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股資金動向:全年淨流出近2萬億(圖表)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摘要

【2016年A股資金動向:全年淨流出近2萬億(圖表)】還有幾天就將和2016年告別了,站在歲末年初的時間點上,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將對A股市場一年來的資金動向進行梳理和總結。具體來說,東方財富Choice將藉助IPO、定增、大股東增減持、新基金髮行、融資融券、證券交易保證金、印花稅、滬深股通等數據來觀察A股市場的資金動向。

  還有幾天就將和2016年告別了,站在歲末年初的時間點上,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將對A股市場一年來的資金動向進行梳理和總結。

  具體來說,東方財富Choice將藉助IPO、定增、大股東增減持、新基金髮行、融資融券、證券交易保證金、印花稅、滬深股通等數據來觀察A股市場的資金動向。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而整體觀察可以發現,A股市場資金整體呈現淨流出,各路資金合計淨流出高達17416億元;」

  其中一級市場融資可謂熱火朝天,IPO和增發金額均創出5年來新高;合計從A股市場抽血18022億元。

  而二級市場中僅新增公募基金和滬深股通合計淨流入4919億元,而銀證轉帳、大股東淨增持、融資資金均呈現負值,合計淨流出8023億元,此外印花稅和佣金也合計抽血1750億元。

  IPO:融資規模創5年新高

  首先來看IPO,新股上市融資可以說是A股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大功能。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儘管今年還有幾天才結束,但年初至今A股IPO的數量和募集資金規模均已創下最近5年來的新高。(2013年A股停止IPO)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數據顯示,按照已發招股書的公司招股日期所屬年份劃分,2016年A股市場IPO的家數已達到249家,募集資金達1635億元(最近已發招股書但募資資金尚未到位的公司,按照預計募集資金計算).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不論從新股發行數量還是募資規模,今年都是最近幾年的一個新高峰,甚至超過大牛市的2015年。

  但由於大盤新股逐漸稀少以及IPO限價的緣故,今年的募資規模相較於2011年之前的A股存在不小差距。

  而從個股的募資規模看,數據顯示,年內募資超過50億元的僅上海銀行、江蘇銀行、華安證券3隻新股,其中募資超百億的僅上海銀行一隻,其首發募集淨額也達104.50億元,超過四成公司募資不超過3億元。而年內募資最少的海天精工僅為0.78億元,也是創下近5年來新低。

(2016年IPO募集資金淨額前十大個股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而2015年則有國泰君安、中國核電、東方證券3隻新股募資超過百億元,其中國泰君安募資高達300.58億元。

  增發:定增錢景明朗牛股和破發股同現

  在公開增發,可轉債,配股等發行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定向增發成為再融資市場中的一枝獨秀。

  2015年儘管發生股災,但定增市場從總量來看,募集金額及定增數量並未見到明顯萎縮跡象。而到了2016年,定增市場更是欣欣向榮。

  從2012年以來的增發融資金額看,呈現逐年上升的勢頭,2012和2013年兩年均呈現逾3000億的態勢,到了2014年猛然翻倍至逾6000億;而2015年A股迎來大牛市,則定增金額再度翻倍至逾13000億,而2016年再度增長至超16000億。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安信證券研究顯示,定增市場的「錢景明朗」是最大的支撐因素。2015年至今A股市場參與定增的平均正收益概率為87.6%。這與股災以來A股二級市場的疲弱不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從個股角度看,定增催生了一些大牛股,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實施定增的個股中,有91隻個股翻倍,其中有16隻個股漲了兩倍以上。通過定增,上市公司往往舊貌換新顏,主業都來個大置換。

  天潤數娛、世紀遊輪,股價分別上漲了536.44%和533.87%。蓉勝超微、東方網絡、美利雲、西王食品、智度股份等股價漲幅都超過了250%。

  當然也有相當部分個股跌破了定增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已經實施定增的553家公司中,已經有147家破發,其中跌幅超過20%的就有17家。

  8月10日完成定增的寧波港,破發幅度最大。寧波港的定增價位8.08元,12月27日收盤價只有5.07元,破發幅度近40%。而恆泰艾普、掌趣科技等個股的破發幅度也將近30%;而愷英網絡、藍色光標、億陽信通等多隻個股則破發幅度超過了20%。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增減持:舉牌難掩減持潮

