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常說:「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究竟是什麼道理?

2020-11-30 諸葛品歷史

古人云:「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從這句話就可以領悟出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性格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針對不同性格的人,相處的方式肯定也不一樣。老話說得好,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人際交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用心揣摩對生活和工作都有極大幫助。

跟關係一般的人交往,點到為止即可,畢竟大家不太熟悉,誰也不會掏心掏肺。跟朋友相處,要把「你真我就真,你假我轉身」牢記於心,以真心換真心,遇到虛情假意的朋友,避而遠之才是最好的選擇。有兩種人相對特殊,從小就比較熟悉,走動也頻繁,分別是鄰居和親戚。

相信大家都聽過「遠親不如近鄰」的說法,當碰到緊急事情的時候,由於親戚一般距離比較遠,短時間內無法趕過來,鄰居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通常來說,與鄰居、親戚打交道相對頻繁,抬頭不見低頭見,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對此,老祖宗給出忠告:「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一、鄰居三不比

意思是說,不管與鄰居之間的關係怎麼樣,最好不要攀比三樣東西。大部分人都有攀比心理,適當的攀比心不僅沒有壞處,反而能激起奮鬥的決心,但千萬不要過度攀比。哪三樣東西不能和鄰居攀比呢?

1、子女的成就

自古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說法,孩子上學的時候,分數成為衡量他們優秀與否的標準,一些攀比心較重的父母,每當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分數很高,就開始責怪自己孩子不爭氣。孩子工作以後,父母又開始拿子女的工作單位,以及收入水平,和鄰居的孩子比較。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2、財富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對於普通人來說,做不到視金錢如糞土,畢竟有錢可以讓生活更幸福。但是,財富並非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健康的身體和坦然的心態也非常重要。所以,不要和鄰居比較誰更有錢,腳踏實地工作,學會放平心態,日子才能越來越好,否則只會徒增煩惱。

3、愛人

此處的愛人,可以指老公,也可以指妻子。經常聽到夫妻吵架,妻子指責丈夫說,我當初真是瞎了眼才會嫁給你,看看別人的老公,不僅會疼老婆,而且掙錢的門路多。老公也會指責妻子不夠賢惠,不如村裡誰誰的老婆。作為夫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寬容,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別人未必有看起來那麼好,學會珍惜眼前人。

二、親戚三不走

雖然親戚帶有血緣關係,但人心隔肚皮,有些還不如好朋友靠譜,如果遇到以下三種親戚,能不走動就不走動。

1、勢利眼的親戚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你窮困潦倒的時候,那些勢利眼的親戚,恨不得裝作不認識你,擔心你向他尋求幫助,更不會借給你錢。但是,當你發達之後,這些親戚厚著臉皮巴結你,一點都不覺得尷尬。對於勢利眼的親戚,表面上過得去就行,不要用真心對待。

2、虛情假意的親戚

朋友之間講究真心換真心,親戚也是如此。個別親戚很虛偽,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逢年過節,很多親戚聚在一起,有人在酒桌上不斷吹噓自己,或者說一些很虛偽的話,讓人聽起來就覺得刺耳。虛偽的朋友不可交,虛偽的親戚也要遠離。

3、好吃懶做的親戚

貧窮不可怕,沒有上進心最可怕。身為親戚,理應互相幫助,但對於那些好吃懶做的親戚,就像是扶不起的阿鬥,無論怎麼幫助他,也改變不了他懶惰的習慣。幫一次可以,幫兩次也沒問題,但第三次的時候,誰也不會再出手幫他,這就是所謂的「救急不救窮」。

