自己一年;公司雖早早承諾了包辦工作籤證,誰曾想疫情導致公司破產,萬般無奈只能選擇回國;

然而,回家之路也異常艱難:高價票要搶、各種申請表要填、核酸要做、全副武裝長途跋涉後還需要繼續隔離……

這群即將踏入社會的留學生大都是95後,其中有不少學生有著優渥的學習成績,有的頭戴名校的光環,但在災難面前,個人的優秀似乎顯的又那般渺小,很多人在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便嘗到了「閉門羹」的滋味,但也因為這些種種困難和問題,他們從中收穫和成長了很多,懂得了人生中面對「抉擇」背後的更多意義。

2020年在他們的人生中畫下了怎樣的記號?他們的人生規劃有因此改變嗎?這一年帶給他們的得與失又是什麼?我們採訪了幾位美國留學生,聊聊他們對海外的學業、工作、生活中這一年的「得與失」。

線上獲得了更多參與活動和社交的機會

口述者:Kevin ,紐約某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我是商科碩士,預期是有很高比重的面對面溝通軟實力和團建訓練,因為疫情,所有課程改為網絡,但這樣的好處是減少了很多通勤時間,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不斷調適自己的心態面對困難。

我一直待在美國,最初認為Networking(搞人際關係)會是個很大的阻礙,現在看來,大多數人(從業者,前輩)能接受virtual coffee chat(線上的「喝咖啡套瓷」)。對時間也很慷慨,通常會給半小時至一小時一對一的對話,而且實習時間被縮短了,實習機會也比較少。疫情結束後,我個人對求職市場恢復還算樂觀。

有在疫情的時候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但在地點上還是選擇留在美國找工作,國際學生工作籤證的問題很大,周圍大部分小夥伴都回國了,今年求職很不容易,所以心態好特別重要,但我還是會儘自己所能嘗試每一個可以面試的機會,多積累一些海外的工作經驗再做打算。

社交方面,不能頻繁和朋友同學見面會是一個缺失。周圍很多小夥伴對於不能再外出旅行或者需要換工作會都有些情緒影響。

說到2020年的得與失,得是很多曾經因為物理空間限制不能參與活動項目和networking機會現在通過線上的形式也可以獲得了,我們可以參加的各種求職活動包括企業的宣講會反而變多。能和在不同地區的人networking也讓我進一步了解到一個公司不同地區office的文化和職能,在做offer決定方面也有了更多參考。

還有很多面對面的接觸改為線上後,我能夠更充分地準備每一次會面。比如之前線下的會面或者活動,對於著裝準備和通勤我們都要花時間,還有要提前準備和記一些信息(比如問什麼問題,來參加的人都是什麼背景)。而現在通過線上省了通勤時間,著裝也是,還可以把提前準備的筆記放到電腦前面提醒自己,對著電腦說好像也不像跟真人說話那麼緊張。

算了一下,這個求職季一個月最多參加了十幾場宣講會,線上約了快20位校友和職場前輩,效率甚至比以前高一點。我從這件事上學到的就是,自己如果能儘快適應並且利用好現狀,會收穫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東西。

國內上網課,學會了時間管理和更自律

口述者:Vivian 德州某大學在讀本科生

2020年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整個生活的節奏。一開始我沒有下決心回國,想先看看情況和形勢。但是後來聽了我朋友的吐槽,就下定決心回國了。

我朋友已經工作了,有一天周日突然接到郵件說,下周一所有人不要到辦公室上班。第二天早上收到郵件說辦公室有人確診了,並未表明是哪個同事,只知道是哪一層樓的。我朋友那時候剛剛搬家,他之前的室友也是他同事,我朋友就趕緊問前室友,結果沒想到確診的就是這個室友。當時我朋友整個人都慌了,而且單位也沒有聯繫他做檢測,他就趕緊詢問公司HR是否需要做檢測,HR說確診的人沒有把他列在密切接觸的人裡,所以不用做。後來是他自己找診所約了檢測,所幸是陰性。

那時是六月份,美國當地的病例追蹤做得不理想,加上家裡人也很擔心,我選擇了回國。另外買機票難、貴、不確定性因素多,核酸檢測難預約且不透明。回國之後,發現大家都很積極配合防疫,機場護士做核酸特別溫柔,社區醫生阿姨和警官人也都很好。

在國內交著美國學費,大半夜上網課的體驗可以說是從未想過的。個人感覺任務量多了很多,一天到晚都在寫作業,尤其是做小組作業,整個時間線被拉長,因為大家不在一個時區,甚至我有的美國同學一邊討論作業一邊在照顧確診的家人,特別不容易。