  看完了IPO、增發等融資渠道後,再來看看2016年大股東的增減持情況。儘管今年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險資舉牌高潮,但總體上仍然難掩大股東的減持套現力度。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6年大股東總計增持2147.38億元,而總計減持金額為2306.15億元,兩者差值為-158億元,仍然呈淨減持的狀態。

  雖然這好於2012、2013年的逾-400億元和2014年的逾-600億元;但依舊不及2015年的-113億元。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而大股東們的減持理由往往是「個人資金需要」「企業發展需要」等籠統表述,更有「改善個人生活」等奇葩的理由。

  而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減持市值角度看,2016年以來,永泰能源、口子窖、二三四五、奧瑞德等大股東減持額度均超30億;而掌趣科技、廣匯汽車、順威股份等多股減持額度超20億元,但小於30億。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大股東減持最終損害的還是中小投資者權益。即使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或是協議轉讓減持,這些股票中很大一部分最終都流入了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作為二級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為股東減持套現的真金白銀部分「埋單」。

  還有一些企業公布高送轉方案後,股東利用股價飆升機會高位減持,也被指傷害了中小投資者權益。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的確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因為公司發展缺錢而減持,但估計僅佔減持總規模的一半,還有巨額資金無法判斷真實去向。

  公募基金:新發數量破千平均規模創新低

  看完了融資和大股東數據,再來看A股二級市場最大主力—公募基金的動向。由於今年委外定製基金大量湧現,使得公募基金髮行數量迭創新高,截至12月27日,年內公告成立的基金數早已突破1000隻大關,達1219隻。

  而公募基金今年總額度為10297億份,那麼按照每份額度1元計算,新增公募基金總規模為10297億元,而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的股票份額佔比近20%左右,那麼粗略估算,公募基金A股市場新進買入金額約為2057億元。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這也是公募基金19年來首次出現單年度成立基金數破千,相較於2015年的851隻,年度增長高達43%。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其中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為主要貢獻者,新成立基金數量為946隻,總數佔比高達64%。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數量的大擴容並未帶來規模的大幅增長,卻帶來了基金迷你化、機構化的隱患。總體來看,成立規模剛好達到2億元設立門檻、持有人戶數只有兩三百戶的定製基金佔據了今年新基金髮行的主流,這也使得公募基金平均規模不斷走低。

  具體來看,逾千隻新基金的發行總份額僅為10297億份,比不上去年851只基金所帶來的16495億份發行份額,總規模縮水了37.5%。單只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僅為9.6億份,首次低於10億份,這一數據也創造了新基金年均募集規模最低的歷史紀錄。

  有分析人士指出,委外資金看上去既可以解決銀行資產配置問題,也有助於拉動公募規模,形成雙贏的局面。然而,委外定製產品同質化嚴重現象,暗含流動性風險,一旦市場行情切換,或者收益不達標,很可能會影響公募與委外機構的後續合作。如年底債市大幅波動,就可能有部分委外機構集中贖回,加大了市場流動性風險。

  融資融券:去槓桿成效顯著融資淨買入5年來首現負值

  融資融券向來是觀察A股市場風險偏好的風向標,無論是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還是當年6月開始的大跌,以及時至2016年即將終結之際不溫不火的「猴市」,以中大戶為主槓桿交易者偏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兩融餘額自去年6月18日見頂2.3萬億元後持續下滑,第一次築底在2015年9月直到9100億元附近,直接跌破萬億大關;而隨著今年年初熔斷機制的利空效應,融資者撤退潮再次來臨,5月30日再度創下8186.34億元第二底部。

  而後兩融餘額有所回暖,6月、7月和8月,融資淨買入金額分別達到239.11億元、128.36億元和359.86億元。

  之後經歷了9月短暫的融資淨流出310.50億元,10月融資者捲土重來,儘管有國慶長假,融資淨買入仍然達到390.35億元。而後直至12月兩融餘額維持在9000億大關上方。

  反思A股異常波動,槓桿過度及無序應用成為眾矢之的。2014年7月22日啟動的A股牛市,與以往牛市的不同之處在於「槓桿牛」。

  而股災後監管層痛下決心,開啟A股去槓桿進程,從統計數據看,自股災以來的「去槓桿」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6年來融資淨買入額5年來首度出現負值逾-2000億。

