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信託公司一直都在中國的金融創新方面起著橋梁的作用。」東莞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英於5月30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主辦的「2019金融發展論壇」上表示。
陳英指出,金融開放首先要在頂層設計上,即政策上有所創新,在這個前提下,金融才能更好地、更合規地開展創新。信託公司本身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創新的產物,作為信託從業者,有幾個創新前提需要遵循:
第一,創新要基於服務實體經濟。大灣區土地緊缺,舊改需求非常旺盛。23號文出來之後,信託的作用就非常突出,因為信託是可以做投資的,既支持了實體經濟,更支持了大灣區的建設。
第二,基於對個人金融需求開展一些創新。簡單來說,之前信託公司融資主要面向B端客戶。近幾年,大量信託公司開展個人融資業務,其核心在於,信託公司本身有放貸牌照優勢,又有無區域限制。以前受制於網點,現在則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使其便利地延伸到C端。
這個需求在頂層設計上還應該進一步擴大。對於信託公司來說,其手段的靈活度在將來的創新中還會有更大的空間。
第三,創新的目的應該與大灣區的金融雙向開放有關。所謂金融的雙向開放,主要就是在港澳方面擴大人民幣的雙向流通,允許在港的理財機構在內地募集資金、投資,允許在港機構募資投資於內地機構的風投創新項目,乃至於允許試探討內地的資金通過信託這樣的資管機構購買香港金融資產或資管產品。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