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四個「非凡」奠基新中國,對美記者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2021-01-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歷史怎樣掀開這一頁使中國人民站起來?這段歷史的許多節點歷歷在目,無不與毛澤東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非凡魄力和文韜武略的卓越才能密切相關。從四個「非凡」,即可窺視全貌。

1947年,毛澤東轉戰陝北。

非凡之論:「紙老虎」與真老虎

全民族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迫切希望建立一個和平民主新中國。但國民黨反動集團依仗美國政府的支持和擁有大量美式裝備,不顧全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悍然發動全面內戰,揚言只需3個月就能消滅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就在國民黨軍猖狂向我解放區進攻後的一個半月,1946年8月上旬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他說: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這是石破天驚之論,產生了巨大的歷史影響。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誰能說這樣的話?只有毛澤東!他這是從本質上看問題。但不少人理解不了這個論斷,提出種種質疑,甚至曲解它的本意。其實,這是毛澤東一貫的辯證思想的升華。他曾多次指出:革命者必須在戰略上,在全體上,藐視敵人,敢於同他們鬥爭,敢於奪取勝利;同時,又要在戰術上,在策略上,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鬥爭問題上,重視敵人,採取謹慎態度,講究鬥爭藝術,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採取適當的鬥爭形式,以便一步一步地孤立敵人和消滅敵人。

對於人們的疑問,毛澤東在1958年12月撰文《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作了回答。他指出: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們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一方面,真老虎,吃人,成百萬人成千萬人地吃。人民鬥爭事業處在艱難困苦的時代,出現許多彎彎曲曲的道路。中國人民花了100多年時間,死了大概幾千萬人之多,才取得1949年的勝利。這不是活老虎、鐵老虎、真老虎嗎?但是,它們終究轉化成了紙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所以,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

什麼是非凡之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既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就是非凡之論。能說出非凡之論的人,就是非凡之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堅持這樣的根本戰略思想,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建立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非凡之謀:在轉戰陝北艱難險惡環境中,決定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反動派是不是紙老虎呢?當年的蔣介石志大才疏。毛澤東領導我黨我軍用8個月就粉碎了其全面進攻。毛澤東指出:我們現在還處於戰略防禦階段,但國共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我的變化。我們準備用三到五年,乃至十到十五年打倒蔣介石。但現在不提這個口號,只按這個目標去做。一方面,要藐視他們,非此不足以長自己的志氣,滅他人威風;另一方面,又要重視他們,每一仗都要謹慎。

1947年2月,為了擺脫戰線過長和兵力不足的被動局面,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實行所謂重點進攻。蔣以西北王胡宗南的精銳部隊25萬人圍攻陝甘寧邊區,而彭德懷統率的西北野戰兵團只有2萬多人,敵我力量對比是十比一,邊區形勢非常嚴峻。為了誘敵深入,黨中央決定主動撤離延安,並將中央領導機構一分為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陝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工作,指揮全國解放戰爭。非凡之人就有非凡之謀。在當年極其嚴酷的環境中,毛澤東出了三大奇招。

第一奇招:轉戰陝北,不過黃河。當時留在中央身邊的工作人員和警衛部隊共800人。毛澤東要以這800人轉戰陝北,以「蘑菇戰術」拖垮胡宗南的20多萬精兵,粉碎蔣介石的所謂重點進攻。轉戰陝北,酷似長徵。黨中央輾轉行軍,大迂迴運動,在強大敵人緊逼追擊下跋山涉水、櫛風沐雨;在千山萬壑中引領胡軍「武裝遊行」,從一個溝壑轉移到另一個溝壑。有時,兩軍相距僅四五裡路,有時毛澤東率部剛走一會兒,敵軍就進了村。這種險情時有發生。因此,作為中央支隊負責人的任弼時提出,還是過黃河暫避一下。但毛澤東堅持不同意,說中央留在陝北,首先我要留在陝北,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過黃河。胡宗南正希望我過黃河哩!我不過黃河,就可以拖住他,既使他不能投入別的戰場,減少別的解放區的壓力,也能在這裡消滅他。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以堅韌的毅力和高度的鎮定轉戰陝北一年,既穩定了黨心,也使蔣介石在河東消滅中共中央的圖謀泡湯。

