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搬遷群眾在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合唱練習
社區裡,市民們自發聚在一起,有的跳廣場舞,有的練習合唱,體驗著文化陣地完善帶來的福利。鄉鎮上,文化服務中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熱鬧非凡,音樂、舞蹈、書法、閱讀……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的圖書室裡,琳琅滿目的書籍整齊地擺在書架上,社科、文學、美食、養生、種植養殖等多種類的圖書都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前來借閱的群眾更是絡繹不絕。村民李安堯是這裡的常客,閒暇之餘他總要到書屋裡轉一轉,看看養殖方面的書籍,一呆就是半上午。「過去沒事的時候,不是喝茶就是瞎聊。如今鄉鎮上有了這麼便利的資源,真的成了我們最好的去處。既能學文化,又能學技術,農閒再也不閒了。」
「我們這裡有多功能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還有群眾的棋牌娛樂室等,文化功能齊全,自從文化站建成以來,每天都有許多群眾到這裡休閒娛樂。」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吳桂萬說,大家已經把這裡當成一個學習文化、鍛鍊休閒的固定場所,與從前相比,現在能充分利用文化陣地,融合當地文化元素,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豐富群眾業餘生活。
11月26日,村民在七星關區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翻閱書籍
過去,少年宮是城裡孩子的專屬。如今,隨著一所所鄉村少年宮的建立,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享受到豐富的課外生活,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質,也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均衡。三五成群的孩子聚在一起,彈電子琴、練書法、跳舞……在七星關區各地的鄉村少年宮,這樣的場景已很常見。
每周四是長春堡鎮長春中學少年宮的舞蹈課開課的日子,徐玉錦在認真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後,背起書包就往少年宮飛奔。「我們學校的少年宮開設了舞蹈、書法、繪畫等課程,平時我們都可以來參觀和學習,除了讓我們的課餘生活變得豐富外,還能認識許多小夥伴,我非常喜歡這裡。」徐玉靜說,以前大家要培養點興趣愛好很不容易,要麼就要送到城裡甚找老師教,現在就在家門口都能找到專門的老師來授課,在過去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優美的舞蹈、端凝的書法、精美的繪畫……長春中學的孩子們在少年宮內享受著快樂而有意義的少年時代。據了解,少年宮裡的教師們都屬於義務勞動,很多還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但少年宮運行至今,老師們沒有一個推諉、退縮,「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大家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長春中學校長翟高表示,由於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鄉村孩子「隔代教育」情況普遍,放學回家後要麼看電視、打遊戲,要麼在外面瘋,現在少年宮建好了,希望以此為陣地,能讓鄉村孩子的課餘生活更加積極向上,有玩有學有益,讓每一個人都能全面發展。
11月26日,學生在七星關區長春堡鎮長春中學少年宮進行電子琴練習
為進一步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的文化獲得感和精神滿足感,將社區真正打造成居民走得進、坐得住的「大家園」,實現「身有所棲」「心有所寄」並「樂在其中」。七星關區結合各個街道社區實際,圍繞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標準,著力打造集居民休閒、文體民俗活動、道德禮儀教育、志願服務、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以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場地為依託,常態化開展多項助益社區居民身心愉悅的文體活動項目,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走進麻園街道雙樹社區,健身室內舞者成群,閱覽吧裡閱者如潮,道德講堂內紅歌飛揚,濃濃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兒童服務中心、體育活動室、書畫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一應俱全,居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這裡休閒、娛樂、讀書、交流。
11月27日,居民在七星關區麻園街道雙樹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舞蹈練習
「社區的這些活動室讓居民們有地方去、有地方玩,很多人都說每次到社區就像來到了一個大家庭一樣。」雙樹社區黨支部書記封玉琴介紹,為了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積極招募註冊了800名志願者,組建了13隻志願服務隊伍,每周定時定點開展瑜伽、合唱、時裝秀、老年健身操等文體公益課程及心理諮詢、公益紅娘、健康小屋免費體檢等特色服務,充實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開闊居民眼界。
文化如水,悄然滋潤萬物。近年來,七星關區大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惠民體系,開展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全區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建42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已建517個,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已建15個,服務陣地實現全覆蓋,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一幅生動的文化民生畫卷正徐徐展開。(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