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不清楚嘴裡像含著東西鼻音重,這個孩子怎麼了

2021-01-17 陽光語言矯正

有位錦州的阿姨在我們自媒體平臺留言,說家裡孩子說話含含糊糊,就跟含著棉花糖似的,一個字一個字說還聽得清,一旦控制不住,說話快起來,嘴裡就跟菜市場打架一樣,鼻子也跟著哼哼唧唧的湊熱鬧,全翻車了,幸虧孩子心態好,說亂了,自己咧嘴一笑,就過去了。

這位阿姨說話太幽默了,語言有缺陷,還能這麼樂觀的孩子不多見,一定是受父母影響,從小吃可愛長大的。不管怎樣,語言是人的第二張臉,字正腔圓、口齒伶俐才不會影響「言值」。

雖然沒有見到那個孩子說話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猜測,很大可能是構音障礙,要想明確一點,需要參考幾個依據:1、孩子萌話時間。2、小時候沒有過和發音相關的疾病。

除了這些,還要做構音障礙評估和指標測試,主要有語音清晰度、口腔輪替運動速率,鼻流量等,其中語音清晰度最能反映構音的缺損程度,口腔輪替運動目的是為了檢測構音器官綜合能力,鼻流量是測定鼻化音的定量參考依據。

讓我們分析一下阿姨詳細描述中的情況,「說話嘴巴裡面像含了東西一樣,發音的時候,鼻音共鳴亢奮。」

這樣說話的孩子還真不少,為什麼呢?

1、嘴巴裡面像含了東西。 這是發音動作做得不到位的情況,可能會有些音發不出或發不準確,造成這種情況的可能是發音器官功能的落後和發音習慣的問題。肯定是要把音發到位才能解決問題,比如感覺舌頭沒有力氣,或說話發音不清脆等。說話發音,看起來只要通過嘴巴就可以了,但實際上,需要喉部,咽部,舌部,唇齒,上顎,胸腔等多個部位配合才能完成的。

2、感覺鼻子氣流控制很難。 這肯定是鼻音異常,有可能確實是鼻子不通造成的,比如鼻炎、感冒一類可造成鼻子不通的原因。 除了鼻子不通造成鼻音異常的也可能是「顎咽閉合(顎裂等)」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具體說一下鼻音的原理。 普通話中就有幾個鼻音,如m、n、ng,所謂鼻音,其實就是說話時氣流通過鼻腔形成的音。

前面所說的鼻子不通造成的鼻音異常,是因為正常需要發鼻音時氣流不能正常通過,我們稱為閉塞性鼻音,這裡說的鼻音異常則是當不該發鼻音時,氣流不受控制通過鼻腔形成鼻音,我們稱為開放性鼻音。

3、那我們又是如何控制氣流通過鼻腔還是口腔呢?其實是靠軟顎與咽閉的接觸和開放做到的,當顎咽閉合時,就阻止了氣流通過鼻腔,不能發出鼻音,當顎咽打開時氣流就可以通過鼻腔,我們放鬆時軟顎和咽壁是有一定開度的,而某些音發音時,如果不主動讓顎咽閉合起來,氣流就會不受控制通過鼻腔,讓本來不該發鼻音的音帶上鼻音。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別人聽起來也可能會感覺像鼻子不通一樣,這也許並不是直觀的感覺,而是經驗的錯覺,因為很多人分不出來開放性鼻音和閉塞性鼻音的差別,只因為自己經歷過因感冒鼻子不通有過鼻音異常的經驗,所以可能也會把開放性鼻音聯想到是鼻子不通。

可能還有其他方面的感受,通過專業指導和訓練,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讓這種「不適感」得到有效緩解和糾正。

