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2021-01-13 歷史的梨花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的祖先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寶藏!每個國家都形成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這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每個國家不同于于其他國家的標籤,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俗語。而其中有很多的俗語,也是寶貴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的含義也是蘊含了很多的道理。

其實這句話意思也就是說借錢方面有諸多避諱,有三種情況能借,有兩種情況則不能借,並且往往都是救急而不能救窮。我們先來說說這「借三不借二」,看看分別是哪幾種情況?

第一個能借的錢是辦紅白喜事的錢,對於農村來說紅白喜事是要請人吃飯的,這也是傳統。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紅白喜事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個就是孩子上學缺錢是能借的。自古至今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村人對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視。老人們也是覺得讀書是有好的出路的,因此誰家的孩子上學缺錢借的話是能借的。第三種就是治病缺錢,如果旁人因治病缺錢找你借錢的話,你可以借給他,畢竟世事無常,難免會發生意外。

那麼「借三不借二」中的不借二,也就是說有兩種情況是不可以借的

第一種就是借錢不還沒信譽的人,這種人不用說也就是不可能再借給他了,畢竟有句話說得好,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大家知道我們平時都遇到過朋友借錢,但是有的朋友很爽快,說什麼時候還錢肯定什麼時候還,一分不少,還不拖延,但是有的朋友你不說他不知道,你說了,他說你小氣,這種時候就是最鬱悶的時候,感覺借錢把感情都借沒了。

