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諾:人遠比他們說的要複雜一點,也稍微勇敢一點

2021-01-09 澎湃新聞

「現在知識獲取是一個容易的時代,現在網上隨便都有,書店裡都有,可是好像知識喪失了對我們的誘惑力。」

今天的讀者如何面對文學與影像的差異?作者如何面對大眾的「享樂」式閱讀?集體平庸的世界,閱讀、書寫、某些價值信念如何還是可能?如果萎縮,會萎縮在什麼地方,我們還能夠保有它?關於這些問題,上周唐諾在上海書展和毛尖、雲也退進行了一場對談。唐諾老師聊了很多,今天摘錄精彩部分,分享給大家。

現場文字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提供

1.讀書就好,不要進入出版行業,不要寫東西

書寫和閱讀這個複雜關係究竟是什麼?我大概提供不了這樣的東西,書不過就是一本本讀過去,也不太敢講讀了書的人一定要寫東西。大半時候我們就是作為讀者,這是世界普遍的真相,也可以聽到很了不起的書寫者告誡我們,不要覺得他們在裝。

卡爾維諾告訴我們千萬不要躍過那條線,讀書就好,不要進入出版行業,不要寫東西。博爾赫斯講得很直接,他說喜歡當一個讀者,因為可以讀非常好的東西,所有的好東西都能夠讀。可是我只能夠寫那一點點我會的可憐的東西。如果把這兩個領域涵蓋在一起,讀的世界遠大於、早於,甚至長於寫的世界。如果你要進入這個行業,不能不是一個讀者,但是作為讀者,不一定要寫。

對我來講,怎麼可能把知和行的領域重疊,一個是思維的領域,一個是實踐的領域。思維領域永遠會大於實踐領域,而且大很多。我們自己物理性的存在,世界客觀存在,有很多東西沒有辦法完成,永遠有限制,一個人的存在就限制另外一個人,這是我們大家都能夠體會的。尤其活在上海,生活在13億人口的國度,會時時感覺到。如果把人縮小到可實現的領域的時候,剩下的東西會非常少,這是一個閱讀者必須要確認的一件事情。

用卡爾維諾的話說,可以實現而沒有實現的事件,可以成為而沒有成為的那個人,能廣泛存在的那個世界,最多是存留在閱讀、書的世界裡。也許當下不可以實現,也許一百年兩百年後可以,也許永遠不可能。有一個學者說,人在思想上經驗。舉個例子,如果不是接近經驗的思維來講,很多東西都可以懷疑。我們講眼見為信,以我來講,甚至不知道我的祖父到底有沒有存在過,因為我沒有見過他。我不知道,地球上澳洲這個國家是不是一個片區,我所知道接受到的都是間接得到的。作為一個讀者的世界是遠大於能夠寫的世界。對我來講,書寫是公共性的,是驅動我的最大力量,我是一個不太會單純思維的人,專注想一件事情,我做不到,大概三分鐘被光影、聲音、周遭事物帶走,所以很怕講話,很容易一個人的表情就能把我的話帶走。只有在書寫的時候,可以每天早上都回到我在思考的點,筆可以帶著我進去,會覺得思維遠比在單純想的時候要稠密。

有沒有希望大家多讀我的書?沒有,雖然有點矯情,但我是認真的。我在臺灣的書的銷量是糟的,出版社的朋友是我的老朋友,偶爾會跑到咖啡館找我。每次開玩笑說,他一定在出版社說不行,這樣寫下去要賠錢的,所以他要去破壞我的書寫節奏。在大陸的書,勉強不讓出版社賠錢的。我總覺得我的讀者太多了,很多人算是錯誤地買了這個書。

新寫的書裡有一篇文章,有關我非常佩服的一個書寫者,他有一本書《美國的民主》,在30幾歲就寫出來,兩百年後再談政治還是離不開他。當時那個書的上卷出來了,在歐洲形成一個風潮,一共賣了500本。現在在臺灣如果賣500本,這個書是沒有資格出版的,因為它是賠錢的。書開始變得便宜,書的量開始增大的時候,上了歷史的一個單行道,現在成為市場機制,再也回不到當時。

