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至今已有十年歷史,飾品作為DOTA2內重要的遊戲元素,每年勇士令狀內的不朽飾品更令是無數玩家狂熱的根本。今天就以小弟愚見挑出部分今年勇士令狀的飾品妄自揣測下飾品作者的心血究竟有何來由,並且讓我們一起聊聊這些獨具特色的飾品背後的故事與淵源。如有不當之處或更好的想法,Roshan歡迎大家前來指正交流!
術士「魔裔守望者」——魔法與羊角惡魔
術士作為秘湮學院禁斷聖所的首席館長和館藏物主管,不知疲倦地追求著那些罕見的失落的禁忌捲軸。在為求得傳說學識的原典的過程中,他不顧安危進入那些未知且危險的場所。為此他逼迫自己學習魔法,最終成為了學院最強大的術士,後又以恐懼之木雕刻了一根法杖,並在其中注入了一個他從異界之獄俘獲的靈魂。
「魔裔守望者」以十分誇張厚重的彎羊角形象展現,而在介紹當中我也們也得知術士即使無法使惡魔服從也讓他們必須懼怕他從詩句當中湧出的鞭笞之鐐。由此我突然聯想羊角惡魔巴弗滅,巴弗滅作為基督教當中最為人們熟知羊頭惡魔,其名字來由一直頗有爭論。其中聲音頗大的一種說法是源於希臘的baphe與metis,意為「吸收知識」,在這裡恰好貼和術士追求傳說學識的原典而學習魔法的背景。這裡要插上一句冷知識,羊角惡魔的形象應該角為直角,角為山羊角形象而不是綿羊的彎角,因為綿羊象徵著上帝的真信徒。
巴弗滅的晚宴
1307年發生的中世紀最大的異端案,法蘭西聖堂騎士團被指控崇拜巴弗滅以及多達百餘種莫須有罪名,騎士團全員最終被處決,法蘭西國王腓力四世和教會藉此奪得了騎士團數額龐大的財產。聖殿騎士們在遭到迫害、拷問和審判的時候,其中不少人被迫承認自己崇拜的是一位長髯的神秘教主,而他的名字是巴弗滅(Baphomet)。我們在回來看看穿戴「魔裔守望者」後的術士恰好是一位長髯樞機主教的形象,而巴弗滅也有著代表"智慧"的意義。巴弗滅作為在西方流傳的惡魔中,最特殊的一個惡魔,他幾乎是所有惡魔的綜合體,甚至被世人稱為第二原罪。而第二原罪(The second deadly sins)正是嫉妒。而巴弗滅也被認為是中世紀黑魔術的傳播者,惡魔召喚儀式的主持人,有山羊的頭,額頭有五芒星,兩角之間有火把。有女性的胸部,腹部放置有赫爾墨斯的杖。
兩個聖殿騎士團成員被處以火刑,15世紀法國手繪圖
其實現今我們所熟知的羊頭惡魔形象出現距今不過200年,在1854年法國神秘學家(魔法師)Eliphas Levi受塔羅牌影響在Dogmas and Rituals of High Magic《高級魔法的教條和儀式》書中,插了一張手繪的羊頭惡魔的圖。這張圖就是大名鼎鼎的「曼德斯的巴弗滅」(The Baphomet of Mendes) ,並且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曼德斯的巴弗滅
我們熟知的魔鬼標誌倒五芒星所謂的「曼德斯的五芒星」其實並非罪惡的標誌,而是調和、救贖、和神的聯邦,只不過被後來Anton Lavey所成立的「撒旦教」簡化後用來當做該教的代表紋章才常常讓人誤解,認為是魔鬼的標誌,但大家仔細觀察術士頭部那塊閃閃發亮的地方也和倒五芒星頗為神似哈!
