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關注作者羊王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生活,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話常說「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十一月」,有道理嗎?
近些年,隨著農村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農村的一點一滴,畢竟越來越多的人在城市裡工作壓力比較大,嚮往農村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筆者有時候也很懷念站在家鄉的山坡上看著遠處村莊渺渺炊煙,其實很多人更對農村一些老故事和老傳說感興趣,甚至有些農村的老話也是很多人比較關注的對象,這些農村老話可是現在課本上學不到的。
說到老話,這可是我們農村一大特色,這是尋常老百姓在平時攀談的時候所借用的古語,是古時候很多農民的智慧結晶,有的老話是說農事活動,更有的是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而接下來這一個老話想必很多人沒有聽過,農村老話常說「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十一月」,從這句老話上看是描述農村節氣的,那麼這句話農村人為何會在冬季的時候常常掛在人們口中呢?其中說的每個月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來說下「緊臘月」,「緊」所描述的自然是緊張的意思,可為何在臘月的時候會緊張呢?首先臘月就象徵著過年,因為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回到家中,並且開始置辦春節的東西,所以從意義上來講和過年差不多,到臘月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農村說的陰曆年份的最後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有的人可能在忙,那麼就要加快手裡工作,要準備好迎接過年,另外就是要置辦年貨,這裡的年貨不光是買年貨,另外還有製作年貨,在筆者老家這邊,在臘月的時候有製作年糕的習俗,山東大花糕因此名聞世界,另外除此之外在臘月還有很多事情要忙,要給孩子「套棉襖(製作棉襖)」,讓孩子在過年的時候穿上新衣服,所以臘月可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在南方還有製作臘肉,在東北製作灌腸都是在臘月完成,相對來說比較緊張。
其次是「慢正月」,這裡說的「慢」,是指很多大人們的感覺,小孩子自然是不會嫌棄太慢,「慢」說的很多大人在正月的時候時間過得比較慢,因為從大年初二開始大家就要開始串門走親戚「送節禮」,以前農村走親能從初二走到正月十五之後,畢竟親戚朋友之間都互相聯繫,農村人又比較熱情,到了親戚家自然就得喝酒吃飯,這樣一來就會耽誤很多事,並且身體也非常累,以前可沒什麼汽車,農村走親戚都是步行或者地排車,自然會比較累,而作為很多家長來說希望孩子早點開學,擔心孩子玩得太瘋,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正月太慢了。
另外說「不緊不慢的十一月」,這句話可能就比較簡單了,這裡筆者要補充下,這句老話說的不是陽曆而是農曆,也就是我們農村常說的陰曆,以前農村人都是按照那種老皇曆計算,今天是陰曆的十一月初五,這個月肯定大家還都在忙於工作,因為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那麼這個時候不管你做什麼都是還來得及,比方說過年的時候可能沒錢,那麼現在出去賺還不晚,想必大家對於這句話都不陌生吧,在農村很多人在十一月的時候經常會說賺點錢好過年,而這個月過去之後大家就要忙活起來了。
從這句老話中,我們看出了這是一句老祖宗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想想以前農村過年的時候熱鬧的景象,再看看現在農村大集上熙熙攘攘的趕集的農民,年味越來越淡了,當然對於離家的農民來說,終歸過年的時候還是要回家去看看。
那麼大家還知道在過年的時候,你們當地有什麼樣的老話嗎?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