託克維爾《美國的民主》

我總覺得我的讀者太多了,覺得我的讀者應該是一百到二百人。有時候會很抱歉,覺得有人買錯了這樣一本書。因為這樣的心情,很難自居為一個作家。當社會賦予你敬重的時候,相對要做一些事情,這通常是我沒有做的事情。我很少參與公開活動,我的公德心不太夠,會有這種感覺。我當時看到這個題目,第一感覺會想到的東西大概是這些。

2.我會比較古板,嚴肅地去強調文學非享樂的那一面

在書寫這個行業很奇怪,有本書也不是太好,《哲學的趣味》。哲學曾經是一個女王,所有的學問都包含在這個行當裡面,後來天文學、物理學等所有子民出去了,剩下一個孤獨的女王坐在寶座上。在文學世界裡可能也有這個感覺,曾經在某一個時代裡,文學負擔著所有的重要工作,它是享樂,它是革命的旗手,它是新知的記載者,它做了所有的事情,走到現在,很多東西離開了,相對和這個行當沒有受到很大尊重有關係,因為我們已經找到更適合表達的形式。

曾經文學很重要,如果指小說,享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意義。書擴展開來,當初廚房的女傭開始讀小說,因為當時一本書非常貴,她在富人家幫傭才能拿到書。最早推出這個風潮是女主人,當時貴族女主人是整個世界最無聊的人,孩子有人教養,家裡有僕人。很像我臺灣一個朋友,一個影星請吃飯,說正在研究廚藝,吃中飯還穿著禮服,她把食譜拿出來和廚房的人講今天要吃什麼,他們就會去做。真正開始的擴展是從貴族女主人,可是她們人數太少構不成整個結構的改變,所以從廚房女傭開始。口袋本是整個出版驚天動改變的方式。

今天來講,即使是小說,作為一個文本來講,相對來講還是要有所準備,必須要帶點想像力,然而影像的媒體可能會更快幫我們完成這點。18世紀、19世紀,當時狄更斯的小說,最愛用強烈的形容,那種形容甚至是不成立的。比如「痛徹心扉像屁股被箭射中一樣」,好像整個義大利人都被利劍貫穿臀部的經驗一樣。我們今天看到的電視劇,愛恨情愁,高潮迭起。因為這個策略的關係,我會比較古板,比較嚴肅地去強調文學非享樂的那一面。

很少有一個專業的行業容許業餘的人進來。一個木匠沒有學五年十年,什麼都不是。一個物理學者,除了洗洗燒杯以外,還能做什麼,一個行外人怎麼能夠進來。但是在文學裡我們允許,甚至一天都不在這個領域的人進來。素人作家有一面很特別,面向廣大人的世界,這是它複雜的原因。它是一個專業,同時又是人的基本生命現實,是人的處境,人的生命本身的問題。這使得文學變得非常複雜,兩端會互相展開。

絕對平等原則開始在整個世界發酵,沒有人能夠阻擋。作為文學或者書寫的某種專業性已經明顯受到威脅。大陸是微信微博,臺灣是臉書,形成部落化的世界,只要一二十個人好像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聽不到不一樣的聲音,整個走向業餘化。這個事情你這一輩子從來沒有三分鐘認認真真在你腦海過,怎麼會認為自己有底氣在上面指指點點。書寫這個事件有它的專業性,有它的技藝存在,這是我們必須敬重的。