曼德斯的五芒星
噬魂鬼「邪喉之抑」——巫師的故事
德瓦克地下城中,關押著一個一心想要復仇的巫師,他正在密謀著如何逃跑。和他被關在同一間牢房的,是一個口齒不清的生物,一個名叫奈克斯的賊,它被邪惡議會施加了長命百歲的詛咒,來懲罰它的偷竊和欺騙的行徑。巫師將奈克斯作為犧牲品將自己的生命之力灌輸到它的軀殼裡,試圖以控制奈克斯製造暴露從而達到逃跑的目的,但巫師的如意算盤並未能實現,將他所有的意識抹除乾淨。由於其意識被一個鮮活生命的闖入刺激,奈克斯突然之間從它那瘋狂的夢魘中清醒了過來,並且按著腦海中那個虛無的聲音的唯一的指令行動:逃跑。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噬魂鬼正式誕生。
「邪喉之抑」以鋼鐵般極為誇張的口套面具形象再搭配凸顯囚徒身份的頸部鐐鎖展現,但巫師在死前才意識到並未能將口套在他的儀式中和自己與設備相結合。邪喉之抑的介紹英文原文當中巫師用了enchanter一詞,enchanter意為行妖術之人而詞根源於拉丁文incantāre,incantāre意為蠱惑欺騙。這也正好符合奈克斯的由來,巫師試圖將自己生命之力灌輸到奈克斯身上從而控制奈克斯製造混亂達到逃跑的目的。
巫師在現代作為一個貶義成分居多的詞彙,實際上在各國古代文化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巫師在社會當中都佔有相當高的地位。以我國為例:《山海經》內的「巫鹹國」便是一群右手操青蛇,左手執赤蛇居於女丑屍北的巫師組成。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父系氏族時代,巫鹹國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巫鹹國居民從不耕種狩獵卻衣食無憂。巫鹹國最為出名的人物就是秦人信仰的神祇巫鹹,相傳在華夏民族始祖黃帝在涿鹿之戰中,讓巫鹹為黃帝卜卦「果哉而有咎」。據《尚書》記載巫鹹,既是名醫又為商王戊輔佐。一作巫戊,卜辭稱鹹戊。他發明筮卜,為當時神權統治的代表人物,從太甲至太戊,中經七世,國勢漸衰。他與伊陟協力,整飾政事,治國有績,使商朝一度中興。《國語·楚語下》對於巫師的聰明才智更是讚揚到極致:「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月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張衡在《論衡》中說到:「煉成者方為巫,有通天驅役鬼神之能。」至此可見在我國古代巫師還是享有很高的地位的。
靈山十巫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方進入中古世紀,隨著歐洲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教會大分裂、英法百年戰爭、十四世紀大饑荒以及伴隨而來的黑死病,都導致作為當時西方唯一的意識形態「天主教神學」中的魔鬼說思想泛濫於世,每當天災人禍出現後人們便認為是邪惡力量在作祟。作為不信仰天主教的巫師們,自然遭到了人們的厭惡和憎恨。後肇始於1484年教皇英諾森八世所發布的《summis desiderantes affectibus》(最高的希望)諭令,以及Heinrich Kraemer與Johann Sprenger所撰寫的《Malleus Maleficarum》(女巫之錘)徹底先開了迫害巫師的巫師追獵運動。這等駭人聽聞的慘烈事件一直持續到1682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深覺這項活動的殘忍,於是開始要求宗教法庭限制巫術審訊,接著,歐洲各國也逐漸開始禁止巫術審訊,隨後,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影響下,陷入極端狂熱的人們逐漸恢復理智,才使得獵巫運動漸漸消散於風中。
美杜莎「海蟒之命」——美杜莎與她的至親慘案
美杜莎作為古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戈耳貢三姐妹之一,其父為原始海神百怪之父福耳庫斯(代表海之憤怒),母為刻託(半蛇半魚之身,大海中危險叵測的化身又為未知陸地與詭異生物的象徵)。再結合海蟒之命的介紹「每發動一次她先祖的力量,美杜莎就離她放棄——但願還未忘記——的道路又遠了一分」此處就不難理解海蟒之命雙蛇尾的造型了。
細究由神話元素為模板的英雄美杜莎,先讓我們看看遊戲內的背景故事:作為在蛇髮女妖三姐妹中年紀最小,也是海洋女神的女兒中最為可人的尤物——因為只有她跟姐妹們不一樣,她是凡人。這反而救了她的命,那一天,一群蒙面之徒侵入了蛇髮女妖居住的領域,將她兩個不朽之身的姐姐從家裡拖走,對她們的美貌還是淚水都無動於衷。其中一個入侵者也抓住了美杜莎,但是厭惡地看了一眼後就推向了一旁:「這女的散發著凡胎的臭味。我們可不要。」美杜莎受盡了凌辱,滿腔憤懣地逃向了母親所在的神廟,在女神面前哭訴自己的遭遇。「您拒絕賜予我永生—因此我乞求您,賜予我力量!有了力量我就可以去拯救姐姐們,為受到的不公復仇!」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女神接受了她女兒的請求,美杜莎無與倫比的嬌美相貌變成了象徵著可怕力量的臉孔。
