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池+六輪驅動,這款電動「越野車」最近很火,但只有美國能產

2021-01-09 Car速選

2020年無疑是一個航天大年,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號、美國毅力號三大探測器在一個月內相繼發射前往億萬公裡外的火星。其中以我國天問號和美國毅力號最為引人注目,因為只有這兩個任務將登陸火星,並放出火星車。我國自不必多說,繞、落、巡三階段一次任務全突破,可謂開創了人類火星探測史,難度極大,深受國人期待。而經驗和技術均領先的美國,其任務難度相較不大,卻因跟咱們有直接競爭關係,在國內吸引了諸多網友關注和討論。

不過雖然「毅力號」最近很火,深入介紹的卻並不多,因此本文將按照以往分析地球車的順序方法,來試著解析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探尋:火星車在火星上,究竟怎麼開?

動力:核衰變

「毅力號」火星車在動力上,採用純電機六輪驅動,6個驅動電機分別裝在六個直徑52.5釐米的大尺寸鋁製車輪內,每個車輪都能獨立啟用。而且前後兩對車輪均為轉向車輪,四輪轉向可使毅力號具備原地360度旋轉的能力。再加上搖臂式獨立懸架,能夠通過調整支撐杆角度,來調節懸架高度,以應付複雜的火星地形。

車輪內側的電機

電力源,則來自於一臺鈽-238衰變核電池,以及兩臺43Ah(安培時)的鋰離子充電電池。核電池藉助放射性元素鈽-238衰變(有88年的自然衰變)放出的能量發電,說是核電池其實更像是「燃料」發電機,只不過燃料從石油提煉物變成了鈽的氧化物。「毅力號」上4.8公斤的氧化鈽「燃料」發的電,理論上能讓火星車運行至少14年;而且發電非常穩定,不像太陽能電池板那樣有許多局限,避開了火星塵暴對能量來源的影響。

黃圈內:核衰變電池
核電池位於火星車後部

不過放電功率很低只有110瓦,家用的話只夠點亮一顆燈泡;縱然在電量寬裕時,充滿額外的兩臺鋰電池以待高耗能時使用,也只有900瓦,這從根子上就限制了火星車的動力和任務。這樣的功率,即使是與咱們的國產微型電動車比,也要弱上幾百倍;如:寶駿E300,其電池足以驅動最大功率40kW的電機。

寶駿E300電池

看到這兒,可能不太了解航天的同學會問:既然電力不夠,為嘛不增加核電池或者鋰電池呢?

主要是因為現階段火箭運力都非常有限,只是這一個核電池和兩臺鋰電池,就已經重達71.5kg,在不削減科研和任務載荷的情況下,沒法再增加電池。這種情況跟咱們地球上電動車電池重量與續航裡程之間的衝突十分相似,要想續航高,電池就得重,電池重之後又會拖累續航……由於電池放電功率限制,因此「毅力號」火星車即便是六輪驅動,它的速度依然很慢。

速度:龜速

慢到什麼程度呢?最高時速152米,一小時可行駛152米。這啥概念?地球上體型較大的陸龜爬行速度:1-2km/h,人類正常步行時速:4-5千米,毅力號速度比龜慢10倍,比人慢30倍。用其直徑52.5cm的車輪計算,毅力號「輪胎」一個小時只轉92圈,一分鐘轉1.5圈,也就是1.5 rpm(地球發動機工作轉速2000-3000rpm)。實際速度還會更慢,NASA工程師表示,火星車一天前進兩三百米就能刷新火星上的陸地最快速度記錄了。其實這就是目前外星探測器的正常速度,就拿我國去年初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玉兔二號舉例,到目前為止一年半了,它也只在月球上跑了不到500米。

科普:太空核能應用,目前分為核電池和核熱源兩類。核電池(核發電),就是毅力號這種,主要為太空探測器提供電能;核熱源,則只提供熱量,相當於探測器的制熱空調。兩者原理相同,只是核電池能將放射性元素衰變放的熱轉化成電能,而核熱源就只是利用放射性元素放的熱來抵抗太空超低溫對探測器的傷害。目前以核電池作為唯一能源的太空探測器,只有美國能造,而且是很早之前就掌握了的,比如四十多年前發射升空的旅行者1/2號,它們之所以還能從遙遠的太陽系外或邊緣傳回圖片,就是因為其身上搭載的三塊核電池為天線和儀器提供了電力。雖然我國也掌握了該技術,且部分應用於登月探測;但均為能源補充,主要用途還是「制熱空調」。(註:別以為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很多,其實只有中、俄、美三國。)

