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揚州鳥友發現了哪些鳥類新紀錄?

2021-01-09 綠楊夜話

先看一段同事最近的報導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

近日,揚州鳥類和野生動物攝影分會會長萬長年在高郵湖畔拍攝到了一隻鷸鳥,經資深鳥友朱傑辨認,這是小杓鷸(sháo yù),是揚州首次記錄到它。而且,它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增加到了273種。

在看看鳥友朱傑出整理的

觀鳥拍鳥愛好者多了,發現當地鳥類新紀錄的機會也多了。2018年又增加了8個揚州鳥類新紀錄,其中有驚喜,有心酸,有故事...

下面給大家一 一 道來:

3月的城北魚塘,揚州鳥友經常去的地方,突然就來了一隻大杓鷸,揚州的第一隻杓鷸,而且是在城市裡。

上:大杓鷸,下:白腰杓鷸 來源《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對比一下兩種體型,嘴長差不多的杓鷸,翼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大濱鷸 大哥小弟/攝

還是城北魚塘,4月又來了一隻大濱鷸,遷徙路過,簡直就是一塊福地,之前還有過紅喉鷚,彩鷸,黃頭鶺鴒等。 大濱鷸在IUCN 紅色名錄等級中,標註為瀕危鳥種。

8月,遷徙季節,北方寺大橋附近的鵝塘裡,發現了兩隻紅頸瓣蹼鷸,待了沒幾天,但著實驚豔了一把。

有鳥友說在江蘇張家港看到了上百隻集群的壯觀景象。

希望明年揚州你們還會再來,讓我們再看看你們奇特的覓食方式(在淺水浮遊打轉,啄食水生無脊椎動物、蠕蟲及昆蟲)!

之前在上海南匯見過一隻模糊版的長嘴鷸,當時討論了好長時間。8月在揚州北方寺大橋附近看到兩隻清晰的,感覺特別親切。這兩個傢伙一直保持著一項神秘的記錄:所有外地鳥友,來揚州尋找均未能如願以償,無一例外

連續幾天見到長嘴鷸都是很成群的鶴鷸待在一起,有一個發現是長嘴鷸覓食頻次高於其他鷸類,幾乎沒有停的時候,喜歡把整個頭部埋入水中,捕食貝類,蝦蟹等。

長嘴鷸在江蘇的記錄次數屈指可數,全球分布圖上,中國區域也是比較零散的。

闊嘴鷸,在海邊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鳥啦,這次可能是遷徙途中遇到了合適的生境短暫停留「加油」的。跟紅頸瓣蹼鷸和長嘴鷸一樣,也是兩隻,難道是配對遷徙撒狗糧?

9月約了久居揚州的臺灣鳥友陳先生一起去捺山,在大石柱上發現了縱紋腹小鴞,當時還認錯了,主要覺得太意外,它是怎麼出現在這裡的?

以前只在西部觀鳥時見過它,喜歡蹲在樹樁,電線桿或者土堆上。

希望你在揚州一切都好!

小杓鷸 來源:《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看看正常的小杓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嘴哪裡去了,很難想像它在遷徙途中經歷了什麼!

本以為2018年快結束了,應該不會有什麼新發現了,看到杭德泉老師在微信群裡發的信息,瘦西湖萬花園的小山坡上來了一小群慄背短腳鵯。趕緊跑去觀察了一下,大概有個五六七八隻。慄背短腳鵯好像擴散的挺厲害,以前都不敢想像它會來到揚州。一連觀察了好幾天,還算穩定,不知道能不能就此留下來?

揚州之前只有黑短腳鵯,這次又增加了個兄弟。

2018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還會再有什麼新發現嗎?好期待!

