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人物宋江入手,談談小說中的投降主義路線

2021-01-08 芳談歷史

北宋末年,爆發了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有關這次起義的故事傳說,廣泛地流傳了大約兩個半世紀,到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才把它寫成了長篇小說《水滸》。

《水滸》故事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滲入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思想。適應著地主階級鎮壓農民起義的反革命政治需要,長篇小說成型的時候,宋江已經被作者塑造為一個投降派的典型,塗抹成一個滿腦袋儒家思想的地主階級代表人物。

小說歌頌了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最後接受招安的過程。宋江路線推行的結果,使梁山泊的農民武裝變了質被封建統治者用作鷹犬去鎮壓方臘起義最後落了個「兔死狗烹」。這裡面包藏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險惡陰謀,實際上是讓各股農民起義軍在自相殘殺中旗倒人亡,而他們卻坐收「漁翁之利」,從而達到鎮壓農民起義的根本目的。所以,《水滸》的要害是投降,它是通過宣揚投降主義路線,以瓦解農民起義的一部小說。

最初佔據梁山的王倫是一個「落第腐儒」,他自私狹隘,嫉賢妒能,實行關門主義,阻礙著起義事業的發展。林衝火併王倫,奪了他的權,是開創革命基地的必要措施,是正義的行動。

接著,晁蓋做了梁山泊的領袖。他執行了正確的路線,堅持武裝鬥爭,並在鬥爭中發展起義隊伍。晃蓋一上山,立即組織起義軍的力量,水陸配合,乾淨利落地消滅了「進剿」的官軍,扎穩了陣腳,穩住了局面。他和吳用、阮氏三兄弟等人親密合作,屯糧、造船、造軍器,操練人馬,準備迎接更大規模的戰鬥。繼而通過「白龍廟小聚義」、「三打祝家莊」、「三山聚義打青州」等多次戰鬥,狠狠打擊了貪官汙吏和土豪地主,並把李逵、魯智深、武松、李俊等起義英雄接應到梁山大賽。晁蓋任人唯賢,論功排座,明確宣告山寨的勝利「皆託眾弟兄的才能」,使得起義軍團結興旺,迅速壯大,為梁山起義事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生晁蓋原屬地主階級,但他背叛了本階級,在起義英雄中頗有威望,「智取生辰綱」的集體鬥爭就是由他組織和領導的。案情被官府偵知以後,他放火燒了自已的莊院,率眾拒捕,決心投奔梁山。晁蓋是通過打擊貪官汙吏、反抗封建官府的鬥爭實踐,從地主階級的營壘中分化出來而投身於農民起義的隊伍之中的,他具有堅定的鬥爭精神,能夠執行正確的農民起義路線。但《水滸》的作者竟然把晁蓋排斥於一百零八人之外,並且讓他中箭身亡,這完全是出於宣揚投降主義路線的反動政治意圖而作的安排。

晁蓋死後,宋江竊據了梁山泊的領導地位。他一上合,就把梁山泊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是他修正晁蓋的農民起義路線,篡改農民起義軍的性質的第一個明顯信號。在擴大梁山隊伍的問題上,宋江接過了晁蓋「招接四方入夥好漢」的旗幟,卻塞進了他自己的黑貨,大搞招降納叛的活動。宋江的招降納叛與王倫的關門主義走的是兩個極端,但從路線上看,二者的根本性質是一致的,都是與農民起義的正確的組織路線相對抗的。

宋江迫不及待地設下計謀,首先把盧俊義請上山。盧俊義本是大名府的一個大地主,專與農民起義軍作對,立志要使梁山泊「人人皆死,個個不留」,但卻被宋江請到了山上。宋江說得很清楚,他就是要讓盧俊義來帶領梁山好漢「歸順朝延」。他不但看中了盧俊義的所謂名聲地位、武藝才幹,甚至連盧俊義的身貌儀表也被他認為是推行投降主義路線的有利條件。

後來,宋江又多次對俘獲的朝廷軍官「親解其縛」、「納頭便拜」,收羅了一大批降將。在勸說這些軍官「入夥」時,宋江所使用的言辭是大同小異的,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宣布他準備接受招安的投降主義路線。這些軍官已經損兵折將,與其回到朝廷被問罪,倒不如權借梁山避難,日後再圖升遷,於是,等待招安就成了他們「入夥」的基本條件。

