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又翻到公曆2007年4月5日,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告別」、「追思」又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
但,比「清明節追思文化名人」更沉重的……也許是,這些大師已逝,而今日中國為何出不了大師?
誠然,文化上的成就,總可以隨著某個天才的誕生而再現,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民族並不在乎這一剎那的空白。但是,思想的獨立,靈魂的真實,卻是一刻都不能遠離。這個社會需要智者的守護,他們以常人不具備的智慧維持我們這個民族靈魂的延續,對他們的回顧是對其精神的致敬。那些曾經影響過我們的文化名人們,還有多少遺存在我們心裡?這裡盤點的文化名人,有05年的,也有一些是06年度的,還有些是縫「十」的周年的紀念日,掛一漏萬之處,請網友指正。
( 註:個別文化名人也許還不算大師,但是我們渴望大師的出現,在這裡一併寄予我們的追思)
馬季 (2006年12月20日逝世,終年72歲)
2006年12月20日上午,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因心臟病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終年72歲。
陳逸飛逝世兩周年紀念日 (2005年4月9日)
陳逸飛一生忙碌,直到離開世界的那一刻,都沒放下手裡的工作。這位華人油畫界身價最高的畫家在繪畫、服裝和電影等領域,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對藝術執著追求,成為對陳逸飛最突出的評價。
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紀念日(1987年年4月11日)
今年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10周年的日子。在李銀河的眼裡,王小波是「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家,一個頑童、騎士,一個崇尚理性、自由和富於奇思異想的人。」「之前有個朋友去了雲南,拍回的照片和小波《黃金時代》裡所描述的一模一樣,那樣的小山、那樣的小河。」正是這樣的緣起,李銀河也想親眼去看看丈夫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啟功 (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逝世,享年93歲)
很難想像啟功這位享年93歲的老翁生前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還兼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多重身份與多方成就是啟功最為人欽佩與稱道之處,然而作為一位世紀老人,他的傳奇一生與樂觀豁達都遠比這些頭銜與光環更值得人們紀念和緬懷。
巴金(2005年10月17日19時06分在上海逝世)
對於巴金來說,看著愛人和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故去,是難言的孤寂。於是他說:「長壽是一種懲罰。」2005年10月17日,101歲的巴金在上海逝世,走的時候安靜無言。替他說話的,是他在漫長的艱難歲月中,留下的900多萬文字。《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寒夜》、《隨想錄》……
在巴金離去後,中國文壇出現了大師空缺的格局。
曹禺: (1996年12月13日逝世)
2006年12月13日是戲劇大師曹禺逝世10周年紀念日。曹禺先生寫戲極其嚴格,一個細節,一句臺詞,甚至一個字,也要反反覆覆仔細推敲,真可謂嘔心瀝血。他的《雷雨》構思了五年才落筆。因此,他的戲,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先生總痛悔自己不夠勤奮,浪費了大好的歲月。而其實他這一輩子從沒有停止過創作。即使生病住院,仍不停地構思,不停地撰寫,又不停地撕掉,他對自己十分苛求。永遠不能對自己滿意,總為自己沒能多留下一些作品給他的讀者與觀眾而遺憾。 詳細閱讀:今日紀念戲劇大師曹禺逝世10周年(圖)
司徒慧敏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日(1987年4月4日)
2007年4月4日,是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逝世20周年的紀念日。1987年4月4日,司徒慧敏(1910~1987)在北京逝世。他曾拍攝中國首部彩色紀錄片。
高秀敏 (2005年8月18日逝世)
2005年8月18日,著名演員高秀敏因突發性心臟病在長春的家中病逝,享年46歲。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在電視上聽到她響亮的大嗓門,依然可以看到她的精彩演出,一出又一出,從啟幕到謝幕,誠如她的出生與離去。只可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啟幕與謝幕。於是,我們懂得了遺憾,學會了珍惜和懷念。
(來源: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