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副教授王雲嶺的死亡教育課已開設13年 每年都是選課熱門

2021-01-10 半島網官網

王雲嶺帶學生走進殯儀館。(受訪者提供)

半島記者 付曉曉

法國人文主義作家蒙田說過,「誰教會人死亡,就是教會人生活」。

在山東大學,王雲嶺的死亡文化與生死教育課已經開設了13年,每年都是選課熱門。「名為談死,實為論生。」王雲嶺認為,年輕的大學生們在他的課上了悟死亡,也認識生命。

打破禁忌公開討論死亡

王雲嶺的死亡教育課在學校很受歡迎,一個班120個名額,抽籤才能選到。因為學生選課呼聲高,去年他又增設了一個班。幾年前,這門課還以公開課的形式在三個高校課程平臺上線,每學期都有超過2萬人報名。

「死亡教育」誕生於美國,到上世紀50年代已經全面普及到美國中小學、大學和社會教育中。至上世紀80年代,為辨清安樂死的倫理問題,中國內地學者也開始關注死亡教育。王雲嶺的死亡教育課開設於2006年,是國內高校較早的一批。

王雲嶺是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醫學倫理學的研究與教學。他在教學中觀察到,作為未來的醫生,作為今後不可避免與死亡打交道的人,醫學專業學生對死亡的認識並不充分,他覺得應該好好地和學生聊一聊死亡這回事。而觸發王雲嶺開課的直接原因是,他發現很多醫學專業學生對解剖遺體充滿恐懼。每次開課前問卷調查顯示,這的確是大多數學生的選課理由。

「人必有死,死亡是我們生命的必要組成部分,但是人們往往忌諱談死。」王雲嶺說,死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向人們教授與死亡有關的醫學、哲學、社會學等知識,傳遞關於死亡的正確觀念,幫助人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在王雲嶺的課上,學生們討論瀕死體驗、自殺、安樂死、臨終關懷,也討論殯葬文化、悲傷輔導,好奇而坦蕩地談及關於死亡的一切,很多固有想法發生了改變。

席開顏是山大臨床醫學專業大二學生,因為媽媽是醫生,她從小熟悉醫院的環境,對死亡的感知似乎比同齡人更敏銳。「去年,我父母的一位朋友因為腦出血成了植物人,那位大姨在醫院躺了半年多,靠插管活著,她的家人始終不放棄治療。我有時會想,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大姨她自己願意這樣活著嗎?」

面對絕症患者,家人該怎麼做?在死亡教育課上,通過對死亡問題前所未有的思考,席開顏為自己的疑問找到了答案:「人們都不願在健康的時候談起死,所以當病人已經失去意識,家人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人都會死的,這沒什麼好迴避的,如果我們能坦然面對死亡,或許可以在某些時機提前告訴家人,當生命不可逆轉時,我不想插管,想自然地離開。」

王雲嶺會在每學期開課前、結課後做量表統計課程效果,令他欣慰的是,學生們普遍具有了死亡意識,對死亡的態度更加坦然。「我們或早或晚都會具有死亡意識,尤其是在面對疾病、意外、親人朋友的離世等人生重大事件的時候。而學生們通過接受死亡教育更早地產生這種意識,可以更好地面對那些終將到來的人生事件。」

帶領學生們走進殯儀館

除了課堂教學,王雲嶺還會為課程安排體驗內容,走進殯儀館是其中一項。「殯儀館是一個必須直面死亡的地方,它可能會給學生們帶來更具象、更有力的衝擊。很多學生從來沒有去過殯儀館,因為家長通常不願讓孩子去這種場合。」

