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噪音汙染日益嚴重的現代社會,如何保護聽力成了人們愈發關注的重點。我們都知道噪音對人耳聽力的損傷是不可逆的,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保護自己的聽力?使用帶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真的能保護我們的聽力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樣的聲音會損害我們的聽力
根據噪音汙染標準,我們一般把45db到55db作為噪音允許值,超過這個範圍我們就將其稱為噪音汙染。分貝數越大聲音蘊含的能量就越大,對我們耳朵造成的傷害也就越大。而當噪音達到100db以上的時候,聲音對人耳的傷害就是不可逆的了。
人耳真的會聽不到聲音嗎?
這裡先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我們的耳朵裡從耳蝸的入口開始會有一根細長的膜管我們稱為膜質蝸管,管中充滿內淋巴液,支持細胞和毛細胞等,毛細胞為聲波感受細胞。其中入口處的毛細胞負責接收高頻的聲音,裡面的毛細胞負責接收低頻的聲音。
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總共只有大約15000個毛細胞,而且在我們的耳蝸發育成熟以後這個數量就永遠不會增加了。並且在即使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我們每天也會有幾個毛細胞老死,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聽力不好的原因。另外當你經常接觸噪音或者聽到的噪音分貝很大的時候,這時候你負責接收聲音的毛細胞其實是一直在被刺激興奮著的。這實際上對毛細胞的傷害可以說非常大,過大的噪音會不斷的殺死你的毛細胞,當你的毛細胞數量減少了聽力也就變差了。
使用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真的能保護我們的聽力嗎?
由於主動降噪的原理解釋起來篇幅過多這裡就只簡單地說明一下主動降噪耳機是如何保護我們聽力的,想具體了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我們之前的文章:「什麼是主動降噪耳機 主動降噪損傷聽力嗎?」
根據圖片我們可以知道主動降噪的原理其實就是耳機聽筒接收到外界的噪音然後通過計算反饋耳機內置的麥克風,麥克風收到反饋發出與噪音完全相反的聲波來抵消外界的噪音。這樣做的好處是平時我們在帶著耳機聽歌時,如果周圍環境特別吵的時候就會導致我們聽不清楚音樂,這時候我們下意識就會放大音樂的聲音。而主動降噪耳機很好的避免了這個問題,他可以使你不必開很大聲就聽清楚音樂進而達到保護聽力的效果。
另外根據科學研究顯示長期處於85db的聲音環境下,就會對我們的聽力細胞產生很大的傷害,而這個音量大概就相當於我們戴上耳機最大聲音的三分之二。所以大家在平時聽歌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聲音開到最大,適度降低音量保護聽力。
最後安利一下我們dyplay家的城市旅行者2.0作為前代的升級款在降噪、續航、音質等方面更是提升不少。城市旅行者2.0設計有雙饋式主動降噪功能,降噪深度可以達到28-32dB,採用了涼感海綿即使在夏季也不會特別悶熱,佩戴也十分舒適。Type-C充電口,支持快充,充電時間可以1h充滿,輕度使用續航可達一周。目前天貓領券只要649元就可以帶它回家,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不要錯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