文學世界不是寫日記,不是寫書信,不是抒情,不是表達自我,尤其是小說,逼迫你進入到跟你不一樣的主體上,可能是另外一個人,可能是一個動物,可能是一堵牆,可能是一朵花,進入那樣一個世界,看到你站在我因為受到物理限制所遮擋的世界。我們沒有辦法穿透時間,不知道三千年前人在想什麼,是怎樣的生活。透過這些東西,相對是嚴肅的。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整個社會從學校、國家、家庭都習慣用你該怎麼樣,我們會強調文學世界那種美好的業餘性,它跟所有的相關性。這些年來我感覺到,在策略上要有所改變,學會去敬重在那個行當曾經花過三十年四十年認真注意的事情。

我寫過一篇文章在大陸發表,叫做《字有大有小》,我反對只用名詞和動詞,沒有一種工匠只用單一尺寸的工具。今天都印成這樣,閱讀與寫作的心法,所有的字一樣大,看過去的毛筆字,「閱讀」會寫的很大,「與」只有半個字。為什麼形容詞要慎用,因為它容易失敗,因為它是處理細節。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講,名詞是物質性莊嚴的存在,動詞是推動句子的天使,形容詞是遮擋實體的透明外援。如果你知道這個,就知道怎麼用形容詞。如果要看某個局部,必須去遮擋,要看到的是我的部分。書寫的世界,某種程度可以講得很輕鬆,像午後的盛宴,一個舒適的聚會,但是某種程度是嚴控的。也許大部分作家當不起我們這樣對待他,這和人無關,是指這個行當。當你看到日本傳承千年的神聖木匠,你會感動,會覺得那樣的事情值得你敬畏。我自己是一個讀者身份,才敢大膽地這樣講,有些認真的書寫者是值得大家用更認真的態度去對待。我很怕讀者染上一個最壞的習慣,買了一本書就有資格在那裡指指點點。不是每個作者當得起大家這樣,我相信好的作者值得大家用認真的方式去閱讀去對待。

唐諾探店,上海朵雲書院,位於上海中心52層的新晉網紅書店。據說讀者排隊坐電梯上樓要等一兩個小時

3.文字有獨特的的東西,不要100%遺留在影像世界裡

從影像和文字來談,人類從影像世界走向文字世界。在沒有發明文字之前,人類幾百萬年時間通過眼睛,開始在巖壁上作畫。一直到人類崛起時,好像整個人類醒過來一樣,什麼都會了,發明了文字。起源不一定重要,文字有它的弱點,必須要通過一個再轉換的過程,沒有當下的感受。比如看影像和看文字,作為一個享樂形式,也不太一樣。影像世界重新回來,帶著強大的威力和現代科技感。

文學作為享樂功能,有很大一塊回歸過去,交給大眾傳播。即使作為一個讀者,做一個幸福的讀者,不像一個書寫者,認真的書寫者。大作家勸誡大家說,不要輕易跨過一個行業,對他們來說是辛苦的、嚴酷的。因為寫完一個記憶,好像那個東西就離你遠去,交給了世界。這門行當在大陸算是整個世界待遇最好的地方,我懷疑不會久留,只有在某個特殊歷史時刻是這樣的,通俗的力量會越來越大。

現在小說幾千萬字也是常態,想被看中成為一個IP。即使作為一個享樂讀者,也可以適度的稍稍分辨一下影像和文字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樂趣和幸福感。文字能夠給予什麼,什麼是影像沒有辦法做到的。小說這個問題很特別的是,好像可以在你心裏面放一個麥克風。比如我的老朋友侯孝賢說,編輯寫半天,對他來講不過是演員的一個表情。可是在小說裡,那個事件可以被細膩地展開,你知道這個人在想什麼,而不是有沒有表情,眨眼或者撇嘴,這是唯有小說能做到。

試著提醒大家,即使作為一種享樂,我們都可以針對它得到不一樣的樂趣。有些話我不太願意說,說了以後,好像是替某些東西請命一樣。在某種程度上,試著理解大家,不只用你對影像的要求去閱讀文字,因為文字,有些影像沒有辦法穿透。曾經發展的文字,人類展開多大的世界,觸及到你原來沒有辦法思索、計數、傳遞、深入、分割、細膩化的部分。

