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與其他癌有何不同?為何被稱為「癌症之王」?醫生說出實情

2021-01-08 何藥師健康科普



01什麼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來源於胰腺外分泌部的原發性胰腺惡性腫瘤,惡性程度極高,預後極差,通常被稱為「癌中之王」。在顯微鏡下,胰腺癌又有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是導管腺癌,我們通常所說的胰腺癌就是指這一類型,佔全部胰腺腫瘤的75%。癌可以侵犯神經細胞從而引起背痛。當出現腫瘤轉移到肝臟或淋巴結,通常被認為手術無法切除。腺泡細胞癌、腺鱗癌、膠樣癌、肝樣癌是相對少見的類型,顯微鏡下的表現各有特徵,臨床治療效果也不完全一樣。

胰腺癌的診斷通常是定性診斷(判斷是不是癌)+定位診斷(判斷癌的位置)結合在一起進行的。採用的方法主要是腹部增強 CT 或核磁共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做胰腺增強CT或核磁共振),結合腫瘤標誌物CA19-9。但胰腺癌早期由於缺乏典型症狀,所以早期診斷非常困難。因此,對於高危的患者、上腹部症狀經久不愈的患者,要警惕,必要的時候要進行排查。


02胰腺癌手術為什麼會有癌細胞殘留

手術時癌細胞的殘留,是治療方法意義上的「根治切除術」不能取得「根除腫瘤」療效的根本原因。術後復發轉移的病灶,其「種子」均來源於術中殘留的癌細胞。如果不是,那就是新發的第二種腫瘤。

為什麼會殘留癌細胞呢?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手術區域的肉眼殘留和鏡下殘留。所謂肉眼殘留,是指憑眼睛就可以判斷有殘留癌,但沒有辦法清除。因為癌腫太厲害,侵犯到周圍組織、重要臟器或者大血管,又不能一併切除。打個比方,你費盡千辛萬苦把樹樁挖掉了,但你會看見還有很多小樹根,往各個方向延伸。

鏡下殘留,是指肉眼判斷沒有殘留癌,但在顯微鏡下卻發現切緣有癌細胞殘留。尤其對於胰頭癌的手術,周圍都有大血管,在立體上不是每個方向都可以有足夠的切除空間。這個就像你在幾個大水管周邊大掃除,總有一些夾縫難以清掃到。更何況,胰腺癌細胞的一個特性是嗜神經,很容易就通過神經轉移到手術切除範圍之外。


胰腺癌超越了原位癌階段,癌細胞就可能直接進入血管,或者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管,然後隨著血液在血管裡循環,即循環狀態腫瘤細胞,此為第二種的癌細胞殘留。

第三種是這些循環狀態腫瘤細胞,會順著血液循環跑到肝、肺、骨等器官潛伏下來,伺機開闢根據地。正是由於三種形式的癌細胞殘留,胰腺癌患者手術後不能在療效上取得根治,從而摘掉「胰腺癌」的帽子。

因此,從理論上講,癌症患者活的時間足夠長,一旦機體的免疫系統監督不力,體內殘留的癌細胞就有可能繼續擴增,從而復發和轉移。


03胰腺癌做了根治切除手術,還會復發嗎

這個問題,要先回答什麼叫做「根治切除術」。所謂根治切除術,是指技術上癌切除到檢測不出的狀態,並不是說能夠把每一個癌細胞都清除掉。手術以後,主刀醫生跟家屬交流時說「手術很成功」「切得很乾淨」,也基本是同樣的意思。這和療效上的「腫瘤已根除」是有區別的。

比如,對於位於胰腺體尾部的胰腺癌,根治切除術,除了要切除包括腫瘤在內的胰腺體尾部,還必須同時切除脾臟、清掃周圍淋巴結,並保證所有的切緣都沒有顯微鏡下的癌細胞殘留。這樣的「根治切除術」,就能保證將位於手術範圍的腫瘤全部清除,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把所有癌細胞都切除乾淨。


因為除了極早期的原位癌之外,在循環血液裡、各個臟器裡都有潛伏著早已逃逸出手術範圍的癌細胞。這些殘存的癌細胞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重新突破機體免疫系統的防禦,就可導致胰腺癌術後的復發或轉移。

因此,胰腺癌的復發、轉移,從時間上說,雖然是在術後才獲得診斷,但卻開始於術中的殘留、術前的潛伏。臨床上經常會聽到同時性轉移和異時性轉移,這只是臨床上的分類,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同時性轉移,是指胰腺癌獲得診斷時就出現了轉移,此時,認為轉移灶和原發灶是「同時」出現的。而異時性轉移,是胰腺癌診斷之後一段時間再出現轉移,就是所謂的不同時。術後轉移屬於異時性轉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何藥師健康科普



