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中箭毒發身亡,宋江卻「請」盧俊義上山,究竟有何目的?
一日,這水泊梁山忠義堂前豎起兩桿大旗,一為「山東呼保義」,一為「河北玉麒麟」。呼保義自是咱們江湖中叱吒風雲的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宋江,而這玉麒麟又是何許人也?這還得從梁山攻打曾頭市說起……
自宋江上梁山入夥以來,山寨中大小事務均由宋江代為處理,攻城拔寨、調兵遣將也由宋江全權負責,如攻打祝家莊、高唐馬、連環馬、取華山……這一百零八好漢早已對宋江的命令言聽計從、習以為常,晁蓋的權力被架空,山寨大統領的位置早已名存實亡。每每想出寨帶兵攻城,都被宋江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逼得只能鎮守,眼看宋江功勞越來越大,聲望越來越高,後上山的好漢基本是宋江親自「送」上來的,反觀自己的嫡系,也只剩下三阮、劉唐,最多加上一個林衝,就連曾經自己的心腹軍事吳學究,也轉投宋江門下。
於是在梁山攻打曾頭市時,為了重新樹立自己的威信,晁蓋不顧眾位頭領的阻攔,率軍攻打曾頭市。期間受兩名僧人的引誘,深入敵營,落進了敵人的包圍圈,在夜幕中被飛來的一枝毒箭射中,回梁山後不久,毒發身亡了,可謂「出身未捷身先死」。再說晁蓋彌留之際,「轉過頭看著宋江」,並囑咐其說:「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而這便是晁蓋的唯一遺言。
這句話若是細細解讀便非常有意思了。大統領若陣亡,自是由咱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梁山二把手宋江擔任,這合情合理,且宋江有威望,「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可晁蓋偏偏留下這樣一個遺囑。再不濟,當初梁山寨主之位是林衝火併王倫後,送給你的,現在人之將死,理應還給林衝,可晁蓋仍沒有這麼做。而以宋江稀鬆平常的武藝,又如何能捉得史文恭?這份遺囑,已經公開表示晁蓋不想讓位於宋江。
這倒也難不倒宋江,既然捉住史文恭的為梁山之主,那便遣一外人將其擒拿,是時再做定奪。他聽說河北大名府有一富商員外,此人「家傳清白,祖積門戶」,又有一身好武藝,更是忠肝義膽,仗義疏財,江湖人稱「玉麒麟」。於是便設計派吳用和李逵將盧員外「請」上山。
話說這吳用扮做算命的道士,帶著「啞童」李逵混入盧俊義府中,誆其自己寫下了一首藏頭反詩「蘆花叢裡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事後不久,盧俊義舉家避禍,帶著管家李固和僕人燕青,一路打著「剿滅賊寇」的旗號屢屢向梁山發起挑戰,可惜盧俊義一世英雄,卻在陰溝裡翻了船,遭到梁山埋伏,大敗乘船逃走,不想卻被浪裏白條張順活捉上山。
在山中時,盧俊義雖經百般勸說卻不願落草為寇,可宋江吳用等人仍假意挽留,實則拖延時日,讓別人以為盧俊義已落草梁山。期間,宋江把李固放回大名府,並告訴他盧俊義已坐了梁山第二把交椅,意在讓其報官告發。果不其然,李固回到河北後,先是到大名府指認了盧俊義落草梁山的事實,然後回到盧府與劉俊義之妻賈氏通姦並霸佔了其家產。
盧俊義下山回到家中後,反遭李固誣陷,告到大名府梁中書,這梁中書因「生辰綱」事件後與梁山結仇,此時豈肯放過盧俊義,不久盧俊義被捉並在牢中屈打成招,刺配充軍。刺配路上,燕青放冷箭救主,可不幸二人又被趕上的官兵捉了去,重新定了死罪。
梁山得知消息後,三打大名府,與梁山眾好漢裡應外合,攻破城門,救出了盧俊義。盧俊義因感謝燕青、石秀等梁山好漢營救,遂落草梁山,坐了梁山第二把交椅。而水泊梁山在晁蓋死後,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並在忠義堂前豎起了「山東呼保義」、「河北玉麒麟」兩面大旗。至此,宋江之計也已達成一半。
後面的事情想必大家耳熟能詳,這裡簡單帶過。盧俊義上山之後受眾人優待,又坐了二把手,自是想立功。在得知梁山前頭領晁蓋被史文恭射殺身亡後,遂率兵攻打曾頭市。論陰謀權術,盧俊義當然比不過宋江、吳用等人,可若是攻城拔寨,玉麒麟可是一把好手。不久,盧俊義活捉史文恭,震撼群雄。
到史文恭被捉上山,宋江之計又成了九成,這最後一成,只看宋江如何遵循晁蓋遺囑讓位於盧俊義,「今日盧員外生擒此賊赴山,祭獻晁兄,報仇雪恨。正當為尊,不必多說」,你在看軍師吳用,「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人皆所伏。兄長若如是再三推襄,恐冷了眾人之心」,這吳用說完還不忘「掃一眼眾人」,接著便是好戲連連了。李逵:「我在江州捨身拚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讓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讓來讓去做甚烏!我便殺將起來,各自散火。」武松:「哥哥手下許多軍官,受朝廷誥命的人,也只是讓哥哥。他如何肯從別人?」魯智深:「若還兄長推讓別人,洒家們各自都散。」
盧俊義自是隨了眾人……到此處,宋江之計十分圓滿,終為梁山之主。其實早在宋江掌兵那一刻起,晁蓋便失去了寨主之位。倘若晁蓋在九泉之下,能聽到眾兄弟勸宋江做寨主的言辭,不知又有何感想。
文/山染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