是否走進殯儀館,全憑學生自願。王雲嶺說:「每個學生都會給自己做心理評估,一個班的學生,一半敢去,另一半無法接受。」告別廳、遺體存放間、遺體整容間、火化間、骨灰存放處……與死亡如此近距離地面對面,是學生們在室內課堂上無法獲得的體驗。王雲嶺問起過學生們的感受,「他們都覺得很震撼,尤其是看到火化間以後。幾十分鐘時間,一具遺體化為灰燼,無論生前階級、地位、能力、財富和權力如何,在生命的終點,大家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同樣震撼到他們的還有骨灰盒存放處。「我們常說人生無常。這些逝者曾經是和我們一樣活生生的生命,如今只能靜靜地躺在這裡。其中不僅有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有中年人、青年人,有十幾歲的少年,有幾歲的孩子,或者死於疾病,或者死於意外。」王雲嶺說,每個盒子上都有逝者照片和個人信息,學生們依次看過去之後,長久靜默:「他們這才恍然明白,死亡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也不是病人的專利。」

山大臨床醫學專業大二學生許少宇選修死亡教育課是出於對親人去世的恐懼,「我奶奶80多歲了,我特別害怕她走,不敢想未來將怎麼面對這一天,想聽聽老師怎麼講。」上了一學期課,走進過殯儀館,她反而覺得安心了:「每個人都有這一天,最後都會走到這裡,完成儀式,裝進一個盒子,告別人世。我想開了,沒那麼害怕了,如果奶奶走後能得到安頓,就很好。」

從殯儀館回來的那天,席開顏和爸爸打了一晚上的電話。「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有一家人在舉行葬禮,氣氛很壓抑。我們還去看了存放骨灰盒的地方,想到我最愛的那些人以後也會以這種形式出現在這裡,我才真正感覺到生命是很脆弱的,死亡也是殘忍的。」

席開顏也意識到,原來死亡並不是終點,尤其是對家人來說,痛苦還將在他們心中長期延續。於是,她在電話裡很嚴肅地和爸爸談起,「如果我比你們先去世,你們會怎麼辦?」爸爸也以同樣的問題反問她,他們甚至還談起死後該如何安葬。在席開顏的記憶中,這是她第一次和家人如此坦然和深入地討論死亡問題。

是否想過怎麼寫墓志銘

「爸爸媽媽,我以前很調皮,經常惹你們生氣,在這裡想跟你們說聲抱歉。雖然我已經去世了,但是希望你們不要難過,坦然面對,因為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也感謝每一個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你們也不要難過。哦,對了,爸爸媽媽,我還得告訴你們,我有一個小金庫,它藏在我大學宿舍的床底下。」這是席開顏的一封「遺書」,它當然不是一封真正的遺書,而是一份課堂作業。

在死亡教育課上,王雲嶺會要求學生寫遺書和墓志銘,這是課程的模擬體驗內容。「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其實每個人都活在死亡之中,我們不如先行到生的盡頭去看一看,假設走到了人生終點,我們將如何回顧自己的一生。」

遺書像一種交代。席開顏向父母說出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勇氣說出的話,還透露了自己藏錢的小秘密。而她的同學中,有人將自己的去世年齡設置在90歲,給自己假想中的幾個子女分配了財產,也有人抱著好玩兒的心態,以為生命可以像遊戲世界裡一樣隨意穿越和復活,許願「還想再活500年」。

墓志銘更像一種總結。席開顏想在墓志銘裡寫到:「這個人生前幫過很多人,她很善良。她對死亡看得很開,希望你們也像她一樣。」她在生活中喜歡幫助別人,善良是她最看重的品質。「這裡說的幫過很多人,不僅僅是指作為一個醫生,而是作為一個人。」

王雲嶺從學生們的墓志銘裡看到了他們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也看到了屬於年輕人的純真和赤誠。有人改寫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墓志銘,以「我曾經活過」為人生畫下句號,簡短四字內涵萬千。有人視醫生職業為人生最高價值,希望他人銘記「作為一個醫生,我挽救過很多人的生命。」也有人認為愛情最寶貴,想在墓碑刻上「我和一個很愛的人過了一輩子。」

