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啟蒙:井道即人道,君子當胸懷天下,福祉蒼生

2021-01-08 一筆興華

今日講巽卦與井卦。首先是巽卦。

巽卦,上下皆為巽,巽為風。

巽卦

巽象為風,風吹萬物,萬物隨風而動,為順從之意。君子擇時而動,順應天地,掌握進退之機,都是順應大道之行。但是巽卦,天時地利即將退卻,旨在順應天地進退之機,方可自天佑之。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巽卦象徵著順從順應,決斷進退之機。但是巽卦天時地利即將退卻,故只可小亨而不是大亨。

決斷進退之機,當退則退,順應大道退也是進。大道本來無進退,進既是退,退既是進,進退的樞機在於一個順應。避實就虛,順應時局,就像是在見到智慧的聖賢在引導。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進退之機是謂關鍵,然進退當擇機而定。對於一個領兵打仗的將軍而言,進退之機相當重要,它決定著士兵的生命與戰爭的勝利與否。能掌握進退之機者,非聖賢不能為之。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遇到了突發情況無處躲藏,只有藏在床下,此時要內心虔誠,就像史官與巫師那樣虔誠的向天地祈禱,自然可以躲過災難,化險為夷。躲在床下為退,當退則退,切不可心存僥倖,應該虔誠的從內心去做,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方為聖賢之道。

九三,頻巽,吝。

沒有目標,沒有思想信仰,不知道如何行動,朝令夕改,忽東忽西,缺乏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如此做事自然是兩手空空,一事無成,值得沉思啊。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能夠觀察時勢,順勢利導,順應大局,自然可以消除悔恨。前面的恆卦已經講到田無禽,這兒迅速改變田無禽的錯誤,就是悔亡。悔亡後,田禽可以休養生息,適當時機再去田間狩獵,可以收穫很多的獵物,這是因迅速改正錯誤,才有如此豐富的收穫。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能夠堅定方向,掌握進退的時機,可以消除很多的遺憾,抓住很多的時機,獲取豐厚的利益。然開始沒有掌握進退、順應大道的機會,可是知道後及時學習,順應大道,一直到人生的終點。

人生的路很長,功名利祿,人之所求。但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知進退存亡之機,可以大道足以。

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庚,十個天幹中排在第七位,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實際就是六庚之日,暗指六十甲子,人生的漫長歲月。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上九與九二相同的現象,但是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為什麼呢。時過境遷,雖然此時躲在床下也是退,他已經沒有退的資格。誠信品牌盡失,已經沒有價值。違背了順應時勢的法則,等待的只有禍患。

巽卦總結:

巽卦是講進退之道,大道有進退,順應大道進退之機,是謂重中之重。能做到進退自如,進則為退,退則為進,進可守,退可攻,真正在人生中領悟了順應之機,但進退之間,不失德行,則人生思過半矣。

下一卦是井卦。井卦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巽為風。

井卦

坎卦為水,巽卦為木,坎水至天而降,滋潤巽木。取水之道有三:一者自天而降,二者,江河湖泊之水,三者,掘井取水。掘井取水之道與治國育民之道相通,國可變,朝可改,而育民之道不改。養井之道,即養國養民之道,去淤垢而汲新流,細水長流,方可國泰民安。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贏其瓶,兇。

鄉邑的規劃建制可以改變,而養民之水井不能改變。對於百姓來講,鄉邑的改變沒有什麼得失,因為不管是鄉邑建制怎樣改變,而百姓生活永遠離不開飲水之井。

井水即將乾涸還沒有挖掘,系下繩索去打水,打上的水少得可憐,這樣的情況不妙啊。繘,井上汲水的繩索,贏其瓶,瘦弱打水的器皿中小很少。君子之道,不因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信念,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倡導助人為樂的社會風尚。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井底淤積,是沒有及時清理汙垢而造成,時間長久,水井廢棄,連禽鳥都不在來此飲水。及時修正弊端,修改錯誤,若沉痾舊疾日常天久,而人必危矣。

因為某種緣故這個地域人煙罕至,舊井旁邊連飛鳥都沒有了,是戰火?是災害?是人類自己破壞了生存環境,這個區域連鳥都沒有了,要引起反思啊。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前者井淤積,今者可以蓄水卻用來抓魚玩,這就像承水的甕漏了,卻不及時修理。以遠大的目光遇見未來,不要只看當下,心胸狹隘,難成大事,掘井修甕,以備不時之需。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渫陶,淘去汙泥,此爻是對於初爻的井泥而言。現在淘出了汙泥,為什麼井水還是不能飲用呢?

