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買了一杯豆漿,結果因為工作上的事情一直把它放在桌上忘記了喝,等我忙完再去喝它的時候發現豆漿的味道早就變質了,難以下咽。
原來豆漿需要趁它新鮮的時候喝才最能夠體會到它的美味,一旦過了保質期就變得一文不值,只能丟棄了。
很多人或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愛情會不會也有保質期?」
其實人對一件事情興趣度的保質期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一旦過了這個期限,曾經不管多麼青梅竹馬或是兩情相悅的感情,最後都會走到相看兩相厭。
原本很親密的人因為新鮮感地褪去而變得不再有任何漣漪,曾經的悸動此刻都變成了一潭死水,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場景。
因為當所有激情褪去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離開就只成為了時間問題。
感情中,當愛情變成親情的時候,其實是最危險的
01)、《如懿傳》中的弘曆和青櫻於年少時期相識,那時的兩個人只一心愛著對方,恨不得把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呈現在對方面前。
就連青櫻都說自己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就是那段兩個人明明什麼都沒有卻又好像擁有了全世界的時光。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了味道?是弘曆漸漸習慣了青櫻在自己身邊為自己付出,習慣了她不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條件地支持,習慣了她不管自己發多大的脾氣都包容自己,習慣了將她作為一個自己不良情緒的發洩器,可是,這不就是我們每個人對待親人的態度嗎?
人是一種具有社會性的群居動物,由於天性使然,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把最糟糕的脾氣衝著自己最親近的人發洩,因為我們潛意識裡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不管我們怎麼蠻橫無理,親近的人都不會離開我們。
02)、因為有恃無恐,所以我們肆意妄為,所以當弘曆漸漸忽略了青櫻的真實感受,青櫻的心也從那一刻開始慢慢變冷,直到他冤枉她的那一次,一向平和的青櫻選擇了斷髮,來結束他們之間的夫妻感情。
親情在某種程度上要比愛情更加深刻一些,因為親情在傳統觀念上和血緣脫不開關係,而兩個原本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卻升華成為了親情,那麼一定是因為彼此的距離很近。
而人與人之間的嫌隙就是因為距離太近所產生的,所以,當兩個人的感情從愛情變成親情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
親情可以無限包容,但愛情絕不能如此
當我們在自己的家庭裡,不管發怎樣的脾氣,不管說出多少傷人的話,不管我們身上有多少連我們自己都看不下去的缺點,但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始終都把我們當作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小孩。
因為我們是親人,我們走著這個世界上無論怎麼都割不斷的血緣關係,所以,哪怕我們有一百零八種缺點,也依舊可以「肆無忌憚」的在親情裡做最真實的自己。
可是這樣的方式在愛情裡卻行不通,雖然說愛情裡同樣需要包容,但沒有人願意無限地去包容一個原本就不是很親密,只不過是後來才逐漸親密的一個人。
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發展都有它自己的方式和框架,作用在一種事情上的方式不一定完全適應另外一件事情。
就像愛情和親情,你可以允許你的親人一如既往地不完美,但若是你的愛人始終都不曾有過任何好的改變,那麼曾經炙熱的愛情也會隨著毫無起色而變得冷漠。
人性本就是自私的,愛情也是如此。
明確愛情和親情的定義,才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掌握愛情
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從來都不是親情能夠定義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做不到百分之百地包容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所以,既然如此,倒不如就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就用愛情的專屬方式來好好經營彼此的感情。
愛情就和那杯豆漿一樣有著保質期,一旦過了時間限制,就會發現曾經輕而易舉就能夠撩撥心弦的事情,如今卻變得枯燥無味起來。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同一個處境下呆的時間久了,所以對於這件事情的敏感度自然也就降低了。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延長愛情的保質期。
例如培養共同愛好,例如可以把時間更多地投放在提升自我價值上,例如知道彼此不完美的地方然後試著包容,試著磨合。
兩個人在一起本就是一件極具緣分的事情,只有用心經營,正確看待彼此的關係,這樣才能夠讓彼此更好地掌握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