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文化陣地建起來 群眾精神富起來

2020-12-01 新華網貴州站

  日前,搬遷群眾在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合唱練習

  社區裡,市民們自發聚在一起,有的跳廣場舞,有的練習合唱,體驗著文化陣地完善帶來的福利。鄉鎮上,文化服務中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熱鬧非凡,音樂、舞蹈、書法、閱讀……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裡,琳琅滿目的書籍整齊地擺在書架上,社科、文學、美食、養生、種植養殖等多種類的圖書都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前來借閱的群眾更是絡繹不絕。村民李安堯是這裡的常客,閒暇之餘他總要到書屋裡轉一轉,看看養殖方面的書籍,一呆就是半上午。「過去沒事的時候,不是喝茶就是瞎聊。如今鄉鎮上有了這麼便利的資源,真的成了我們最好的去處。既能學文化,又能學技術,農閒再也不閒了。」

  「我們這裡有多功能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還有群眾的棋牌娛樂室等,文化功能齊全,自從文化站建成以來,每天都有許多群眾到這裡休閒娛樂。」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吳桂萬說,大家已經把這裡當成一個學習文化、鍛鍊休閒的固定場所,與從前相比,現在能充分利用文化陣地,融合當地文化元素,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豐富群眾業餘生活。

  11月26日,村民在七星關區長春堡鎮綜合文化站翻閱書籍

  過去,少年宮是城裡孩子的專屬。如今,隨著一所所鄉村少年宮的建立,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享受到豐富的課外生活,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質,也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均衡。三五成群的孩子聚在一起,彈電子琴、練書法、跳舞……在七星關區各地的鄉村少年宮,這樣的場景已很常見。

  每周四是長春堡鎮長春中學少年宮的舞蹈課開課的日子,徐玉錦在認真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後,背起書包就往少年宮飛奔。「我們學校的少年宮開設了舞蹈、書法、繪畫等課程,平時我們都可以來參觀和學習,除了讓我們的課餘生活變得豐富外,還能認識許多小夥伴,我非常喜歡這裡。」徐玉靜說,以前大家要培養點興趣愛好很不容易,要麼就要送到城裡甚找老師教,現在就在家門口都能找到專門的老師來授課,在過去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優美的舞蹈、端凝的書法、精美的繪畫……長春中學的孩子們在少年宮內享受著快樂而有意義的少年時代。據了解,少年宮裡的教師們都屬於義務勞動,很多還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但少年宮運行至今,老師們沒有一個推諉、退縮,「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大家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長春中學校長翟高表示,由於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鄉村孩子「隔代教育」情況普遍,放學回家後要麼看電視、打遊戲,要麼在外面瘋,現在少年宮建好了,希望以此為陣地,能讓鄉村孩子的課餘生活更加積極向上,有玩有學有益,讓每一個人都能全面發展。

  11月26日,學生在七星關區長春堡鎮長春中學少年宮進行電子琴練習

  為進一步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的文化獲得感和精神滿足感,將社區真正打造成居民走得進、坐得住的「大家園」,實現「身有所棲」「心有所寄」並「樂在其中」。七星關區結合各個街道社區實際,圍繞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標準,著力打造集居民休閒、文體民俗活動、道德禮儀教育、志願服務、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以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場地為依託,常態化開展多項助益社區居民身心愉悅的文體活動項目,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走進麻園街道雙樹社區,健身室內舞者成群,閱覽吧裡閱者如潮,道德講堂內紅歌飛揚,濃濃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兒童服務中心、體育活動室、書畫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一應俱全,居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這裡休閒、娛樂、讀書、交流。

  11月27日,居民在七星關區麻園街道雙樹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舞蹈練習

  「社區的這些活動室讓居民們有地方去、有地方玩,很多人都說每次到社區就像來到了一個大家庭一樣。」雙樹社區黨支部書記封玉琴介紹,為了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積極招募註冊了800名志願者,組建了13隻志願服務隊伍,每周定時定點開展瑜伽、合唱、時裝秀、老年健身操等文體公益課程及心理諮詢、公益紅娘、健康小屋免費體檢等特色服務,充實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開闊居民眼界。