有很多課要凌晨上,相應的很多課程也改成了錄播,能夠更自由地規劃自己的時間。比如有時狀態不好,可以在自己想上課的時間上。而且之前上課有些聽不懂的就過去了,下課也懶得再回頭看,現在因為可以自己掌控節奏,想停就停下來查資料。

雖然線上的形式給予了學習方式上很大的自由,但是也明顯感受到需要自己合理安排時間,需要自律,我在時間管理這方面算是被迫提高了一些。

生活上由於需要在電腦前久坐,一周出門的頻率明顯下降,作息也逐漸變得混亂。

求職計劃不能說完全改變了,就是沒有以前堅定了。疫情使得美國的政策變化太厲害,還是決定先好好提升自己,隨機應變。明顯感覺到美國實習的機會變少很多,所以更加需要個人能力的突出才能得到offer。而且因為現在回不去美國,只能尋找遠程的實習或者國內實習。

對於職業規劃有很多轉變,還是決定回國。回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和安心,可以不帶負擔的出門與朋友家人吃喝玩樂。覺得2020年自己真的變得佛系了。在生命面前就覺得很多東西都不是那麼重要了,現在就想過好每一天。

畢業放棄海外機會,欲加入國內春季校招大軍

口述者:Andrea, 美國加州某大學本科畢業生

疫情對我的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影響都蠻大的。整個人的重心從美國轉移到了中國。美國生活節奏慢,人少,安靜,更加容易專注學習和工作,國內雖然生活更加豐富,熱鬧,但是容易過得焦躁,難以集中注意力。

回國之前遇到了回國難,機票難買的困難,以及對於周邊環境的恐懼(比如害怕出門買菜被感染,沒有做好保護的措施)。

同時因為學校把課程變為網課,我一個人住在一居室的房子,沒有室友,大量的時間在家中獨自學習,也缺少社交的機會,一個人呆著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但也很感動有朋友經常會打電話和我溝通交流,買菜的時候問我要不要一起去,使得負面情緒有所減緩。

之後打算回國,回國的人挺多,整個流程還算順利,每個步驟都有相當多指引。總體感覺,國內機場的管理和每一步安排就是明顯超過國外一個量級的公共衛生解決方案。從機場內的核酸,入境所填的表格,以及去到隔離酒店的分流,每一步都非常井然有序。

回國之後,感覺生活立刻變得更豐富了,國內疫情控制得很好,家人和自己也沒有像海外那般擔心。本來我的求職計劃是今年暑假畢業後先在美國找一份線下的實習。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提前回國,在國內找了實習,現在在準備今年的春招。

我的一個好朋友,今年年初他拿到了一家大公司的Offer,公司也同意給他辦H1B,所以他當時想繼續留在國外一段時間,結果H1B被RFE了兩次,這個是誰都沒想到的,他那段時間也挺煎熬,本來堅定留在美國的心也開始動搖,跟我討論要不要回國,和我討論很多關於回國求職的問題。

美國對留學生政策如此的變化多端,周圍的小夥伴有的人選擇了gap一年半年實習,有的人選擇在國內一邊實習一邊工作,有的人選擇在國內的大學交換(有的美國大學在國內有交換的項目),有的人選擇繼續呆在美國學習。可以說,這一年的留學畢業生大部分都在一種深刻的焦慮和彷徨期度過,內心經受了不少的煎熬。

2020年除了疫情外全球各國也發生了很多大事,我自己也生了一場大病。最大的心態變化是之前覺得自己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不顧一切地努力拼搏,工作和事業是永遠排在第一位的,但是經過這麼多事現在覺得自己要珍惜當下,家裡人平安健康快快樂樂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覺得自己最大的得是有更多時間和家裡人相處,國內豐富多彩吃喝玩樂的生活,省下了一些生活費。但我們也失去了本該有的校園生活,和朋友們一起在圖書館熬夜的日子,失去了很多社交的機會,失去了在美國找實習的機會,繼續體驗美國生活的機會(直接在家就畢業了)。

寫在最後

對於眾多身在海外的和即將踏入職場的留學生來說,在2020年這疫情開啟超難模式的一年,「不安」、「焦慮」、「糾結」、「煎熬」、「壓力」等等這些詞彙他們在這一年都深有體會:失去了面對面的課堂、失去了體會當地的文化生活和在國外積累經驗的機會,這場「留學之旅」不再是光環之下的瀟灑美好的海外生活,而留下的是一群年輕95後面對全球疫情和各種危機中的慌亂和無力。