第二種不借的情況就是,不能借給對方錢,讓他去做違法犯罪的事!因為你此時要是伸出援手,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是助紂為虐,如果對方因為借了你的錢做了傻事,那你也是有責任的,你就成了幫兇的角色,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做這種事!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考慮清楚的是他是因為貧窮才來向你借錢,前提是他想脫貧的話,那還不如幫他介紹一份工作,才能解決他目前根本上的問題,而不是借錢給他擺脫貧困。另外就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一定要懂得合適的方法,這樣才不會讓彼此的關係鬧僵,同時也要學會拒絕,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借三不借二,救一不救窮",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下可以借,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借?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有提醒你。一是可以借錢給孩子讀書,自古就有「一切都好,只有讀書好」的說法,讀書的重要性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認識,對於許多農村的孩子來說,讀書可能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 俗語: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什麼意思?為何借三不借二?
    借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誰都有個急難的時候。所以常常會有人向別人借錢,等到自己手頭寬裕了,再把錢還上。可是關於借錢,農村卻有這樣一條諺語,叫「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
  •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俗語?俗語一般在群眾口語中流傳,講得多的,並且流通範圍比較廣,而且語句含義受到大家認同的,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俗語。也就是說,從實際生活中生產的,簡練但富有深刻意義的語句,那麼便是俗語。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 「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笑貧不笑娼」從字面意思理解為:可以嘲笑別人貧窮,但是不要嘲笑娼妓。因為有些人貧窮是因為懶惰,他們在農村有田有地,而且還四肢健全,卻因為懶惰過得很潦倒,懶惰的人自然讓人瞧不起。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首先來說說友不交三,第一不交勢利眼的朋友,當你飛黃騰達時,他會對你好話說盡,錦上添花,可一旦你落魄時,他便會對你冷眼相看,句句譏諷,甚至落井下石。因為在他的眼裡只有趨炎附勢。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 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如果說現在有天氣預報,這些關於天氣、耕種的俗語會用不到了,這或許能理解,但是人總要生活,總要社交,那這關於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俗語可永遠都用得著,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經驗指導,像「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這句話就是在說人如何處理一些關係,哪些事情不能做。先說一下「錢不借三」,這句話是說錢不能這給以下三種人。
  • 借錢——借和不借都糾結
    無論借和不借,都會長時間困擾著你;無論借和不借,都讓你很糾結。借出去吧,按時還不了,還真不好意思去催,但一直得惦記著,浪費不少腦細胞;不借吧,心裡感覺我怎麼就這麼對不起人家啊,讓我幫這麼一個忙,也沒幫上,我這人怎麼這樣啊。總感覺開口借錢的人不容易,被借錢的人更難啊。如何才能突破自我,正確面對呢?
  • 「金有三不能花,錢有三不能借」是什麼意思,了解後不吃虧
    常言道:「金有三不能花,錢有三不能借」。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因此也總結了很多富有生活經驗的俗語。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是真理,但是也在另一方面為人處世上有很大的借鑑和參考作用。那麼「金有三不能花錢,錢有三不能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小夥子玩花唄和借唄,只能救急,不能用來救窮,必須要慎重
    花唄和借唄這兩個功能對我們農村人特別是農村青年人,可以用它來救急,但不能用它來救我們的窮。我們在使用時必須認真對待,才能起到它給我們發揮的巨大作用,否則的話將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支付寶花唄和借唄,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手上沒有錢的時候,正需要借錢使用的時候,這花唄和借唄就會給我們幫上很大的忙,能夠解決一時之憂,解決很大的困難問題。
  • 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都是哪三?老祖宗的智慧囊
    現代人常感嘆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那些巧奪天工的建築,那些嘆為觀止的文物,那些意境優美的詩詞,那些朗朗上口的俗語,俗語裡講述的道理無不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俗語說:「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都是哪三?明白了就能受益終生,老祖宗的智慧囊。
  •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的含義和出處是什麼?
    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又何況一幫說相聲的呢?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見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彩燈佳話。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一些非常有深意的俗語,雖然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話,但總是能暗含一些人生哲理,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在生活中積累下的寶貴經驗,避免子子孫孫走彎路,告誡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謂話糙理不糙,是一種農村魅力的體現。
  • 錢為什麼不能隨便借,看完你就明白了!(寫的真好)
    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那麼有錢,借我一點又怎樣?不就是借了一點錢,催什麼催?你這人真小氣!對於不懂感恩的人,你的幫助在他看來就是天經地義,他甚至會得寸進尺。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明星楊冪被問到「借錢觀」,她坦言自己通常不會借。她說:「借錢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別人會想,你都是一個這麼大的演員了,你不會找我要回這兩萬塊錢吧?」
  •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敗人亡」哪三不借?《易經》忠告,銘記於心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敗人亡」,哪三不借?《易經》忠告,銘記於心不借信用。什麼叫「借信用」呢?人說話都是要負責的,一諾千金、金口玉言,不能想一出就說一出。借信用,就是幫別人打保票,說別人一定不會怎樣怎樣,自己可以擔保,絕對不會出差錯。你可以借錢給別人,但你不應該輕易借錢給別人。你不能保證別人什麼時候借錢。
  • 真正聰明又混得好的人,這兩樣「重物」從不外借,笨人卻爽快答應
    古人說的大方大氣並不是毫無節制地給予,更多時候應該是有所借有所不借。萬事萬物要有規律,要有底線,如果沒了規律,破了底線,那麼就會變得一團糟!在我這麼多年接觸的人中,我發現真正聰明又混得好的人,從不會輕易將這兩樣「重物」外借,而大多數的笨人卻往往為了面子而爽快答應,結果越混越差!聰明人知道,錢財金銀,不可亂借。
  • 農村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過三」,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但如果我們深究其中的含義就會發覺,這些話雖然用字不同,雖然各地的規矩有所不同,但俗話之間的意思是相通的。比如這句「富不回鄉,男不辦三」,在我們豫北這邊,其實是有一個順口溜的,是這樣說的:男到三十不過生,過生就會陷深坑。女到四十不慶祝,慶祝就會斷前路。窮不探親多說話,說話就會挨鐮把。富不回鄉多顯擺,顯擺就會把命拐。
  • 話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具體是指什麼嗎?
    鄰居之間互相借東西那是非常普遍的事,幹農活的農具、出行的自行車、還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去借個鍋碗瓢盆、桌子凳子等等,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改,有些東西不能向人家借,也不能借給別人,就像這句話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4樣東西不能借呢,為什麼這麼說?①藥罐子不能外借藥罐子作為人們的熬藥之物所用,它也代表了災病。
  • 王夫人給一百兩銀子,有三大三小六個意思,非不讓劉姥姥再來賈家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儘管嘴裡說著「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也算我們的窮心」。但可以肯定「要錢」還是她的主要目的。她也說他們家每年生活費需要二十兩銀子,說明王熙鳳給的錢只夠一年花費。今年冬天還是過不去。
  • 老祖宗常說:「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究竟是什麼道理?
    對此,老祖宗給出忠告:「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究竟是什麼道理呢?一、鄰居三不比意思是說,不管與鄰居之間的關係怎麼樣,最好不要攀比三樣東西。大部分人都有攀比心理,適當的攀比心不僅沒有壞處,反而能激起奮鬥的決心,但千萬不要過度攀比。哪三樣東西不能和鄰居攀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