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寓意。新時代,新解讀。有趣味,要常讀。有啟示,要常思。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摘自《韓非子·說難》
戰國時代宋國有家富人,一天天降大雨,把這家牆給淋倒了。富人的兒子說,不把牆給修起來,恐怕要招賊。鄰居家的老頭也這麼說。晚上果然被偷了很多財物。案發之後,富人一邊誇自己的兒子聰明有才智,一邊懷疑是不是鄰居那老頭幹的。這就是流傳很廣的智子疑鄰的寓言故事。韓非用來論述進說之路艱難,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帶來的效果不一樣。這個成語通常拿來做交淺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訓;對事不對人,聽別人的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係,對其偏聽偏信。
我們來解讀下這個故事。富人家的牆因為下大雨倒塌了,這家人知道,鄰居家知道,這是一個新聞,上了報紙,十裡八村的可能都知道,算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對稱信息。身為家裡的一份子兒子推測出,不修好牆容易招賊。鄰居家的老頭活了大半輩子,也知道招賊的道理。琢磨先生說:"兒子有兩個選擇,1.不說。2.說。不說,可能沒及時補牆而被偷,不利;說了避免被偷,有利。因此兒子肯定是選擇說的。鄰居家老頭,不說,被偷,無害,自己要是想偷,則有利;說了避免被偷,無利。因此老頭不說是本分,說了是好心。"
三思君說:"不貴難得之貨,使人不為盜。富人家糧食成山,家財萬貫的,被人惦記很久了。平時高牆大院的不容易下手,這次牆倒了是千載難逢的時機。盜賊必然利用這個機會。"
被盜後,富人稱讚兒子,懷疑鄰居。玲瓏大姐說:"富人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利益共同體,不會偷。不知道老頭人品好壞,這是信息不對稱的,懷疑也是正常的。更何況受到巨大損失,心理急需找個替罪羊,讓自己好受點,鄰居是首先被想到的人,能不懷疑嗎。"
大虞哥說:"已經被偷了,早點把牆補了為上。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兒子誠然是聰智的。鄰居老頭看到尋常現象,提出防患於未然的措施也是智者;能告訴富人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說明其心善。這麼有智慧又心善的人,為什麼不聘請他做自己的參謀或者管家呢?"
如果你是故事裡的富人,會怎麼想呢?聽了琢磨先生、三思君、玲瓏大姐、大虞哥的話,你有什麼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