相關焦點

  • 癌症遺傳?醫生:父母患上3種癌,可能會「遺傳」給子女,別大意
    癌症的發病很複雜,可能會受到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環境因素、個人因素等很多種因素影響,癌症確實會遺傳,這是經過科學研究而得出的。 拿破崙 本人就是死於胃癌,拿破崙家族中有8名親友都死於 胃癌 ,可見癌症的遺傳性有多高。父母患上這三種癌,可能會遺傳給子女,要做到心裡有數。
  • 有這些習慣的人容易招惹胰腺癌!得了胰腺癌會有什麼徵兆?
    說到「癌王」,有多個版本說法,而其實所謂「癌王」本身也只是相對來說的,而且在動態變化中,以前認為的「癌王」隨著有效治療手段的應用,已經不再是「癌王」,而現在公認的「癌王」也許將來又可能易位給其他癌種。一、胰腺癌為什麼公認為「癌中之王」?目前普遍公認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原因主要有三點:1、惡性度高,生存率低。
  • 什麼是原位癌?都有哪些?區分6種常見癌症表現,症狀持續是關鍵
    #百裡挑一#有不少朋友諮詢有關癌症的問題,說過自己的感受,當聽到自己或者家人被醫生告知患了癌症的時候,會感覺天都塌下來了,非常絕望,覺得這個世界都要拋棄自己了,不過醫生隨後告知自己不用過於擔心,是個原位癌,屬於早期,甚至還笑著說,這個癌連保險都不管。早期兩個字會讓他們感覺有些安慰,但依然會感到疑惑和擔心,同樣是癌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嗎?原位癌又是個什麼癌症呢?
  • 胰腺癌有徵兆!符合這5個特徵的人,可能該去找醫生了
    眾所周知,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主要是這種癌症的惡化程度高,患者五年生存率非常低,因此需要重點預防,出現了疾病的苗頭第一時間採取檢查手段判斷是否有胰腺部位的病變,否則疾病持續發展,出現了病情惡化這種情況,可能患病之後不久患者可能就會死亡。那麼,胰腺癌影響著身體健康,具體會有哪些特殊的表現呢?
  • A、B、O以及AB型血,哪種和癌症離得遠?不同血型,有何優勢?
    我們都知道一些常見的血型有A型、B型、O型、AB型,還有一些特別稀有的血型如被稱之為熊貓血的Rh陰性血,聽名字就知道有多麼珍惜了。我們今天談論的主角並不是熊貓血,而且常見的4種血型,這幾種血型當中,不同的血型會有什麼優勢,哪種和癌症離得遠,通過文章就能清楚了。
  • 胰腺癌如何儘早發現?胰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胰腺癌如何儘早發現?胰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山東省立醫院李洪光] 胰腺癌雖然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發病率還是比較低的,但是近年來由於環境、飲食等原因,發病率也是逐年上升,所以我們是不能忽視的,尤其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那麼哪些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呢?
  •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不易得癌?
    不過,對於一些專業的研究人員來說,會通過對不同血型的人進行調查,探索血型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可能有的人看到過一些文章,說有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那麼,A、B、O和AB型血,哪種不易得癌?下面好好跟大家說說,望看完後你能對血型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
  • 這樣的痣可能變「癌中之王」?點掉能預防?有答案了
    「癌中之王」惡性黑色素瘤真的是「癌中之王」?把痣點掉是不是可以萬無一失?今天我們就來走進真相痣究竟是個什麼?痣通常是指色素細胞異常聚集於皮膚表面,形成一種肉眼可見的瘤狀結構。長痣是一個普遍現象,每個人至少有一顆痣,有些人甚至多達500到600顆。
  • 繪製癌症轉移圖譜,癌晚期的轉移與什麼相關?
    繪製癌症轉移圖譜,癌晚期的轉移與什麼相關?事實上,癌細胞的轉移一般都會轉移到特定的目的地,而不會影響到其他的器官,也被稱為「器官親和性」。常見的癌症轉移主要有骨轉移、肝轉移、腦轉移、肺轉移、淋巴結轉移、惡性胸水、惡性腹水等,這個階段也被稱為轉移癌。90%的癌症患者死於癌細胞在病人身體的系統性擴散,這個階段也被稱為癌症晚期。這一階段也是學界攻關癌症的難點所在。
  • 胰腺癌或已找上門,及時檢查
    在中國癌症數據中,很多人都發現了一個十分值得深究的數據,我國2020年胰腺癌患者有12萬人,而因胰腺癌死亡的患者也達到了12萬人,如果按照這一數據計算,那胰腺癌就是所有癌症類型中,病發率和死亡率基本等於1:1的存在!
  • 有這5個特點的朋友,很容易被胰腺癌關照,還請多加留意!
    日常生活中,胰腺癌被俗稱為是萬癌之王,可見它的危害性還是極大的,一旦患上了胰腺癌其搶救的機率還是很低的,其患者喪失生命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近些年以來,胰腺癌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它的發病主要原因多半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有關。所以面對胰腺癌一定要給予重視,特別是一些高危的人群。