然而,在這些迷茫背後的年輕人他們也在迅速適應和調整,盡全力找到平衡點和及時轉變方向,探索一切可能的機會,他們學會和更加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機會、懂得各種機會的來之不易,明白世事無常。這群留學海外的95後在危機四伏的世界裡,感悟到更多地得與失,也帶著這些失落去擁抱更多廣闊的世界。

相關焦點

  • 70多萬的留學生還有就業優勢嗎?
    2020年的疫情為全球的教育帶來了沉重打擊,隨著疫情好轉,國內已經陸續開學,然而疫情尚未結束,留學生還願意出國嗎?今年的留學趨勢又是怎樣的呢? 上月,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面向約3萬名來自中國、印度、歐盟和北美地區的留學生,就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響他們的留學意願展開調查。
  • 今年回國找工作的留學生,哭了。
    不少企業為迎合95後的趣味,採取了「奇怪」的篩選模式——往年歐萊雅用密室逃脫的方式進行群面,哈爾濱啤酒還讓考生打過狼人殺。 在一家快消品公司的筆試題裡,北大的應屆生張力撞到了一個意味不明的記憶題。「屏幕上突然出現一個點,兩秒鐘後消失,接下來做了幾道圖形判斷題,做完後出現另一個點」,反覆五次之後,她需要依次回憶出五個點出現的位置。
  • 南十字星大學幼教專業首次招無背景留學生!
    Date science的offer必須在收到後6周之內接受,con offer也可先接受。2021年沒有Mid-year intake的開課。另外,Date science 的學生如若 defer,只能重新遞交新的申請 人文學院部分課程開始招錄國內獨立學院學生。
  •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具體到逐季看,在全球疫情暴發後的今年二季度,回國求職留學生人數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95%,可見疫情對留學生回國決策起到重要影響。智聯招聘的調研數據也對以上發現進行了佐證。2020年,有71%的受訪留學生表示將回國發展,過半受訪者表示疫情加強了回國意願,28.3%的留學生改變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計劃,在疫情蔓延趨勢下緊急回國。
  • 新聞調查丨我在國內留學
    而和他們相比這一年面臨畢業季的同學壓力則更加巨大疫情又給他們留下了怎樣的痕跡?目前已經有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通過與境外合作高校籤訂交流協議等方式,接收中國留學生在國內借讀學習。實習 工作 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王一婷還處於剛剛步入新學校的階段,也還有時間去享受自己的愛好,像單嗣平這樣的畢業生已經不得不面對找工作的壓力。
  • 上海交大等4所滬上高校發布畢業生就業報告,他們將去向何方
    就業率與畢業去向  就業率與畢業去向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校畢業生(不含港澳臺和留學生)就業率為97.60%。全日制畢業生中,校本部就業率為97.62%,醫學院就業率為95.99%,非全日制畢業生均為定向生。
  • 穀雨丨10萬份簡歷招20人,有學生花6999元買求職輔導套餐
    不少企業為迎合 95後的趣味,採取了「奇怪」的篩選模式——往年歐萊雅用密室逃脫的方式進行群面,哈爾濱啤酒還讓考生打過狼人殺。 在一家快消品公司的筆試題裡,北大的應屆生張力撞到了一個意味不明的記憶題。「屏幕上突然出現一個點,兩秒鐘後消失,接下來做了幾道圖形判斷題,做完後出現另一個點」,反覆五次之後,她需要依次回憶出五個點出現的位置。
  • 百分百包就業?雲南100多名學生剛實習完就被集體「退回」…
    最近雲南省100多名應屆畢業生十分苦惱入學時學校承諾「百分百包就業」然而面臨畢業時他們在鐵路部門實習了幾個月後卻被集體「退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雲南省100多名應屆畢業生來自雲南工程職業學院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帶著和學校籤訂的就業協議集體在鐵路部門實習了幾個月。然而,他們實習結束後卻沒能按照就業協議上所說,「與單位籤訂勞務派遣合同」,而是被集體「退回」。
  • 2021屆畢業生普遍感覺就業壓力更大,如何破局→
    、求職難  是近10年來老生常談的話題  今年大家議論得更多  因為疫情  2020屆畢業生經歷了  史上最困難的就業季  而2021屆畢業生又將面臨艱難時刻  如何迎難而上,破解困局?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態化控制下,2021屆畢業生難以尋找合適的實習機會。而現在的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學歷及培訓證書則放在其次。鄭東表示。「今後,如果一個學生一直呆在校園不與社會接觸,不具備實習經驗,缺乏工作經驗,勢必在就業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對於「躲就業」「緩就業」者趨多的現象,鄭東表示出擔憂。