相關焦點

  • 日本女議員因嘴裡含著喉糖被趕出議會 自稱喉嚨痛
    【觀察者網】還記得帶襁褓中的孩子進議會而被強令退席日本熊本女議員緒方夕佳嗎
  • 本該口齒流利的孩子,為啥現在說話不清楚?矯正能起作用嗎?
    孩子的第一次總是有著太多太多值得回憶的東西,而這些,恰好是孩子成長的標誌。孩子第一次能夠清楚說話是什麼時候?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況,比如有的孩子語言發展早一點,十一二個月就能喊清楚 「爸爸媽媽」了,但有的孩子則稍晚一點,可能得等到一歲之後。由此,語言學上將兒童語言發展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語言儲備期、語言模仿期、語言發展期和語言成熟期。
  • 孩子「說話慢」表達不清楚,長大後多半會吃虧,家長可以這樣糾正
    例如,如果老年人幫助帶孩子,那麼他們與孩子交談的詞彙可能相對簡單且重複,這通常是諸如吃飯,睡覺,玩遊戲,上廁所等單詞。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表現的說話不僅慢而且表達還不清楚。小孩子語言能力差有哪些表現?說話不清楚孩子說話不清楚就是一種很明顯的特徵,比如孩子4歲了,「飛機」說成「杯機」,「廁所」說成「車鎖」等等類似的表達,像這樣的表達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語言能力差的表現。我們知道,語言的組成就是從字到詞的一個過程,如果孩子連發音都發不準,那麼就是從語言的基本功上就已經輸了,更不用說那些非常強的語言說話能力了。
  • 為什麼說話不清楚,請把語速慢下來!
    語言節奏和吐字不清有什麼關係呢?一、說太快了,拼音都沒追上我!因為說話速度太快導致有些拼音的音沒有發出來。也就是俗稱的吞字。因為說話時候口腔太懶,沒有完全活動開,導致音變。或者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發音,甚至你的聽覺都沒有分辨出來,語言意識欺騙了聽覺意識,誤以為已經發音完畢,舉例說明:很多詞組的聲母和韻母相鄰,而發音位置接近,發音速度過快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效果,比如「大阿哥」這個詞, da a ge中da和a相鄰,說的速度太快,可能就會讀成「大哥」,比如「鯉魚」這個詞,發音過快,可能就會讀成「驢」,還有很多省音、吞字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習以為常,慢慢變成一種語言習慣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他們從來不說話
    孩子他們會說話。只是話少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邏輯性更強,過程也更清晰,情緒控制得更好。通常是成人先說話,嬰兒提出問題,話才傳到成人那裡,導致題主看到的一幕。這是生理上的關係。再一個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來自「模仿」。他們說的話並不是他們自己講出來的,而是別人講出來的,引導他們多說。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媽媽咋教都不會?問題出在哪父母要清楚
    並且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生長發育不同,那麼他們會說話的時間也就大不同,並且還有些老人用說話早晚來評定孩子是不是聰明孩子。不過這個是真的沒有什麼依據的,大家還是要理智面對,但是孩子說話早晚還真的會印證一些事情。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不聰明,正常
    就是媽媽希望孩子愛說話,表達情感,樂於跟媽媽分享自己,感受到媽媽的愛,慢慢的孩子就愛說話了。但是,不要去逼迫孩子說話,我們慢慢引導,告訴孩子一件事情他到底想表達什麼,要用心去理解媽媽的想法。慢慢給孩子建立起說話的邊界,不要不分場合地隨便說話。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嫂子跑過去問怎麼了,晨晨只是哭什麼也不說。別的小朋友紛紛說,是他自己摔倒了。後來回家仔細盤問,晨晨才說有個小朋友推了他。就因為不愛說話,升一年級筆試成績挺好的晨晨,面試表現不佳錯失了心儀的小學。嫂子發愁地說,孩子不說話受多少委屈,失去多少的機會呀,可怎麼辦才好呢?孩子不說話父母很苦惱孩子性格活潑或內向,其實都很正常。
  • 寶寶吃東西不愛嚼,是因為這個原因!
    原標題:寶寶吃東西不愛嚼,是因為這個原因! 桃子2歲了,一次媽媽帶她到朋友家玩,朋友給她們做的麵條,結果桃子跟本不會吃麵條,一吃就卡在嗓子眼,臉憋得都紅了。媽媽只好把面切成小段讓她吃。
  • 烏雞國國王死了三年身體為何不腐爛?原來嘴裡藏有一個寶貝
    這位國王是烏雞國的國王,他在死後三年竟然肉身不腐,原來是因為他的嘴裡藏了一件寶貝!唐僧經歷了和李世民一樣的生活,也是在睡夢時,被一縷冤魂糾纏上,只是,一個是向唐僧求救,另一個向李世民喊冤。唐僧在睡夢中,暈暈乎乎地做了一個夢,而且還有一縷魂魄入了他的夢裡。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那個孩子大概就是十八九歲的樣子,那個媽媽就一直給他夾菜,一直在說話。看得我心裡好悲哀。整個吃飯的過程當中,媽媽都在不停地說話,那個孩子就戴著個耳機,低著頭,看都不看他媽媽。你給我夾什麼菜,我就吃什麼菜。那一餐飯吃下來,我坐在旁邊我都沒胃口了。你會覺得,母子關係怎麼能夠變成這個樣子呢?孩子完全不理他的媽媽,完全不說話。
