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杓鷸 長嘴鷸 縱紋腹小鴞…… 今年揚州增加11個鳥類新記錄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慄背短腳鵯資料圖

紅頸瓣蹼鷸資料圖

長嘴鷸資料圖

藍磯鶇資料圖

縱紋腹小鴞資料圖

  觀鳥拍鳥愛好者多了,發現當地鳥類新記錄的機會也多了。2018年,揚州又增加了11個鳥類新記錄。

  城北魚塘是塊「福地」

  1月,正是冬季最冷的時期。這一時期,一般都是鳥訊比較平淡的時候。而鳥友杭德泉,在宋夾城發現了褐柳鶯——一種比麻雀還要小的小鳥。這個發現,也為2018年揚州鳥類記錄開了一個好頭。

  3月的城北魚塘,是揚州鳥友經常去的地方,突然就來了一隻大杓鷸,它也是揚州的第一隻杓鷸,而且就在離城市不遠的地方。

  4月,還是城北魚塘,又來了一隻大濱鷸。在遷徙季節,城北魚塘簡直就是一塊福地,之前還有過紅喉鷚、彩鷸、黃頭鶺鴒等。大濱鷸在IUCN紅色名錄等級中,標註為瀕危鳥種。

  遷徙季節新鳥「大豐收」

  8月,同樣是遷徙季節,在北方寺大橋附近的鵝塘裡,發現了兩隻紅頸瓣蹼鷸,雖然只在這裡呆了幾天,但著實讓鳥友們驚豔了一把。鳥友們期待它們明年還會再來揚州,希望再看看它們奇特的覓食方式(在淺水浮遊打轉,啄食水生無脊椎動物、蠕蟲及昆蟲)。

  北方寺大橋附近的鵝塘同樣也是一塊福地,8月還在這裡發現兩隻長嘴鷸;連續幾天它們都是跟成群的鶴鷸呆在一起,有一個發現是長嘴鷸覓食頻次高於其他鷸類,幾乎沒有停的時候,喜歡把整個頭部埋入水中,捕食貝類,蝦蟹等。不過,這兩個傢伙還一直保持著一項神秘的紀錄——所有外地鳥友,來揚州尋找均未能如願以償,無一例外。根據分布,長嘴鷸在江蘇的記錄次數屈指可數,全球分布圖上,中國區域也是比較零散的。

  9月簡直是一個「豐收季」,首先是傲嬌美麗的藍磯鶇,其次是有著一副好嗓音的紅尾歌鴝,再次是闊嘴鷸、縱紋腹小鴞等,統共有4個新記錄。闊嘴鷸,在海邊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這次可能是遷徙途中遇到了合適的生境短暫停留「加油」的。

  9月,在捺山大石柱上發現了縱紋腹小鴞,起初鳥友以為認錯了,「主要覺得太意外,它是怎麼出現在這裡的,以前只在西部觀鳥時見過它,喜歡蹲在樹樁、電線桿或者土堆上。」

  瘦西湖來了群慄背短腳鵯

  10月,候鳥遷徙高峰期,當鳥友們還沉醉在高郵湖灘上大群紅腳隼遷徙過境的震撼場景時,多年尋找未果的小杓鷸出現了,不過就一隻,還是個殘疾(嘴巴短了)。它將如何覓食?能不能扛過這個遷徙季?鳥友們都很牽掛它。

  進入11月,本以為2018年應該不會有什麼新發現了,但瘦西湖萬花園的小山坡上來了一小群慄背短腳鵯,以前都不敢想像它會來到揚州。鳥友們一連觀察了好幾天,還算穩定,只是不知道它們能不能就此留下來。揚州之前只有黑短腳鵯,這次又增加了個「兄弟」。