上層人物集梁山,改變了起義軍將領中階級成分的比例,這是宋江為最後實行投降而在組織上所做的準備。宋江還把這些人物安插在重要的位置上,盧俊義坐了第二把交椅,其他人也多在「五虎將」、「八驃騎」之列。宋江已經纂改了晁蓋的任人唯賢的原則,而把上山以前社會地位的高低作為排座次的主要依據。所以,一百零八將梁山大聚義,表面看來似乎是起義軍興旺壯大的發展高峰,其實卻是宋江進一步推行投降主義路線,把起義事業引向失敗的轉折點。

我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用來對付農民起義的手段,除了殘酷的武裝鎮壓以外,還往往採取陰險的政治欺騙的辦法。例如南宋時代,封建王朝由於自身的軟弱,更多地採取所謂「扶」的一手;創設了「鎮撫使」之類的官職,讓接受招安者充任,使之鎮壓所轄地區的農民起義。封建統治階級對待農民起義的兩手策略,使得農民起義隊伍中往往會出現招安與反招安兩條對立的路線,這是符合階級鬥爭的客觀規律的。比起武裝鎮壓來,招安政策對封建王朝更有利。因而,《水滸》大力歌頌宋江爭取招安的投降主義路線,完全是迎合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反起義需要。

小說的第七十ー回,寫了ー個「菊花之會」,兩條路線的代表人物之間展開了第一次尖銳的正面衝突。宋江召集全體將領,宣布他的投降主義路線:「望天王降詔,早招安」。主張正確路線的起義英雄紛紛表示反對。李逵憤怒地晹翻酒席,大罵起來:「招安,招安!招甚鳥安!」武松沉痛地說:「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魯智深則用直裰染皂不能洗白的比喻說明「招安不濟事」,明確地表示,要招安,就散夥。菊花會上,李逵強烈地反對招安,幾乎被宋江殺頭,可見兩條路線鬥爭尖銳、激烈的程度。宴會結東時,對宋江的招安主張,「眾皆稱謝不已」。交鋒的結果,投降主義路線佔了上風。

《水滸》裡的農民起義路線的具體內容,可以用李逵不止一次地宣稱過的口號來表述,那就是:「系去東京,奪了鳥位」。起義英雄把鬥爭的矛頭直指最高封建統治者,他們要推翻現有的王朝,打倒現有的皇帝。這條路線,充分體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革命精神,體現了革命農民在與階級敬人英勇鬥爭中的堅定性。

梁山泊裡的路線鬥爭是很激烈的,雙方的營壘有個明顯的分界:出身下層的和真正從封建階級當中分化出來的起義英雄們是反對招安的;那些出身上層,對當朝皇帝忠心耿耿,權借梁山避難的人們,則跟隨宋江走招安的道路。前一類英雄主要是受剝削、受壓迫最深重的勞動人民,現實生活中的貧困與不平,激發了他們的反抗鬥爭,他們那種強烈的革命精神是極其可貴的。後一類人物就不然了,他們本身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成員,與王朝官府有著乾絲萬縷的聯繫;他們由於種種不同的原因被迫上山,身在水泊,心懷朝廷;他們只能從切身遭遇和個人恩怨出發反對某些貪官,而他們與某些貪官的矛盾鬥爭也不過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和那一派之間的矛盾鬥爭。

宋江依靠著起義隊伍中的一大批上層出身的人物,利用了他在起義軍中竊取到的地位和權力,特別是利用了起義英雄們由於受到「義氣」的束縛而對他的信賴,強制地推行了他的投降主義路線。小說作者在大力宣揚這條反動路線的同時,對起義英雄們的抵制行動也作了一些描述,例如:李連撕詔書,痛打陳太尉,阮小七偷換御酒,李俊、張橫殺死俘獲的敵將,都還算是比較突出的事例。但是,作者不過是把這些內容擺在陪襯的地位,在鳥雲漫天的形勢下,他們的抵制並未能扭轉局面。

宋江在推行投降主義路線,爭取招安的過程中,與封建朝廷進行了一場骯髒的政治交易。他要賣身投靠,也必然要把農民起義軍的實力當作他進身的本錢。三敗高求、兩贏童貫,從宋江的目的來看,是為了打個樣兒給皇帝看看,顯示顯示勢力,以便在接受招安的條件上跟朝延討價還價。結果並不像宋江想的那麼美妙,詔書雖然換了幾次,但只不過是在「敕令」與「安撫」的語氣上有所差別,封建朝廷沒有讓步,宋江卻露盡了搖尾乞憐的醜態。

