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癌王」,有多個版本說法,而其實所謂「癌王」本身也只是相對來說的,而且在動態變化中,以前認為的「癌王」隨著有效治療手段的應用,已經不再是「癌王」,而現在公認的「癌王」也許將來又可能易位給其他癌種。
一、胰腺癌為什麼公認為「癌中之王」?目前普遍公認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原因主要有三點:
1、惡性度高,生存率低。
胰腺癌惡性度極高,一旦發病,進展迅速,總體手術切除率低、術後復發率或轉移發生率高,預後極差,總體5年生存率仍不足10%!全世界範圍內,胰腺癌總體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2年全球胰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列惡性腫瘤第13位和第7位。2018年美國新發病例數>55000例,因胰腺癌死亡病例數44 330例。預計至2030年,胰腺癌病死率將躍居成為腫瘤相關死亡第2位。中國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2011年中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增加,2015年我國胰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中第9位,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中第6位。
2、起病隱匿,難早發現。
胰腺在腹膜後的位置,位置深在,胰腺癌早期常無特異的臨床表現,絕大部分患者診斷時已屬中晚期。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還是晚期,胰腺癌尤其是如此。
3、晚期難治,預後極差。
晚期胰腺癌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預後極差。近年來,隨著影醫學的發展進步,胰腺癌診斷和治療水平有所提高,比如腹腔鏡技術、機器人等外科手術新理念和新技術的發展,立體定向放療、納米刀消融治療、放射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療手段以及內科抗腫瘤藥物特別是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研發上市應用,胰腺癌的治療在不斷的進步,但遠不夠理想。
二、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如何預防胰腺癌?哪些人容易惹上胰腺癌?和大多數癌症一樣,胰腺癌的確切病因還沒有完全弄明確,但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了和胰腺癌發病相關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長期吸菸,高齡,高脂飲食,體重指數超標、慢性胰腺炎或伴發糖尿病等,以及家族遺傳(家族史)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由於確切的病因不明,胰腺癌還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但針對胰腺癌的一些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可採取一些措施降低發病風險,比如:控煙,戒菸,避免高脂高熱量飲食,避免超重肥胖,及時診治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者要特別提高警惕,胰腺彩超以及抽血查CEA、CA199等腫瘤標誌物可能有一定的價值(但目前無明確推薦)。
三、得了胰腺癌會有什麼徵兆提示我們嗎?
胰腺癌起病隱匿,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沒有特異常性,首發症狀取決於腫瘤部位和範圍,比如胰頭癌早期就可能出現梗阻性黃疸的表現,而早期胰體尾部腫瘤則一般沒有黃疸的表現。
胰腺癌可能有的臨床表現有:腹部不適或腹痛是常見的首發症狀;多數胰腺癌患者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體重減輕等;消化道症狀(消化不良症狀、腹瀉、消化道梗阻或出血等);黃疸,可伴皮膚瘙癢、深茶色尿和陶土樣便等;部分患者可伴低熱或有血糖異常。
四、什麼情況下要懷疑胰腺癌?怎麼確診?
對於40歲以上如果有下列表現,要懷疑胰腺癌可能,比如: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黃疸;短期內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超過10%;不明原因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症狀而胃腸鏡檢查都正常;沒有家族史和肥胖卻突發糖尿病;不明原因的脂肪瀉;自發性胰腺炎發作。
如果懷疑胰腺癌,可進一步抽血查CEA、CA199等腫瘤標誌物,同時進行超聲、增強CT、磁共振等檢查,如果發現胰腺有佔位病變,且CA199升高,即便沒有上面說的表現,也可以基本考慮胰腺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超聲內鏡(EUS)、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具有較重要的價值。
胰腺癌的確診必須得靠細胞或組織病理學檢查。胰腺癌的病理組織獲取較為困難,目前主要靠超聲內鏡(EUS)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EUS-FNA),具有較高的準確率,是胰腺腫瘤進行病理學診斷的首選方式,是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診斷最準確的方法。一個薈萃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其總體敏感度和特異度可分別達到85%和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