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一把手訪談 | 番禺區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全力將大學城打造為科技創新之島

2021-01-14 廣州日報

與廣州很多街道不同,番禺區小谷圍街包含了一座幾乎完全新建設的大學城——廣州大學城。2003年1月,廣州大學城啟動建設,僅用了19個月的時間,一座堪稱「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大學城就崛起於珠江邊美麗的番禺小谷圍島上。2004年9月,大學城迎來首批近4萬名學生,當月小谷圍街道辦事處也掛牌成立。

小谷圍街從出生之時起,就書寫了一個創造與創新的故事。

 

經過10多年發展,小谷圍迎來了華麗蛻變——從一個靜謐的江心農耕小島,變成一座人文薈萃的大學城。如今,在面積17.9平方公裡的小谷圍島上,總人口約有23.3萬人,其中高校教職工和大學生約有20萬人,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使這裡成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中科創與人才資源最為集聚的「寶庫」之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這正是小谷圍街道與大學城管委會的工作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如今,番禺區小谷圍街誓要將創造與創新的故事越寫越精彩,越寫越充實。今年2月,《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廣州大學城被列為廣州試驗區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賦予小谷圍更大責任和使命。12月6日,2020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將舉行,聚焦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發展,小谷圍再次成為創科界矚目的焦點。


 「廣州大學城被納入試驗區核心區建設,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站在新起點上,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番禺區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黃浩霖表示,小谷圍街進一步增強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把廣州大學城、小谷圍街經濟社會發展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推動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牢牢抓住重大機遇,積極應對新的挑戰,把握大學城「智核」、「人才核」定位,緊扣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全力將大學城建設成為平安穩定之島、環境示範之島、科技創新之島,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謀好篇,使大學城成為廣州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名副其實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黃浩霖表示,廣州大學城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也已經吹響,區域定位也更加明確,在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過程當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美好的規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使大學城成為名副其實的廣州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結合大學城的發展,小谷圍街初步想法是緊緊抓住「五個新」,在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發展當中搶新機、下先手、立新功。

落實「五個新」:全力建設廣州試驗區大學城片區

廣州大學城發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優勢來自於高校企業科研和人才資源的集聚優勢。目前,廣州大學城有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117個(其中與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相關的實驗室有29個)、工程技術類研發中心149個、相關重點企業22家(其中與大數據、軟體信息服務業關聯的有15家)。這些資源是大學城特有的、得天獨厚的。

「對於小谷圍街來說,首要的是培育新產業。廣州市、番禺區也高度重視大學城的產業發展和謀劃,目前廣州市已啟動大學城片區的產業規劃和土地規劃提升工作,成立了番禺區大學城工作專班,統籌謀劃大學城片區產業規劃,從而掌握最全的資源底數,做好最實的產業規劃,形成最強的區域合力,加強科學精準的產業趨勢研判,集中資源加大扶持力度優質企業,為企業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實驗平臺。」黃浩霖說。

黃浩霖表示,小谷圍街將全力支持已落戶番禺龍頭企業,助它們發展壯大,並培育引進更多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方面的龍頭企業,同時緊盯著高成長性企業的「瞪羚」計劃,培育更多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並為這類企業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營造更優的創新生態,推動創新產業發展和新型智慧應用等成果在廣州大學城率先落地,助力集聚資源,帶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的發展。

 


在打造新園區方面,廣州大學城現有數字家庭、健康產業、IC基地等20家產業園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面積約18萬平方米。目前,小谷圍街已經引入國內頂級的雙創園區運營機構,建設12萬平方米的大學城青創匯項目,計劃明年初就可以投入使用。投入56億元建設56萬平方米的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園區),預計2023年投入使用,建成後將打造就業指導、創業服務、交流展示的公共空間,建設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國際高新科技樞紐、大學城中軸線上高品質的TOD城市綜合體、活力多元的優質產業孵化基地,為拓展大學城科創研發水平,為高端創業人才提供更好文化配套和公共管理服務,進一步提質賦能。

黃浩霖表示,在大學城產業園區率先實現壯大一批頭部科技企業,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發展一批高成長性的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的目標,是大有希望的。同時,番禺區正謀劃在大學城南岸等周邊區域打造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承接大學城外溢的科教技資源。目前,番禺區已經和華工、暨大、廣工籤署了初步的合作協議,建立大學城高校科技產業園區,這必將為大學城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有力的支撐。

科技創新最有效、最直接的路徑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公式來表達:企業的需求+市場的手段+高效的技術。

目前,小谷圍街牽頭草擬了《進一步發揮大學城科技創新資源優勢的工作方案》,進一步強化市區校企協同,推動《關於推進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明確的政策試點、政策優惠搶先在大學城落地,努力滿足創新型企業的合理需求,為創新型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為高效新技術的誕生栽樹鋪路。