為了早日得到皇帝的一紙招安詔書,宋江用盡了心機,使盡了種種卑鄙無恥的手段,地主階級和封建官場中那一套腐敷的東西他都使出來了。我們十分厭惡地看到:他和高俅握手言歡,舉杯共飲,低三下四地拜託人家乞求皇帝恩賜招安;他派人帶上金銀珠寶偷偷地去宿太尉家送賄賂,託人情,甚至他自己還親身潛入皇帝的姘頭、妓女李師師家裡去探聽門路。這一切都說明,隨著投降主義路線的步步推行,宋江這個封建統治者的忠實奴才的醜惡嘴臉,暴露得越來越清楚。宋江有一個暴露的過程,人們對他也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李師師劇照

當詔書下來,接受招安已成定局,他向全體起義軍宣布的時候,「當下辭去的,也有三五千人」,許多士兵都不跟著他走了。一百零八將,由於「義氣」的維繫,暫時還沒有散夥。但是,往日那種浩浩蕩蕩的氣象已經不復存在了。在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去徵方臘的過程中,一百零八將「十停去七」,死亡大半,剩下來的起義英雄也逐漸從血泊中認清了宋江路線帶給他們的悲劇。

宋江推行投降主義略線的結果,不但斷送了梁山泊的農民起義事業,最後也斷送了他自己。當他給封建統治者效過犬馬之カ以後,還是被御賜的毒酒殺害了。他臨死還表白說:「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至死不忘投靠皇帝。至於立廟封神的尾聲,一方面,不過是封建統治者嘗給料江這個忠實奴才的一點最後的精神安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則是布下新的釣佴,以免讓宋江的可恥下場堵塞了其他人接受招安的道略。

從《水滸》所描寫的農民起義事業的發展狀大和走向失敗的全部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統治階級的武裝鎮壓,撲滅不了梁山泊的革命烈火,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卻瓦解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路線決定成敗,路線決定一切,這是我們從《水遊》這部反面教材中得到的啟示。《水滸》的全部內容,貫穿著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最後受了招安。