  由於融資淨買入=融資買入額-融資償還額,這表明融資客償還槓桿買入的意願,遠大於通過槓桿借錢炒股的熱情。

  A股交易資金:存量回落增量呈淨流出

  而股市的存量和增量資金變動則是觀察A股市場的情緒的風向標,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主要通過證券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和銀證轉帳變動淨額來觀察投資者意願。

  觀察近五年來的證券市場存量資金狀況,可以用「過山車」走勢來形容。自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自2012年4月定期公布證券交易結算資金餘額以來,該數據一路攀升,2014年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當然這與2014年7月啟動的牛市不無關係,到了2015年A股牛市進入瘋漲高潮,A股市場的證券交易結算資金也再度翻番,突破2萬億大關。

  而後15年下半年股災啟動,加之16年年初的熔斷,A股全年幾乎不見起色,投資者信心遭受嚴重打擊,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回落至2014年的萬億級別規模。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而相比場內的存量資金,場外的增量資金更好的能夠反映投資者對於A股市場的看法。可以看到2014年至2015年,A股大牛市期間,場外增量資金入市從9千億級別猛增至逾3萬億,短短一年內就翻了三番。

  而2016年大盤雖然企穩,但投資者信心明顯不足,銀證轉帳變動淨額時隔三年後,再度出現2012年的負值,這代表了A股散戶投資者整體撤離的現狀。

  股市印花稅:2016年被「腰斬」

  最後再來看下另一能夠反映投資者情緒的指標—交易印花稅,證券交易印花稅是股民從事證券買賣所強制繳納的一筆費用,能夠很好的反映市場投資者的交易情緒。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6年值為預估)

  從近5年的印花稅數據看,14年至15年期間,印花稅從742億猛增至2550億,翻了逾3番;而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市場始終未能擺脫弱勢,印花稅也遭遇腰斬,2016年全年估算值僅為千億出頭。

  需要說明的是,截止發稿,由於證監會印花稅數據只更新至今年10月份,因此11月和12月的印花稅金額,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只能取前十個月平均值填補,因此實際值與預估值可能存在差異。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而由於股災以來市場情緒低迷,監管層也採取了下調印花稅的措施,今年9月1日起,交易業務印花稅稅率由1‰調降為0.5‰。但這給A股市場帶來的利好有限。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管理系教授、稅制專家胡怡建認為,下調印花稅已經不是現在救市政策中的最重要本領,它反應的是當局的一種態度,實質性影響不大。

  佣金:降至萬四相較去年降幅高達60%

  2015年以來,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及一人多戶政策的施行,使得證券行業公司間競爭加劇,最直觀表現即佣金率的逐級下降。

  與2015年的萬五水平相比,2016年一季度佣金率已達到接近萬四水平,而後由於接近盈虧平衡點券商進一步調降空間縮窄,截止三季度末行業平均佣金率水平約萬分之3.99.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因此我們2016年佣金率按萬四計算,按照2016年A股全年成交總額126萬億元計算,2016年機構佣金額度為504億元,相比2015年的1270億元,降幅高達60%。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滬深股通:外資借道買入A股市值超2000億

  而與內資不同的是,外資卻非常看好A股市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6年外資借道滬股通淨買入1013億,相較2015年的818億,增長了23%。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而深股通方面,雖然開通僅一個月不到,但資金淨流入規模已經超過滬股通全年,高達1669億。也就是說,2016年外資借道滬深股通淨買入2682億。

(圖片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有分析人士表示,「滬港通+深港通」都是A股加大引入海外投資者的積極嘗試,將大幅提高A股市場國際化進程,最終為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做出準備。

  【「盤點2016」系列策劃】

  2016年度十大舉牌人:除了玩險資的「老司機」 還有這些人!

  2016年度個股大盤點:下跌個股近八成 三類牛股逆勢突圍

  2016年龍虎榜大盤點:老牌敢死隊成交額驟減 這些股遭爆炒

  2016年股民年報:一億股民人均虧損1.3萬 參與人數大降

  【「展望2017」系列策劃】

  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GDP增長6.5% CPI上漲2.1%

  2017年A股市場展望:機會優於今年 最高看至4000點

  2017年港股展望:機遇與挑戰並存 配置價值不減(附股)

  2017年大宗商品展望:油強金弱 農產品或成新龍頭(附圖)

  2017年基金展望:七類基金投資機會全介紹 總有一款適合你

  2017年海外市場展望:警惕三大轉變 擁抱三大策略

(責任編輯:DF010)

