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這份政府工作報告,說新意迭出,真不是套話。
形式上就先聲奪人,二維碼首次登上報告首頁,不但能掃出報告全文,還跟著跳出H5頁面,對報告涉及的主要指標進行直觀解讀。總理在身體力行,實現他在去年兩會記者會上的承諾,「政務公開要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
報告聽下來,除了言出必行,踐諾絕不含糊,還有一「痛」一「爽」兩個突出感受:
——「痛」是本屆政府咬牙關、度難關,收穫的成績單極其「不容易」;
——「爽」,是給百姓奉送了沉甸甸、鮮活活的「大禮包」,全是實惠的乾貨,人們都能喜孜孜分享改革成果。
世界最關注中國的焦點之一,自然是經濟形勢。去年總理記者會,新華社記者問了一個尖銳問題:中國經濟一路下滑,會否擊穿6.5%這條線,影響自身全面發展甚至拖累世界經濟?當時總理說: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就不會「硬著陸」,最讓人過癮的一句話是——「我們要用減政府的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
一年之後,「痛」果不其然,「爽」也如期而至。
現在,總理用實實在在、「很不容易」的數字,再次結結實實地回答了記者之問:在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7年來最低,挑戰突發多發;國內結構性問題突出,風險隱患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GDP增速6.5%這條線不僅沒有擊穿,中國非但沒有拖累世界經濟,而且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這個成績,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還超過30%!
總理說了,經濟穩住「很不容易」,出現諸多向好更為難得。報告不玩虛的,一律用數據說話:城鎮登記失業率4.02%,多年最低,此處真應有掌聲啊,「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就業比較充分,十分不易」;工業企業利潤從上年負增長到年底增速達8.5%;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抓好「三去一降一補」,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煤炭產能超過2.9億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加上個體工商戶,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農村危房改造;出境遊超過1.2億人次……
總理不斷用「很不尋常」、「很不容易」、「十分不易」、「難得」這樣的字眼,聽著讓人頗為感慨。
那麼,用什麼戰勝「挑戰」與「壓力」?才能辦好「當前急需又利長遠」的大事?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宏觀調控,不搞「大水漫灌」強刺激,依靠改革創新穩增長。還推出了一批標誌性、支柱性改革舉措,比如「放、管、服」。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裡有一句醒目且堅定的表達,同時也是面對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政府要帶頭講誠信,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決不能「新官不理舊帳」。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放」、「管」、「活」是條明晰的邏輯線。是總理實踐當初承諾政府減自己的權,國務院及各部委忍受壯士斷腕的痛楚,帶頭「革自己的命」換來的。比如下面這段話看似平易,實則背後都有驚心之舉:在提前完成本屆政府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目標基礎上,去年又取消165項國務院部門及指定地方的審批項目。
習近平曾對深圳市民說:你們過得好,我就高興。這是人民代表的樸素表達。今天,百姓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就不斷收穫了能讓未來小日子過得更好的一連串驚喜。而李克強還親自在報告裡加上「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這份報告送出的民生「大禮包」,迅速被媒體敏感捕捉並推送: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30萬上調到50萬;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今年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提高博士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網速提速降費,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網際網路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總之,報告傳遞的,是政府「痛」下決心改革讓百姓「爽」的感覺,就衝這點,便值得點讚。
(責編:董曉偉、文松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