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庚子年多災多難?子虛烏有的天象謠言才是真災害

2021-01-09 中國科普網

網傳庚子年多災多難,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和銀面併到一條線擾亂地球引力場、磁場,導致地震、洪水頻發……「天道輪迴,今年是小輪迴的庚子年,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以及銀面併到了一條線上,讓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太陽風離子更猛烈地撲向地球,所以災害頻仍,未來幾個月是最高峰……」

最近,類似傳言甚囂塵上,「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在微博、朋友圈以及一些短視頻平臺頻刷存在感。看似「好心又科學」的提醒,到底有沒有道理?如何看待今年出現的氣象、地震等災害?科技日報記者邀請天文學專家和地震及防災減災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太陽狀態正常

木星、土星對地球影響可忽略不計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是我國為滿足空間天氣預警監測需要建立的,監測系統可以實時收集、處理數據並發布空間天氣現報、警報與預報,為我國衛星發射及科學研究部門提供觀測數據。

科技日報記者7月16日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網站首頁醒目位置看到,過去24小時空間天氣綜述為「太陽活動水平極低,沒有爆發C級以上耀斑。」「預計未來3天,太陽活動水平極低,爆發C級以上耀斑的可能性低;地磁活動平靜到微擾。」並未出現傳言中的異動。

「太陽是太陽系的主宰,能對地球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只能是太陽,土星、木星的影響微乎其微,來自銀河系的影響更是不值一提。」長期從事太陽物理研究的中科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林雋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太陽整體上處於一個非常穩定的階段,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約50億年裡也將保持這樣的狀態。

太陽在整體能量釋放平穩的基礎上,大約每11年會表現出明顯的磁場活動現象,具體表現就是表面會出現很多黑子,並伴隨有間歇性的能量突然釋放,被稱為太陽爆發。

「對於有人類活動的地球來說,太陽爆發導致的後果有時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比如短波無線電通信中斷、大型變電站設備燒毀、衛星運行異常等。」林雋指出,從長時間的統計結果來看,太陽磁活動與地球災害之間大致有負相關的關係,即太陽活動頻繁、表面上黑子很多、爆發激烈的時候,地球上一般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太陽活動不頻繁、表面上黑子很少甚至沒有黑子、明顯缺少爆發的時候,地球上的自然災害會明顯增加。

太陽自從前一個活動周結束之後的2007—2009年,就進入了罕見的不活動時期,原來預期從大約2012年開始的上一個活動周中,確實出現連續幾百天太陽表面上沒有黑子的狀態,這種狀態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現在。

「太陽帶著太陽系內的一眾成員,基本上一直都在銀河系所在的平面,也稱為銀面上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不存在併到一條線上、讓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的問題。」林雋說,地球自轉、公轉,以及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運動,都是這些天體經過幾十億年的相互作用、相互磨合之後達到的一種自然和諧狀態。其間偶爾會有些起伏波動,但至少在可以預見的近50億年內,不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認為,把兩種不相干的事實扯在一起,引出一個謬論,是一種典型的偽科普邏輯。

地震與天象沒有相關性

目前發生頻次在正常範圍內

在雲南省地震局,預報中心主任蘇有錦研究員聽明記者的來意,肯定地說:「地震成因主要是地球本身的結構和運動導致,地震發生和天象沒有相關性。只要地球在運動,就會一直有地震發生。」

蘇有錦介紹,全球7.0級以上的地震年均水平為18次左右,半年頻次為9次左右,今年1月至今,共發生6次,頻次略低於年均活動水平;同期,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19次,頻次雖然略高於年均活動水平,但仍在正常活動範圍內。「因此,從全球尺度和中國大陸地區來看,今年以來的地震發生情況保持在正常活動水平範圍內,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蘇有錦說。

在全球範圍內,平均每天都會發生一萬次左右的地震。「地震發生在時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勻性特徵,它在某個時段會相對頻繁一些,某個時段會相對少一些。」蘇有錦說,如今年7月12日,河北唐山發生5.1級地震,雲南綠春發生4.4級地震,四川若爾蓋發生4.2級地震,備受關注。「人們聚焦於地震是不是多了,但從長期觀測結果來看,基本也在這些地區地震發生情況的正常範圍內。」蘇有錦說,一般來說5級以下地震基本上不會產生破壞。

此外,近日一些所謂預測某時某地會發生地震的言論也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看到天空中有地震雲」,又或「誰家的動物出現了異常反應」……事實上,這些所謂的預兆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即便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已經長足進步,但依然做不到像預報天氣一樣提前預報地震發生。

「從積極防災的角度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科學合理選址,按抗震設防標準把房子建得結實,尤其是在多震區和地震易發區,還應做好防震減災知識宣傳,這才是科學、務實的做法。」蘇有錦強調。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趙漢斌