義大利國寶:美杜莎胸像雕塑
古風時期的古希臘造型藝術當中,美杜莎皆為吐舌露齒,頭長毒蛇,面目猙獰的形象,但在古典時期詩人品達在《皮託凱歌第十二首》當中稱讚美杜莎的面貌為「好臉頰的」卻從未出現過美杜莎以蛇身形象示人的記錄。而在羅馬時期奧維德所創作的「神話詞典」《變形記》當中所述,美杜莎原為一名貌美的女子,卻被海神涅普頓(希臘神話海神波塞冬)在密涅瓦(希臘神話雅典娜)神廟中所強暴,這種極具羞辱的做法使得密涅瓦一怒之下將美杜莎的頭髮變成可憎的毒蛇。希臘神話當中記載美杜莎,也是一位及其美麗的女子,使得海神波塞冬受到誘惑後為了躲避海後安菲屈蒂的嫉妒,在雅典娜神殿當中與美杜莎偷情。此舉無疑惹怒了雅典娜,雅典狂怒之下將戈爾貢三姐妹都變成妖怪。她們全身長滿金色的鱗片,背上長著鷹的翅膀,美杜莎的背上長著天鵝的翅膀,滿頭秀髮變成了毒蛇,但仍難掩她的美麗。
哈德良神廟內的美杜莎雕刻
關於美杜莎最早的文字記載出自赫西奧德的長詩《神譜》,神譜當中描述了美杜莎的雙親和她另外的兩姐妹斯忒諾和歐律阿勒。大名鼎鼎的戈爾貢三姐妹當中,唯獨美杜莎以肉體凡胎的妖怪之身存世,而她的二位姐姐「力量之女」斯忒諾和「飛翔之女」歐律阿勒卻皆為魔身擁有不死之力。其實美杜莎還有其它的兄弟姐妹:格賴埃三姐妹「刻毒」佩佛瑞多、「暴戾」厄倪俄意、「恐怖」得諾;看守金蘋果的「百頭巨龍」拉冬;大名鼎鼎的鳥首人身「海妖」塞壬;吞食水手的「海妖」斯庫拉;金蘋果園看守仙女赫斯珀裡得斯三姐妹「光輝」埃格勒、「紅霞」厄律提婭」、「黃昏」赫斯珀剌瑞託薩。而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格賴埃三姐妹,在大英雄珀爾修斯斬首美杜莎的故事當中共享眼和牙齒的格賴埃三姐妹出賣了戈爾貢三姐妹的地址,使得睡夢中的美杜莎被珀爾修斯割下了頭顱。正打算離開的珀爾修斯,也因美杜莎頭顱被割下後美杜莎的兩位姐姐所追殺。而在遊戲內的背景故事當中,美杜莎搖身一變為姐妹情深試圖拯救二位姐姐的小妹妹。
魯本斯:美杜莎之頭
美杜莎的母親刻託也死於珀爾修斯之手,只因為衣索比亞國王克甫斯的女兒安德洛墨達過於美麗,被自己母親卡西奧佩亞吹噓比海仙女們更漂亮,惹怒海仙女指派刻託和大水去摧毀整個衣索比亞。珀爾修斯為了拯救安德洛墨達拿著殺死美杜莎的利劍,用利劍插入刻託的背部將其擊殺。最終先後手刃母女二位的大英雄珀爾修斯,依靠美杜莎和母親刻託的慘死成就了他傳唱不休的英雄事跡,害!神話故事也是如此讓人唏噓啊。
刻託
光之守衛「通天」——日珥和錫杖
TI10勇士令狀剛剛推出的時候,當瀏覽到不朽一裡的「通天」我第一反應?光法怎麼越來越像唐三藏了?「通天」的造型應該是以錫杖為基礎來設計的。「通天」的雙圓環拱衛一直轉動的象徵光之力量的圓球,恰好符合了象徵無盡千陽之輝的光之守衛。
「通天」的英文名為Prominence,意味突出;突出物;卓越。而Prominence的複數prominences又為天文學當中日珥。什麼是日珥呢?在日全食時,太陽的周圍鑲著一個紅色的環圈,上面跳動著鮮紅的火舌,這種火舌狀物體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陽的色球層上產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活動,其中爆發型日珥和光之守衛的致盲之光極為相似,都是瞬間向周遭彌散開來,在我看來這也是飾品作者將光法的致盲之光的圖標替換的原因。
圖為2012年8月31日,sdo拍攝下的太陽爆發日珥照片.
再讓我們談談錫杖,作為禪門裡的法器——比丘十八物之一的錫杖。梵名khakkara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其由錫、木柄、錞三部分組成,杖頭附有大環大環,下懸著數個小環搖動時,「錫錫」作響。永嘉玄覺禪師在《證道歌》中相關錫杖的描述:「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解虎錫」是指北齊僧稠禪師到懷州西王屋山修禪時,二虎相爭吼嘯之聲響震巖穴,用錫杖便止息兩隻老虎的爭鬥。讀到此處,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技能致盲之光的致盲效果和用錫杖止鬥極為相像呢?另外錫杖可「彰顯聖智」因此錫杖又名智杖,在飾品背景描述當中,恰好為「有些儀式過於古老,都不能稱之為儀式,過於基礎,以至於凡人的思維無法領會。只有在永恆之人的內在動作裡,宇宙的圖樣才能被稍加觀測,偶爾還能被理解。」至此正好也呼應了光之守衛作為四大基本力之一併非凡體的形象。
我國國寶: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