相關焦點

  • 大杓鷸 長嘴鷸 縱紋腹小鴞…… 今年揚州增加11個鳥類新記錄
    縱紋腹小鴞資料圖   觀鳥拍鳥愛好者多了,發現當地鳥類新記錄的機會也多了。2018年,揚州又增加了11個鳥類新記錄。而鳥友杭德泉,在宋夾城發現了褐柳鶯——一種比麻雀還要小的小鳥。這個發現,也為2018年揚州鳥類記錄開了一個好頭。   3月的城北魚塘,是揚州鳥友經常去的地方,突然就來了一隻大杓鷸,它也是揚州的第一隻杓鷸,而且就在離城市不遠的地方。   4月,還是城北魚塘,又來了一隻大濱鷸。在遷徙季節,城北魚塘簡直就是一塊福地,之前還有過紅喉鷚、彩鷸、黃頭鶺鴒等。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鷸蚌相爭」當中的「鷸」 最近成群結隊地到揚州了
    很多候鳥,在遷徙途中,還要在揚州臨時歇腳。畢竟,遷徙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情,而且也不需要「八百裡加急」趕往北方。因此,眼下這個季節,對於觀鳥、鳥類攝影來說,是最好的季節。因為遷徙鳥兒多,鳥類的種類也多。近日來,揚州鳥友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儀徵捺山、銅山、登月湖,高郵湖西,邵伯湖西,寶應溼地公園,江都花魚塘等地,都是觀鳥的好去處,也是最吸引鳥友的所在。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的揚州,鳥類眾多。這些年,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揚州「鳥家族」的種數。去年2月25日,本報報導了揚州記錄到的鳥類為282種,最近,揚州鳥友又有了新的統計,揚州鳥類共有295種。   30多年增加了156種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嗎?
    11月14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夏秋季2020.07.01—10.31)》出爐。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
  • 鳥蛇蛙和水生動物 揚州有這麼多「準國保」
    很多市民關心,揚州有記錄的「準國保」有哪些?本報記者為您一一梳理。   揚州的「準國保」主要集中在鳥類、蛇類、蛙類和水生動物   揚州地處平原地區,加上人類活動程度高,野生動物尤其是獸類少。黃鼬、小松鼠、刺蝟、狗獾、豬獾等,是本地常見的哺乳動物,但它們不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
  • 2018領結婚證的好日子有哪些? 盤點2018年領證的好日子
    2018領結婚證的好日子有哪些? 盤點2018年領證的好日子時間:2018-08-15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領結婚證的好日子有哪些?盤點2018年領證的好日子 辦喜事講究良辰美景,自古有之且古代更為繁瑣和講究,尤其是在婚嫁之事上更是重視,現今雖然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但是重視程度也是不可小覷的。那麼2018年領結婚證的好日子有哪些呢? 2018年領結婚證的好   原標題:2018領結婚證的好日子有哪些?
  •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南通網...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 2021-01-08 10:05:18 來源: 揚州發布 高寶邵伯湖區是揚州地區最大的溼地,是淮河入江的重要水道,也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
  • 揚州觀鳥志願者發現:候鳥驛站眾多舊巢被盯上
    小樹林中不少鳥巢摘取時摔碎的鳥巢「候鳥通道竟有人偷摘廢舊鳥巢,這些可是鳥類驛站。」常年在揚州觀測候鳥遷徙的觀鳥志願者殷長飛反映,在揚州境內的候鳥通道觀測中,發現頻有人鑽進鑽出小樹林,竟是摘舊空鳥巢。連續幾天,記者跟隨志願者調查發現,摘收加工舊鳥巢竟形成產業鏈。遷徙高峰到來,揚州愛鳥人士組建護巢隊,防範鳥巢被摘。
  • 【踐行囑託開新局】揚州溼地生態保護有了「天羅地網」