外觀:機器人

倒立的火星車底盤

毅力號火星車,整備質量1025kg,車身尺寸(不包括前端2米長機械臂),長3米、寬2.7米、高2.2米。重量尺寸與微型電動地球車相當,如寶駿E300 Plus,其重量也是1噸出頭,長2.9、寬1.65米、高1.6米,尺寸更為緊湊,但相差不大。以地球車的標準來看「毅力號」,它就是一臺動力超弱的微型電動「越野車」。如果說乘用車是人的安全運輸,那麼火星車就是科學儀器的安全移動,所以火星車可不講究美觀了,一切以方便科學儀器工作為主,張牙舞爪的外觀就在所難免了,說是車或許更像是火星探測機器人。

駕控:遙控車

筆者受知識所限,就不聊「毅力號」那些非常複雜的科學載荷,主要聊跟車輛屬性相有關的駕控配置。火星車的使用環境非常惡劣,不止有低至-78度的超低溫,行駛路面還都是崎嶇的荒漠戈壁,因此規划行進路徑就非常重要了,不然一不小心陷進沙坑或巖縫,就會重蹈「勇氣號」火星車的覆轍。所以火星車周邊的環境感知就成了重中之重,毅力號共計搭載了23個攝像頭,其中8個可用拍照或錄像的方式來獲取周邊「路況」,然後將圖像傳給地球控制人員,以便為火星車規劃前進路線,就像地球車上的360度環繞影像。

8個可用於自動駕駛的攝像頭

大多數時候,火星車都是被地球遠程操控,這些攝像頭就是控制人員的眼睛。不過為了應對信號延遲(來回最少十分鐘),NASA工程師也讓毅力號擁有了部分自動駕駛的功能,這時攝像頭就如同特斯拉汽車上裝備那些攝像頭,讓火星車進行視覺感知,並建立3D視圖,而後根據火星路況進行有限的自主導航和行駛。火星車自動駕駛和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原理基本相同,說不上誰更困難,只是兩者應用場景有極大不同。

因為是車輛相關的小編,所以筆者只著重介紹了「毅力號」行駛相關的裝置,並未觸及其科學載荷;以至於除了核動力這一個亮點外,它看起來就是一臺動力弱雞的遙控電動「越野車」。但其實火星車要達到地球車一樣的動力水平,是沒有太多技術難度;火星車的難點不在於自身,而是受限於運載火箭的負載能力,以及火星降落的高風險。要是一次性能運個三四十噸,並且攻破了火星降落難點,那開火星車在火星上飆車都能做到。

總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任重而道遠,加油,科學家們!