  • 智聯招聘: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
    具體至留學生(重點指當年畢業的應屆留學生),疫情也在重塑他們的職業計劃。《報告》發現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著手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歸總體的2倍。具體到逐季看,在全球疫情爆發後的去年二季度,回國求職留學生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95%。智聯招聘的調研數據也對以上發現進行了佐證。
  • 大四畢業生選擇社招還是校招?校招安全有保障,社招工作機會多
    在面臨畢業工作時,到底是選擇校招還是社招呢?社招和校招有很大的區別,畢業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不要盲目的跟隨別人。一到畢業季,畢業生們就開始忙碌,有的學生為了繼續升學而努力,還有一些學生為了找工作而發愁。不僅發愁能不能找到好工作,還發愁去哪裡找工作。有人提前自己投遞簡歷,得到了心儀的offer,有人在校招也得到了不錯的工作。
  • 被一紙美籤困住的中國留學生:放棄留美,改道香港
    這更給廣大留學生的赴美之路增添了陰霾。他們中有人遭遇了籤證撤銷又恢復,有人轉輾多地申請籤證,還有人乾脆放棄了留美,改道香港。我今年大四,就讀於一所美國高校,是個文科生。我是9月9號下午收到的F1籤證(學生籤證)撤銷郵件。我當時正在國內的實習機構上培訓課。老師講得有點無聊,我中途看了一眼手機。不看則已,一看驚人。40分鐘前,美國駐華使館給我發了學生籤證撤銷郵件。
  • 畢業季你告白了嗎?
    讀書時代大多都會暗戳戳的喜歡某個人,誰那種最簡單而純粹的喜歡,很多感情往往隨著畢業不了了之,那句沒說出口的「我喜歡你」,成了最大的遺憾,如今又到畢業季,你準備好表白了嗎?看看十二星座都會怎麼選擇吧。白羊座白羊座不是優柔寡斷的性格,確定了自己喜歡對方就會付諸行動,哪怕一直不敢表白,到了畢業季也不會留遺憾的
  • 留學生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一直以來,很多想回家的留學生,都苦於搶不到機票、承受不起高昂的價格而只能滯留海外。政令生效後,這種情況會緩解很多。漂泊在外的學子們,終於可以回家了。不過,你以為迎來的是圓滿大結局嗎?其實,並沒有。而當他們回到國內就會發現,真正的「坑」才剛剛開始。因為,不管是Gap Year還是畢業,他們回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實習/找工作!而事實上,他們所面臨的現狀就是……海歸職位,少的可憐!而競爭者:多的可怕!於是,很多人的「回國發展」,變成了「宅家躺屍」。
  • 在校生實習要做到這些
    為什麼要去實習作為在校大學生,找實習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自己簡歷上有內容,在以後的就業中更有優勢。獲得一份高質量的實習offer對你成長的加速,可能比你待在學校前幾年成長加速的總和都要快得多!一份高質量的實習經歷,對於一個普通的本科生來說,是你能夠和同年齡的985同學乃至碩士同臺競爭的根本。
  • 2020年春運新趨勢:4成旅客異地過年,95後不在意回家
    去哪兒網今日發布2020年春運新趨勢,顯示近4成旅客選擇異地過年、老人兒童加入春運大軍,異地過年促使個性出遊需求不斷上漲。去哪兒網95後產品經理表示,2020年的春運有了新變化——80後們已經在工作所在城市安家立業,對他們而言,春節期間把父母接到身邊是方便實惠的選擇。
  • 2019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IT職業最受歡迎,93%畢業生接受加班
    多數畢業生選擇畢業後立即找工作,對加班接受度高達93%。報告調研聚焦2019年高校畢業生工作動態,調研涉及四大一線城市及成都、重慶、武漢等十多個新一線城市,人群覆蓋專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2019年高校畢業生,從就業等方面進行畢業人群精準畫像。畢業生93%接受加班?2019年的畢業季,什麼工作最受歡迎?
  • 貝殼發布「貝+新生」計劃,預計今年發放15萬個校招offer
    為了更好地打通學界、業界之間的人才輸送通道,豐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貝殼找房推出了"貝+新生"計劃,聯合眾多新經紀品牌,圍繞人才的招、育、留全周期提供多種就業保障,為行業育留更多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