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存在是巧合嗎?它與地球間的距離,仿佛經過了精細計算!

2021-01-10 訴說科技

月球的存在是巧合嗎?它與地球間的距離,仿佛經過了精細計算!

自人類有機會進入外太空,第1個登陸的星球就是月球,它是一個神秘的存在,月球上存在太多的未解之謎。其中包括月球到太陽和地球間的距離,竟然能夠形成最完美的日全食。科學家一直搞不清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一切都像被精心計算好了一樣,令人捉摸不透。這些年對地球的了解,月球距地球大約有38萬公裡,只要有任何差距,都難以形成日全食。

太陽系中存在67顆衛星,在眾多的衛星中,只有月球才能形成日全食,這讓人不禁懷疑月球的真實身份,它顯得尤其特殊。提及地月距離,我們需了解的是兩顆星體間想要保持穩定的運行,就要維持安全的距離,科學家將這種安全距離叫做「洛希極限」。距離過近的話,較小的天體很容易被那個較大的天體撕碎,因為存在很大的引力,最終變成星環,土星環就是這樣形成的。月球的存在是巧合嗎?它與地球間的距離,仿佛經過了精細計算!

地月距離的重要性

每個星體間都有一定的引力,因為有引力的存在,所以很難形成穩定的系統,這種極限距離就是希爾球。月球在有邊界的距離範圍,與地球間保持著一種穩定的關係。不同的距離間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地月距離較近,地球自轉速度會變得更快,從而誘發火山爆發、地震等災害,如果過遠,地球軸距會發生傾斜,地球環境變得愈加糟糕,可能迎來小冰河時期,無數的生物走向滅絕。

無論距離過近還是過遠,對地球的影響都是相當大的,可見月球對地球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因為有月球引力,地球才四季分明。此外它還使地球的海洋出現潮汐,這種潮汐產生的摩擦力會使內部溫度隨之升高,融化熔巖,最終形成磁場,在這種磁場保護下,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夠安然無恙的生存下來。

月球的存在是巧合嗎?

從多方面都證明了地月距離對地球上的生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不管距離過近還是過遠,都可能會給地球帶來不堪設想的災難,甚至引發物種走向滅絕。看到這裡,你們還會覺得月球的存在只是一個巧合嗎?它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如果現在有一個高級文明能夠控制地月距離,就能輕易掌握地球的命運。

