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古出土的死屍嘴裡面可以發現,古代人死後口中確實都含有東西,尤其是那些王官貴族的權貴人士,口中通常都含著價值連城的寶物。而普通的民眾,口中只能含一些簡單的東西,比如銅錢之類的。
口含,是我國古老的一種喪葬風俗,一直到現代,個別地方還在沿用這種風俗。有好多古墓出土的古屍口中都含有用玉雕刻的神珍豬、牛、羊、雞等。之所以含著這些小動物,按照古人的寓意是:死了之後,口中含著這些動物,哪怕到了下面,自己也不會餓著。主要就是古人怕自己死後在地獄裡有可能會風餐露宿沒有飯吃,所以在死後口中含著這些用玉雕刻的小動物。
好多漢代古墓,古屍的口中都含著「蟬」,也就是知了。之所以口中含著蟬,也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那就是古人認為:蟬是從卵開始,在泥土之中慢慢的成長,最後破土而出,爬到樹上,然後長出翅膀飛向空中。所以古人覺得這是破土重生的意思,自己死了之後,口中含著蟬,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像蟬一樣重生。
到了唐宋元明清之後,古人口中含的東西就比較複雜了,金、銀、玉、珠等等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是慈禧太后死的時候,口中含著的是夜明珠,傳聞這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半,黯淡無光,合在一起之後就是一顆夜明珠,在晚上方圓百米都能照得見,不過後來還是被孫殿英搶了去。
當年諸葛亮死的時候口中含的是七粒米,當時的說法是為了掩藏自己已死的消息,不過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天子死的時候口中含玉,諸侯死的時候口中含珠,而大夫死的時候口中含米,諸葛亮那個時候就是大夫,所以死的時候口含米。
其實古代人死亡入斂的時候,不光口中會含著東西,九竅都會塞入東西,所謂九竅指的是:雙眼、雙耳、兩個鼻孔、嘴巴、尿道和肛門,這九個位置,通常都會用玉石塞住,古人認為將這九個地方塞住,體內精氣就不會外洩,那麼屍身就不會腐爛,也就是具有防腐的作用。
在今天看來,古人的這種做法多數都是迷信的,口中含有玉石,根本就起不到防腐的作用,更不會起到破土重生,不過所求的都是心理上的安慰,也就是一廂情願。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