第二奇招:經略中原,指揮大軍千裡躍進。轉戰陝北,不僅直接謀劃西北戰場,而且運籌全國解放戰爭。毛澤東後來說過,在陝北,我和周恩來、任弼時在兩個窯洞裡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周恩來也說,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揮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凡是非凡之人都有非凡之謀,不按常規出牌。在全國戰場形勢發生了有利於我的變化後,毛澤東決定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我解放軍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其中一著要棋就是命令劉鄧大軍不要後方,大踏步南下,千裡躍進大別山,在那裡打運動戰建立根據地。劉鄧大軍12萬人經過艱苦跋涉,於1947年8月下旬進入大別山區,實行戰略展開。隨後,陳謝大軍、陳粟大軍也挺進中原,在戰略展開後,到1948年5月三路大軍創建並鞏固了擁有3000萬人口的新中原解放區。毛澤東對此高度評價: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蔣介石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重要標誌。這樣歷史性的轉變,誰能想到是毛澤東在轉戰陝北那種極端艱苦而險惡的環境中運籌的。

第三奇招:戰場形勢好轉的曙光剛剛升起,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非凡之人的非凡之處就在於,高瞻遠矚,目光如炬,下第一步棋時就在布局後面好幾步棋。毛澤東在轉戰到佳縣神泉堡後的1947年10月上旬,在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他開始以主要精力研究和制定黨在各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包括土地改革、工商業、統一戰線、整黨整軍、新區工作等。他告誡全黨:現在敵人已經孤立了,但是敵人的孤立不等於我們的勝利。我們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錯誤,還是不能取得勝利的。因此,他發表了「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萬萬不可粗心大意」的至理名言。

西北戰場經過五戰五捷(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宜川瓦子街),打敗胡宗南精銳之師,陝北形勢完全改觀。1948年3月下旬,毛澤東東渡黃河,告別他生活和戰鬥了13年的陝北,去謀劃奪取全國革命勝利大方略。

非凡之戰: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揮所運籌帷幄世界級大決戰

1948年5月下旬,毛澤東到達中央機關所在地西柏坡後,就與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一起運籌如何打破大別山乃至整個中原的僵持局面。幾經磋商,並不斷徵求相關高級將領意見,博採眾長,最後對戰略部署作重大調整。在中央九月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就若干重大軍事政治決策統一黨內領導層認識後,對於中國革命最後勝利具有決定意義的大決戰全面展開。

這次大決戰,是由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環環相扣組成的。當時,國民黨軍的數量仍多於我解放軍,裝備更強於解放軍。南京政府還統治著全國四分之三的地區和三分之二的人口。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透這個表面上龐然大物的虛弱實質,覺察出他們在考慮戰略撤退正舉棋不定。毛澤東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決定發動戰略大決戰。

大決戰首先由遼瀋戰役拉開帷幕。這是因為東北戰場已成為全國戰局發展的關鍵,戰場形勢非常有利於我解放軍。國民黨軍55萬人被分割在長春、瀋陽和錦州三個孤立地區。我東北部隊已超過百萬,裝備通過繳獲大有改善。毛澤東提出「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關門打狗」先克錦州的作戰方針。我軍只用31個小時即攻克錦州。被俘的國民黨軍鎮守錦州最高指揮官坦承: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這一著棋,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下不出的。隨後,對長春和瀋陽不戰而勝。遼瀋決戰歷時52天,殲敵47萬多人,給國民黨致命一擊,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進程。

大決戰的關鍵之戰是淮海戰役。雙方力量對比,我弱於敵。國民黨軍總兵力達80多萬,我華野、中野總共兵力只有60多萬人,不僅人少,而且裝備和交通運輸能力也不如敵。在這種不利條件下展開的決戰更具傳奇性。一是決戰規模和部署有個從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演變過程。毛澤東稱讚說:你們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二是開創了兩支野戰軍協同作戰的成功範例。毛澤東說:兩個野戰軍聯合在一起,就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幾倍力量。三是廣大人民群眾支前出色。陳毅有句名言:華東戰場上的國民黨反動派是老百姓用獨輪車把它推倒的。這一決戰歷時66天,殲敵55萬多人。史達林從新華社電訊中得知消息後說:淮海戰役打得好,以60萬的兵力打敗國民黨軍80萬的兵力,是個奇蹟。這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奇蹟,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少見的。