因為原來的淤積已經使人們對這口井失去了信用,雖然現在修復好了,可人們沒有認可它,使淘井者心中傷感,這是由於過去的錯誤行為,使人們難以改變原來的認識。

要想要百姓飲用井水,君王需要出來說明原因,百姓就可以享受水井帶來的生活福祉。君主注意言行,就像水井一樣,一旦失去信譽,百姓再難以追隨。只有改正過去,讓百姓看到你的行動,才能恢復信譽。

王明並受其福

六四,井甃,無咎。

甃,磚砌的井壁,用磚將井壁砌好,避免井壁坍塌,這樣做可以增加井的使用時間。指很多的事情從基礎做起,日積月累,方可成就大業。

九五,井洌,寒泉食。

井水清澈明淨,就像甘甜涼爽的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可供天下人享用。真正的聖賢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其品德似井若水,身為天下而不居功,淡泊名利,順應大道。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雖然百姓要離開這個地方,井不再使用,可是不要將井口掩蓋起來,要留給將來的人飲水之用。這樣的行為品德高尚,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吉祥。胸懷天下,福及蒼生,將自己的幸福與天下人共享,這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井卦總結:

井道即是人道,一個成功的人需要不斷修正自己,檢討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樹立自己的誠信品德,似井若水,胸懷天下蒼生,以百姓福祉為己任。