相關焦點

  • 揚州鳥友發現了哪些鳥類新紀錄?
    先看一段同事最近的報導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近日,揚州鳥類和野生動物攝影分會會長萬長年在高郵湖畔拍攝到了一隻鷸鳥,經資深鳥友朱傑辨認,這是小杓鷸(sháo yù),是揚州首次記錄到它。而且,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鳥蛇蛙和水生動物 揚州有這麼多「準國保」
    很多市民關心,揚州有記錄的「準國保」有哪些?本報記者為您一一梳理。   揚州的「準國保」主要集中在鳥類、蛇類、蛙類和水生動物   揚州地處平原地區,加上人類活動程度高,野生動物尤其是獸類少。黃鼬、小松鼠、刺蝟、狗獾、豬獾等,是本地常見的哺乳動物,但它們不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隨著觀鳥運動的開展,觀鳥記錄也不斷增加,記錄的鳥類種類也越來越多。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秘書長杭德泉統計,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相比30多年前,增加了156種,翻了一倍還不止。」   「『鳥家族』成員,指的是野生鳥類的成員。」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鷸蚌相爭」當中的「鷸」 最近成群結隊地到揚州了
    很多候鳥,在遷徙途中,還要在揚州臨時歇腳。畢竟,遷徙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情,而且也不需要「八百裡加急」趕往北方。因此,眼下這個季節,對於觀鳥、鳥類攝影來說,是最好的季節。因為遷徙鳥兒多,鳥類的種類也多。近日來,揚州鳥友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儀徵捺山、銅山、登月湖,高郵湖西,邵伯湖西,寶應溼地公園,江都花魚塘等地,都是觀鳥的好去處,也是最吸引鳥友的所在。
  • 19世紀最出色的鳥類博物學家與插畫師,用手繪記錄飛鳥之美
    跳求偶舞的華美極樂鳥今天,小編介紹三位19世紀最出色的鳥類博物學家與書籍插畫師,他們用精湛的手繪技藝,記錄下了大自然中的飛鳥之美。其中有許多如今已瀕危的物種。在蘇利南度過的童年,勒瓦揚對當地雨林裡的動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收集了很多鳥類和昆蟲標本。1780年,他以槍炮軍士長的身份隨東印度公司船隊前往南非好望角考察,並帶回來大量標本。後來他根據採集自非洲的標本描述了許多鳥類新種,並且有幾種鳥類的名字便是以其的名字命名的。在眾多的鳥類學家和博物學家中,勒瓦揚被認為是首先用彩色圖版展現鳥類的人士之一。
  • 大連地區黃渤海溼地水鳥調查出爐:鳥類數量種類均增多
    央廣網大連5月6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通訊員杜敏)記者從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近日,大連地區黃渤海溼地水鳥調查任務完成,共調查大連地區49處水鳥棲息地,記錄溼地鳥類的種類和數量均比2016年、2017年增多。
  •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南通網...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 2021-01-08 10:05:18 來源: 揚州發布 高寶邵伯湖區是揚州地區最大的溼地,是淮河入江的重要水道,也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
  •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
    向家富 攝  高寶邵伯湖區是揚州地區最大的溼地,是淮河入江的重要水道,也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為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保護溼地生態環境,揚州在高寶邵伯湖區設置了「天羅地網」,全方位保護漁業、鳥類等生態資源,讓它們免受偷捕偷獵者的侵害。近日,記者對揚州湖區溼地的「電子圍欄」「天眼」等「黑科技」系統進行了探訪。
  • 「鴞」這個字怎麼念?
    而很多朋友會問了,「鴞」這個字究竟怎麼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鴞念xiāo。而在眾多的卣中,最為有趣的當屬商鴞卣了。商鴞卣念作shāng xiāo yǒu東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曾講到:「鶚,鴟鶚,寧鵝也。從鳥,號聲。」本義為鴟鶚,也作鴟梟,鳥類的一種。喙和爪呈鉤狀,爪鋒利,眼睛大而圓。為什麼說它有趣呢?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嗎?
    11月14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夏秋季2020.07.01—10.31)》出爐。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
  • 密林深處有「鴞」家
    這家有「六口人」:鴞爸爸、鴞媽媽,老大、老二、老三和小四。        第一天,陽光和煦。早上六點,我來到樹林深處烏林鴞的家。首先見到的是鴞媽媽,她安靜而警覺地站在距離鳥巢十幾米遠的一棵落葉松上。鴞媽媽主要負責孵化和守護孩子,所以總是落在距離鳥巢不遠的樹上,對孩子們寸步不離。鴞爸爸(圖①)解決一家子的吃飯問題,非常辛苦。
  • 新紀錄!灰樹鵲首現太平山,青島鳥類數量達到432種
    薛琳 攝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5月24日下午,青島太平山,四隻灰樹鵲在樹林中跳躍覓食,這是青島首次記錄到此種鳥類,青島鳥類數量增加到432種。▲灰樹鵲。薛琳 攝灰樹鵲(Dendrocitta formosae)是一種中型鳥類,體長多為31-39釐米。主要特徵:頭、面、喉是黑色,其餘部位灰褐色。腰部有白斑很明顯。翅膀藍黑色有白斑,尾黑色,腹部慄色。
  • 盤點已經滅絕的10大神秘物種
    世界上有很多神秘的物種已經滅絕,那些滅絕的動物都只能從一些文獻中才能看到了,今天小編就準備了十個你肯定從來都聽說過的物種,每個都非常的神秘,一起來了解下吧!  10.笑鴞  笑鴞源自於紐西蘭,18世紀中期這種鳥類數量變得非常稀少,是紐西蘭獨有一種貓頭鷹物種,最終滅絕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
  • 揚州觀鳥志願者發現:候鳥驛站眾多舊巢被盯上
    小樹林中不少鳥巢摘取時摔碎的鳥巢「候鳥通道竟有人偷摘廢舊鳥巢,這些可是鳥類驛站。」常年在揚州觀測候鳥遷徙的觀鳥志願者殷長飛反映,在揚州境內的候鳥通道觀測中,發現頻有人鑽進鑽出小樹林,竟是摘舊空鳥巢。連續幾天,記者跟隨志願者調查發現,摘收加工舊鳥巢竟形成產業鏈。遷徙高峰到來,揚州愛鳥人士組建護巢隊,防範鳥巢被摘。
  • 揚州欲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
    今年6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大運河保護及申遺工作協調會上傳出消息:京杭大運河將「擴容」為「中國大運河」進行申遺,涉及城市從18個增加到24個;沿線城市將成立「中國大運河申遺辦公室」,由有實力、積極性較高的城市牽頭,省政府、省文物部門指導,參與合作、協商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