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的祖先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寶藏!每個國家都形成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這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每個國家不同于于其他國家的標籤,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俗語。而其中有很多的俗語,也是寶貴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的含義也是蘊含了很多的道理。
其實這句話意思也就是說借錢方面有諸多避諱,有三種情況能借,有兩種情況則不能借,並且往往都是救急而不能救窮。我們先來說說這「借三不借二」,看看分別是哪幾種情況?
第一個能借的錢是辦紅白喜事的錢,對於農村來說紅白喜事是要請人吃飯的,這也是傳統。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紅白喜事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個就是孩子上學缺錢是能借的。自古至今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村人對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視。老人們也是覺得讀書是有好的出路的,因此誰家的孩子上學缺錢借的話是能借的。第三種就是治病缺錢,如果旁人因治病缺錢找你借錢的話,你可以借給他,畢竟世事無常,難免會發生意外。
那麼「借三不借二」中的不借二,也就是說有兩種情況是不可以借的
第一種就是借錢不還沒信譽的人,這種人不用說也就是不可能再借給他了,畢竟有句話說得好,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大家知道我們平時都遇到過朋友借錢,但是有的朋友很爽快,說什麼時候還錢肯定什麼時候還,一分不少,還不拖延,但是有的朋友你不說他不知道,你說了,他說你小氣,這種時候就是最鬱悶的時候,感覺借錢把感情都借沒了。
第二種不借的情況就是,不能借給對方錢,讓他去做違法犯罪的事!因為你此時要是伸出援手,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是助紂為虐,如果對方因為借了你的錢做了傻事,那你也是有責任的,你就成了幫兇的角色,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做這種事!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考慮清楚的是他是因為貧窮才來向你借錢,前提是他想脫貧的話,那還不如幫他介紹一份工作,才能解決他目前根本上的問題,而不是借錢給他擺脫貧困。另外就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一定要懂得合適的方法,這樣才不會讓彼此的關係鬧僵,同時也要學會拒絕,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