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了很多豐富的經驗,並將之總結成一句句俗語,這些俗語是為人處世的精華,是洞悉世事的學問,是人情往來的文章。有些俗語放到現在,依舊可以引領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老祖宗常說「人有三樣,不富也旺」,就是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的生活經驗,意思是我們的生活中要有這三樣,生活就算不會大富大貴,也會興旺起來。那麼究竟是哪三樣呢?
第一樣:知識
古人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說這句話的原因是,古代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通過讀書,擁有了知識,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鯉魚躍龍門,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曾國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曾國藩小時候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家裡沒有什麼大的背景,要說不同之處,可能就是家中雖然子嗣眾多,但是卻不缺衣少食。出生小鄉村的他,就是通過了科舉考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古代還有很多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事兒,比如說懸梁刺股的典故、鑿壁偷光的典故等等。尤其是蘇秦,蘇秦是「刺骨」的主人公,蘇秦家裡同樣是務農的,但蘇秦偏偏不事生產,每天就想著如何憑藉自己「三寸不爛之舌」來遊說諸侯,但他連自己家人都遊說不了,如何遊說列國呢?就這樣被鄙視的蘇秦,再次刻苦鑽研《周書陰符》,後來果然功成名就。
第二樣:教育
《大學》中有「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儒家將齊家放在了第二位,可見其重要性。《三字經》中也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可見古人將家庭教育看得十分重要。
曾國藩也十分重視對自家孩子的教育,曾國藩雖然公務繁忙,長期在外,但卻依舊沒有忘記督促孩子們讀書。雖然無法面對面的教育,但是曾國藩會經常寫信給他的孩子們,他的信件也被整理成《曾國藩家書》流傳於世。曾國藩在信中教導子女「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正是曾國藩如此重視家庭教育,才成就了曾家的百年興旺!
第三樣:恕
子貢曾經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人終生奉行的?孔子說,那就用「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孔子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句話,就是教會子貢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經常說「雙標」,人們總會不自覺地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有不同的要求,這樣在不自覺中就會失去一些朋友。所以,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一定要秉持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其實也是情商高的一種體現。
學會了孔夫子的這一個「恕」字,足以讓我們在滾滾紅塵中如魚得水!
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無論是曾國藩、蘇秦,還是孔夫子,都是看清了人情,洞悉了世事,所以才能夠在生活中如魚得水,所以才能夠流芳百世。我們只要學到其中的一點,對我們自己就是很大的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