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及十二生肖,首先得要了解中國的農曆和幹支紀年法。相信各位寶寶,對於中國的農曆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關於中國的農曆。農曆日期往往會比公曆時間上大約要晚20天至50天。中國作為農耕文明的古老國家,早早就學會了觀察日月的運轉,採用月相的變化周期來計算每月的長度,根據數據統計,公元前1751年中國人已經計算出每年有365.25天,同時為配合農耕需要中國人的祖先在秦漢年間,根據地球繞太陽的位置變化,確立了春分,立春等二十四節氣,在公元前104年,正式把24節氣訂於曆法。
中國人習慣於春節來看生肖,農曆大年初一為下一年屬相,除夕為上一年屬相,也有少數人仍然採用立春作為生肖的分界線。歐洲人根據出生的月份看星座,而中國人則趨向於按照出生的農曆年月來談論各自生肖。以12種動物代表年份,稱為十二生肖。
中國從大約四五千年前的上古時期,就發明了天幹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10個符號為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符號為地支。公元85年,漢章帝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法,此紀年方法一直延續至今。具體方法就是把10個「天幹」符號與12個地支符號順序相配,把天幹中的一個字放在前面,後面配上「地支」中的一個字,如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每60年為一循環,周而復始。按照中國幹支紀年法,2017年為丁酉年,2018年為戊戌年,2019年按順為己亥年,那麼2020年是什麼年呢?大家可以來猜測一下。
那為何2017年丁酉年又變成了雞年,2018年戊戌年又被稱為狗年?這是根據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個排序而得出的結論。有關生肖起源,中國民間流傳有不同的典故,其中一個被中國民間普遍接受的十二生肖的由來是,一天有24個小時,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按每兩個小時一個時辰,將每天分為12個時辰,而這12個時辰按照動物的出沒時間和生活習慣,一是對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如夜間23:00至次日凌晨1:00,是子時是老鼠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所以老鼠排在生肖第1位,凌晨。1:00~3:00為丑時,這時農莊開始給牛為食夜草,牛的腸胃內有了食物後,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寒冷的能力,另外夜晚餵食後有利牛休息和消化吸收可促進生長。凌晨3:00~5:00為酉時,根據古書記載,人們常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此時的老虎最兇猛,最容易傷人。5:00~7:00為卯時,兔子們被帶著晨露的青草吸引而紛紛出窩。7:00~9:00回程時,此時天空容易起霧,猶如傳說中龍騰駕霧的景象。9:00~11:00為巳時蛇類開始出洞覓食。11:00~13:00為午時,這時動物大都躺下休息,唯有馬人在奔跑嘶鳴。13:00~15:00為未時,這個時辰又叫「羊出坡」,是牧羊好時光。15:00~17:00為申時,此時猴子啼叫最歡。17:00~19:00為酉時,太陽落山,雞開始回籠。19:00~21:00為戌時,農家準備休息,狗進入看家護院的警惕狀態。21:00~23:00沒亥時,豬正在熟睡,此時鼾聲最響亮,也是最長膘。的時段。
關於十二生肖,尤其令中國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的一則軼事。據說周恩來在留學德國期間,針對西方人關於中國生肖的疑惑,他是如此解答的: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寄託了中華民族祖先對後代的殷切期望,也體現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第1組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智慧加上勤奮是人類的生存之道,所以排在最前面,第2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第3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毅,蛇代表柔韌,第4組是馬和羊,馬代表勇往直前,楊代表溫和,第5組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而在沒有鐘錶的古代,每天定時雞鳴報時代表穩定,第6組狗和豬狗代表忠誠,豬代表隨和。
小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令人驚嘆,這段十二生肖兩兩相對的解釋,完美詮釋了中國自古以來倡導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調和。比如馬羊相配一馬當先朝前馳騁的時候,也要留意營造和諧的氛圍,猴子和雞相配,靈活多變的同時,要保持基本的穩定,狗與豬相配,忠誠,又不失隨和。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寶寶,也對我們中國的十二生肖有一定的了解。我們下一篇中國文化再相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