儘管千百年過去了,老祖宗的一些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讓人受益匪淺。各位網友,你認可「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的觀點嗎?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老祖宗說的「麻臉無須不可交」,含義是什麼?說得很有道理
    人們常說,相由心生,在我們跟人相處的時候,相貌卻是給人留下最直觀的印象,而且我們也能從一個人的長相來判斷出他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然而在我們老祖宗的一些俗語當中,說得就非常的有道理,其中就有一句「麻臉無須不可交」不過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含義,那麼這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呢?
  • 「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啥意思?
    聰明的農人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結起來,這就有了很多俗語,有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意思;有的道理深刻,教育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有的簡單而富有哲理,讓後人從中了解規律。一句話就將人生百態展示地淋漓盡致,一句話,就能通過口口相傳許多年。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老祖宗這話啥道理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一、正月不理髮
  • 農村老話常說「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十一月」,有道理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話常說「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十一月」,有道理嗎?說到老話,這可是我們農村一大特色,這是尋常老百姓在平時攀談的時候所借用的古語,是古時候很多農民的智慧結晶,有的老話是說農事活動,更有的是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而接下來這一個老話想必很多人沒有聽過,農村老話常說「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十一月」,從這句老話上看是描述農村節氣的,那麼這句話農村人為何會在冬季的時候常常掛在人們口中呢?其中說的每個月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談親戚時,常說「三親和三不親」指的是誰?有道理嗎?
    農村地區是很注重親戚關係的,親戚關係是家族的紐帶,親戚越多,家族就越大,那麼在村裡就是大戶人家,其他人不敢欺負。農村的傳統觀念就是多生孩子,兒孫繞膝,這樣才會家族興旺。談論親戚關係時,農村常說「三親、三不親」,那你知道這指的是誰嗎?
  • 老祖宗常說:「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是什麼道理?
    俗語,又稱為諺語或者老話,我們在小的時候,經常聽老人說起很多「俏皮話」,當時不理解是什麼意思,等到長大了細細品味,才發現背後的真實含義。俗語來源於民間,是十分接地氣的一種民俗文化,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其根本原因是俗語貼合我們的生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處可見。
  • 老祖宗:人到了50歲,就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而很久以前,古人就對我們人生的路該如何走指明了方向。古人的智慧傳承了幾千年,其中大部分來源於生活實踐,經歷了數代人的反覆驗證,其中大部分都是真理,細細品讀,就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少走很多彎路。老祖宗:人到了50歲,就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 為何現在親戚之間越來越冷淡了?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很現實
    意思就是說,那些居住在自己家旁邊,大家經常往來的鄰居們,可能要比居住在遠方的親戚關係還要好一些。這句古話其實也總結出了古人在生活中得出來的經驗。其實將這句古話和現在的親戚往來狀況進行結合,大家會發現——現在很多親戚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少了,關係也越來越不親切了。其實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從老祖宗留下來的兩句俗話中得以體現。
  • 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都是哪三?老祖宗的智慧囊
    現代人常感嘆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那些巧奪天工的建築,那些嘆為觀止的文物,那些意境優美的詩詞,那些朗朗上口的俗語,俗語裡講述的道理無不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俗語說:「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都是哪三?明白了就能受益終生,老祖宗的智慧囊。
  •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
    大年初一走親戚有講究,老祖宗留下三個禁忌,年輕人還知道嗎?再過一個星期就是除夕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好迎接新年的準備呢?可以趁著新年的時候買自己看中的新衣服,小孩子也能肆無忌憚的吃喜愛的零食。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家庭保留著大年初一去親戚家拜年的習慣,通常去的都是一些平時來往密切的親戚家裡,或者是一些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家裡。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 01 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別和小人糾纏,因為你一定會輸
    短到一眨眼就已經到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年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這句話說得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四十歲三不比顧名思義,人到四十歲的時候,有三樣東西不去跟別人比較,究竟是哪三樣呢?①不比出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遠都不要去和別人做比較。
  • 老祖宗的告誡:「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受益無窮
    老祖宗的智慧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老祖宗的告誡:「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受益無窮。老祖宗就說了「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當一個人富有的時候千萬不要變得「癲狂」,這裡所謂的癲狂就是指炫富、過度消費、毫無節制,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去一些不該去的地方。老祖宗就說了,富不入三地,究竟是哪三個地方。一:不入煙花之地。
  • 為何說「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俗語,俗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如文學那般文雅,但是古代的老百姓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是社會交往總結出來的規律,流傳至今,大部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什麼意思呢?
  • 老人常說的幾種「福氣臉」,確實有一定道理,看你家孩子符合幾個
    都說相由心生,從一個人的外表,是可以窺測一個人內心想法的。正如有的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孩子的面相,可以看出未來的福氣值。那麼什麼樣的面相是有福氣的呢?過去認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福氣的象徵,其實不管是從過去看,還是現在來看,都認為相貌較好可以代表有福氣。
  • 老祖宗識人術:「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說的是啥,有道理嗎?
    文/爆品歷史屋老祖宗識人術:「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說的是啥,有道理嗎?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就是在告訴後輩人要多聽聽家中長者的意見,畢竟他們經歷了很多人生風雨,對於人和事看得都比較透徹,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識人術。
  •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老祖宗的智慧不可不知。有些俗語在農村很流行,特別是有關娶妻生子、房屋風水方面的俗語,更是廣為流傳。在一些偏遠地區,還存在著老的想法,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很重,誰家要是沒有兒子,就像犯多大錯誤似的,在親戚鄰居面前都抬不起頭來。一是因為在農村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二是男孩是勞動力,幹活還得靠男孩;三是有男孩父母就像有了依靠,有了主心骨,外人不敢欺負;四是沒有男孩,家族的遺產就得外姓人來繼承。這是老人不願看到的。另外在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 老祖宗的智慧「人有三樣,不富也旺」是什麼意思?有一樣也不錯
    老祖宗常說「人有三樣,不富也旺」,就是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的生活經驗,意思是我們的生活中要有這三樣,生活就算不會大富大貴,也會興旺起來。那麼究竟是哪三樣呢?第一樣:知識古人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說這句話的原因是,古代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通過讀書,擁有了知識,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鯉魚躍龍門,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 俗語「男怕纏,女怕磨」,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總結精闢
    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從字面來看,「男怕纏,女怕磨」指的就是男性和女性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問題。「男怕纏」的意思是說「男人害怕遇到一直糾纏不放的人」,在古時,男主外、女主內的意識深入人心。因此對絕大部分的男子而言,找一個賢淑懂事的伴侶,將內務安排得有條不紊,是十分重要的。這樣一來,當他們在外為生計奔波勞累一整天后,回到家裡就不用因家裡的瑣事而煩心了。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而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人在落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人在富裕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只有按照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後人才不會吃虧的。所以這句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則是老祖宗給我們後人留下來的。那麼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