相關焦點

  • A股資金面日報:32股主力資金淨流入超億元北向資金淨買入立訊精密...
    東方財富網匯總A股市場主力資金動向,揭秘北向資金流向,盤點龍虎榜單、遊資情報等重要數據,讓您提前洞察A股先機。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小幅收漲,深成指與創業板指日K線三連陽。市場成交量萎縮,兩市合計成交7292億元。行業板塊漲跌互現,玻璃陶瓷板塊強勢領漲。主力資金全天淨流出67.82億元,北向資金今日小幅淨買入2.36億元。
  • A股資金面日報:72億資金撤離非銀金融北向資金大幅淨買入恒生電子
    主力資金全天淨流出356.21億元,已連續4個交易日資金呈淨流出狀態,北向資金今日淨賣出11.6億元。主力資金:12月7日主力資金淨流出356億元滬指12月7日下跌0.81%,主力資金全天淨流出356.21億元,已連續4個交易日資金呈淨流出狀態。
  • 北向資金單日淨流入逾200億元 滬指盤中挑戰2018年高點
    北向資金當日逆勢淨流入逾200億元,為互聯互通後的歷史次高紀錄,與本周前幾日指數大漲時的波瀾不驚形成強烈對比。  截至昨日收盤,上證指數收於3570.11點,下跌0.17%;深證成指收於15319.29點,下跌0.24%;創業板指收於3150.78點,下跌0.37%。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再度超過1萬億元。本周單日成交金額一直維持萬億級別,助力指數不斷創新高。
  • 32組圖看懂我大A股表現!
    隨著2019年2月1日收盤,農曆狗年所有交易日(2018年2月22日至2019年2月1日)宣告結束。回顧全年,各指數表現如何?行業走勢孰優孰劣?東方財富網用32張圖,帶你多角度、全方位縱覽A股狗年全貌。
  • 【2021才兩日就有兩隻ETF破百億,但權益ETF兩個交易日資金淨流出...
    【2021才兩日就有兩隻ETF破百億,但權益ETF兩個交易日資金淨流出162億元】A股連續兩天大漲,作為機構資金「風向標」的權益ETF,1月4日-5日兩個工作日出現資金整體淨流出的局面。1月5日,A股滬深兩市低開高走,各大主要指數再次全線飄紅,而當日全市場權益ETF資金淨流出高達94.57億元,創下2015年4月14日以來股票ETF最大單日資金流出記錄。
  • 海通策略:市場資金面的困境和改善路徑
    微觀數據之外,國內已公布的宏觀數據也未出現明顯惡化,1-5月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6.9%,2017年全年6.6%,1-6月CPI累計同比2.0%,2017年全年1.6%。可見A股較港股大幅下跌的原因並不在基本面,否則應該是A股與港股跌幅相當。我們認為這一輪市場調整,主要源於去槓桿背景下資管新規的推出影響了股市微觀資金供求,疊加外部中美貿易戰影響了市場情緒。
  • A股成交「10破」萬億、二八分化 機構抱團如何演繹?
    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10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累計成交額達到11.64萬億元。市場仍然保持著熱度。開年以來,北向資金延續淨流入態勢。Wind數據顯示,1月4日-14日,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362.85億元,其中滬股通過淨流入153.63億元,深股通淨流入209.22億元。
  • A股接連"打噴嚏"逼近2800點?四天縮水3萬億
    上證綜指開盤即破年線,收報2838.86 點,跌1.92%;深證成指收報11917.5 點,跌2.45%。兩市成交額2918 億元,較上一交易日銳減1101億元。  下一目標:60日均線?  從A股資金面來看,根據統計數據顯示,11月17日滬市資金淨流出共157.1億元,其中主力資金淨流出111.2億元,遊資淨流出45.9億元;深市資金淨流出153.1億元,其中主力資金淨流出91.9億元,遊資淨流出61.2億元。板塊方面,昨日兩市行業板塊全軍覆沒,其中機械儀表、生物醫藥以及石油化工板塊當日資金淨流出分別超過30億元,為兩市做空最嚴重的板塊。
  • A股北向資金大幅淨流入!券商:大概率已處階段性調整尾聲
    原標題:日韓股市大漲6%,A股北向資金淨流入逾30億!券商:大概率已處階段性調整尾聲 摘要 【A股北向資金大幅淨流入!
  • 【11月北向資金淨流入近580億元,對低估值個股加倉明顯】Wind數據...
    【11月北向資金淨流入近580億元,對低估值個股加倉明顯】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11月淨流入579.29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入411.70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167.58億元。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為2.10萬億元,月內北向資金持倉市值增加約1487億元。
