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有則視頻被瘋傳,引無數網友憤怒。
事發在湖北某銀行。
一位老人被抱起來,膝蓋彎曲,雙手撐在櫃機上。
單從背影看,就十分扎心。
當深入了解後,只覺得寒心。
視頻中的老人,94歲,身患重病,行動不便。
但某銀行表示:
「激活社保卡,需要本人到網點進行人臉識別。」
沒辦法,老人的家人只好照做。
過程中,他們攙扶著老人,勉強完成人臉識別。
數字時代,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這本無可厚非。
可如果一味追求科技化,忽略弱勢群體,是不是太過冰冷了?
事後,銀行工作人員表示:
「若戶主年事已高,
但意識清醒的情況下,
營業網點可上門服務,
或委託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辦理。」
也就是說,有更佳的解決辦法可以選擇。
但有些人為了「省事」,直接「一刀切」。
無獨有偶。
近日,湖北宜昌一位老人,獨自一人冒雨去櫃檯交醫保。
卻被告知:
「不收現金,
要麼告訴親戚,
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
就只有這兩個方式。」
老人雙手緊握,不知所措。
此時,工作人員頭頂上五個大字格外刺眼。
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人,又何來享受服務呢?
動動手指獲取自助服務,
或掃個碼付款,
對年輕人來說輕而易舉,
可對老年人來說,
是生活無法承受的「重」。
在全社會開啟加速度時,老年人眼看著就要被「拋棄」。
張泉靈曾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
原以為,這句話是用來勉勵不思進取的年輕人。
如今,用在被「拋棄」的老年人身上,恰如其分。
活了大半輩子,到頭來,他們卻要被時代拋棄了。
在上海火車站,曾發生過這樣一幕。
安徽宿州58歲老人,想買一張回家的火車票。
他連續跑了6趟火車站。
要麼排不上隊,要麼被告知沒票。
工作人員跟他說:
「今天的賣完了,可以到網上買明後天的。」
老人說:
「俺不會,
我覺得在這買票,
背包一背咱就走。」
突然,老人跪倒在地。
邊當眾磕頭,邊嚎啕大哭。
有家不能回,有錢買不到票。
令人無比心疼。
老人不知道,「背包一背」就上路的時代,過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自助時代。
歷經世事浮沉的老人,如今卻像個迷茫的孩子。
而困住他們的,卻是一個智慧型手機。
火車站的這一幕也曾在四川某醫院上演。
根據防疫規定,四川某醫院取消現場掛號。
10月14日,成都的李大爺和老伴舟車勞頓趕來,卻吃了閉門羹。
大爺情緒激動,朝著門診窗口大喊:
「你們不能把老人拒之門外啊!」
前來看病的馬奶奶也說:
「社會進步是好事,
但也要給老年人保留一些生活空間。」
現在是5G時代,可你知道還有多少人處在0G時代嗎?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
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2.5億人。
再者,截至2020年3月,
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
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
但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僅為46.2%。
也就是說,網際網路普及率不到一半。
可如今上到醫院,下到菜市場,幾乎都是掃碼付款。
就連乞丐,都用二維碼討錢了。
老奶奶買菜,拿著現金卻被告知不收現金。
她只好尷尬地把菜放回原地。
老爺爺急著去辦事,卻怎麼也攔不到計程車。
他只能艱難地、蹣跚地走開。
如果「科技化」是一場生存遊戲,毫無疑問,老年人就是第一批出局者。
而這,也將成為智能時代最悲涼的底色。
科技越發達,老人和時代的「隔閡」越明顯。
他們跟不上,也逃不掉。
遼寧大連,一位老爺爺想乘坐地鐵。
但因沒健康碼被攔下了。
工作人員反覆叫他,「出示一下健康碼」。
老爺爺見狀,情緒很激動。
他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他疑惑地表示:「沒人給我這個碼!」
倆人一直在那僵持,為了不影響秩序,工作人員只好把老爺爺拉到一旁。
這下老爺爺急了。
「什麼?要電話號碼?」
「誰給我發通行證?」
當時看到這個視頻,幾分心酸幾分難過。
老人們不是故意搗亂,而是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健康碼」。
每個家庭可能都有老人。
有句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現在看來,老人卻成了智能時代的「難民」。
他們那一代,沒有幾個人見過智能產品。
在人生暮年,智慧型手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但很遺憾,沒人記得給他們發一張「通行證」。
可能有人說:想要跟上時代,那就去學習啊。
話是這麼說,可哪有那麼容易。
首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抗拒」。
他們年紀大了,記憶力衰退,對新鮮的事物沒多大興趣。
其次,如果他們要學,誰來教?
大多數子女一年到頭都沒見人,壓根沒有時間教。
而有的子女,更過分。
不僅不教,還把父母的血汗錢收入囊中。
在網上經常看到一些這樣的帖子。
「賣紅薯的老奶奶,
2個兒子不給她錢,
賣一天她也不一定能收到錢。」
「老人一天都沒錢吃飯,
只能靠臨時收點現金。」
「大爺說賺的錢都在兒子那,
忙一天也賺不到多少。」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老人早已被落下。
我還記得去年參加一個活動,需要線上投票。
我把連結發家族群,讓大夥幫忙投票。
半個鐘後,外婆發了條語音說:
「一一啊,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投票入口」。
我愣了下,連忙跟她說沒關係的。
過了會,她又說:「對不起啊,外婆沒能幫你投票。」
那一瞬間,我鼻子一酸。
原來,他們也在努力。
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跟子女再靠近點。
可已經累到氣喘籲籲,還是追不上。
就好像一堵牆,把他們的世界和外界隔開。
外界的紛紛擾擾,她們無法觸及,只能眺望。
《後浪》中有句臺詞,很激勵人心。
「科技繁榮,
文化繁茂,
城市繁華,
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
可以盡情享用。」
沒錯,這些後浪正在盡情享用。
可是前浪呢?
真相是,早被拍死在沙灘上。可一個文明的社會,不該讓任何人被遺棄。
值得慶幸的是,
我們國家針對「老人智能化」問題,
一直在出謀劃策。
今年兩會,導演賈樟柯提出:
「扶助老年人享受『數位化生活』。」
數位化不再只是老人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
需要全部人都參與進來。
生活上,給老人多點耐心;
制度上,多點人性化;
科技上,給老人保留多點生活空間。
不要再讓老年人被「邊緣化」。
有些地區也一直在努力。
比如鄭州機場安檢站設立幫扶點。
根據最新消息,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
任何單位和個人,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
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通行的唯一憑證……
《中國青年報》曾說過:
「文明就是一代人為另一代人考慮。
只有掌握話語權的這一代人,
為曾經呵護他們,但如今失去話語權的上一代人考慮,
文明才能綿延不斷生生不息。」
對待老人的溫度,也是丈量文明的尺度。
如果我們只顧著往前走,拋棄老人。
那麼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拋棄。
因為沒有人能一直年輕,我們終將成為老人。
所以,時代請等等他們,我們也等等他們!
為了我們的父母,也為了幾十年後的我們自己!
作者:凌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