  文化如水,悄然滋潤萬物。近年來,七星關區大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惠民體系,開展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全區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建42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已建517個,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已建15個,服務陣地實現全覆蓋,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一幅生動的文化民生畫卷正徐徐展開。(陳曦)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活見聞
    近年來,七星關區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通過著力發展產業、拓展增收渠道、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使搬遷群眾的收入、幸福感同步提升,「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美好願景逐漸成為現實。  增強就業幫扶 確保群眾持續增收  產業和就業是實現可持續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 搭起精神舞臺 金鄉縣農村文化廣場讓群眾生活有滋有味
    在金鄉縣,這樣大大小小、功能多樣的廣場,遍布各個農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悄然改變,村風民風也逐漸改善。每當夕陽西下,廣場便會逐漸熱鬧起來,村民三兩成群地在廣場裡散步鍛鍊、拉家常、話農事;孩子們或你追我趕,或圍著健身器材玩耍,笑聲、吶喊聲此起彼伏;婦女們伴著韻律十足的廣場舞音樂節奏翩翩起舞。
  • 「緣疆」系列報導5|文化潤疆,讓南疆群眾「藝起來」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文化為載體、以民族融合為目標』,積極向受援地引入醒獅、舞龍、詠春拳等嶺南特色文化活動,常態化組織受援地民族群眾到廣東開展『手拉手』、足球夏令營、文藝表演等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推進文化潤疆落地生根。」
  • 打造「三個空間」助力全民閱讀——市圖書館建設多功能文化陣地的...
    保山市圖書館副館長楊新泰告訴記者,近幾年來,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喜歡讀書的人不斷增多,圖書館已滿足不了群眾的需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拓展更多的服務陣地,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市圖書館不斷挖掘資源、拓展功能,在提升服務水平與質量上著力,把圖書館從單一的圖書借閱變成了集借閱、資料查閱,舉辦文化沙龍、讀書會、新書推薦會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文化陣地。
  •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搬出深山天地寬 安居樂業幸福來
    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30日電(李金苗 林全舉)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著力發展產業、拓展增收渠道、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使搬遷群眾的收入、幸福感同步提升,「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美好願景逐漸成為現實。
  • 渝中區七星崗觀音巖建兩座歷史地名文化標誌
    重慶晚報記者昨天在重慶民政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市將籌建地名文化博物館,館內將收藏地名文化藏品,陳列布展巴渝、三峽、少數民族等優秀歷史老地名。同時,在渝中母城的七星崗和觀音巖,還修建兩座歷史地名文化標誌。這些地名有何來歷,輕點二維碼,你可以找到曾經的地圖坐標,讀到它們的歷史。
  • 文化惠民系列活動暖人心 嘉平鎮群眾歡聚一堂共迎新春
    江津網訊(記者 李佳蔚 實習記者 柯露)「律動的音樂響起來,歡快的舞蹈跳起來。」1月8日,嘉平鎮2021年「迎新春·鄉土情景大課堂」文化惠民系列活動在嘉平新區文化廣場舉行,現場400多名群眾歡聚一堂,共迎新春。
  • 大美七星
    七星,一個既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又充盈著新時代氣息的美麗城郊型鄉村,民俗風情風貌富有地方特色,人性的美獨具魅力,不得不讓人從內心深處發出讚嘆——大美七星!七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城郊型鄉村,毗鄰袂花墟,地緣優勢明顯。然而,作為一條近七千人的大村莊,既沒有山地,也沒林地,農田更是少得可憐,人均不到兩分,因而,當地的村民唯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發展生產。
  • 「尋找2022個亞運夢想·杭州亞運益起來」 線上公益集成陣地正式上線
    「尋找2022個亞運夢想·杭州亞運益起來」 線上公益集成陣地正式上線 8月8日,正值我國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尋找2022個亞運夢想·杭州亞運益起來」線上公益集成陣地啟動儀式在杭州運河廣場舉行,通過毅行的形式,用腳步丈量亞運公益夢想。
  • 紫禁城「北鬥七星」布局體現的鎮物文化