華夏學之《易經啟蒙》系列專題,論述易經自然之道,弘揚華夏正統文化,本文是第二十三篇,敬請期待後續文章。

相關焦點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殃失」,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
    易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易經》裡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一個人只有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工作學習生活才能承載萬物,獲得富貴福祿,若是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則災殃就來了。所以人想要福報,就要修德,什麼叫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也就是修己。
  • 論語探本2.12:君子不器,言本末終始之道也
    2.12 子曰:「君子不器。」無論名實還是文質以及故新,其實都是講的本和用的問題,內和外的問題,或者說道和器的問題。本章則是從器上明道而已。易傳雲,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之為器。道和器,氣也物也,本也末也,內也外也。
  • 《周易》最新裁解(十二) 否卦:君子退避韜光養晦之策
    (逆境漸消,存亡存亡,關係到苞桑蒼生之命運。) (筮) 大人吉。(大人吉利。)上九: 傾否。( 傾除閉塞困窘。) (筮) 先否後喜。( 先處逆境,後來喜慶。)其次,白話否卦孔門《彖》、《象》,閱之即可明白古儒解易,夾雜象數之術,闡發儒家之道的用心所在:《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 《周易》:地天泰,君子以裁天地之道——泰卦第十一
    譯文:九二爻,有包容八荒的胸懷,可以徒步涉過大河急流;禮賢下士,對遠方的賢德之人也不遺棄;不結成小團體,不結黨營私,這一切都是因為有公正有道德的君主。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悔恤其孚,於食有福。譯文:九三爻,沒有只是平地而沒有陡坡的道路,沒有隻出去而不回來的,處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守正道就沒有災害,不要怕不能取信於人,誠信祭祀是會有福祉的。
  • 易經恆卦 夫婦相處之道 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易傳曰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故次之以恆。恆,久也。鹹恆相反。鹹卦居前,恆卦次後。鹹卦速也。以少男少女感情之純粹熱烈而取義。恆,則上長男震,下長女巽。熱戀過後,宜其室家,則心平氣和之象。而取義久。周易之給卦命名取義,實則有不易之理,非聖人之牽強附會而為之。
  • 易經分享2:《蒙》以養正:何言「通達」,又言「聖功」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也曾告誡弟子:「書要你自去讀,道理要你自去究索,某隻是做得個引路底人,做個證明底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強調學生應該自求、自省、自得。萬物克服了《屯》卦之始生階段的艱難,進入了一個初生蒙昧的階段,於是出現了易經的第四卦《蒙》。蒙卦的卦象是「山水蒙」。山在上而水在下,猶如山下流出的清泉,像初生期的幼稚階段。
  • 泰卦彖辭,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小往大來,吉亨。是看它的卦象,陽本來在上,現在跑到下面來,不是天到下面而是氣跑到下面來,陽是大,所以叫大來。地本來是在下面,現在陰氣往上走了,所以叫小往。這樣天地氣才會交泰,陰陽有對流才會生生不息,萬物才會得到亨通,順利發展。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 處事之道:用前人的智慧集思廣益其二,易經卦象
    解釋:《蒙卦》象徵啟蒙:亨通。不是我有求於幼童,而是幼童有求於我,第一次向我請教,我有問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禮貌地亂問,則不予回答。利於守正道。《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解釋:《象辭》說,《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發現甘泉,必須設法準確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著先必須進行啟蒙教育。
  • 何為「君子」?《易經》是這麼說的,跟現在的理解有點不同!
    「君子」一詞,今天主要指品德高尚的人,這個概念主要源於孔子,所以常常有人認為,「君子」這個詞是孔子所創。其實不然。「君子」一詞出現時間很早,早在上古時代就已被使用,如在《易經》、《尚書》等文獻中都有提及。不過,彼時的「君子」更多是一個政治概念,主要指為政者或地位高的人。
  • 《易經》解讀十一:《坤》卦之《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乃實慎終追舊,篤誠款愛;澤靡不漸,恩無不逮。率土且弗遺,而況於鄰裡乎?況於卿士乎?「潘安面對如此美景,他感嘆道:「天地由於普愛眾生而能長久存在,君子由於存在厚德之心而裝載萬物。看一看漢高祖的興起,並不只是由於他聰明而威武,且有寬闊的胸懷。
  • 《易經》實為坤體乾用
    劉君祖的易經解碼講人要元亨利貞四德俱全,如乾卦一樣。全可不容易,不但保全自己,還要保全對方,這也是中國兵法的境界。兵家以全勝為最高境界,但全勝不是百戰百勝,殺人如麻,真正的勝利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給自己和對手以及天下蒼生造成最少的破壞。不僅要全己還要全敵。
  • 《易經》智慧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科學管理的確為人類的存在與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福祉,但是面對21世紀發展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如何去應對管理中出現的「黑天鵝事件」和「蝴蝶效應」,一味地秉持西方式科學管理模式顯然是力不從心的。馬克思說過,「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過程哲學的先驅人物懷特海也有過類似的表述,認為物質的構成具有精神的特性,世界不是單個物體的集合,而要看成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簡言之,世界的本質是關係,是一切關係的總和。權變性思維。《易經》為「變易」之道,認為整個世界處於千變萬化的過程中,「生生之謂易。」
  • 發憤圖強 胸懷天下——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格言雋語剖析(7)
    原標題:發憤圖強 胸懷天下——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格言雋語剖析(7)■讀統編語文 品傳統文化⑱從義務教育七年級開始,格言雋語集中出現在「綜合性學習」板塊和一些古典名篇中,主題更加突出,思想更加集中,在潛移默化中立德樹人的意識更加濃烈。這裡僅就「綜合性學習」板塊梳理如下。
  • 易經—益卦:尋求機會,助人助己,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 《易經》蒙卦:人生在啟蒙階段,路途不明可以看看!
    不是我請教孩童(蒙昧的人),而是他們有求於我。就像遇到問題或者困惑時佔卦一樣,第一次問卦,會得到真誠的答覆,如果就一件事再三佔問,就是對佔卜的一種褻瀆,既然不信,有褻瀆的態度就不會得到正確的回答。利於守正道。這也是說,一定要端正學習《易經》的態度。山水蒙:啟蒙階段,立計劃,善於學習。人生路途不明,要果斷找到正確的法度,以便遵循,並做出判斷。
  • 易經: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而得常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而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初六:履霜,堅冰至。
  • 說《易經》坤卦,元亨利牝馬之貞。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
    《易經》坤卦,元亨利牝馬之貞。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君子有攸,先迷,後得主,利。坤卦六爻皆陰,上次說了陽爻,有陽必然有陰,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德經》以有無為的轉換為思考方向,《易經》則是演化陰與陽。君子行健才有所成,就是說不能啥也不做,得有所往,得有行動。但是做事的時候都有一個過程,所以叫先迷而後得。在迷茫困境裡掙扎,一旦脫困,前方就是光明。第二種解法是,幹事,得迷進去,也就是專注,專注努力而後有所得。人人都是迷而後得,這是人間規律。按照八卦方位,西南是陰,東北是陽。坤為陰,往西南得同類,往東北遇到異類,安順守正可得吉祥。
  • 君子除惡和小人貞順——《易經》否卦初六爻
    年齡大一點的農村人,應該都知道,我小時候經常吃。它的地上部分有半米左右,直徑大概半釐米,地下部分則有兩三米之長;茹,就是茅草根。很細,像須一樣,很軟,容易斷;拔茅茹,就是將茅草連根拔出來,但是茅草的特點決定了,它並不容易被完全拔出來;以其匯,是說吧把一束茅草,聚攏在一起;貞。吉亨。要堅持,堅持下去,自然吉祥,亨通。
  • 劉祺庸談《易經》用途與國學使命:深度解讀參天盡物 崇德廣業
    《易經》復卦象辭給我們以寶貴的啟示。「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先王象此復卦,以冬至之日關閉城門關口(至日閉關),使販賣貨物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旅行的人或軍隊(商旅)不行於道路。帝王(後)掩閉於事,不巡視四方的民眾生產生活。復卦闡釋的是修正謬誤與復興之道。為什麼「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 人與人是相交以利,還是相交以道?
    觀念在什麼層次,基本上就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一般人看來,升官發財就是富貴,升官則貴,發財則富。但古代君子未必把權力、錢財當成富貴。人與人是相交以利,還是相交以道?「君子以道充為貴」,我們的眼光、價值觀是放在世俗的名譽、地位上,放在酒色財氣上,還是放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