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農村的這些俗語你明白嗎?

2021-01-09 紅叔三農

「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事正月」,農村的這些俗語你明白嗎?

導語:農村的老話大多是農民智慧的結晶,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生活哲學,這些俗語一代代地傳下來,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有些雖然看似與時代脫軌,但仔細揣摩仍舊很有道理。

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

金臘月,銀冬月

冬月就是農曆的十一月,臘月是陰曆的十二月,正月是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那麼為什麼說十一月是銀,十二月是金呢?因為這兩個月都已經臨近春節了,十二月的距離更近。在春節前,家家戶戶都有準備年貨的習俗,這兩個月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消費的高峰期。

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

越是臨近春節,消費的指數越高,農村的小商人們賺的錢也就越多,所以以「金月」來形容這個節日現象。相鄰的十一月消費量稍微低一些,但是與其他月份比起來也很高了,所以稱之為「銀月」。

老鼠最喜是正月

這句話就更好理解了,在春節前,每家每戶準備的年貨吃不完,雞鴨魚肉、米麵、蔬菜水果等都剩得非常多,這個時候就便宜了老鼠。可以說人過了年,老鼠也跟著人沾了光,一個個吃得肥頭大耳,所以正月是老鼠最喜歡的一個月份。

老鼠最喜是正月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何意思?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何意思?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生活的一種樂趣」,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但是有的俗語中,有很明確的道理,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句俗語「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啥意思?有何講究?
    正所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作為一種讓農民討厭的動物,其專門偷吃農民種植的糧食,而且還咬壞家具,衣物等東西,確實很讓人討厭,然而,這種動物的繁殖能力很強,而關於老鼠農村有很多俗語,比如:「金臘月,銀冬月,老鼠最喜是正月」,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何講究呢?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在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很多的俗語,這些都是我們的祖輩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在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俗語流傳,雖然這些俗語看上去通俗易懂,但是其中的含義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實像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祖輩根據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今天給大家講的俗語是「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俗語到底有著怎樣的含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一下。
  •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這些規矩有些非常有道理,有的現在看來則非常無稽,雖然有些非常無稽,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了這些規矩的流傳,形成了口頭語讓人們能簡單直接記住,於是就誕生了俗話這類東西。但是,我們看一句話或某件不成文的規矩時,要明白它有沒有道理,還得去追溯它的來源,就是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講究是怎麼出現的,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農村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有沒有道理。像是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我們初看這句話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句話裡的講究幾乎是全國性的,特別是正月不理髮,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這個規矩。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過年的風俗習慣和俗語老話流傳至今,雖然簡單通俗,意義卻非常深遠。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到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以方便記憶和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經典的俗語歷久彌新,有些俗語則漸漸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
  • 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認真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其意思是說:臘月是最寒冷的一個月份。而這種寒冷的天氣是非常有利於凍死各種病蟲害的,從而為翌年的糧食豐收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不過,過於寒冷的天氣對於農業生產也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因為過於寒冷會導致越冬農作物遭受凍害,而農作物一旦遭受凍害,就有發生死苗的可能,所以,過於寒冷的天氣也是會影響到農業生產的。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雨水早,正月打春春寒倒」,今年啥時候打春?
    ,想在農村這個時候,忙活的都是一些年輕人,很多的老人在這個時候也是沒事聊聊天,聚在一起喝個小酒也是很悠閒自在,在休閒的同時,老農們也是不誤為明年的天氣景象做打算,就比如村裡的老人常說的一句俗語「臘月打春雨水早,正月打春春寒到」,那麼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蛇是錢袋子,老鼠是糧袋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動物我們都是常見的,現在天氣炎熱了起來,很多的動物在這個時候也是開始活動了,就比如現在的蛇來說吧,蛇是一種冬眠的動物,到了夏天之後活動就比較頻繁,蛇在我國也是分布比較廣泛,我國的南北方都有蛇的出現,唯一不同的就是南方的蛇較毒蛇多一點,而北方的蛇基本都是無毒的,其次就是老鼠也是我們常見的動物
  • 農村俗語:「臘月需忌尾,正月莫開頭」,啥意思?老話有理嗎?
    臘月將至,在筆者的老家,每到臘月就是最忙碌的時候,因為當地氣溫在進入臘月也就是三九之後,氣溫就會降到-25°C左右,越離過年近,氣溫就會越低,所以一進入臘月,人們就開始忙忙碌碌準備過年用的年貨。說起備年貨的臘月和串親戚的正月,在我們當地還有很多「講究」,因為臘月是歲尾,正月是開頭,農村人對於「頭尾」這兩件事是非常在意的,在這個時候是有很多忌諱的,所以在我們當地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臘月需忌尾,正月莫開頭」,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下。臘月需忌尾臘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老話說得好「編筐編簍全在收口」,一個好的收尾才會讓我們有一個好的新年。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看看吧!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過年了,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早已經開始準備著過年了,對於所有人來說,這段時間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忙的一段時間了,因為人們對過年這件事來說是非常的重視的,所以人們最北過年的年貨也都會比較的多,但是近幾年在大城市裡面,過年的年味可以說已經是非常的淡了,不過在農村裡面人們卻依舊準備的非常的熱鬧,對於農村的朋友們來說每一年的臘月和正月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到正月,臘月的時候,他們為了能夠討一個好的彩頭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說的有道理嗎?看後真長見識!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到春節,不管是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團聚。而且一過了臘八,就要開始準備置辦年貨,十分的忙碌。在我國民間,正月和臘月都是春節的期間,尤其在農村,這段時間最為的熱鬧。比如我們一進入臘月後,就有著很多的規矩。畢竟為了過上一個平安年,老祖宗總結出了很多過年前後的俗語,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遵守。其中就有這樣一則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
  • 農村老話:「正月不娶,臘月不訂」,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小時候應該能時常聽到一些長輩給自己講的道理以及簡單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沒有特別高深的詞彙以及華麗的辭藻,但是句子中所蘊含的道理卻是十分深刻的,這些老話和俗語在一方面展現了農村的縮影,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封建迷信,有的卻非常有道理,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智慧的結晶,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 俗語「正月逢三亥,豬當黃金賣」,2019年正月是三亥嗎?明年呢?
    導語:俗語「正月逢三亥,豬當黃金賣」,2019年正月是三亥嗎?明年呢?所以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年的農曆的正月有三個亥日的話,那麼這一年的豬肉就可以當成黃金來賣了。當然了,這是一個誇張的說法,是為了說明豬肉價格的上漲。陽曆的2019年已經過去,而豬年也再有十天就過去了,這一年討論最多的,最讓老百姓們關心的也就是豬肉的價格了,從年初的十幾塊一斤,到後半年的三十幾一斤,豬肉價格上漲價格太高,導致很多人說豬肉都吃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