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張樂
12月15日,極飛科技在年度大會上發布了最新一代農業科技產品和應用場景,其中包括功能更豐富的R150農業無人車、全新亮相的P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和P80 2021款農業無人機、行業創新的V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以及真正可落地的AI處方圖技術。
重磅亮相的4款智能精準硬體設備,進一步豐富了極飛智慧農業科技的產品布局矩陣。通過AI處方圖技術的成熟應用和普及,極飛也將開啟農業生產活動的定製化作業時代,為農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此前,在2020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白馬峰會(IFA 2020)上,極飛科技公共關係負責人佟巍也以「無人化技術如何賦能智慧農業」為主題發表了演講,重新定義了科技感知下的未來農業發展模式,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行業同仁們下午好,很高興35鬥邀請我們來參加這個峰會,和大家一起給未來農業行業賦能。其實做農業很辛苦,因為農業裡面充滿不確定性,這也是為什麼農業需要數據、需要分析、需要決策,我們使用科技,是希望賦能農業,讓我們能夠在農業的不確定裡面找到確定性,讓它的未來更加清晰明朗,彌合數字時代的鴻溝。
中國農業的未來困境正在顯現
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中國20億畝耕地或將面臨無人可種的局面。根據國家各個組織機構的統計,農村人口老齡化、青壯年農業勞動力的大量流失正在威脅著農業和糧食系統的未來發展。55歲以上人口目前已經佔到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34%,以這個趨勢再過五年的時間,中國的農業就業人口比例可能會降低到至20%,也就是說五年之後中國的務農人員只有6000萬人。
相比於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中國農民人口數量還算可觀,但我國農民相較薄弱的知識體系,再加上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和空心化問題,對未來農業的發展構成了巨大風險。
意識到傳統農業所面臨的發展瓶頸,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農村土地加速流轉,使小田塊逐漸流轉集中到一起。同時,企業也通過科技創新和智能農業裝備的開發,去不斷提升各個農業生產環節的機械化、智能化程度。我們認為,無人化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未來形態。
數位化、無人化、智慧化,三大維度破局農業困境
對此極飛科技提出構想,未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中國農業老齡化和空心化問題。
第一是建設數字農業基礎設施。這和華為建設5G是一樣的,為什麼在中國的城市裡面可以享受全世界最好的外賣服務,我們可以手機下個單,過20分鐘,送餐員可以非常精準找到你門牌號,這一切的邏輯是中國通訊技術高度發達以及高清的城市地圖。但此之前,所有的農事服務在農田裡都是無法被記錄下來的。農業數位化基礎設施的意義就在於,通過遙感測繪技術將農田數位化,保證農田高清地圖的坐標精確到釐米級的定位,從而使得大型、小型農用機械能夠開展全自主的標準化作業。
第二個是開發精準的智能農機設備。未來農業會擁有高精度的地圖和無人化的系統,通過科技把傳統拖拉機進行改造變成無人駕駛,這些農用機械可以以毫米級定位、釐米級作業的模式,自動完成幾乎所有的農事工作,而我們只需要管理數據流動,查看監測報告即可。側向上這也有利於為農業持續保留人才輸送。試想如果未來農業還是十分勞累繁瑣,又怎麼能吸引海歸投身農業領域呢?
在場景運用中,相較於傳統農業通過人工操作完成耕地、播種、插秧,我們可以使用農業無人機進行高精確測繪、獲取農田的高清3D地圖,再通過AI處方圖技術識別作物長勢和雜草,從而做到定點定量的作業,把農藥的使用率降低到極致。這也是為什麼小型靈活的無人化設備至關重要,它貫穿於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就像一個眼睛、一個大腦一樣,讓所有的工作都變得有條不紊。
其次,我們還通過農機自動輔助駕駛設備,將一個傳統的拖拉機改造成無人農機,讓它可以自主地在農田裡面走直線和轉彎。另外,農業物聯網設備還可以在田間實時記錄作物的生長狀態,採集如溫度、風力、風速、光照、大氣溼度等氣候六要素數據,測量土壤裡的PH值以及溼度。
除了將農業生產無人化以外,我們也在不斷更新與數位化相輔相成的智慧農業系統,通過更多的智能設備作業、物聯網監測、無人拖拉機耕作,讓所有產生的數據回到極飛雲,並保存在智慧系統裡面,這樣系統就能夠精準地告訴我們一個大學生如何種田。因為農業不是變魔術的行業,產量一下實現十倍的增長是不可能的,農業的本質是光合作用,種子已經決定了基因,因此我們的目標是要幫助農戶實現降本增效,即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投入成本。
感知、決策、執行,科技奠基未來
總體來說我們在農場裡做的三件事情就是感知、決策和執行。其實和剛才的產品線是一樣,感知是通過物聯網和遙感無人機,精準地認知農場裡發生的一切。其次,結合高清農田地圖,極飛智慧農業系統能夠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基本苗識別、產量預測、作物長勢分析等。比如,播種完之後,系統能夠識別出種子的出苗率是否低於或高於正常閾值,從而幫助農戶制定補苗和水肥管理措施。基於這些後臺精準的數據感知,農場主能夠獲得更加科學化的輔助決策。
在最後的執行環節,操作員只需簡單地通過智慧型手機和智慧農業系統,就能讓無人機、無人車按照指令幹活。過去我們在新疆、東北進行了大量無人化種植管理的試驗,實踐也證明了農業無人機可以在作物植保領域大規模運用。在今年的棉花收穫季節,外來作業隊由於疫情影響無法進疆援助開展脫葉劑噴灑行動。但是通過過去5年在新疆的深耕,極飛農業無人機如今已經被本地用戶廣泛應用於除草、治蟲、化控、脫葉劑噴灑等棉花種植的多個管理環節,降低對人工的依賴,將疫情對新疆棉花產業的影響降至最低。
現在我們清楚地看到科技不僅大大提高了生活的便捷程度,也在不斷為農村、農業賦能。在中國現在整體國家實力上升的時候,科技帶給農業的變化,不僅推動農業本身,也推動人們自由擇業、兩性平等、社會公平進步,這一切的變化,我們會在中國農村看到,也想帶到世界的舞臺上讓大家都看到,謝謝。
聲明:本文來自35鬥,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