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追思八大文化名人

2021-01-09 經濟觀察網

日曆又翻到公曆2007年4月5日,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告別」、「追思」又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

但,比「清明節追思文化名人」更沉重的……也許是,這些大師已逝,而今日中國為何出不了大師?

誠然,文化上的成就,總可以隨著某個天才的誕生而再現,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民族並不在乎這一剎那的空白。但是,思想的獨立,靈魂的真實,卻是一刻都不能遠離。這個社會需要智者的守護,他們以常人不具備的智慧維持我們這個民族靈魂的延續,對他們的回顧是對其精神的致敬。那些曾經影響過我們的文化名人們,還有多少遺存在我們心裡?這裡盤點的文化名人,有05年的,也有一些是06年度的,還有些是縫「十」的周年的紀念日,掛一漏萬之處,請網友指正。

( 註:個別文化名人也許還不算大師,但是我們渴望大師的出現,在這裡一併寄予我們的追思)      

馬季 (2006年12月20日逝世,終年72歲)

2006年12月20日上午,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因心臟病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終年72歲。

陳逸飛逝世兩周年紀念日 (2005年4月9日)

陳逸飛一生忙碌,直到離開世界的那一刻,都沒放下手裡的工作。這位華人油畫界身價最高的畫家在繪畫、服裝和電影等領域,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對藝術執著追求,成為對陳逸飛最突出的評價。

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紀念日(1987年年4月11日)

今年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10周年的日子。在李銀河的眼裡,王小波是「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家,一個頑童、騎士,一個崇尚理性、自由和富於奇思異想的人。」「之前有個朋友去了雲南,拍回的照片和小波《黃金時代》裡所描述的一模一樣,那樣的小山、那樣的小河。」正是這樣的緣起,李銀河也想親眼去看看丈夫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啟功 (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逝世,享年93歲)

很難想像啟功這位享年93歲的老翁生前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還兼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多重身份與多方成就是啟功最為人欽佩與稱道之處,然而作為一位世紀老人,他的傳奇一生與樂觀豁達都遠比這些頭銜與光環更值得人們紀念和緬懷。

巴金(2005年10月17日19時06分在上海逝世)

對於巴金來說,看著愛人和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故去,是難言的孤寂。於是他說:「長壽是一種懲罰。」2005年10月17日,101歲的巴金在上海逝世,走的時候安靜無言。替他說話的,是他在漫長的艱難歲月中,留下的900多萬文字。《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寒夜》、《隨想錄》……   

在巴金離去後,中國文壇出現了大師空缺的格局。 

曹禺: (1996年12月13日逝世)

2006年12月13日是戲劇大師曹禺逝世10周年紀念日。曹禺先生寫戲極其嚴格,一個細節,一句臺詞,甚至一個字,也要反反覆覆仔細推敲,真可謂嘔心瀝血。他的《雷雨》構思了五年才落筆。因此,他的戲,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先生總痛悔自己不夠勤奮,浪費了大好的歲月。而其實他這一輩子從沒有停止過創作。即使生病住院,仍不停地構思,不停地撰寫,又不停地撕掉,他對自己十分苛求。永遠不能對自己滿意,總為自己沒能多留下一些作品給他的讀者與觀眾而遺憾。 詳細閱讀:今日紀念戲劇大師曹禺逝世10周年(圖)   

司徒慧敏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日(1987年4月4日)

2007年4月4日,是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逝世20周年的紀念日。1987年4月4日,司徒慧敏(1910~1987)在北京逝世。他曾拍攝中國首部彩色紀錄片。 

高秀敏 (2005年8月18日逝世)

2005年8月18日,著名演員高秀敏因突發性心臟病在長春的家中病逝,享年46歲。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在電視上聽到她響亮的大嗓門,依然可以看到她的精彩演出,一出又一出,從啟幕到謝幕,誠如她的出生與離去。只可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啟幕與謝幕。於是,我們懂得了遺憾,學會了珍惜和懷念。

(來源:國際在線)