黃浩霖表示,小谷圍街將繼續爭取上級政策傾斜,出臺專門針對大學城創新成果轉化政策措施,為高校成果轉化、企業創新發展賦能;將高校科技創新資源與廣州傳統優勢產業緊密結合;並加強區域協同創新,建立與相鄰區域(琶洲、生物島、國際科技創新城等)緊密聯繫,推動大學城成為技術創新的策源地、發展的示範區、開放合作的重點區域,進一步推動環大學城科技創新轉化帶建設。

 

此外,小谷圍街將在提供新服務、打造新聯盟進行探索。研究成立大學城人才服務中心,構建教育、投資、公寓建設、酒店管理、教育培訓、項目投資、房地產開發、創業載體運營、招商引資和諮詢服務等「上管老下管小」的人才全方位服務體系。爭取市、區、高校的支持,引入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機構,設立廣州大學城科技創新暨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實現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和優化配置,推動大學城高校科技成果在穗落地轉化。

抓緊「兩個點」,提升大學城自然生態與政務服務水平

企業和人才,在大學城工作生活,離不開好生態、好服務。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質的營商環境已成為高端企業落戶的重要因素。

小谷圍最不缺的就是好生態。小谷圍島是一座天然江心島,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接長洲島,與琶洲島、瀛洲生態公園隔江相望,廣州大學城共保留了11處原始生態林,規劃建造了8個生態公園和3個臨江溼地公園,綠地率達55%。大學城中心湖猶如「綠心」,13條河湧連通,形成島上的水系網。



今年6月9日,廣州大學城水生態示範區建設——河湧堤岸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動工。其中,作為子工程的大學城碧道工程也已啟動。

據了解,廣州大學城生態碧道長約25.14公裡,通過重新構建水生態植物系統,打造「河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廊道,構建特色生態景觀與遊憩系統,提升大學城生態環境。

黃浩霖表示,大學城生態綠道建設已經完成,融入「碧道+人才」理念,讓大學城學府文化資源與水生態環境有機融合,不僅彰顯了區域人才文化魅力,還為科技創新打造了獨具特色的生態空間,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煥發了番禺嶺南水鄉新活力,不斷推動大學城環境提標提質提效有新突破,合力共建生態、宜居、美麗的大學城。

 

去年,廣州大學城智匯谷智慧政務大廳揭牌成立,這是番禺區首個以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打造的智慧政務大廳,也是除番禺區政務服中心以外,全區功能最全,可辦事項最多的智慧政務大廳。該大廳實現24小時全天候服務,最大限度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6月,番禺區在廣州大學城率先試點建設5G+VR「政務曉屋」,利用5G+VR技術,打造「政務曉屋」智慧政務服務新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便捷的「面對面」政務服務以及貼心的「手把手」全程指導。

「未來將在廣州大學城布局更多5G+VR『政務曉屋』,讓政務服務跟著企業走、跟著人才走,實行貼身服務。」黃浩霖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肖桂來 通訊員 小谷圍街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

