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 2021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10.65億噸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於蒙蒙

12月21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2021年中國和全國鋼鐵需求預測成果研究報告》(簡稱《報告》)預測,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為10.50億噸,同比增長5.4%,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2021年我國粗鋼產量為10.65億噸,同比增長1.4%。同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還發布了《鋼鐵企業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報告》,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首鋼集團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河鋼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鋼企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為A+(極強)。

產量需求將雙雙創新高

《報告》預計2020年我國鋼材消費量為9.81億噸,同比增長9.6%,創歷史新高;預測2021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9.91億噸,同比增長1.0%。

「2020年我國鋼材消費量同比增加近1億噸,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說明國家通過投資拉動需求的效果顯著」,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這種情況歷史上只在2009年出現過。2008年,世界爆發金融危機,在投資驅動下,2009年我國鋼材消費量同比增加1億噸。

《報告》認為,2020年,在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一系列促投資、穩增長政策作用下,「兩新一重」領域建設發力,我國建築、機械、能源等主要下遊行業鋼材消費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帶動我國鋼材整體消費量較快增長。其中,建築行業2020年預計鋼材消費量達到5.74億噸,同比增長13.4%,是我國鋼材消費量創歷史新高的主要推動力;機械行業2020年預計鋼材消費量達到1.58億噸,同比增長2.1%,是用鋼第二大戶;汽車行業2020年預計鋼材消費量達到5300萬噸,同比下降0.9%,是用鋼第三大戶。

「2021年,我國經濟和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建築、機械、汽車、能源、家電、鐵道、貨櫃、五金製品、鋼木家具等行業鋼材需求均將小幅增長,但造船行業鋼材需求仍延續下降態勢,預測2021年我國鋼材需求總量小幅增長。」李新創表示。

根據鋼材消費量和鋼材、鋼坯淨出口分析,《報告》預計2020年和2021年我國粗鋼產量分別為10.50億噸和10.6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5.4%和1.4%。根據粗鋼產量測算,同時考慮廢鋼使用量增加等因素,預計2020年我國生鐵產量為8.84億噸左右,同比增長9.2%;預測2021年我國生鐵產量為8.73億噸,同比下降1.2%。

此外,《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鋼材消費量為17.47億噸,同比下降2.5%;2021年全球鋼材需求量為18.33億噸,同比增長4.9%。

中國寶武綜合競爭力繼續領跑

同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還發布了《鋼鐵企業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報告》。李新創表示,從本年度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將在1.0版本的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序和2.0版本的鋼鐵企業競爭力評級基礎上,開展3.0版本的鋼鐵企業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

據悉,本次參與鋼鐵企業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的對象包括大多數的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還吸納了部分其他鋼鐵企業,共有141家鋼鐵企業進入本次評估範圍,合計粗鋼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89%。

經過評估,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首鋼集團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鋼企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為A+(極強);江西方大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新餘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35家鋼企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為A(特強);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鋼企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為B+(優強)。

李新創表示,按照「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選取規模、盈利、效率、環境、創新、市場等12項指標,將本年度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評估為A+(極強)的15家鋼鐵企業與韓國浦項、日本制鐵、JFE、安塞樂米塔爾等世界鋼鐵強企進行對比分析。綜合研判,中國寶武集團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為全球鋼鐵業之首,達到世界超一流;首鋼集團、中信泰富特鋼、沙鋼集團、河鋼集團、鞍鋼集團、山鋼集團、華菱鋼鐵集團、南鋼集團的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達到世界一流;柳鋼集團、建龍重工、德龍鋼鐵、日照鋼鐵、新興鑄管、青山控股集團的發展質量(暨綜合競爭力)達到世界準一流。