回顧人類歷史,曾經只在影像,沒有文字世界,整個世界是昨天和今天,今天和明天一樣,萬古如長夜,世界如同一天。在這個過程中間,一萬年或者八千年或者六千年展開了人類世界。文字和影像不可以完全互相替代,大家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去面對,作為一個閱讀的享樂者,希望通過書,得到不管是什麼樣心態的享樂。文字有它獨特的帶給我們的東西,不要錯過,不要100%遺留在影像世界裡。

4.這個時代知識非常容易獲取,可好像知識喪失了對我們的誘惑力

文字其實最開始是有成本的,需要高密度節制地使用,不管從使用者,還是從工具來講。和文體發展有關,為什麼先發展出來是詩,把文字縮寫到最小。只能表達一種巨大而簡單的情感,細膩的東西丟掉了。在西方有一個重要進展,西方有一個散文解放運動,這是現代書寫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點,也是現代小說出現的原因之一。

詩詞能夠談巨大簡單的東西,崇高的東西。散文可以拿來記帳、寫信、罵人,什麼地方都能夠進去,也是人類開始注意到,世界不是只有上層的英雄將相,而是下沉的,整個世界往下地進展,在西方,小說是散文的一支。相對來講,白話文,因為文字成本逐漸降低,大量的語言擁有比較完整的記述。同樣的時代、同樣的時間,錢鍾書、張愛玲好像一點困難都沒有,精彩得不得了。那是第二個世界,世俗一般的世界,過去用語言,語言留存不住,語言飛走,文字存留。他們當年不理解這個,那個在生活裡老早就完成了。在北京上海那些大爺大媽罵人,很流利。所以是這樣一個過程。

類似我這樣的書籍,或者某些書籍,用的不是純正中文,是西化的句子。多年來,我應該說這個話,我對文字的使用即是思維的方式的體現。如果大家認為那是純正中文,就代表那個思維方式還留在某一個歷史時刻。我們對語言的心胸必須要打開。某種程度來講,那樣的去寫,那樣的文字使用方式就是你的思維方式。每一種東西都有其能夠穿透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應該要打開心胸。

在臺灣,當歐洲的東西進來的時候,我們也不斷地聽到這種聲音。像余光中為什麼那樣講,因為臺灣當時52年經過一次橫向移植和縱向繼承的大吵架,原問題一直遺留下來。試著沉下心來,有時候對語調的模仿,對句型的模仿,比如像博爾赫斯那樣講話,因為我想像他那樣思考。由此才能夠到達一個過去在語言系統沒有辦法探索到的地方。我希望是積極的,是展開的,其實把時間和歷史來理一下,真相就出來了。

你如果直接從語言傳承下來,不需要經過實驗,幾千年來在語言裡都是這樣說話。但文言文並不是用文言文來說話,是在記述的時候必須要把文字凝練起來。因為網絡的原因,大家習慣看短的東西,詩又復興起來;因為KTV的關係,歌詞的關係,日本人把歌詞叫做詩。詩的閱讀開始有一點復興,是生活表達的一種細膩,比較接近李宗盛。臺灣有臺灣值得說的地方,臺灣在50年代60年代的現代詩成績是驚人的,非常精彩,語言高度的凝練,即使是自由詩也展開來。從詩經裡一路下來到唐詩都是表達共鳴的大的情感,到宋詞元曲語言開始出現層次。要談愛情的人,大概不會引唐詩,除非你是晚唐的,用詞曲,才會觸碰到最細膩的情感部分。

我自己是一個沒有方法論的人,最近寫一篇鑑賞力的東西。有時候的養成就是比較複雜,很難快速單獨提煉出方法來,我常被誤解是一個反方法論的人。因為這樣一個事件,它的複雜性太高。比較適合的方式是今天最昂貴的,也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實踐,不斷實踐。很多行當都用這個方式,不斷重複實踐和探索。我不希望大家太輕視方法,畢竟還是有一些原則。