大決戰的壓軸戲是平津戰役。平津戰役是毛澤東將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巧妙結合的傑作。在軍事鬥爭上將「兵貴神速」和「出敵不意」的原則運用到極致,對傅作義部實行「圍而不打」和「隔而不圍」,然後選擇時機殲滅主力,使其成「籠中之鳥」欲逃無路,展現了毛澤東軍事指揮的高度藝術。在政治鬥爭方面,充分利用傅蔣矛盾,陳明利害,耐心工作,曉以大義,使傅作義在和平解放北平、完整保存文化古都上立了大功。並且創造了解決國民黨軍隊的三種方式,即天津方式(用戰爭解決拒不投降的敵人)、北平方式(迫使敵軍接受和平改編,是不流血的鬥爭方式)、綏遠方式(基本原封不動地保留起義部隊,以後擇機改編)。平津戰役並用這三種方式,以我軍傷亡較小、破壞較少的代價取得勝利。這次戰役歷時64天,殲敵52萬餘人。

周恩來回顧這段歷史說: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駐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我們這個指揮所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揮所。我們一不發人,二不發槍,三不發糧,只是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

大決戰後,全國革命勝利指日可待。國民黨當局最終拒絕和平談判條件,毛澤東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訓令,百萬雄師過大江,秋風掃落葉般地殲滅國民黨殘餘部隊。新中國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非凡之舉:抗美援朝,「小米加步槍」應戰高度現代化武裝

新中國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站起來後是否可能再倒下去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新中國成立後僅九個月,韓戰就爆發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迅速北進,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這就出現了我國是否應朝鮮政府請求出兵援助,「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問題。

我們國家那時的情況是:經濟恢復剛剛開始,物資極度匱乏,財政狀況甚為困難,人民政權沒有完全鞏固,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相當落後,海、空軍尚處於初創階段。面對的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雄厚、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就綜合國力言,1950年美國的工農業總產值是2800億美元,而我國僅有100億美元。論軍事裝備,美國擁有包括原子彈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和現代化的後勤保障,而我軍基本還處於「小米加步槍」水平。敵我力量如此懸殊,出兵參戰,能不能打贏?國內經濟建設還能否進行?這些是不能不考慮的重大問題。

軍情緊急,壓力巨大,決策異常艱難。胡喬木說: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20多年,記得有兩件事是他很難下決心的,一件是1946年我們黨準備同國民黨徹底決裂,進行自衛戰爭;再就是派志願軍入朝作戰,美國已經打到我們的國境線上了,不打怎麼辦?黨中央多次討論,在反覆權衡利弊之後,毅然決定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並作好應付最壞局面的準備。彭德懷在接受掛帥出徵時表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後來,他談到毛主席這個決策時還說:這個決心不容易下,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要有對複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歷史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

