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在順境中從容淡定、在逆境中奮進崛起,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因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涵養和強大底蘊,如今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魂靈,力量的源泉。傳統文化包含眾多,比如說,臉譜、皮影、俗語,順口溜等等,尤其是順口溜常被人們津津樂道。
順口溜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順口溜在農村十分盛行,農忙農閒時,工作吃飯時,都會來上一兩句,比如說在酒桌上常說的「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這種表達的方式簡潔形象,卻又恰到好處。之所以被人們津津樂道,除了能表達出意思外,最大特色是「押韻」。這樣人們聽起來就悅耳和諧,念起來才順口易記。可謂是又地道又接地氣,今天老農就為大家分享農村比較流行的「四大順口溜」,你聽過嗎?
四大直:木匠尺,瓦匠線,站立線杆,鵰翎箭
之前在農村,木匠的地位還是蠻高的,因為在那個科技機械化不發達的年代,無論是桌椅門窗,還是椽、柱、梁、枋樣樣都離不開木匠,而對於木匠來說,似乎就沒有廢料,一塊或長或斷,或粗或細,或直或彎的木頭,在他們手裡都能製作成家具。老話說的好「一米角尺量天地」,沒有一把好尺子是不行的,因此木匠的尺子不僅直,而且精度十分準確。而對於瓦匠來說,墨斗線是離不開的,處處都能用到,就如老話說的「丈餘墨線彈古今」。
四大彎:轆轤把,豆芽菜,老頭鬍子,水菸袋。
許多人或許不清楚轆轤把是什麼,轆轤是一種起重工具,通常安在井上汲水用,在古代沒有自來水,為了取水方面,都會在井口按上轆轤把。轆轤有三隻腳,三點構成平面。據悉轆轤已經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它還被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灌溉上。豆芽菜不用說,生長階段到成熟都是彎的。老頭鬍子由於不修剪,長了自然要彎曲。
四大舒服:穿大鞋,放大屁,脫光腳丫,走沙地
我們平時都有這個習慣,買的小鞋子,號碼小的話,穿上特別不舒服,加上腳因長期重複性運動,腳還會因為充血而變大,說白了就是熱脹冷縮的原理!放屁是日常生活中最正常不過的事,也說明身體健康,只不過在不一樣的場合有點尷尬而已,但長而不斷的話,那就要檢查身體了。
四大難受;穿小鞋、腳打泡、睡溼褥子、水憋氣
就如上面說的,穿大鞋舒服,而穿小鞋自然不舒服了,穿了比自己腳小一號的鞋,不僅會感覺到腳擠得慌,時間久了,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腳掌發麻,這是因為鞋子太小,腳趾無法靈活的活動,導致血流不通而導致了。至於溼褥子,不用多說,哪怕褥子上有點潮氣就會感覺背上不舒服。
以上這四大俗語,真真句句地道,句句接地氣,在長知識的同時也讓人感嘆「民間智慧無窮」,那麼你所在的地方有哪四大順口溜呢?不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