編輯:吳桐

終審:尹宏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焦點

  • 庚子年多災多難?揭秘那些子虛烏有的天象謠言
    網傳庚子年多災多難,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和銀面併到一條線擾亂地球引力場、磁場,導致地震、洪水頻發……「天道輪迴,今年是小輪迴的庚子年,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以及銀面併到了一條線上,讓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太陽風離子更猛烈地撲向地球,所以災害頻仍,未來幾個月是最高峰……」
  • 庚子年多災多難?2020年180年周期白元年?揭秘謠言
    網傳庚子年多災多難,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和銀面併到一條線擾亂地球引力場、磁場,導致地震、洪水頻發……「天道輪迴,今年是小輪迴的庚子年,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以及銀面併到了一條線上,讓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太陽風離子更猛烈地撲向地球,所以災害頻仍,未來幾個月是最高峰……」最近,類似傳言甚囂塵上,「地球引力場
  • 「庚子年多災多難」,不過是種錯誤歸因
    專欄 把災害歸咎於天象,不僅不科學,還可能妨礙防治災害的正途。 2020年剛過半程,卻已見證不少「歷史性時刻」。從澳洲森林大火到非洲蝗蟲入侵;從防治新冠疫情到抗擊南方洪災……一波接一波。
  • 「冬至日」發生「日環食」,是「庚子年災難日」?無稽之談!
    「12月21日,多災多難,這一天一定要安穩在家,不要出遠門,也不要有太多的戶外運動……」今年的12月21日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在網際網路上卻被一些人貼上「庚子年災難日」的標籤散播。對此,天文專家明確表示,這和2012年12月21日被說成是「世界末日」一樣,都是譁眾取寵,危言聳聽,純屬無稽之談。「庚子年災難日」的所謂「依據」是,從地球運行軌跡來看,「冬至日」這一天,黑夜最長,也最陰暗;從太空星際天象來看,「冬至日」這一天恰逢「日環食」,屬於「天狗吞日」的「兇相」。
  • 2020年大事件不斷是因「庚子多災」?別扯了
    把自然災害甚至是人為災難歸咎於天象,不僅不科學,還可能妨礙防治災害的正途。全文2034字,閱讀約需4分鐘 文/鄭永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編輯 孟然 校對 李立軍▲關於庚子年,網上存在不少「偽科普」。2020年雖剛過半程,但已見證了不少「歷史性時刻」。
  • 庚子年真的多災多難嗎?
    來源 | 人民論壇新媒體(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關於「庚子年」,你是否也聽過這樣的「傳說」60年一遇的庚子年,是災難之年每逢庚子,必有大亂……庚子鼠年,真有什麼特殊之處嗎?變局之下,你是否會相信預言?
  • 已經2021年了,你還在被這些謠言套路嗎?
    寒潮頻至、冰天雪地,冷得人都不想出門,但謠言卻不消停,在微信朋友圈裡興風作浪。上個月,一些傳言在網絡上興風作浪:心臟支架在美國已被淘汰、吃柚子會讓肌肉溶解、冬至日是「庚子年災難日」、全國物流將於1月中上旬停運、即食燕窩是滋補養顏「神器」……這些說法是真是假?事實究竟如何?
  • 冬至發生日環食是「庚子年災難日」?無稽之談!
    新華社天津12月8日電 「12月21日,多災多難,這一天一定要安穩在家,不要出遠門,也不要有太多的戶外運動……」今年的12月21日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在網際網路上卻被一些人貼上「庚子年災難日」的標籤散播。對此,天文專家明確表示,這和2012年12月21日被說成是「世界末日」一樣,都是譁眾取寵,危言聳聽,純屬無稽之談。
  • 2020年12月21日庚子年災難日?會發生「日環食」?
    新華社天津12月8日電 「12月21日,多災多難,這一天一定要安穩在家,不要出遠門,也不要有太多的戶外運動……」今年的12月21日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在網際網路上卻被一些人貼上「庚子年災難日」的標籤散播。對此,天文專家明確表示,這和2012年12月21日被說成是「世界末日」一樣,都是譁眾取寵,危言聳聽,純屬無稽之談。
  • 2020庚子年出現的奇異天象,12月21日的天象或更不尋常!
    現在2020年即將過完,我們的確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但是當人們一心二心盼望著災難趕快過去,盼望著人民生活恢復正常之際,關於12月21日的各種預測有熱鬧起來,甚至有人說12月21日才是更不尋常,更需要注意的日子。那麼,到底會怎樣呢?至此年尾之際,我們不妨對2020年出現的天象進行一番梳理和總結,看看這些說法是否已經應驗。