「名為談死,實為論生。」王雲嶺一直這樣定義自己的死亡教育課。「走到生的盡頭去看,去回顧,實際上是在觸發學生們去反思人生,去思考怎樣的人生才值得過。學生們或許願意再回過頭來想一想,我現在才20多歲,未來還有幾十年,我應該怎麼規劃。我們不僅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也要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學會珍惜當下、熱愛生活,這才是死亡教育的終極目的。」王雲嶺說。

教授死亡教育13年,王雲嶺認為,首先受益的是自己。兩年前,他接受了一場手術,想到可能出現的意外,術前很平靜地和家人交代後事,沒有恐懼。劫後餘生,他更加珍惜生活:「就像法國作家蒙田說的,『誰教會人死亡,就是教會人生活』。你越能正視死亡,越能自然地、開闊地看待人生。當下的生活,就是值得過的生活。」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高校開設「爬樹課」:選課的女生比男生多
    西北大學長安校區十餘名學生在上爬樹課程,指導老師陳超說,這門課程已開設近3年,選課的女生比男生多,開這門課主要是想讓學生在學習之餘放鬆身心。更多報導:這所大學開了一門「爬樹課」教師:對就業有幫助成都晚報記者從成都大學了解到,今年9月,成都大學2016級休閒體育專業專選班開設了「攀樹運動課」,並於11月26日第一次開始授課,課程一共24學時,有兩個班級的戶外方向專選班共19名學生參加,其中包括4名女生。
  • 傳承紅色基因|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英烈譜:王雲嶺
    王雲嶺(1970—1990),原籍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河溝鄉王白楊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上小學期間,學習認真刻苦,經常以雷鋒的精神激勵自己,愛做好事,樂於助人。1984年小學畢業後回村務農。王雲嶺王雲嶺雖然年幼,但理解父母的苦衷,在家主動幫助老人種責任田,做家務活。
  • 《尋夢環遊記》一堂死亡教育課:為什麼有的人死了還活著
    對於這個節日,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墨西哥本土作家 奧克塔維奧·帕斯描述的"生死觀"那樣:對於紐約、巴黎或是倫敦人來說,死亡是他們輕易不會提起的,因為這個詞會灼傷他們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卻常把死亡掛在嘴邊,他們調侃死亡,與死亡同寢,慶祝死亡。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鍾愛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恆的愛。
  • 2000餘司局級官員進高校修學分 《周易》成熱門
    中組部要求2000餘司局級官員進高校選課修學分  《周易》成最大熱門 選修在前三位的講座均來自北大  人民大學授課現場。身為學員的司局官員們本身便掌握諸多政策制定權力,所以對授課老師要求更高。
  • 幼兒園給昆蟲辦葬禮,家長覺得沒必要,老師說「死亡教育」要儘早
    幼兒園開設死亡教育課,引發家長熱議前段時間,江蘇常州一所幼兒園開設了一堂死亡教育課,這堂生命教育課是由一隻皮球蟲的死亡引發的。幼兒園老師經過教研討論,決定由此給孩子上一節關於生命與死亡的課程,帶領孩子們集體給皮球蟲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
  • 高校開設攀樹課爬12米樹
    近日,西北大學開設攀樹課,學生在繩索幫助下爬上十餘米樹上,任課教師陳超說,攀樹課已經開設近3年了,在學生中比較受歡迎,選課的同學中女生比男生更多。另外,他還建議有恐高的同學可以選攀樹課多多鍛鍊。爬樹課程:畢業多了一個證書!!!專業爬樹資格證。
  • 除夕火車票13日開售 今年熱門方向不再「手慢無」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1月13日可以購買除夕當天的火車票了,但北京、上海、成都等熱門方向依然有餘票。受疫情影響,今年熱門方向火車票不再「手慢無」。 2021年鐵路春運自1月28日開始,3月8日結束,共40天。根據鐵路部門發布的「春運購票日曆」,2021年除夕火車票今天(1月13日)開始銷售。
  • 歲末年初合肥教育大事不斷,細數對2021年中考生有哪些利好
    從2020年中考情況來看,大小一六八錄取率為18.05%(不含國際班),四、七、九、十錄取率為13.18%(含安徽海軍青少年航空學校80人)。100個市區中考生裡面只有31人左右能上上面處於第二檔次的八所高中,三分之一還不到。這次合肥一中託管三十二中學、六中託管十一中、八中託管十七中,這被託管的三所高中在合肥市區高中處於中後位置。