  •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會不易得癌?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會不易得癌?導語:對於我們人體的血型大家並不陌生,常見的血型除了有A型、B型、AB型、O型以外,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熊貓血型,全稱叫Rh陰性血。對於自己的血型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的了解。
  • 從確診到死亡,不足五個月,醫生提醒:胰腺癌的早期症狀,很隱蔽
    胰腺癌是所有惡性腫瘤裡面排名第十三,但是死亡率卻排名榜首,被稱為「萬癌之王」,主要因為病死率極高,幾乎沒有生存可能,五年存活率連1%都沒有超過,臨床上很多胰腺癌患者基本不會存活超過一年,手術治療是胰腺癌存活唯一的治療手段,但是大部分預後不理想,年齡超過45,經常吸菸酗酒、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曾經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人群重都是胰腺癌的高發人群,平時一定要高度重視起來,提早預防檢查身體才可以減少胰腺癌的風險
  • 血型和癌症有關?ABO不同血型,各有什麼優缺點?看完就知道了
    血型和癌症有關?ABO不同血型,各有什麼優缺點?不負眾望,血型也跟癌症扯上了關係,很多人都會感覺到比較荒謬,原來前一段時間,流傳了這樣一種說法,說只要知道自己的血型,就能預測到自己患癌的機率是多少,這個說法怎麼看都有點不靠譜,但是這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國際著名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血型的人,對應的患癌機率也會出現差異。
  • 「萬癌之王」的胰腺癌,該如何發現?這4個症狀都不能小覷
    很多人將胰腺癌稱為癌中之王,和該疾病惡化程度高,五年生存率較低有關,作為難以治療的惡性腫瘤,需要做好預防措施。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方法要正確,出現該部位的疾病及時展開治療,上了年紀還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局部有病變出現,相關的信號得了解清楚,才能更早發現疾病苗頭及時展開治療,否則某些嚴重疾病可能會悄悄入侵。1、乏力消瘦胰腺癌的出現身體會有不良症狀,如果體重下降,身體疲勞乏力,最好馬上檢查。
  • 原位癌、浸潤癌都是癌!有什麼不一樣呢?
    病理報告上一堆專業名詞,後面還全部帶個「癌」字,每個名詞看起來都讓人膽戰心驚。 原位癌:人體表面及體內臟器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組織,這層組織又陪稱為上皮組織。而長在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就被稱為原位癌。 原位癌是最早期的癌症,嚴格來講,只能稱得上是癌前病變,故原位癌又稱為0期癌。
  • A、B、AB和O這4種血型,更容易患上哪種癌?研究給出了參考
    但在生活中,也有朋友會好奇,在這4種血型中,是否存在哪種血型患上某一種癌的風險更高或更低的情況呢?其實不僅咱們普通老百姓好奇,醫生和科學工作者也對血型和疾病的關係非常好奇,在過去的一些研究中,的確發現了血型和癌症的一些微妙的關係。下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首先來說的是很多人關心的胰腺癌,我們都知道胰腺癌是「癌症之王」,在臨床上,這是一種發展迅猛且預後很差的惡性腫瘤。
  • 為何很多癌症患者確診就是晚期?為何不能早發現?
    癌症對於我們來說早就不再陌生了,或許確診癌症以後,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難過,而且很不知所措。更讓人頭疼的是,很多患者在確診癌症的時候就是晚期。 2020年1月16日,知名主持人趙忠祥之子趙方在社交網絡上公布,趙忠祥先生於2020年1月16日7:30因癌症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 2020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中國年...
    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病例300萬例,其中男性182萬例,女性118萬例。
  • 胰腺癌很狡猾,普通人容易當成胃病!這3個症狀別再搞錯了
    目前癌症的種類比較多,而被稱為癌王的當屬胰腺癌。胰腺癌之所以稱為癌王是因為其死亡率高,而且一旦被檢查出來,就屬於中晚期,治療預後比較差,5年生存率<1%,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都會在半年內死亡。主要是胰腺癌早期比較難以被發現,而且其症狀經常容易和胃病混淆,從而沒有引起患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