  • 1181隻公募新基金規模超2.5萬億元 興業基金為「新手」鄒慧發新混基
    整體來看,以區間成交均價估算,上周A股ETF資金淨流出約132.49億元。同時,北向資金淨流入214.16億元,創下今年8月以來的單周最大淨流入。此外,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更是合計淨流入5,06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新基金髮行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已成立1,181隻新基金,合計發行規模達25,355.21億元。
  • 2020年12月北向資金淨流入排名歷史第7 兩大板塊成外資年末調研...
    圖片來源:攝圖網雖然2020年一季度和三季度,北向資金曾階段性地大幅淨流出,不過進入四季度,北向資金再度恢復了對A股「買買買」的節奏。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盤,北向資金在12月淨流入A股572.39億元,為歷史上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A股第七多的月份。
  • A股農曆豬年收官!近300股翻倍、豬肉股暴漲
    一句話,成為豬年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非洲豬瘟的影響,加劇了生豬行業的供應緊張矛盾,也造就了市場上的「超級豬周期」。一時之間,豬肉股飛漲、龍頭股市值股價屢創新高、上市豬企盈利大增、「豬中富豪」頻頻出現,成為了豬年股市的最大特點。然而,市場行至豬年末尾,最貴豬肉快速切換成了最火的醫藥和脫銷的口罩。此前百花齊放的題材股先後啞火,此前大賺的北上資金流出加劇,僅最後一日流出規模就近100億。
  • 1月8日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入12.30億元
    來源:e公司e公司數據統計顯示,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入12.30億元,分類看,中小板流入12.02億元,創業板流出6.45億元,滬深300指數流入34.39億元。而在此前四個交易日(1月4日-1月7日),兩市主力資金流入,分別為474.01億元、223.48億元、-26.16億元、148.25億元。從行業層面看,1月8日,在27個申萬一級行業中,計算機、電子、傳媒、通信、汽車等行業實現資金淨流入,分別為34.00億元、22.73億元、17.55億元、11.27億元、9.72億元。
  • A股大幅震蕩三大指數階段新高 兩市放量突破成交額再超萬億
    午後,隨著金融股企穩回升,及科技股再度走強,指數持續拉升,深成指漲逾2%,滬指、創業板指漲超0.5%,兩市成交量再度放大,總成交額再破萬億。整體而言,A股三大股指低開高走集體收漲,深成指漲超2%,個股跌多漲少,近百股漲停,跌停30餘家,市場整體賺錢效應較好。截止收盤,滬指漲0.73%報3528.68點,深成指漲2.16%報15147.57點,創業板指漲0.65%報3097.98點。
  • 2020年北向港資到底在A股掙了多少錢,收益率究竟如何?
    以前我專門有文章分析過外資的思路和動向,其中港資是外資的主要成分,他們這些年大肆在買中國的核心資產,將A股納入其全球資產配置,從2014年開通到目前北向港資累計淨買入金額接近1.3萬億!有人說這是陰謀論,外資想控制中國的命脈,就像當年韓國和臺灣一樣,他們買入A股是為了未來做空A股。
  • 張江高科大漲5.23%,資金淨流入2427萬元
    資金方面,張江高科近5日共流出1209.21萬元,今日到此時主力資金總體呈淨流入狀態,淨流入2426.51萬元。該股最近一日(2021年01月07日)融資融券數據為:融資餘額100667.88萬元,融券餘額3268.69萬股,融資買入2290.87萬元,融資淨買入-1218.54萬元。
  • 這四路資金輾轉騰挪爭奪市場風口!
    進一步梳理發現,北向資金近三個月以來持續淨買入,去年10月份、11月份、12月份淨買入額分別為0.23億元、579.29億元和572.39億元。統計顯示,上述172家公司中,截至目前,已有27家公司披露2020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共有21家,佔比近八成。達安基因、大北農、雅化集團、東山精密、分眾傳媒、歌爾股份、派能科技、卓勝微、以嶺藥業等9家公司均預計2020年全年淨利潤同比翻番,彰顯出具有較強的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