過去因為人的世界有一個自由的打開,看到世界廣泛的可能性,經常對自由有太高的歌頌。在專業領域裡,相對認為它是一個限制,對我們是一個捆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它常常是一個線索,一個道路。這是兩面的,到某種程度就會困住你。這是你在專業裡自己不斷面對每個關卡。所有的語法,所有的傳統,也許過去過度被強調,對你是一個妨礙。某種程度講,是一個思維線索,是一個實踐。有些話還是值得聽。一些書法的臨帖,有人說這樣會被困住,你還要從那裡來,要不然你什麼都不是,連入門都沒有。每一種可能方式要完成什麼,對你都是一個限制,每一個風格都代表另外一個缺陷。今天這麼廣泛的,很難講哪個方法對,哪個方法不對。只是提出有兩面性。

範本就是好的作品,讀一百部好的小說,你的鑑賞力就出來了。臨帖也是。這樣就自然能夠找到所謂的心法,只不過是一個好的老師幫你整理出來,還是你自己在過程中得出來。這個東西可以不斷判斷和選擇的。現在知識獲取很容易,網上、書店裡什麼都有,這是一個知識非常容易獲取的時代,可是好像知識喪失了對我們的誘惑力。

我是在咖啡館寫作的人,以前有過這樣的風潮,很多短篇小說是由在一個酒館裡發生的種種凝練而成,但是現實的咖啡館不是這樣的,而且變化非常大。我們經常看到咖啡館裡有人讀書,有人談文學,或者談存在主義,談黑塞,談張愛玲,談現代詩,文學已經不是人的基本事實,現在在咖啡館沒有再聽過這樣的話題。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文學可能變得更純粹》,我並不排斥這些東西。比如好萊塢、日本動漫、日本的通俗文學也可以看到非常厲害的、閃亮的東西,但可能不持久,但我知道它們從哪裡來。他曾經可能是一個好的作家。如果比跳高跳遠,不是美國最強嗎,臺灣選手才1米83,因為要賺更多錢,所以走向那條路。時代在變化中,作家、文人也是三六九等,我也願意懷抱一些希望,如果拿一般二三流的作家和近百年來屬於瑰寶級的人物在酒肆裡,甚至更糟糕的地方來對比,有點不公平。不知道,因為我很少在外頭混,不知道尤其像大陸文學圈子裡最好的作家他們的生活方式,所以不敢評論這些東西。這樣一個行當慢慢喪失它的魅力。

某種程度來講,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的現實,這一代文學閱讀實踐在這個現實條件裡產生,要出現一個什麼模樣,這裡有人操控的餘地。我現在的年紀,當你結構性地理解現在的社會建構,民主的社會、平等的社會、大眾的世界,走向集體平庸的世界。我們來到一個後文學後電影的年代,這些年來,自己文章裡所寫的不過是閱讀如何還有可能,書寫如何還是可能,某些價值信念如何還是可能。如果萎縮,會萎縮在什麼地方,我們還能夠保有它。從人類來講,某些輝煌的年代,可能是人類當時相信某種甚至是誤會,相信某種先知,把人帶到某種地方,時代的真相可能就是這個程度。要實現的這個世界可能是人類最好的世界,萊布尼茨說,可能你們配得上的這個世界就是長這個樣子。

人類一次兩次走到我們認為的世界,那時候的人怎麼會相信要實現這些東西,花這麼大的代價找一本書,理解某些東西,或者甚至相信一個根本聽不懂的話。在這個真相裡並不沮喪,只有在最悲觀的時候孕生出樂觀精神。如果真相披露,哪些東西會留住?可能性在哪裡?我自己認為,這些年來自己的書寫大概都有這樣的潛在意圖,我願意承認現實,讀者的確在流失。我相信人還是有一些應然的思維,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地方,人遠比他們說的要複雜一點,也稍微勇敢一點。