月球並非一開始就有的,它是某一天突然出現的,那有沒有可能地球曾經的多次物種大滅絕都與月球有著緊密的關聯呢?倘若事實真是如此,令人不免膽戰心驚,原來地月距離誘發的災難這麼可怕,再次刷新人類對月球的認知,你眼中的月球是怎樣的呢?對地球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嗎?可以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你知道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什麼是地球到月球間的距離理論上講,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指兩者間中心的距離,而且是可以測量的,但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衡量這個距離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過三角公式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月球的近地點和遠地點談到這個概念時,我們應該記住,在月球軌道的每一點上,我們的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原因是月球的軌道呈橢圓形。
  • 月球遠道而來,它才是真實版的《流浪地球》
    月面巖石樣本中還含有純鐵顆粒,但是純鐵在自然界中是無法存在的。只能推斷這些不鏽鐵經過了嚴格的脫硫脫磷工藝。月球放射性之謎。月球厚度為8英裡的表層具有較強的放射性,這些熱量是從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質發出的,可是這些放射性物質(鈾、鉈和鈽)是從哪裡來的?月球表面有許多地方覆蓋著一層玻璃狀的物質,這表明月球表面曾經被熾熱的火球燒灼過。月亮的磁場之謎。
  • 月球公轉與自轉完全同步,這不是巧合而是自然規律
    有人提出,月亮公轉與自轉完全一致,是一種巧合。時空通訊的結論:這一點也不是巧合,是地月系統長久引力磨合形成潮汐鎖定的結果。月亮生成之初,自轉肯定是大於公轉的。什麼時候就自轉與公轉同步了呢?我們地球上看起來就沒有轉動了,世世代代都是看著它那一樣一樣的面孔。
  • 地球一天24個小時,那麼月球上的一天又該怎麼計算?是多長時間呢
    那麼月球上的一天又該怎麼計算?是多長時間呢?月球上一天有多長時間?不同的星球地球和月球的時間計算也會有所差別!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已經成功的登頂了月球,未來對月球的探索,絕對會是突破性的進步,但是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中,大家是否對月球的時間計算很好奇?月球上的一天是多長時間?你要知道地球上一天是怎麼形成的?
  • 4個「巧合」讓地球擁有生命,科學家揭開生命密碼,真相併非巧合
    浩瀚的宇宙放眼望去,就好像是黑不見底的深淵,它充滿了無限可能,卻也安靜得可怕。人類猶如推開宇宙的大門,想要參加一場盛大的舞會,可是卻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來賓。難道人類真的是宇宙中最特別的存在嗎?難道宇宙中比地球上的沙子還要多的星球之中,真的就沒有一個出現了奇蹟嗎?當然,人類出現的時間也非常的短暫,我們也並不是非常發達的,作為科技剛剛萌芽的低等文明,我們將自己看做是獨一無二的還為時尚早。
  • 用以太風法計算月球引起地球潮汐
    地球同樣處在月球的以太風錐中,地球的相對月球的相對加速度狀態相當於自由落體,就是地球向月球自由落體。地球體積龐大,在距離月球近的位置和遠的位置比較大,所以在自由落體過程當中,整體是質心部分與以太風相對速度為零,距離近的就要超前一些,距離遠的就會滯後一些,形成潮和汐。
  • 月球上看地球是什麼感覺?為何有人會覺得很恐怖?你是怎樣的感覺
    月球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顆星球。它是地球的衛星。幾十億年以來,它一直陪伴在地球的身邊。人類很早就認識月亮了,知道它的運行規律。古代的文人把月亮比作玉盤、玉鉤、玉兔等等。總之,人們覺得的月亮是十分美麗的。要知道地球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直徑的3.7倍。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一定要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大。那麼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咱們可以通過計算視直徑的辦法來比較一下。什麼是視直徑呢?咱們以前也提到過,簡單講就是物體最寬的兩邊和我們眼睛之間的夾角。如果視直徑越大我們看到的物體也就越大。要計算兩者的視直徑,我們需要知道月球和地球的實際直徑大小和地球到月球之間的距離。
  • 地球到月球多少光年?
    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如果還要用光年來計算的話其實顯得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我們可以用太陽系中的天體來直觀感覺一下天體的距離。    根據地球和月球的位置不同,地球飛往月球的時間會有所不同。地球與月球最近的距離是363300千米,最遠是405500千米。
  • 從月球上看地球有多亮?比月球要亮70倍!那麼火星上看又有多亮?
    月球的直徑約3470千米,大約為地球直徑12740千米的1/3.67,月球的返照率約為7%,滿月的視星等大約為-12.6等!儘管它夜空中最明亮的天體,但它的亮度仍然不足以看書!二、在月球上看地球有多大,又有多亮?
  • 用數學幾何如何計算月地距離,月亮的體積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其實用天體幾何的知識就能測量出月地之間的距離,我們看月亮就和我們看地球上遠處的物體是一樣的,在地球上我們能通過角度以及比例計算出遠處物體真實的大小,我們同樣可以使用著個辦法計算出月亮的真實大小以及月地之間的距離。遠處物體在我們眼睛中形成的形象會有一個角直徑,就是我們的視線在物體形象上張開的角度。