備註:「毅力號」火星車的研發和製造花了22億美元。

相關焦點

  • 20款酷路澤4000GXR全能越野現車清庫價格
    2020款蘭德酷路澤4000GXR頂配GT版車系開啟了豐田越野車王者的時代,六十多年的經驗讓豐田酷路澤4000帶給世界,它幾乎就是這個世界最全能的越野車,不管是空間、通過性、還是可靠性都是無懈可擊的。出遊好時節,如果想選購一臺SUV,這款車的性價比,會讓您滿意的。
  • Aviar基於1967款福特Mustang打造R67電動車型
    俄羅斯的一家初創企業Aviar Motors將基於1967款福特Mustang快背車打造新款電動車Aviar R67,其計劃採用鋁製底盤和碳纖維車身件。儘管外飾件儘量還原經典款版本,但近距離查看Aviar R67車型後,發現其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如:LECD車頭燈、車尾燈、伸縮式車門把手及20英寸的鍛造合金車輪。
  • 全球車市周報丨13款新車上市,特斯拉首批中國產轎車下線
    奧迪A5國六車型上市 售37.98-56.38萬元據奧迪官方消息,奧迪A5的國六版本車型已經上市,目前僅推出A5 Coupe雙門轎跑版以及A5 Cabriolet敞篷版各兩款車型,指導售價區間為37.98-56.38萬元,A5 Sportback四門轎跑版的國六版本則還沒推出。
  • 奔馳G63港口現車 國六排放全新到貨價格
    天津港奔馳G63國六現車已經到港,新款車型改變巨大,配置參數升級明顯,現車老款國五特價促銷報價,2020款奔馳G63現車國六,黑色備胎罩、銀色剎車卡鉗,22寸黑色鍛造輪轂 內飾配置:豪華內飾加強包(菱形格座椅,nappa皮革儀表臺,帶AMG徽章的頭枕和地墊,主動多輪廓座椅,前排座椅通風、加熱、按摩)、AMG皮革性能方向盤
  • 凱迪拉克以全新命名規則為電動汽車未來做好準備
    相反,他認為,這是因為凱迪拉克在進入下一階段時需要更接近公司的工程師和設計師。通用汽車1月初宣布凱迪拉克將成為其新電氣化戰略的「火炬手」。這將是該集團的第一個使用全新電池電動汽車架構的品牌,旨在比以前的電動汽車平臺更靈活和可定製。它將支持各種車身風格以及各種電池尺寸。根據特定車輛的需要,可以實現前輪驅動、後輪驅動和全輪驅動。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什麼情況?電動汽車扎堆出事
    國際大摩預計20年後電動汽車將佔逾7成摩根史坦利在最近一份報告中發布了其對電動汽車市場的預測,預計到2040年,電動汽車將佔到全球汽車總銷量的72%。這輛原型車的內部處於裸露狀態,只有方向盤和一個大屏幕,目前還不清楚屏幕是否可以工作。比亞迪新能源車交付德國市場比亞迪向德國公共運輸運營商Bogestra交付首臺12米純電動大巴,標誌著比亞迪正式駛入又一個汽車工業強國。比亞迪在去年9月贏得該訂單,總數為22臺。所有車輛將於今年10月按期交付,並投入德國北威州魯爾區多個城市使用。
  • 20款中東版酷路澤4600白色包牌優惠價
    8氣囊,主駕駛電座椅,天窗,底掛備胎,功率304HP,6速自動擋,遙控啟動,智慧卡,一鍵啟動,前2後2電眼,定速,儒行,上坡控制,安全警報,遙控應急開關,電動外視鏡自動伸縮,大燈清洗,GXR彩條,航空踏板,主駕駛電動座椅,後門裝飾,行李架,脫鉤,輪胎規格285/60R18,胎壓監測,織物座椅,
  • 增程式電動對比混合動力,續航裡程誰更有優勢
    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原理混合動力汽車本質上是一種以汽油發動機或柴油發動機驅動的汽車,附帶的電機只是為了增加動力,同時降低油耗,電動機直接通過機械傳動系統來為汽車提供動力,目前有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和HEV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最近流行的48V輕度混合動力,其中PHEV不僅擁有動能回收系統,電池容量比較大,同時還可以通過插頭為電池充電,目前PHEV的車型大多數在純電模式下續航可以超過
  • 20款雷克薩斯LX570國六第一批預定送豪禮
    配置20款加版LX570運動版 黑紅 ,0542# 限量大包圍 LED 實木內飾 桃皮雙拼方向盤加熱 前後加熱通風 21寸輪轂 電尾門 前後電眼 環影 冰箱 電動天窗 抬顯 雷測 智慧卡 後視鏡自動摺疊 並道 後娛 全尺寸備胎 私密玻璃 底升。國六標準
  • 2020款奔馳G63特殊顏色特殊配置價格如何 淮南 價