【相關圖書】

理想國 | 唐諾作品系列

1.重讀(新版)

唯有重讀,才是真正的閱讀。讀書人唐諾,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海明威/庫斯勒/納博科夫/果戈理/博爾赫斯/契訶夫/波德萊爾/福克納/格林/艾柯/劉易斯/小密爾/柏林……無有節制的所思所想,關於那些應該一讀再讀的了不起著作,關於當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題材、價值理念,更關乎我們自身。面對書籍與人生的無限清單,重讀,毋寧是一次中途的駐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麼、看到什麼,以及為什麼出發。因此,所謂的遇見,其實是一種保證的相遇:現實世界裡好東西來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備而來。

2.盡頭

以盡頭為坐標,探究此時此地我們的現實處境。十七篇文章,十七個人物,洋洋灑灑四十五萬言,作者一次次回到歷史現場,撿拾已被遺忘的那些偉大的發現、激動人心的作品,站在歷史發展的岔路口,與現實相對照,追問發生了什麼,讓有可能變成沒可能,使曾經有過的消失了,從而令極限沒有到來,讓無數可能成為一種現實。隨書附贈別冊,收錄阿城、豐瑋、楊照、張瑞芬評論文章,更有朱天文與唐諾的長篇對談,回顧唐諾二十餘年寫作生涯,彌足珍貴。

3.眼前

像是安排一趟遠行,設定的目標是《左傳》,想辦法在那裡生活一整年,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話語,不一樣的周遭世界及其經常處境,不一樣的憂煩和希望……遠遊回來,就是這本《眼前》了,我的讀《左傳》之書。

我設想每個人的視線都是一道道光、一次次的直線,孤獨的,能穿透也會被遮擋,能照 亮開來某個點、某條路徑卻也總是迷途於廣漠的幽深暗黑空間裡時間裡——春秋時日那些人的眼前,《左傳》作者的眼前,我的眼前,我希望能把它們疊放一起;我想像這些縱橫四散的直線能相交駁,這樣我們就可望得到一個一個珍罕的定點,知道自己身在何時何處,這也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定位」方式。