  • 從地球上明明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為什麼還說它有自轉?
    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質量最大的衛星,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那為什麼還說它有自轉?為什麼從地球上永遠只看到月亮的一面月球其實是可以自轉的,只不過自轉的方式比較特殊而已,它是通過繞地球公轉來完成自轉的!什麼叫潮汐鎖定我們通常計算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萬有引力時,是將地球和月球當作兩個無限小的點,物理學上通常稱為質點,來計算的。但這種計算其實忽略了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
  • 月球上看太陽會動嗎?看地球會下山嗎?能看到星星嗎?
    太陽日:地球自轉一周後太陽在同一個位置時的時間,這個周期和地球的自轉周期並不一一對應,而是是要稍微晚那麼一點點,因為地球在軌道上有經過了大約1/366周,根據地球在軌道上不自覺的自轉一周時間計算,這個增加的時間為1/365×23時56分4秒,大約為3分56秒!
  • 科學家是怎麼計算一個恆星或一個星系離地球的距離的?
    圖註: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三重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α)A星,半人馬座阿爾法(α)B星和比鄰星,距離我們的距離大約40.7萬億公裡。宇宙浩瀚無比,為了方便計量星系間距離,天文學用光年來衡量星系間的距離。什麼是光年?光年是測量距離的一種方式。我們習慣於用英寸/英尺/英裡或釐米/米/公裡衡量空間距離,這取決於我們住在哪裡。
  • 月球十大罕見現象:竟存在四種太陰月
    月球雖然離我們很近,但是並不代表著我們對它十分了解。在月球上存在著很多奇特的現象,這些現象吸引著人們去研究和探索。   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的月份大致與月球完成一個相位周期所需要時間相當。考古學家根據挖掘出土的計時器推斷出,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根據月相來計算日期。但是,實際上月球存在著四種不同的太陰月(平均數)。
  • 月球、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影響
    本文主要是計算月球和太陽對地球表面的潮汐力的大小,以及廣闊海域的潮汐高度。前提條件:1、地球本身是完全剛性的球2、海水的分子間作用力忽略,不考慮液體張力3、月球、太陽看成質點4、非相對論01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如下圖,一個單位質量的物體在地球表面的P點,P到月球的距離為
  • 如果將盾牌座UY放到距離地球20光年的區域,我們能看到它嗎?
    盾牌座UY是目前科學家發現的最大的一顆恆星,它位於盾牌座的北端,處於天鵝座「大裂縫」的隱帶內部,距離地球大約5100光年。第二個是相對亮度,用目視星等來表示,這個亮度是地球上能夠觀測到的恆星亮度,其受到的影響因素就比較多,最主要的是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另外還有宇宙的空間環境、地球大氣層的通透性、光汙染等因素的影響。一個恆星的目視星等與其固有的絕對星等之間,有一個換算關係,即m=M-5*log(L0/L),其中m為目視星等,M為絕對星等,L0為10秒差距(32.6光年),L為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
  • 人類月球日|登月50餘載三大謎團仍待解:起源、磁場、地月距離
    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近到在月球表面留下人類的腳印。從仰望月球開始,人們便對其開展了持續研究,許多關於月球的特性都已被我們所掌握。然而,這個「近鄰」仍留有許多謎團,有待我們去探尋。月球是如何誕生的?它的年齡幾何?月球磁場為何消失?
  • 為何前蘇聯曾要炸掉月球?如果沒有月球人類會怎樣?
    之前人類探測到的月球上的水,是以水冰的形式存在,而這一次探測到的含水濃度達到了0.001%到0.004%之間。相當於每立方米的土壤中,存有滿滿一瓶易拉罐兒的水。這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先把登陸火星的事情放一放,畢竟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也要五千五百萬公裡,以人類現在的技術,至少需要八個多月才能單程的抵達火星。那直接殖民月球不香嗎?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然而,在測量更遠的距離時,天文學家們都用光年為單位,即光在真空中行經地球年一年的距離,一光年等於6.3239萬AU。因此,比鄰星遠在4.25光年外。(太陽系 圖片來自:豆瓣網)橢圓軌道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地球每365.25天——一年就會繞太陽旋轉一周。然而,地球的旋轉軌道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它的形狀更像是一個橢圓。
  • 「鵲橋」中繼星成功發射,它如何實現對月球背面的實時聯繫?
    而在5月21號,中國發射的這顆以「鵲橋」命名的月球中繼衛星,承載著這一美好寓意,發揮著同樣的作用。 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計劃將登陸月球背對地球一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它只能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這就意味著,在月球背面登陸的嫦娥四號與地球上的測控中心不僅相隔遙遠的地月距離,而且還要隔著月球球體進行通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