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好不好是沒有客觀標準的,豆瓣等影評網站打分低,肯定是有原因。這些原因我們就不去分析了,讓專業的人士去幹吧。但是,評分網站打分低一點都不影響我喜好它。
說實話,只憑周星馳,徐克就已經吸引了我的眼球,再加上之前的預告裡徐克堅稱"沒有特效"讓我好奇他所謂"沒有特效"的電影有多牛逼。之前沒看過任何人的影評,所以單純談自己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聽到一首歌,它特別符合自己當時的心境,那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特別喜歡這首歌,因為產生了共鳴。流行歌曲的創作和電影的創作應該都是揣摩消費者心理的。《西遊伏妖》的整個故事不複雜,也不是非常有深度,但是電影表達出來的幾個細節和情節共振到了我,和我產生了共鳴。下面就扯一扯。
1、師徒四人的關係應該很融洽嗎?
我們看過的最經典的、被周星馳改編之前的《西遊記》裡,師徒四人的關係是很和諧的。尤其是孫悟空,被唐僧收了以後,一直就忠心耿耿的保護唐僧,沙僧也是這樣。即使是最「壞」的豬八戒也只是偶爾刷一點小聰明而已,他可從來沒有什麼邪念。但是,周星馳和徐克的《西遊伏妖》裡面,師徒四人的關係就完全不一樣了。四人各懷心事,勾心鬥角。經典《西遊記》裡老實本分的沙僧背後管唐僧叫禿驢,對唐僧完全沒有好感。豬八戒則直接挑唆孫悟空殺唐僧。孫悟空也真的動過殺唐僧的心,只是迫於如來佛祖的壓力最後沒有得逞。看慣了經典《西遊記》的人可能對這樣的師徒關係設計很不習慣,但是,這樣的關係可能更符合人性和妖魔本性。
孫悟空那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石猴,僅僅被壓了五百年,僅僅被唐僧救出來就能一夜之間改頭換面對唐僧服服帖帖了,這真的是太理想化了。《西遊伏妖》裡孫悟空和唐僧是在經歷了一些你死我活的暗鬥和一些大事之後才成為好兄弟的。這樣的設計,我覺得更真實,更現實。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哪有那麼完美的?沒有。但是,人和人之間有沒有好朋友呢?那當然有。好朋友都是「求同存異」求來的。每一個人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尤其是思想和觀念的不同,使得兩個人之間,包括夫妻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好朋友之間,都沒有螺絲和螺母那樣的合適。所有的和諧關係都是經歷時間和經歷事磨出來的。就像《西遊伏妖》裡的唐僧師徒那樣。
2、我們都會現原形
《西遊伏妖》裡沙僧中了蜘蛛精的毒,現了自己的原形,變回了一條魚。蜘蛛精等妖怪在被打傷或打死的時候,也都會變回自己的原形。孫悟空發怒的時候也會現出自己的猴子原形。豬八戒在得意忘形的時候也會現出豬的原型。這說明,保持「人模人樣」是個體力活,是需要能量的,受傷或死掉的時候能量不足,就維持不住人形了。生活中情商高的人,都是能量足、體力好的人,他們比那些情商低的人能更長久的保持「人模人樣」。那些情商低的人經常發怒、發飆、發狂,這時候就暴露出了自己的動物原形。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裝孫子、拍上司馬屁、人情往來等等這些事,其實每一個人都覺得累,但是,有的人就做的很好,有的人就做的很差。這就看誰的能量足、體力好,也就是演技高、情商好。《西遊伏妖》讓我從能量這個角度重新理解了情商。
除了能量不足現原形以外,還有「得意忘形」。就是說,有時候不小心、一高興就露出了原形。你說這做人累不累?時時刻刻都得小心「端」著、「裝」著。
《西遊伏妖》裡唐僧有幾次說,「等一下,我先補個妝」。其實也是暗示了這個道理——人生如戲,全憑演技。情商高、有演員天賦的人稍稍輕鬆一點,情商低、沒演員天賦的人就活的更累一些。這就是生活的真相。這就是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瘋狂原始人》裡瓜哥那句話說好:沒有人說活著是件好玩的事。以前我覺得生活就應該很輕鬆、人就應該很真實、一切就應該很美好。這樣的世界觀讓我以原形示人鬧了不少笑話。
3、大反派的隨心隨性大法
《西遊伏妖》中姚晨飾演的九宮真人是最後的大反派,她練的法術是隨心隨性大法。她自己說「隨心隨性大法」說白了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對於我等情商低的人來說,感覺隨心隨性很好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難道不是人生和生活的真諦嗎?
周星馳和徐克讓「隨心隨性大法」出現在反派,最後被如來佛祖滅掉。是不是告訴我們,人不能「隨心隨性」,人不能沒心沒肺沒情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人不能隨意露出自己的原形,人就要有個人樣,人要通過佛祖和唐僧那樣的修持以達到更長久、更穩定維持人樣的能力。
周星馳的西遊記永遠顛覆我對傳統西遊記的認知,這次也不例外,各種黑暗淋漓盡致,讓我懷疑小時候看的是不是假西遊。其實,從來沒讀過西遊記的原著,對西遊記所有的印象都是老版西遊記種下的,從心底裡認為西遊記就是團結有愛的師徒四人不為艱難險阻一路降妖除魔最後取得真經的勵志故事。誰承想,到他這兒給全盤推了,唐僧成了一個套路滿滿的心機和尚,孫悟空成了一個殘暴的殺人狂,八戒成了一個見到女人就上的變態,沙和尚成了一個心眼兒賊多的人,就連白骨精都成了一個痴情女子,完全不符合我心裡的人設。不過,看起來卻沒有違和感。
同樣的一部電影,每個人看到的重點可能會完全不一樣。以上是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