轉載:請聯繫後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抖音可不可以勇敢一點出現在你的世界是什麼歌? 《可不可以勇敢...
    其實,這首《可不可以勇敢》是張笑晨2018年7月10號發行的一首單曲,現在被很多抖音網友當做視頻背景音樂而走紅。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動聽,讓人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這也讓這首歌曲能夠在抖音上迅速走紅。
  • 面對愛情最應該勇敢一點的三大星座女
    那我便試著答你:或許就是他到底是不是我的真命天子,又或者是不是能和攜手共同走一生的人呢?而我想給出的答案是要知道你眼前的他適不適合自己,或者說在問這個問題前最應該大膽邁出的那一步是「大膽地嘗試著與他交往試試看」是最正確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 抖音可不可以勇敢一點出現在你的世界是什麼歌 可不可以勇敢歌詞
    「可不可以勇敢一點出現在你的世界」這句歌詞的歌名最近在抖音上火了,據悉,這首歌歌名叫《可不可以勇敢》,是歌手張笑晨演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抖音可不可以勇敢一點出現在你的世界是什麼歌  這句歌詞是出自張笑晨的《可不可以勇敢》。張笑晨是中國大陸的女歌手以及唱作人。
  • 葛衛東:離市場遠一點,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我當時談過一個造紙廠的項目,他們要12倍,我出10倍,沒談妥。後來市場跌下來了,他們又有一個項目,說比前面一個還優秀,要我出5倍。而中國的銀行存貸差是世界上最高的,又算是特許經營,僅憑這個,PB不超過2倍、市盈率不超過10倍,難道不值得投資嗎?實際上這個邏輯在書上寫得很清楚,就是到時候人太恐慌了,看你敢不敢去執行,怎麼去執行。
  • 人糊塗一點,煩惱少一點,生活就會幸福快樂多一點!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情感勵志美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人糊塗一點,煩惱少一點,生活就會幸福快樂多一點!人生一輩子,會經歷很多,遇到很多,有的時候,裝傻並非就是真正的傻,反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是一種無聲的表達,生活,從來不會刻意去眷顧誰,更不會專門去為難誰!
  • 天蠍很快,巨蟹要勇敢一點
    白羊座的人喜歡一個人往往不會立馬告白,雖然他們肯定是想很快告白的,也不缺乏告白的勇氣,但是他們必須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你對他們有沒有意思,如果沒有,他們就會想辦法製造機會,再告白。2、金牛座:四個月。金牛座的人不會上來就告白,他們往往需要在接觸和相處中看出你是否合適,因此,他們往往會花費一段時間去跟你以朋友的名義相處,然後等到時機成熟再告白。3、雙子座:三天。
  • 自律性很強的星座,稍微胖一點就會減肥,你是這樣的嗎?
    但每個人的自律性是不一樣的,對那些自律性強的人,才能夠把身上的贅肉減下去,因為減肥是很漫長,並且很考驗毅力的一種行為,如果沒有自律性的話,想要達到減肥的目的難上加難。有這樣幾個星座他們的自立性都非常的強根本不用別人監督,他自己就知道應該做什麼,所以自律性很強的,他們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最容易被人接近的那一刻,而且他們這種自立性也會很讓人佩服,不過要想練成他們這種自律性卻是不容易的。
  • 從來不會對別人有任何稍微壞一點的想法
    屬牛  屬牛的人雖說脾氣不太好,甚至可以說脾氣相當的火爆,但是他們卻有一顆溫柔且善良的心。因為屬牛的人他們不會表達,所以很多人都會以為他們不近人情。其實這就是對屬牛人的一種誤解,很多時候屬牛的人把自己的愛情的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在背後默默的去幫助別人。
  • 做人,「糊塗」一點,你就贏了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看破不說破,總是心知肚明,卻又不會揭穿。懂得給人留面子,留餘地。那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善良,一種教養。在人際交往中,當別人誇誇其談的時候,哪怕是在自吹自擂,也要看破不說破,心裡明白就好。不讓人難堪,懂得給人留有臺階,便是一種智慧,才不會遭到別人的厭煩與憎惡。
  • 人要活得有趣一點,道家思想就很耐琢磨
    誠如黃明哲老師所說,當下這個時代太無趣,人們太缺少愉悅了。三大主義——管理主義、科學主義、道德主義,把人們折磨得特別難受,我們可能需要回歸一些事情。能讓我們回歸的一個思想流派,就是道家。人要活得有趣一點,道家思想就很耐琢磨。而《道德經》是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