    向家富 攝  高寶邵伯湖區是揚州地區最大的溼地,是淮河入江的重要水道,也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為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保護溼地生態環境,揚州在高寶邵伯湖區設置了「天羅地網」,全方位保護漁業、鳥類等生態資源,讓它們免受偷捕偷獵者的侵害。近日,記者對揚州湖區溼地的「電子圍欄」「天眼」等「黑科技」系統進行了探訪。
  • 2020年10項科學新紀錄
    科學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一起來看看2020年10項突破性的科學發現吧! 最長的鳥類飛行記錄 一隻叫聲響亮、長喙、鐵鏽色的鳥創造了2020年最長的世界飛行紀錄。
  • 2018年美國都幹了些什麼?我國新辦發布的紀錄讓人觸目驚心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4日)發布《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用大量事實和數據批駁美國的人權狀況。紀錄指出,美國國務院發布的《2018年國別人權報告》,繼續對世界上190多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抹黑污衊,而對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卻置若罔聞、視而不見。
  • 新紀錄!灰樹鵲首現太平山,青島鳥類數量達到432種
    薛琳 攝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5月24日下午,青島太平山,四隻灰樹鵲在樹林中跳躍覓食,這是青島首次記錄到此種鳥類,青島鳥類數量增加到432種。▲灰樹鵲。薛琳 攝灰樹鵲(Dendrocitta formosae)是一種中型鳥類,體長多為31-39釐米。主要特徵:頭、面、喉是黑色,其餘部位灰褐色。腰部有白斑很明顯。翅膀藍黑色有白斑,尾黑色,腹部慄色。
  • 尤文圖斯有望造出神紀錄:還差三場,就創造2018年客場不敗神話
    撰文:小書童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1點,2018-19賽季意甲聯賽第14輪,尤文圖斯遠赴客場對戰佛羅倫斯,最終斑馬軍團兵不血刃,以3-0鳴金收兵。本坦庫爾、基耶利尼和C羅先後取得進球。新賽季開局13勝1平,尤文圖斯這樣的戰績已經創造了意甲最佳紀錄,但眼下還有一個神紀錄等著斑馬軍團去創造,而且有很大可能會實現,那就是創造2018年年度客場不敗紀錄,這一神紀錄冠絕歐洲五大聯賽。
  • 揚州的過去5個羊年:1955年江都血吸蟲病流行(圖)
    閱讀提示  新中國成立後,2015年是我們經歷的第六個羊年。此前,共經歷過1955年、1967年、1979年、1991年、2003年5個羊年。在過去的這些羊年裡,揚州發生過哪些大事情?本報特邀請老揚州講述他們的羊年記憶。與此同時,記者也從這5個羊年裡找出一些歷史片斷,並試圖將這些片斷連綴成揚州的發展脈絡。
  • 人類的大腦和鳥類有幾分相似?
    這使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儘管不似哺乳動物新皮質的明顯分層現象,但鳥類大腦中的特異性核團與哺乳動物新皮質的板層具有同源性,即 「核團—板層對應假說」。我們對鳥類發達的聽覺通路進行了詳細的細胞學分析,並發現其反射弧結構和生理特性與哺乳動物紋狀體的視覺通路幾乎完全相同。除此以外,仍然有其他通路對應於從哺乳動物視覺頂蓋上行至丘腦尾側枕葉,再上行至端腦內皮質的神經迴路。
  • 2018年發生了哪些科學大事
    「火星快車」在火星南極1.5千米的冰蓋下,首次發現了大面積的液態湖泊,人們為之歡呼;而地球的另一邊,巴西國家博物館九成藏品付之一炬,令人扼腕嘆息……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裡,科學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歲末年初,各大科研機構紛紛盤點,我們也綜合梳理出這些值得被記住的科學事件。
  • 為什麼鳥類會飛翔?你知道鳥類飛行的奧秘嗎?
    世界上的鳥類眾多,不同的鳥有著自己的獨家飛行本領。為什麼鳥類會飛翔?魚兒會遊泳,人類通過後天學習亦能掌握這項本領。但鳥類的飛行本領卻無法被人類所掌握,再多的練習也無法使人們單獨憑藉自身飛上天空。鳥類能飛上天與它們巧妙的身體構造是分不開的。首先,鳥類擁有一個流線型的身體,大大減小了它們在飛行時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