  • 2020年年底天文天象總結和來年展望
    作者:王啟儒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後期: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責任編輯:毛明遠伴隨著聖誕節的美好祝福,2020年也迎來了尾聲,在這一年裡發生過許許多多的天文奇觀,現在就讓我們通過本文一同回溯一下五大天文精彩瞬間吧~2020年五大精彩天文瞬間01
  • 罕見天象:庚子年冬至後會出什麼大事? 400年一遇的木土大合相,800年來最近的一次!
    今年的冬至12月21日,將上演一場罕見的天文景觀,木星與土星將在夜空中相合。2020年步入了「庚子年」多災的宿命,年中有橫貫亞洲的日環食帶,年末冬至時還有400百年一遇的「木土合相」的天文大觀。民間多流傳「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然而今年的冬至12月21日,將上演一場罕見的天文景觀,木星與土星將在夜空中相合。天文學家表示,這是800年來木星和土星最接近的一次,印度少年佔星師阿南德也聲稱,這種罕見天象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重大變化。
  • 庚子年開篇大預測
    2020年,庚子年。2020年要從新年1月1號開始算,而庚子年要等1月25號大年初一開始計算,並且「立春」(2月4號)才算正式的進入庚子年第一個月--戊寅月。所以這裡面會牽涉到很多屬豬還是屬鼠的問題,這個就是後話了。
  • 2020年十大謠言盤點:喝酒能預防新冠、糧食緊缺需搶購、庚子年是災...
    涉疫謠言之外,在2020年新冒出的謠言依舊不少,它們或危言聳聽,或誇大其詞。人不信不立,謠不治無安。值此年終歲尾之際,科技日報盤點出2020年十大謠言,為你擦亮雙眼、解疑釋惑。各種謠言也隨之而來,例如頻繁接受紅外線測溫儀檢測,會傷害視網膜。紅外線測溫儀真會損害身體健康嗎?真相: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紅外線測溫儀的工作原理是當人體的紅外熱輻射聚焦到檢測器上時,檢測器把輻射功率轉換為電信號。這個電信號在被補償環境溫度之後,以溫度為單位顯示出來。
  • 2020年,屬鼠,這是個多災多難的年份,那你知道鼠年的傳說嗎?
    鼠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歷史以來人們就對鼠年有著太多不好的見解,歷屆鼠年都會發生許多災難性事件,今年也不例外!從年頭的冠形病毒,到非洲蝗蟲爆發,再到世界各地的地震頻繁,直到現在國內洪撈災害,無一例外都在印證鼠年的種種傳說!
  • 炎炎夏日,7月謠言榜火熱出爐
    近日,南方持續降雨導致水位上漲,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受災,據此,有人表示,「今年是庚子年,更是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太陽風、離子流更猛烈地撲向地球,所以災害頻發……」還有人認為,「全球氣溫不平穩,北極地區溫度升高是導致我國南方暴雨不斷的直接原因」。除了關於暴雨成因的傳言,隨著氣溫的升高,一篇《體格越好的人,越容易中暑!》
  • 盤點12月網絡熱傳謠言|歲暮天寒 且將謠言「雪藏」
    「冬至日」發生「日環食」,是「庚子年災難日」?謠言套路:譁眾取寵真相:日月食純屬自然天象,沒有任何能量突發或轉換的過程,也從不牽扯任何自然災害事故。5.全國物流將於2021年1月7日前陸續停運?謠言套路:無中生有真相:2020年12月1日下午,深圳市稅務局對「房地產稅開徵」傳聞進行了緊急闢謠,稱網傳消息純屬謠言,對於蓄意編造、發布、傳播有關虛假信息、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將提請有關部門依法查處。
  • 2020年10月精彩天象輪番上演 「水逆」真會帶來厄運?
    據鄭捷解釋,當火星和地球分別位於太陽的兩側,且三者幾乎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我們把這一天象稱為「火星合日」。  而當火星和地球位於太陽的同一側(此時太陽和火星分別在地球兩側),且三者幾乎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我們把這一天象稱為「火星衝日」:「衝日」的時候,地球與火星相距較近,非常適合探測和觀賞火星。
  • 【科學闢謠】冬至日遭遇日環食 庚子年災難日將至?
    【科學闢謠】冬至日遭遇日環食 庚子年災難日將至?但是原本一個很普通的日子,卻被一些人貼上「庚子年災難日」的標籤,並在網際網路上散播開來,還真是弄得好多人心裡犯嘀咕。
  • 連山易之庚子年說「庚子大坎」
    隨著冬至的臨近,2019年將要結束,己亥的豬肉漲價也到達了尾聲。 2020年是庚子年,在連山易十二值符理論中,屬於破碎符,這並非一個吉祥符號,民間把庚子年稱之為「庚子大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