    20款奔馳G63前排座椅和後排座椅可加熱,前排座椅可電動調控 前排座椅有記憶功能有頭靠,後排座椅可摺疊,AMG地毯,另外,這款車還配備了舒適包,所以還帶有通風加熱以及按摩功能    奔馳G63是世界上性能最強的全地形越野車之一,其簡潔明朗的線條勾勒出越野車應有的剛勁線條,又有奔馳家族特有的豪華與古典氣質。
  • 直流無刷電機(BLDC)方波驅動
    本文主要介紹BLDC電機方波驅動方式,它是根據轉子的位置給對應的繞組通電,在每一個時刻只給定子繞組中的兩相通電,這樣每相繞組導通120電角度。在一個電角度(360度)周期可實現六種不同的激勵組合,故而被稱為方波驅動或六步換相控制。
  • 蘭博基尼公布2012款陣容美國售價
    蘭博基尼於日前公布了其2012款車型陣容的售價信息。如同2011車型年,2012車型年的蘭博基尼產品陣容只限於兩款車型:蓋拉多和Aventador,不過總有一款能夠迎合幾乎所有人品味的蓋拉多車型。
  • 最近這款3塊一桶的泡麵火了,包裝上這8個字才是火的關鍵
    提到泡麵那可是很多人的最愛,尤其是現在市面上的泡麵種類非常的多,但是幾乎每一款泡麵不管是袋裝的還是桶裝的,都有很多人都非常氣憤的6個小字, 那就是「圖片僅供參考」這6個字,因為大家都知道,泡麵包裝上印刷的方便麵那是相當的誘人,不但看著好吃,而且肉也是特別的多,但是當你真正打開就會非常的失望,顯然方便麵界的買家秀與賣家秀
  • 薩博1985年造的這款車不是純電動,但它外形依然很帥
    但你可否知曉薩博也出過一款造型酷似電動車的車嗎?故事是這樣的,在20世紀初期,通用汽車設計了一臺純電動概念車,名為EV1,這款車從概念車亮相到真正量產問世後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歇。其實早在通用推出EV1電動車五年前,薩博就已推出了EV-1,雖然兩款車名稱相近,但薩博的這款車並非純電動。今天我們就聊聊薩博EV-1這款車。
  • 盤點十款國產良心純電動微面
    近兩年,在國家政策驅動下,電動微型麵包車市場逐步打開,市面上湧現出許多優質產品。據了解,2017年我國純電動微面的銷量達到6.4萬臺,佔物流車總量比重為40%以上。那麼,銷量最火的純電動微面有哪些呢?它們究竟有何優勢?
  • 國六排放8X8驅動,獨有內八字設計,詳解太脫拉自卸車
    因為是全驅車型,只有當8個輪位同時離地,這臺車才能不具備驅動力,而這樣的情況在長徵太脫拉上幾乎不可能出現,因為擺動式半軸能讓至少一個車輪在地上,那麼它就具有驅動能力。
  • 70年傳奇越野車 Jeep品牌歷史大事記
    40年代 1940 美國軍方確立了Willys MA的車型方案,同時借鑑了Ford、Bantam兩家車型的部分特點,重新設計出了Willys MB越野車,成就了這款最早的標準化「Jeep®」車 1945 世界公認的第一款Jeep®民用車
  • 尺寸不輸寶馬X5 3.8L+8AT 起亞大7座SUV要火
    在韓系SUV的陣營中,最典型的「大塊頭」要數起亞的霸銳,這款中大型SUV是起亞旗下最硬派的大7座SUV車型。日前,鬼哥了解到,全新的霸銳將在9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亮相。這款新霸銳源於起亞概念車Masterpiece。
  • 在中國什麼車最經典 一產就是60年?
    這臺出色的越野車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結構簡單皮實耐用,很多國家也進口了BJ212,而且投入到戰場使用,BJ212經過戰火洗禮穿梭於槍林彈雨之中成為最好的歷練與檢驗。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輛車也不能叫"北京吉普"了,因為現在只有"北京",沒有"吉普"了。2007年,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黃了,戴姆勒和克萊斯勒重新各奔東西。在雙方分家的過程中,由BJC改建而來的北京奔馳很自然了劃歸給了戴姆勒一方。我們曾經認為最正統的BJ212和BJ2020就此徹底消失。要知道,當年北汽和AMC合資,並沒有掏出全部身家。
  • 俄羅斯拉達尼瓦(Lada Niva)越野車首次全面重新設計
    對於Niva而言,至關重要的是,這標誌著它從1976年以來一直基於的基本一體式車身基礎上發生了標誌性轉變。 為了進行機械改造,Niva還將進行廣泛的設計改造,以使其進入新時代。 設計草圖表明,它將保留並重新構想其最知名的造型元素,即圓形大燈和高架的橢圓形指示器,同時喇叭形的輪拱和粗大的保險槓將使其在設計上與競爭對手的越野車保持一致。 像現有的汽車一樣,新的Niva不會以官方身份進入英國,但其製造商表示,重新推出將「使Lada完全重新定位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