相關焦點

  • 清明節老華僑上香鞠躬追思逝者(圖)
    而對於千裡之外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許多人無法在清明節回鄉掃墓。清明節追思故人、懷念桑梓的氣氛是否會因此而變淡呢?  老僑上香鞠躬追思逝者  在英國,由於大部分華僑華人先祖的墓碑都還在國內,不少華僑華人若是清明節不返鄉就無法去實地掃墓祭祖。
  • 馬上又是清明節了,有關清明節的起源、禮制和禁忌,你知道嗎?
    又是一年清明節!這個有著數千年歷史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早在2006年就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自古就是緬懷和寄託衷思、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節日,有著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節日。
  • 不負韶華,在奮進中追思先烈
    又是一年清明至,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每到清明節,我們便踏青覓趣,在桃紅柳綠中感受春意盎然。  清明,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行孝盡哀,祭之以禮,清明時節最讓人思念祖先,思念故去的親人,正基於此,「清明祭掃各紛然」表達著我們的心緒,「路上行人慾斷魂」寄寓著我們的哀思,「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則詮釋著我們的情懷。《朱子家訓》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 清明節不能說快樂說什麼 臨沂網友趕緊來看看為啥
    臨沂人在節日的時候總喜歡送上一句祝福,說句節日快樂,但是清明節卻不能說,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清明快樂並沒有過錯。看看大家去掃墓,特別是宗族掃墓,不知有多少人是在談笑風生呀?掃墓完畢,在一起聚會就餐,難道說不快樂嗎?
  • 市殯儀館舉辦公益代祭傳遞市民追思心聲
    ■昨日,市殯儀館舉辦公益代祭傳遞市民追思心聲 本報記者 王子璽 攝4月4日上午,東莞市殯儀館安靜而肅穆,沒有了往年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市殯儀館中心廣場上,三十餘位工作人員統一著裝,肅穆而立。由市民政局主辦的2020年清明公益代祭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
  • 清明節有哪些忌諱,你知道嗎其中這三件事不要做
    清明節有哪些忌諱,你知道嗎其中這三件事不要做時間:2020-04-04 18: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有哪些忌諱,你知道嗎其中這三件事不要做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重大春祭日,各地的風俗習慣可能有些許差異,但掃墓祭祖和踏青卻是這個節日最基礎的主題。
  • 「民以食為天」,漫談為何說八大菜系詮釋了中國飲食文化?
    引言素有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自古就帶著一股烹飪的香氣,飲食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凡響的。不管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都在飲食中展現,而一道道菜名帶來非比尋常的意義,有的是典故,有的是歷史人物,而從古到今的八大菜系成為我國飲食文化的中流砥柱。
  • 清明節將至,合肥人如何祭掃?官方發布來了!
    開展視頻共祭活動代表家屬向墓區內所有逝者敬獻鮮花……今年的清明節即將來臨,同時上線「居家祭祀禮儀」微視頻,手把手指導市民開展居家祭祀活動,倡導以家庭追思會的形式開展綠色文明祭祀。居家祭祀市民政局結合本地習俗,組織製作了《居家文明禮儀祭祀視頻》,您可以居家對逝去的親人進行祭祀和追思。視頻中祭祀物品僅供參考,請自行配備。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清明節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人在飲食方面對神靈和祖先的態度和做法,也只不過是把人世間的飲食文化延伸到另外一個神秘莫測的世界而已。達斡爾族除夕夜小編帶大家談談節日祭祀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節日,祭祀的祖先中有輩分:離自己比較近的,也有家族性的遠祖。
  •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品讀唐代杜牧《清明》,了解清明節
    【了解清明節】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清明節不說快樂說什麼 臨沂人知道為什麼不能說快樂嗎
    過節日大家都會發節日祝福,或者當面說一聲什麼節快樂,但是有一個節日幾乎沒有人祝福快樂的,那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不能說快樂的緣由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這天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暫停現場祭掃,推出「雲祭祀」等服務 蘭州市殯儀館全力做好清明節...
    暫停現場祭掃,推出「雲祭祀」等服務蘭州市殯儀館全力打好清明節疫情防控安全祭掃攻堅戰每日甘肅網4月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玄絲雨)3月31日,記者從蘭州市殯儀館獲悉,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避免清明節期間因集中祭掃活動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市殯儀館將安全祭掃、疫情防控貫穿清明祭掃全過程
  • 廣州即日起暫停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 引導市民網上祭祀
    廣州即日起暫停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 引導市民網上祭祀金羊網  作者:符暢 張璐瑤  2020-03-20 為避免清明節期間因祭掃活動引發聚集性疫情,即日起暫停廣州市2020年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李宇春入選天府十大文化名人:李宇春頒獎詞及入選原因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譚平,作為「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的評委會主任,主持本次專家評審會。  譚平強調了天府文化的內涵:「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他代表評委會表示,評選天府文化十大名人,文化有雅俗之分,但並無高低之別,這體現了包容之心。
  • 河南省開封市歷史八大名人,你知道開封市的哪些名人?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遊城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今天我們來聊聊開封市的歷史八大名人。
  • 2019清明節放假安排時間通知 清明節放幾天假
    清明節放假安排時間通知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2019年清明節放假具體安排為:4月5日(星期五)放假,與周末連休。  節假日期間,提倡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落實好防火等安全保障措施。
  • 清明節應文明祭祀 煙臺市民執花祭奠摒棄燒紙燒香
    清明節提倡文明祭祀    車輛扎堆 交警「如臨大敵」    「每年清明節前後,交警一大早就來到殯儀館周圍疏導交通。」煙臺市交警三大隊王青俠中隊長告訴記者。    王青俠說,近年來,隨著私家車的增多,清明節期間機場路兩側的車輛扎堆,有的私家車甚至堵在公交車站亭,公交車只好在路當中停車上下客,不安全而且容易堵車。去年清明節,一位司機因為前後車停得太近,自己的車出不來,一怒之下竟用磚頭把前後車的擋風玻璃砸碎,被「請」進了派出所。在此,交警部門提醒市民朋友,在路邊規定地方停車,保持車距,給別人方便自己也方便。
  • 以詩之名追思故人:門頭溝清明雲詩會推出 還可線上祭奠英烈
    人民網北京4月5日電(孟竹)清明節是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更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英烈的節日,作為全國唯一的「雙詩歌之鄉」,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宣傳部策劃推出「憶滿京城,情思華夏」——門頭溝清明雲詩會,各行各業詩歌愛好者通過網絡平臺
  • 我市文化名人踴躍捐書服務老人
    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黃芳芳)近日,隨州部分文化名人相約來到位於隨州高新區望城崗的隨州匯仁康養中心,為入住老人捐贈書籍,希望將閱讀的快樂傳遞到每一位老人身上。 「我來康養中心養老近半年了,平時喜歡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