相關焦點

  • 沈文榮:把握得當,2021年整體效益將好於2020年
    《中國冶金報》沙鋼採訪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並存,在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尋常。中國鋼鐵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交出了出色答卷:2020年前11個月,粗鋼產量同比增長5.5%,為國民經濟實現正增長做出重大貢獻。
  • 2021年國內鋼鐵行業機遇大於風險 行業整體突圍仍在路上
    2021年鋼鐵行業需求仍有較大可期待性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發布的最新鋼鐵PMI數據顯示,2021年鋼鐵PMI預計將回歸擴張區間,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等分項指標都有望保持上升趨勢。王建中認為,綜合來看,未來全行業仍需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動態平衡。
  • 2020年糧食行業市場運行情況回顧及2021年糧食產量及價格走勢預測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上海、安徽、吉林、遼寧糧食減產,其中,遼寧糧食減產最多達91萬噸。7、糧食進口增加近幾年,我國糧食出口持續增加,2019年糧食出口434萬噸,同比增長18.7%。出口金額24.13億美元,同比增長10.3%。2020年受疫情,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我國糧食出口有所減少。2020年1-11月,我國糧食出口334萬噸,同比減少15.6%。
  • 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會有多少?——新一年中國鋼材市場形勢展望之二
    2020年中國鋼鐵及鋼材總量需求旺盛。預計全年粗鋼總量需求超過10.3億噸,增長3%以上。旺盛的總量需求,自然會拉動全國鋼鐵及鋼材產量繼續增長。據初步測算,2020年全國粗鋼產量將會跨過10億噸關口,比上年增長4%左右,依然不會出現減量。新一年內全國鋼鐵及鋼材產量繼續增長,不僅因為需求拉動,還在於近些年來鋼鐵行業進行了巨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了不少鋼鐵及鋼材先進產能。
  •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53倍
    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 冶金行業水系統存在大量綠色化改造空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重點任務,因此鋼鐵行業節能低碳發展之路將進一步提速。」1月8日,2021冶金行業水系統精細化節能技術論壇在上海召開,中國節能協會冶金工業節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做出上述判斷。
  • 今日能源看點: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
    1、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1月7日,國家電網公示了2021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共涉及52個集中式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1587.44445MW,涵蓋河北、山西、浙江、安徽、江西、山東、四川、甘肅、青海、寧夏10個省份。
  • 工業和信息化部解讀《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的五年,也是石化和化學工業加快轉型升級、我國由石化工業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規劃是行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編制出臺《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十三五」時期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對於石化和化學工業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2020年中國白酒行業運行情況回顧及2021年發展前景預測
    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618.36萬千升,同比下降10.26%。據《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預測,至「十三五」末,白酒行業預計完成產量750萬千升,同比「十二五」末下降43.0%。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顯示,2020年11月全國白酒產量為73.5萬千升,同比下降6.8%。
  • 2018年中國鋼材市場回顧及2019年市場展望
    2、鋼鐵產量呈下降態勢,供給端壓力有所減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份,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含重複材)產量分別為6320萬噸、7612萬噸和9365萬噸,分別同比增長9.4%、8.2%和9.1%,增速分別比11月份回落0.5、2.6和2.2個百分點;日產粗鋼245.55萬噸,環比減少13.19萬噸,下降5.1%,連續三個月下降。
  • 2018年全年全國鋼材產量超11億噸 累計增長8.5%
    2018年12月中國鋼材進口量為100.6萬噸,同比下降16.2%。在進口金額方面,2018年1-4季度中國鋼材進口金額波動幅度不大,呈震蕩下行;2018年12月中國鋼材進口金額為1220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8.1%。
  • 鐵合金一周漲超10%,原因是……
    鐵合金一周漲超10%,原因是…… 2021-01-10 0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統計局長:65年中國創造世界經濟史上「奇蹟」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城鎮化水平低,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65年來,我國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並正向服務業主導型經濟轉變。1952年,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51.0%、20.9%、28.2%。在優先發展工業戰略帶動下,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迅速提高。
  • 1960年至1978年世界石油工業發生了什麼
    從成立之初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歐佩克主要致力於從「石油七姐妹」手中奪得對石油市場的控制權,1974年取得成功。  2  主要產油國石油工業國有化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世界主要產油國(主要是歐佩克成員國)形成了石油工業收歸國有化浪潮。
  • 鎮江工業「第一」市,曾在87年「撤縣」,GDP達1121.99億
    該市經濟發展的非常不錯,在2019年內,實現了4127.32億的GDP,比2018年內增長了5.8%,而該市內的人均GDP在12.89萬,這樣的成績非常令人羨慕了。該市這樣的成績與管轄下的地區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該市轄區下有3個縣級市,各個都有著不錯的成績,但是其中在工業方面發展的最好的就是丹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