相關焦點

  • 宋江,在小說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大家對他的看法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對於小說中宋江這個人物形象,歷來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是,在過去的評論中,持否定態度的,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評《水滸》」的時候來得徹底。但是,也仍有同志堅持認為《水滸》中的宋江,是「叛徒、特務、戰犯『三合一』的奇醜」,只是由於金聖歎的刪改和批註,才把《水滸》這本「革命的腐蝕劑變成革命的教科書」,把宋江改塑成「打著紅旗的反英雄」。為了正確認識《水滸》,必須正確評價宋江,《水滸》所塑造的宋江(包括金聖歎的刪改)作全面的考察。
  • 宋江明明是主動起義的首領,為什麼小說要寫他被逼上梁山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聲勢十分浩大,「官軍莫敢櫻其鋒」,宋江是個很厲害的角色。《水滸傳》寫江湖豪傑起義,當然還得讓宋江坐第一把虎皮交椅。可是小說中的這個宋江,已經和歷史的原型有了非常大的差異,可以說有了本質的區別。
  • 水滸中最「心機」3人:反對招安,處處和宋江作對,最後得以善終
    前言中國四大名著中《水滸傳》一直被人所喜愛著,裡面的宋江等人經過一系列的鬥爭之後,並沒有獲得應有的結局,這一點也是一直被人們所爭議的。但是在這群人裡,有三個聰明的人,雖然在過程中處處與宋江作對,但是這三個人最後的結果反而是最好的,在別人身首異處的時候,這三個人卻享受起安逸的晚年。
  •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和小說的差別有多大?
    相信很多讀者對於小說《水滸傳》之中的及時雨「宋江」宋公明先生不是特別的喜歡,其中一大理由便是他讓自己的弟兄們其餘的一百單七好漢前去接受朝廷的所謂「詔安」,最終白白葬送了大好的前程甚至是送命!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之中,「宋江」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他和施耐庵的筆下描寫差別大麼?
  • 水滸中哪五位好漢不忠宋江呢?
    這個話,應該倒過來說,水滸裡有哪幾個是忠於宋江的呢?這樣問才對!水滸傳有句名言,叫「逼上梁山」,從許多上梁山的人經歷看,並不是衝著宋江,衝著晁蓋上梁山落草為寇的,絕大多數被逼的,這才是主流。逼上梁山者,有被官府逼的,有被自己逼的,也有被梁山上的晁蓋、宋江設計陷害逼的。比如林衝,就算是被高衙內逼的,晁蓋、吳用去劫生辰綱,事情敗露,才逃上梁山,這算自己逼的,盧俊義是吳用用計陷害,給逼上梁山的。這樣的人很多,比如關勝、呼延灼和他們的副將,因徵討梁山失敗,回去沒法交代,這才當了賊寇。徐寧是梁山為破連環馬給騙上山的……仔細數數,三十六天罡中,有多少是自願上的山呢?
  • 水滸英雄——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英雄座次序第一天魁星呼保義宋江丈夫擁德節,仁知真耿烈。英雄是領袖,皎如雲間月。座次排第一,把酒心如鐵。呼來保大義,江湖義氣決。水滸一書,文字錦繡。綽號是文章外延之光,星名乃畫龍點睛之墨。獨創章法,無人可及。
  • 水滸中賣鴨梨的鄆哥結局如何?原來也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初讀水滸的人往往不會留意鄆哥這樣的小人物。精讀之後才發現,這個人物在書中雖然著墨不多,卻承擔著推動劇情的重要作用。鄆哥,十五六歲,本姓喬。因做軍在鄆州生養,就取名叫鄆哥。家中只有一個老爹。鄆哥孝順,年紀輕輕,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擔,靠賣時新果品養活老爹。鄆哥做小商販,經歷的多,腦子也很活。
  • 水滸中「玉麒麟」的戰鬥力究竟有多厲害?遼國四位王子圍攻他卻鎩羽...
    隨著這部電視劇以及重溫水滸小說版,個人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水滸傳的整個系列歷史故事中,如此之多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中,究竟誰才是戰鬥力最為爆表的那一位? 晁蓋不幸去世之後,有眼線把盧俊義這樣的人物推薦給了宋江!宋江一心和吳用使用多出計謀,把這位一等一的人物請上了梁山。
  • 《水滸傳》中天罡星及其對應的人物特點及性格(宋江—林衝)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淺析一下,《水滸》中天罡星及其對應人物的相似和特點。天魁星:呼保義宋江魁者,顧名思義,是第一,為首的意思。在《傳》中,又有帥的意思。而宋江,既是一百單八將中的第一名,又是梁山泊勢力的總頭目,梁山兵馬總元帥,為人正直,對人謙和,以德服人,以禮待人,稱之為天罡星,在正確不過了。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罡者,四正也。
  • 《水滸傳》人物的動物綽號
    水滸人物有一個特點就是幾乎人手一個綽號,而其中的很多綽號都跟動物有關。 不過,梁山的帶頭大哥宋江雖然有及時雨、呼保義、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四個綽號,卻均跟動物無關。閒來無事,筆者琢磨,如果也給宋公明匹配一種動物的話,該配哪種動物呢?想了半天,筆者終於有了答案,那就是變色龍。為什麼這樣說呢?變色龍是一種蜥蜴,爬行動物的一種,可偏偏頂著龍的字號唬人,這點跟宋江很相似。