  • 這些課搶到真是做夢都笑醒...
    >甘肅蘭州,西北師範大學有門毛線手工藝品製作課,開設4年來一直很搶手,有人三四年都沒搶到課,只好來蹭課。目前全班有70多名學生,其中有3名男生。所以第一輪選課中,24人的小班課程選課人數怒超3倍!專業教練量身定製教程,拿不到學分的無形壓力,想不瘦也很難啊。一邊減肥,一邊就把學分拿到手,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 國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20年4月15日是第幾個國家安全教育日?  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20年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 清華五道口副教授胡杏「數」說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
    來源:新浪財經從1990年12月滬深交易所開市至今,中國資本市場已經走過了三十年。股市的跌宕、債市的波瀾,數據的視角能帶給我們什麼獨特的見解?近期,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金融案例中心與金融EMBA教育中心聯合舉辦的「師友沙龍」活動上,五道口金融學院副教授胡杏博士以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的數據為基,對比國際主要國家的相關指標,從數據的角度闡述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講座吸引了來自MBA、EMBA、金融媒體班、博士生等項目40多位學員的參與,數據的魅力令活動現場屢次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 2020年農曆小年車票今天開搶 這些熱門線路車票緊俏
    2020年農曆小年火車票今日將正式開搶。自春運火車票開售以來,不少熱門線路的部分車次出現「一票難求」現象。相關部門出臺政策保障運力的同時,票販子、座霸等也成為重點打擊對象。12306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 新華社記者 丁靜 攝農曆小年火車票開搶,這些熱門線路車票緊俏!
  • 乳腺癌躍居全球第一大癌症 四川每年新增乳腺癌16000人
    2018年,四川省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60.22/10萬,即平均每1萬人中約有16人死於惡性腫瘤;男性死亡率212.66/10萬,女性死亡率112.67/10萬,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於女性。四川省惡性腫瘤死亡第1位是肺癌,其次為肝癌、食道癌、胃癌、結直腸肛門癌。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則為乳腺癌,每10萬人中就有一名患者。我省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6000人,死亡率達到25%左右。
  • 與「死亡」有關的思考:用一輩子的時間,學習與死亡共處
    我是惜羽,80後,30已過,離40歲還有一段距離。人到中年,常會陷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焦慮中。30多歲才慢慢從迷霧中辨尋到一點人生的方向、看世界的方式,近在眼前的40歲真的可以洞悉一切、不再有困惑嗎?我常擔心自己經歷不夠、思考不夠,擔心明辨不疑的智慧不能準時光顧我的人生。
  • 多地熱門車票已……
    資料圖 本記者 聶冬晗 王錚 攝農曆小年火車票開搶多地熱門線路車票售罄按照鐵路春運火車票網際網路和電話訂票提前30天發售的規定,昨日(6日),旅客可通過網際網路、電話等方式購買2021年2月4日(臘月二十三)的火車票。
  • 幼兒園核酸檢測現場變成「感恩」教育課
    核酸檢測現場,變成了一堂關於「感恩」的教育課。現場幼兒園師生向「大白」比心12月23日上午,大連市口腔醫院的護士於超和吳麗來到了遼寧師範大學幼兒園核酸檢測點,負責為幼兒園師生採樣。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兩人為478人完成採樣。11時50分許,採樣工作結束後,兩人剛準備離開,現場突然響起了《聽我說謝謝你》的歌聲。「送給你小心心,送你花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