  • 面對愛情的時候,不妨勇敢一點,大膽說出自己的愛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牽著一雙想牽的手,一起走過繁華喧囂,一起守候寂寞孤獨;就是陪著一個想陪的人,高興時一起笑,傷悲時一起,;就是擁有一顆想擁有的心,重複無聊的日子不乏味,做著相同的事情不枯燥。真正好的愛情,就是"不費力"。不需要刻意討好努力經營,兩個人已是順其自然的舒服。如果一段情一個人,得讓你耗費巨大精力來取悅,這已註定不是能陪你到最後的緣分了。
  • 不要怪巨蟹座心狠,他們只是渴望,多一點陪伴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往往是巨大的。比如在感情中,射手座喜歡多一點空間,但巨蟹座就希望心愛的人能多陪一陪自己。個體特質的不同,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誤會,也容易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狠和絕情。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巨蟹座,這個充滿溫暖卻也容易讓人心碎的星座。
  • 這些星座一點一點把自己變得優秀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他所有的內涵,風度一定是骨子裡長期積累形成的,靠一時的學習或者靠裝一定會有破綻,所以如果你想要變得優秀,不要去找什麼捷徑,沉住性子,一步步去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也許有人會說,太難堅持,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何不及時行樂,但是十二星座中,下面這些星座一點一點把自己變得優秀。
  • 《一點就到家》:咖啡追夢人的鄉村夢與都市心
    但當時三人組爆出矛盾卻是影片最成功的點睛之筆,遠比第三部分雲南鄉土咖啡成功更有意義。譚卓飾演的星雀代表來到鄉村談收購雖然只有短短一場戲,她的陳述卻是針對當前很多鄉村脫貧追夢人必須要面對的客觀現實,不論是有咖啡、茶葉、水果還是其他什麼特產,我們的美麗鄉村究竟要怎樣實現?
  • 下車關門輕一點,再輕一點,這樣車主會非常感謝你的!
    現在雖然有車的人越來越多,汽車好像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生活中,最常見的存在,但其實愛車如命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對剛剛買回來的新車,都是心頭好,行動間都小心翼翼,保養什麼的做的比誰都勤,如果要是在開車的時候不小心發生了什麼磕磕碰碰,那就更是不得了,不只是心裡會難受,也會第一時間用最好的配件去修理。
  • 「下次遇見喜歡的人,記得要勇敢」
    -01-後來,聽過一段話:下次遇見喜歡的人,記得要勇敢。人和人的關係,只有兩種狀態,要麼在一起,要麼分開,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你喜歡一個人,哪怕他有那麼一點討厭,你還是會替他的討厭圓場,最後,喜歡大於討厭,在一起。有一天,你懶得在心裡替他的討厭辯解,然後,小小的討厭,就會漫延,直到吞沒喜歡,然後,你們分開。
  • 你清醒一點!和土象三憋談戀愛就是要「主動」!
    你清醒一點!和土象三憋談戀愛就是要主動!金牛付出的時候可以說是不會跟你計較任何事情,即使是冷戰界的翹楚,金牛也會極力的為你克制,但是說真的,金牛也並非是傻白甜,他們對你的妥協從來不是逆來順受,所以你可以和金牛一起共甘共苦,但一定不要讓金牛等你長大。金牛不善言辭,付出了什麼其實並不善於去直白的告訴對方,同樣的,他喜歡你也不會告訴你,他們有一些小心思,甜在心裡。
  • 射手喜歡臉皮厚一點大大咧咧一點的類型,在追求過程中會很滿意
    表面傻乎乎的射手座,你根本看不透他們,從而常常讓你不懂他們,其實射手這種精神健康的人更多的是單純,不願意投機取巧也不願意欲望驅使去為了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而犧牲自己的尊嚴(表面看來那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東西,實際上做起來就知道非常划算),他們想問題有頭腦,頭腦清醒,對自己,對朋友都有要求,但對人有分寸感而又毫不吝嗇表達自己對人的感覺
  • 悟性最強的三個星座,一點就通,不管面對什麼領域,都能成為傳奇
    這就好比有些人,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往往最強,因此不管在面對多麼複雜,晦澀難懂的事情上面,往往能夠第一時間尋找到應對的方式。他們一點就通,甚至不管面對什麼領域,至少給他們時間,他們完全不難創造出一份傳奇。而接下來,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十二星座身上最讓人心疼的是哪一點?這些品質明明讓你疲憊,卻要...
    那麼,十二星座身上最讓人心疼的是哪一點? 白羊座:勇敢!白羊雖然陽光,卻有一身的孤勇,他們就像是孤獨的勇士,不顧世俗眼光,堅定地朝著夢想前行! 金牛座:倔強!金牛的倔強超過很多人理解的範疇,他們是撞碎了南牆也不回頭,讓人無奈也讓人心疼! 雙子座:瀟灑!雙子總是灑脫的,不會為哪一段關係糾結停留,可是他們真的不糾結嗎?其實只是逞強,讓自己看起來瀟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