    紫禁城「北鬥七星」布局體現的鎮物文化 周 乾 紫禁城是我國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有著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群
  • 讓鄉村美起來 讓生活富起來
    從汙水處理到垃圾收集,從庭院美化到道路硬化,要徹底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方面面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要拿出久久為功的勁頭,下苦功夫,下硬功夫,一點一點有序推進,讓鄉村美起來,讓生活富起來,讓農民樂起來。【來源:新疆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江西蓮花:生態綠起來 百姓富起來
    近年來,江西省蓮花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 現代農業」「生態 旅遊」,讓生態綠起來、老百姓富起來。海潭村地處蓮花縣六市鄉,距縣城約40公裡,是蓮花縣最偏僻的村莊之一,如今卻變成了享譽縣內外的「世外桃源」。
  • 青川縣博物館開展「讓文物活起來,迎新春走基層」系列文化活動
    2021年新春將至,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1月5日,青川縣博物館在房石鎮開展了「讓文物活起來,迎新春走基層」系列活動。活動中,一是開展青川精品文物展。
  • 理論學習丨 塑造國有文化企業的政治品格
    國有文化企業既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也是實施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肩負著重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其政治品格如何,直接關乎其性質宗旨,直接體現其職責使命,直接影響其責任落實。因此,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大力塑造國有文化企業的政治品格。恪守政治忠誠,把準前進的「航線」忠誠是國有文化企業政治品格的首位要求。
  • 華容縣出現「北鬥七星」,傳說是吳三桂所建?考古發現是史前文明
    而言及頭頂的星辰,也許只有北鬥七星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星象文化,畢竟北極星經儒家學說發展,逐漸成為夜空之主的帝星,更是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政治內涵。湖南省華容縣東旭村,與中國數以萬的農村一樣,在夏至之後,可以清晰地看見北鬥垂於天幕。然而當地有7個不起眼的土堆,註定讓東旭村與眾不同。這7個小土堆還有一個神秘的名字——「七星墩」。
  • 江北新區黨建星座地圖上線 129個黨建陣地各具特色
    ,將實現資源共享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 通訊員 盧嬌 實習生 賈亦頔)100多個黨建陣地串起來,成為一張耀眼的星座地圖——近日,江北新區黨建星座地圖正式上線,地圖上的所有黨建陣地資源統籌使用,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光彩互見」。
  • 城市「文化地標」該如何建(來信與訪談)
    11月23日,讀者來信版刊登《堅決糾正濫建「文化地標」》報導,引起社會關注。就如何杜絕地方濫建「文化地標」問題,有讀者來信提出建設性意見。與此同時,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和地方管理部門的同志,他們表示,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的行為,要從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健全制度規範、強化審批監管等多方面發力。
  • 新疆婦聯精心打造「靚髮屋」讓鄉村姐妹富起來美起來
    為給鄉村姐妹們一個實現美好夢想的機會、一個創業就業的機會、一個脫貧致富的機會,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聯籌集資金929萬元,堅持「一村一項目、一店一萬元」原則,以村便民服務中心為依託,為每個「靚髮屋」配發價值1萬元美容美髮設備,推動南疆四地州1962個深度貧困村實施「靚髮屋」項目全覆蓋,並相繼在全區其他地(州、市)推廣,著力安排農村婦女就地就近就業,實現生活富起來、從「頭」美起來。
  • 畢節七星關區交通建設:大道如虹通四方 縱橫通衢天地新
    周海東攝 雲上高鐵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千百年來,畢節市七星關區在坐擁青山綠水的同時,也吃盡了崎嶇山道的苦頭。交通的重重障礙,阻擋住了七星關兒女奔向小康生活的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成為七星關兒女世代的堅守與接力。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
  • 旅遊減貧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
    本期推出——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脫貧攻堅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脫貧攻堅「雞鳴三省」景區是畢節市七星關區近年來依託紅色文化打造的文旅融合發展複合型旅遊景區,總體規劃面積5430畝。景區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走出了一條集紅色教育、紅色資源開發與脫貧攻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