  • 最不值錢的就是像水晶鑽石一樣的東西
    還未畢業的大學生都已經開始老生常談了,少說話多做事,炫耀什麼缺什麼,等等一大堆道理讓未進入社會的學生早早成熟,稜角分明,一點涉世未深,激情四射的活力都沒了。如今的家長愛子如命,把孩子像雕塑品一樣培養,最好完美無缺,美輪美奐,像水晶鑽石一樣純潔高貴。這哪裡是養人?簡直是藝術品,不累嗎?
  • 孩子愛含飯、吃很慢有原因
    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大概是媽媽前兩大煩惱之一。小孩一口飯含在嘴裡就是不吞下去;或是吃飯超級慢吞吞、不專心、太挑食,常會讓媽媽理智線斷裂,忍不住開始吼孩子。其實孩子含飯、吃太慢,有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因素,父母可先試著找出背後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吃飯時間媽媽總是理智線斷裂?孩子愛含飯、吃很慢有原因生理因素1.
  • 寶寶學說話有幾個黃金期,父母做好三點,孩子往往說話早、發音準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寶寶學說話有幾個黃金期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只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父母是通過「咿咿呀呀」來回應還是正常說話引導孩子呢?其實這個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和他們的實際情況來決定。2、6~7個月寶寶到了6~7個月,能夠發出的音節和音調也變多了,這時他們差不多可以說類似「爸爸」、「媽媽」的聲音,但這時他們其實並不能清楚的知道「媽媽」真正的含義,只是出於模仿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寶爸寶媽們需要繼續用清楚的發音、多多的和寶寶說話,還可以帶著動作和表情,引導寶寶說話的同時引導他們理解話的含義。
  • 日本女議員緒方夕佳因發言含喉糖被勒令退席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還記得帶襁褓中的孩子進議會而被強令退席日本熊本女議員緒方夕佳嗎?最近她又因為「舉動出格」而被趕出了市議會議堂,而且還受到了正式的處分。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9月28日報導稱,當天緒方夕佳在議會登臺進行質詢的時候被發現嘴裡含著喉糖,隨即引發會場譁然,會議中斷8小時之久。最終緒方被罰當天禁止出席會議。
  • 寶寶說話不清楚,除了舌頭還要分析很多原因
    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如果你的孩子說話大舌頭,一定會吃虧,會讓人輕看一眼,甚至被人瞧不起,尤其對於孩子來說,語言是自我成長,認知覺醒,性格塑造的基石。未來的溝通交流,情感表達的最佳工具。一個10歲的孩子,說話發音嚴重偏離正常水平,很多音都發不準,孩子媽媽說,因為說話大舌頭在學校裡經常打架,總是被叫家長,現在媽媽已經成為學校的新聞人物了。孩子的生活,家庭的和睦全被大舌頭毀了,該怎麼辦呢?舌頭不是主要原因生理上的舌體過大、過寬、過厚導致說話不清晰的狀態。
  • 12歲孩子課間要回家喝母乳,狄鶯式的母愛終會釀成苦果
    現在他家做了新房子,距離學校遠了一點,但是也就三四百米,如果只是回家上個廁所,吃點東西啥的,完全是不會遲到的。幾次問他回去幹嘛了,他也總是支支吾吾不說話,為了搞清楚狀況,我決定去他家裡進行一次家訪。來到小華同學家裡,他媽媽正在廚房忙活,問起小華同學的情況,他媽媽有點欲言又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 「大頭娃娃」事件抑菌霜產品含激素,豈容「消字號」在孩子臉上亂抹
    看著原本健康可愛的女嬰,因使用含激素的嬰兒霜變成了大頭娃娃,沒有人不會心疼和憤怒。要知道,一些無良企業違規往寶寶霜裡面添加激素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2015年,《中國消費者報》一項調查顯示,經權威機構檢測,當時送檢的8個樣本中,6款含有激素,其中就有本次事件的「元兇」氯倍他索丙酸酯。
  • 「你怎麼不去死!」媽媽說的本是氣話,孩子真就跳河了
    前幾天偶然刷視頻,看到一個觸目驚心的視頻,媽媽硬生生地把孩子逼地跳河了。『原因是這樣的,這個孩子很叛逆不聽父母的話,有一天玩到很晚才回家,根本不管給他留門的母親有沒有睡,回到家就往沙發一躺,母親問她去哪了,為什麼這麼晚回家,那個孩子也不回答,還說了一句「你憑什麼管我?」
  • 為啥古代人死後嘴裡邊都要含著東西?
    從考古出土的死屍嘴裡面可以發現,古代人死後口中確實都含有東西,尤其是那些王官貴族的權貴人士,口中通常都含著價值連城的寶物。而普通的民眾,口中只能含一些簡單的東西,比如銅錢之類的。口含,是我國古老的一種喪葬風俗,一直到現代,個別地方還在沿用這種風俗。有好多古墓出土的古屍口中都含有用玉雕刻的神珍豬、牛、羊、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