我軍入朝作戰,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極其艱苦的軍事政治較量,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艱難困苦,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猖狂進攻,根本扭轉朝鮮戰局,使得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接受談判實現停戰。志願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洗禮,既打出了人民軍隊的軍威,也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此後,美國這個世界頭號強國再也不敢輕易欺侮和侵犯中國,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地站起來了。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歷史證明的真理。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沒有毛澤東就沒有站起來的新中國。誠如鄧小平指出的:「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卓越領導……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鬥。所以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張。」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石仲泉(作者為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延安小石桌旁的長談:「紙老虎」一詞由此揚名
    延安楊家嶺窯洞前有一個十分不起眼的小石桌,而當年就是在這裡,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從下午長談至深夜,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的格局和中國的戰局,指出真正強大的力量屬於人民,並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 毛澤東的政治口號的獨特魅力 為何深入人心?
    戰略與策略的哲學思辨 毛澤東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係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紅軍大學所作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演說中指出:「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
  • 與毛澤東有關的流行詞語 | 鳳凰副刊
    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877頁)與魯迅關係密切的馮雪峰說:毛澤東的解釋是「一個天才的解釋」,因為魯迅詩中「孺子」的本意只是指兒子海嬰。曹聚仁則說:毛主席引用魯迅的詩句,境界比魯迅原意廣大得多。魯迅願做兒子的牛,毛澤東號召共產黨人做人民大眾的牛。
  • 1958年中蘇關係裂痕初現:毛澤東與赫魯雪夫對罵
    在新中國建國初期,毛澤東與史達林在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鬥爭中始終是站在一起的。在赫魯雪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後,蘇中友誼有了新的發展。為了幫助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蘇聯派出大批專家到中國各地工作。為了借鑑蘇聯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經驗,中國派遣大批留學生赴蘇學習。應該說,那個時候蘇中兩國的關係非常友好。
  • 7位外國人看毛澤東:令人極感興趣而高深莫測的人
    毛澤東先向斯特朗詢問了許多美國國內的情況,然後同她就國際國內形勢作了重要講話,其中心點就是「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澤東通過列舉俄國沙皇、德國希特勒、義大利墨索裡尼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例子,說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 曾有國外記者,問毛主席了個刁鑽問題,毛主席一句話讓她欽佩不已
    因此,總是會有國外記者對我國的領導人進行刁難。1946年,有一位名叫安娜·路易斯美國記者,來到我國的延安訪問毛主席。當時的美國已經獨立,並且迅猛發展,也是因為這樣,似乎他們已經忘卻了曾經被殖民的恥辱,趾高氣揚地來嘲笑正在奮鬥的中國。
  • 《龍》雜誌:戰略家毛澤東的絕妙之筆
    剛才各位先生說,是由於領導的正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我們方面發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後來是能不能守,再後是能不能保證給養,最後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這四個問題,第一位的,首要的問題是能不能打。
  • 黨史勾陳: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為反貧困做了哪些思考和努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01找到中國貧困問題的根源1949年7月,就在新中國即將成立的時候,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給總統杜魯門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中國人口在十八、十九兩個世紀裡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負擔的壓力。
  • 考辨|毛澤東與斯特朗的著名談話,究竟是在什麼時間進行的
    斯特朗(也曾譯作史特朗)因毛澤東《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這一篇光輝文獻而家喻戶曉,更因談話中提出的「原子彈是一隻紙老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真正的力量不在於反動派,而在於人民」等一系列著名論斷而博得「紙老虎女士」的雅號。
  • 也談新中國的成立日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布就職並開始施政,這一天才是新中國的成立日。「九二一成立說」、「九三〇成立說」都源於人民日報記者的誤導,這是由於記者沒有注意到新政協只是為成立新政府立法,不是新中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開幕、閉幕不能作為新中國成立的標誌。中共參照舊政協建政模式來解決新中央政府的成立問題,因而賦予新政協以組織新政府的職權。
  • 毛澤東在蘇區常念的四個字是什麼?
    站在長方形會議桌前,記者不禁感慨:可能就連當年13位一大代表也很難想到,這次會議會將馬克思主義的火種發展壯大為中華民族的絢麗日出,進而改變中國走向,改寫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  毛澤東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任何一件大事的發生,都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
  • 1976年11月24日 毛澤東紀念堂奠基儀式在京舉行
    1976年11月24日,毛澤東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莊嚴舉行。華國鋒參加了奠基儀式,發表了重要講話,並親自為紀念堂基石培土。  毛澤東主席紀念堂座落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面。華國鋒對紀念堂的設計和施工極為重視,進行了具體的指導。
  • 1975年毛澤東為何說"老九不能走"?
    原標題:1975年毛澤東為何說"老九不能走"?   革命年代,毛澤東的名言是「筆桿子槍桿子結合起來,事情就好辦了」,在寫給作家丁玲的詞中,甚至說「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延安整風強調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相結合,出現知識分子不大吃香的苗頭。
  • 文韜武略——毛澤東與1959年平息西藏叛亂
    1958年4月20日,從康區竄入拉薩的武裝叛匪頭目和藏軍、三大寺反動分子代表秘密聚會,結為同盟,將所有反動武裝力量約5000人統一於「四水六崗」組織之內,正式籤訂了同盟書,並確定了各自承擔的叛亂任務。6月,康巴叛亂頭子恩珠倉·公布扎西帶著外國訓練的特務和電臺離開拉薩,竄到山南地區。
  • 媒體盤點毛新宇四個第一:發現毛澤東1935年長痣
    這兩幅照片,應當是毛新宇在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們抓拍的,從照片上看,毛新宇的專心致志讓人升起一股尊敬的心情。人們可能關心毛新宇在學什麼?我覺得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領會到什麼精神!我覺得,學習毛澤東、繼承毛澤東應當是毛新宇學習的實質。  關於毛新宇,有不少評價,人們都為他是毛澤東唯一的嫡孫而感到敬佩。可以說,在毛新宇的身上,「毛澤東」三個字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毛澤東主席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上宣讀...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毛澤東主席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上宣讀碑文(實況錄音)
  • 毛澤東生平年表(1946―1950年)
    8月6日,會見美國記者斯特朗,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9月16日,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 10月1日,為中共中央起草黨內指示,總結三個月戰爭的經驗。 11月18日,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黨內指示中,第一次使用「人民解放戰爭」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