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二號發射成功_天基物聯網星座要來了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行雲二號發射成功_天基物聯網星座要來了

新浪新聞 發表於 2020-05-12 15:12:11

  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當天上午9時左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將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將為智能貨櫃監管、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並為後續天基物聯網的組網奠定基礎。

  據悉,此次發射是快舟火箭和「行雲衛星」首次「合體」。

  為確保發射任務的順利推進,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積極有序地推動復工復產。

  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並將此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衛星命名為「行雲武漢號」,並在火箭上塗刷「英雄武漢偉大中國」和致敬「醫護工作者群像」,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和廣大醫護工作者。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科工:2023 年前後建成由 80 顆衛星組成的天基物聯網星座
    IT之家5月12日消息 據新華社報導,5月12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將在2023年前後建成由80顆衛星組成的天基物聯網星座
    據報導,5月12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並為智能貨櫃監管、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
  • 新聞觀察:中國開建天基物聯網星座 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央視網消息:昨天(12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快舟火箭、行雲衛星首次實現「合體」,也是中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工程。
  • 中國開建天基物聯網星座
    當天上午9時左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將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中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零突破
    &nbsp&nbsp&nbsp&nbsp「行雲二號」01星、02星雷射通信模擬圖。來源: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網站&nbsp&nbsp&nbsp&nbsp北京日報客戶端8月18日消息,記者當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近日「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了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兩顆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
  • 中國衛星雷射通信「行雲二號」實現穩定雙向通信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消息,近日,「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了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標誌著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
  • 五月堪稱「衛星月」,北鬥三號組網完成,天基物聯網星座開始實施
    由於背離級別較小,這類修復性調整來的快,修繕的更快。今天的調整無論是上證還是創業板指都未破掉10日均線,市場震蕩走高節奏尚未改變,指標進入高位反覆的情況還會多次出現。至少在重磅會議前指數反覆,市場震蕩的格局還會持續。從盤中題材輪動的節奏上看,熱點持續性普遍偏弱,擇股難度明顯加大。同時有事件刺激並且尚處低位概念更容易受到資金青睞,所以原則上維持低位埋伏的先手策略。
  •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物聯網星座「天啟」實現5星組網
    12月7日,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啟4號A/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根據計劃,天啟5號和天啟6號將分別於2020年1月和3月發射。
  • 一周科技隨我探 | 行雲工程首發星發射成功;「墨子號」首次實現...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科技前沿行雲工程首發星發射成功,天基物聯網星座要來了!北京時間5月12日9時16分,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和「行雲二號」02星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行雲工程的首發星,「行雲二號」將在軌開展天基物聯網通信技術、星間雷射通信技術以及低成本商業衛星平臺技術的驗證,並初步開展物聯網示範應用。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超越SpaceX「星鏈」還有多遠?
    近日,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完成第一階段建設的消息成為了一大焦點。「行雲工程」,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於5月12日發射成功,預計明年研製和發射12顆衛星,並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2025年形成「設計—製造—運營—應用—服務」五位一體的天基物聯網產業生態,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天基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
  • 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物聯網星座已八星在軌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趙竹青)10月26日晚,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
  •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天啟物聯網星座實現5星組網意義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天啟物聯網星座實現5星組網意義  12月7日下午,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啟4號A/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物聯網「天啟星座」將從目前的3星組網擴展到5星組網。
  •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天啟物聯網星座實現5星組網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趙竹青)12月7日下午,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啟4號A/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物聯網「天啟星座」將從目前的3星組網擴展到5星組網。國電高科表示,5星組網後的「天啟星座」,時間解析度將從6-4小時提升到4-2.4小時,重返率從4-6次/天提升到6-10次/天,從而極大的提高應用水平,擴展應用場景。同時,終端的功耗將從0.5-2W降低至0.1-0.5W,進一步實現終端的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從而有望大幅度降低衛星物聯網應用成本,提高效率。這也意味著衛星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將得到較大拓展。
  • ...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發射天啟星座十一星「天蠍座」
    11月7日,茫茫蒼穹之中又多了一顆星——天蠍座,「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天啟星座十一星小名「天蠍座」,它將在太空中開啟研究任務。
  • 十二星座七星耀太空!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發射...
    11月7日,茫茫蒼穹之中又多了一顆星——天蠍座,「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天啟星座十一星小名「天蠍座」,它將在太空中開啟研究任務。
  • 衛星網際網路板塊走強 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物聯網星座已八星在軌
    26日晚,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啟6號組網後,天啟星座在軌業務衛星將達到八顆,共同服務於全球物聯網數據業務。 天啟星座由38顆衛星組成,計劃於2021年底完成部署,全面解決70%以上陸地、全部的海洋及天空中的物聯網數據通信覆蓋盲區問題,為實現全球萬物互聯提供必須的網絡通信保障,實現「空天地海一體」的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
  • 天啟6號衛星(青島西海岸號)成功發射,天啟星座8星組網運行
    10月26日,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天啟6號衛星是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星座是我國首個投入運營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
  • 文昌物聯一號(天啟三號)衛星搭載長徵11號成功發射
    2019年6月5日,文昌物聯一號衛星搭載首次在海上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成功發射入軌,該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製。在衛星的整個研製過程,秉承「萬物互聯,天啟護航」的理念,採用更高效的通信體制和更寬的頻率帶寬,力求為廣大用戶提供可靠、經濟的衛星物聯網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隨著該衛星的成功發射,表明衛星物聯網應用產業正式落地海南省文昌市。
  • 天啟6號衛星(青島西海岸號)成功發射
    10月26日23時19分,被命名為「青島西海岸號」的天啟星座06星,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成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據悉,「青島西海岸號」衛星物聯網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是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