相關焦點

  • 街鎮一把手訪談|番禺區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全力將大學城...
    與廣州很多街道不同,番禺區小谷圍街包含了一座幾乎完全新建設的大學城——廣州大學城。2003年1月,廣州大學城啟動建設,僅用了19個月的時間,一座堪稱「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大學城就崛起於珠江邊美麗的番禺小谷圍島上。2004年9月,大學城迎來首批近4萬名學生,當月小谷圍街道辦事處也掛牌成立。小谷圍街從出生之時起,就書寫了一個創造與創新的故事。
  • 廣州番禺小谷圍街:讓長者享受專業優質的社區居家養老
    1月25日上午,在近100位長者和社區居民村民的見證下,廣州番禺區小谷圍街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新址正式啟用。作為小谷圍街首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以專業為基礎、服務為目的,政府購買形式委託廣州市大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服務,旨在為長者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養老環境,打造具有小谷圍街特色的老齡工作。
  • 治水治汙、整治市場、升級道路……大學城四條保留村將大變樣!
    大洋網訊 位於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區域的廣州大學城現有10所重點高等院校,是一流人才聚集高地,同時也有南亭村、北亭村、穗石村、貝崗村4個保留村並存,長時間的城中村改造、維持現狀、嚴格控違、等待依賴造成了4個保留村整體面貌和發展與廣東改革開放前沿經濟帶、與廣州大學城文化帶創新帶不相符,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的要求不相符
  • 2019年第四屆廣州大學城創客節開幕了
    ,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副主任蔡承遠、番禺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朱建寶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活動。2019年番禺區將以廣州大學城為核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雙創小鎮,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充分發揮廣州大學城人才集聚、科研實力雄厚、創業環境優越的優勢。
  • 『會員資訊』廣州市大學城管委會黃浩霖書記一行調研省經企聯副會長單位廣州雲創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3月11日,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浩霖,小谷圍街黨工委副書記、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副主任、街道辦事處主任李道明一行蒞臨省經企聯副會長單位廣州雲創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 這些創新創業項目前沿得超出你想像!2019第六屆粵港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完美收官
    上午9時,舉行2019第六屆粵港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暨企業成長組啟動儀式,由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科技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彤主持,分別邀請了廣東藥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巫宏星,廣州大學城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和大賽承辦方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科技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九如致辭。
  • 大學城黑臭河湧治理完工 水清河暢岸綠成為現實
    原標題:臭湧不再臭 重現魚兒遊  小魚在水中歡快地遊走,岸邊原來黑臭石頭已長出了青苔,兩岸綠樹蔥蔥,猶如一條綠帶,村民把河湧兩岸當成生活休憩區……這是昨日上午,記者在番禺區小谷圍街北亭村北亭湧岸邊見到的情景。
  • 街鎮一把手訪談 | 九佛街黨工委書記姚錦全:「一心兩廊·九星薈萃...
    九佛街黨工委書記姚錦全表示,以打造黃埔「產業第一街」為目標,九佛街將通過舊改完成村落的千年跨越,騰挪發展空間全力打造營商環境高地,呈現「一心兩廊·九星薈萃」的新局面,為黃埔區乃至廣州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
  • ...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花江鎮: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四化同步」
    【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花江鎮: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四化同步」 2021-01-08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台始豐:精準把握高鐵時代 打造現代化和合之城會客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兩戰贏」總體目標,落實「六穩」「六保」,走深走實「三立三進三突圍」新時代發展路徑,立足打造「現代化和合之城會客廳」的發展定位,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廣州大學城管委會主要領導一行蒞臨大鵬教育走訪調研
    可以說,大鵬教育是一家以「科技」為基因的網際網路教育公司。「網際網路+教育」是大鵬教育的企業「本色」,「更輕鬆,更快捷,更有效」則是大鵬教育要在教育實踐中要實現的「三個更」目標。大鵬教育總裁盧俊正在與廣州大學城管委會領導交流座談會氣氛熱烈,管委會領導紛紛發言黃浩霖主任和盧俊總裁還就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 科技賦能 望城攜手日辰科技打造農產品數位化運營中心
    今日,湖南日辰信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正式籤約落戶長沙市望城區,並攜手望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共建新型農業科技網際網路展館,共同打造農業農副產品數位化運營中心及中小學農業教育研學中心,以科技的力量,進一步推動望城區的農業、商業的發展。日辰科技是一家專注為零售行業提供數位化平臺系統解決方案的品牌服務運營商。
  • 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這裡天時地利人和
    如今,東莞松山湖這片創新熱土有了更為鮮明的科學底色。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同意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主體,定位為重大設施平臺等創新資源集中承載區。有了「東風」,松山湖科學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正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等目標堅毅前行。
  • 創城精神大討論⑧|打造「四個城」,守好文明「金字招牌」
    下渚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陳國松創城不易,守城更難。榮譽的獲得,意味著告別了一段歷史,也開啟了一段新的徵程,而如何守護好這塊「金字招牌」是後創城時代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創城精神」的討論中,下渚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陳國松有著自己的見解:創城就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啄木鳥」精神,敢於拼搏、甘於奉獻的「蜜蜂」精神,群策群力、抱團協作的「螞蟻」精神!
  • 宜賓:以創新基因展騰飛之翼
    創新基因,正是宜賓近年來延展城市「脊梁」的動能——左邊大學城,為高質量發展培養人才;右邊科創城,讓新興產業實現創新突破。這片3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雙城」交融、共同裂變,展開一場以產教融合、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實踐。從無到有:4年崛起青春之城、知識之城建大學城、科創城,並非宜賓的一時一地之策,而是這座城市謀局長遠的決策。
  • 山東科技大學:創新圖變 盡顯內生活力
    初冬時節,山東科技大學校園落葉飄飄,金黃滿地,置身這江北最美校園。山東科技大學在深化改革的路上不斷發力,精心打造山東科技大學「高鐵動車組」,走出了特色發展之路,吹響了建設工科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集結號」。
  • 「耀眼雙子」再出發:兩大明星縣崑山、江陰雙雙迎來新書記
    近一周內,江陰、崑山兩市的市委書記雙雙調整。王進健和吳新明,兩位曾長期在地方板塊工作的經驗型官員先後到任,而兩地前任市委書記均已擢升為地級市的代市長。崑山和江陰,堪稱江蘇乃至中國最耀眼的「雙子星」城市,曾獲得榮譽無數。「蘇南雙雄」都有著驚人的經濟總量,又各有各自的特色和優勢,不免常被外界拿來進行比較。
  • 由「主導產業」崛起看南陽高新區創新發展
    南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郭斌說:「經濟新常態下,南陽高新區提前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培植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資源集約、環境友好、區域協調的創新型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努力成為南陽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 訪談視頻丨 以創新為牽引推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落細
    同時,我們將積極參與到 「一帶一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中去,主動融入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切實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記者: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請問甘肅近幾年來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中有哪些創新舉措?
  • 丁卯改革創新:20年砥礪奮進成就鎮江城市副中心
    聚焦科創打造創新創業主戰場聚焦科技創新,是鎮江市和新區對丁卯板塊發展使命的共同認定。2008年,經歷了10年工業化發展的丁卯板塊,在國家「二次創業」的號召下,已經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年剛籌建不久的大學科技園通過了省級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