  • 水滸中這三位好漢,「命裡註定」不會死,只因都有「免死金牌」
    (一)梁山好漢的命運安排一部《水滸傳》,天罡地煞來相見,一百單八位「上應星宿」的好漢,縱橫於水滸江湖之中,刀口舔血出生入死,最終以巨大的悲劇落幕,哪怕是首領宋江,都被一杯毒酒毒死。萬幸的是,還有好幾位水滸好漢得以活命。比如以「神技」保全了性命的,樂師鐵叫子樂和,神醫安道全等,還比如靠自己機敏而活命的,浪子燕青和混江龍李俊等。
  • 笑談NBA水滸英雄系列第一篇——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大衛斯特恩)
    水滸開篇有詞曰: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各位兄弟,如今疫情蔓延,聯盟停賽,請各位球迷朋友放下江湖恩怨,手中瑣事,讓我們一起來舉杯笑談NBA水滸英雄!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忘掉所有憂愁,豈不快哉!
  • 宋江本人在歷史中跟小說中有什麼不同
    在「水滸傳」中,大家公認的宋江被描述為一個身材矮小,膚色黝黑的男人,眼睛像鳳凰和大嘴巴。他住在運城縣,擔任縣長的職員。當時他有三個綽號,他的孝順,騎士精神和慷慨為他贏得了「及時雨」的綽號。他黝黑的膚色也為他贏得了另外兩個綽號:「孝義黑三郎」和「黑宋江」。
  • 宋江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小說中胡亂編造?這塊墓志銘給出了答案
    宋江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小說中胡亂編造?這塊墓志銘給出了答案四大名著中最能體現兄弟情深的就是《水滸傳》了,裡面的108位好漢擰成一股繩,劫富濟貧的英雄故事廣為流傳。其中108位好漢的帶頭人及時雨宋江,更是人們口耳相傳的重點對象。但是在這裡就有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水滸中,到底哪些人是真兄弟,哪些是假義氣?
    有人留言說,水滸表面是一幫兄弟一起創業的故事,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幫烏合之眾相互挖坑的故事。雖然他的話有點極端,但在水滸中確實不乏為了自己出賣兄弟,但也不乏為了兄弟兩肋插刀的故事。首先說一下真正的兄弟,水滸中大放光芒的人物無疑是魯智深,他是一個真正夠義氣,夠兄弟的人,但是從五臺山到了大相國寺,初認識武松之後,兩人一交手、一過招,馬上惺惺相惜,於是馬上和林衝結為兄弟,同樣,魯智深見史進這小兄弟不錯,馬上也結為兄弟,並去喝酒慶祝。
  • 水滸中賣鴨梨的鄆哥有怎樣的結局呢?原來也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水滸中賣鴨梨的鄆哥有怎樣的結局呢?原來也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大家最開始接觸水滸傳的時候可能沒有留意到鄆哥這個人物。精讀後便會得知鄆哥雖沒有用過多的筆墨進行描寫,可他卻有著推動劇情的作用。鄆哥大概也就十五六歲,原本姓喬,因在鄆州生養,便取了個名字叫做鄆哥。
  • 水滸最懵逼的大佬,能戰平呼延灼,被宋江打壓入地煞星,反而活命
    水滸江湖中的梁山也是如此,對外是108將,宋江是老大。但內部中卻分幾個派系,每個派系都有一位大佬坐鎮。比如,三山派系(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坐鎮的大佬是魯智深。元老派系坐鎮的大佬是林衝等。但其中有一個派系,顯得非常特殊,這就是登州派系。登州派系有八位好漢,幾乎全部是親戚關係。
  • 他看透宋江為人,裝病離開宋江,海外建國享盡榮華富貴
    裡面的許多人物角色,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梁山108將,個個身懷絕技,都以兄弟相稱,無不是講義氣,知恩圖報的英雄好漢。梁山泊的開局非常好,不過到後來宋江主張接受朝廷招安,導致梁山泊眾弟兄皆被朝廷利用,在東徵西討的過程中死的死傷的傷,結局卻略顯悽涼,悲慘。
  • 水滸雜記,誰是水滸裡命運最好的女人?你認為呢
    這些女人中,有普通的老百姓,有官太太,也有出名的和不出名的妓女,更有荒淫無恥的女人潘金蓮和潘巧雲,當然還有馳騁沙場的梁山女好漢。在普通老百姓的女人中,寫到了母親、妻子、以及使女等多種角色。那麼,在所有的女性當中,誰是命運最好的女人呢? 讓我們一個一個角色地進行分析,來找出命運最好的水滸女人。
  • 人物:我說武松是水滸裡,活得最灑脫的人,應該沒人有異議吧!
    如果說宋江是水滸的「義」,那麼,高俅就是水滸的「奸」,如果說林衝是水滸的「忍」,那麼,高衙內就是水滸的「狂」,如果說李逵是水滸的「暴烈」,那麼,武松就是水滸的「灑脫」,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武松。在我心裡武松是水滸裡最灑脫的人,有酒吃肉,有仇必報,最後還落得以寺廟度終生的好結局,我想這也是作者對武松的偏愛吧。武松的出場是景陽岡上大虎開始的,三碗不過崗,結果打死一隻大蟲,一時之間,武松的光輝形象就樹立起來了,普天之下,提起打虎英雄武松,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他也並沒有為此居功自傲怎樣的,還是有酒吃酒,有肉吃肉,這是他個人的灑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