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成年人的「克制」,關於職場,也關於生活。
曾經我認為,以真面目示人,不加掩飾,不裝不藏,就是待人的最大誠意。不過,經歷多了發現,「戴著面具」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有它的合理性。原因有三:
1. 講真話不一定是好事。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地講真話,可能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的感情而不自知。善於講真話的人,首先會注意場合,其次會注意對面是誰。比如,在開放的辦公區不宜大聲探討業務,對自尊心很強的人不能輕易質疑人家的水平,儘管你認為這些話都是對的。
2. 真面目不一定要展現在職場裡。如果你是一個強硬派,恰當的時候必須學會放下身段,團結一切值得團結的同事,如果還是硬碰硬,項目可能就做不成;如果你是一個婉約派,也不能任由問題發酵不聞不問,因為問題終究會找到你,直至無處可逃;如果你有臭脾氣,就更不能以真面示人了。
任正非內部講話:面對困難,要心有驚雷,面不改色。
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作為管理者,你都慌了,讓下面的人怎麼辦?當領導大不易。輕易不能把真實的情緒顯露在外。
3. 「戴上面具」暫時委屈了自己,卻可以讓你身邊的人感到舒服。
聽過一句很精闢的話:持已以正,處眾以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走,輕易不能傷了和氣。裂痕一旦造成,恢復如初就太難了。
去年有位年輕溫婉的女同事,離職前送我一個精緻的別針,上面刻著四個字——戒急用忍。
當時我沒當回事,現在琢磨起來,簡直是送到了點子上。
不過,「戴上面具」不是說讓你戴上虛偽的面具,無論什麼人,大概沒有誰會喜歡和虛偽的人打交道。
這裡的面具象徵著「克制」,象徵我們與人性弱點進行的博弈。
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儘管心裡有點酸,也要克制自己的嫉妒,不要耍小心思給別人使絆子。
遇上糟心事,先克制抱怨的念頭,抱怨除了給自己和別人添堵,沒有任何用處。
有人踩了你的尾巴,先不要急著跺腳,克制內心的憤怒,分清場合與對象,再冷靜應對。
最近重溫電影《教父》,阿爾帕西諾飾演的老三繼承了父親喜怒不形於色的特質,帶領家族在血雨腥風中發展壯大。
敵人面前,他的面具是堅固的盾牌,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下屬面前,他的面具是強大的領導力(之所以稱為面具,因為他並不喜歡接管家族事業),將沒落的家族帶回巔峰。
家人面前,他的面具是穩定的情緒,不把負能量傳遞給親人和愛人。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殘酷而真實。
克制與隱忍是基本修養。
很認同網上看到的一句話,最後跟大家共勉:
人到了一定歲數,自己就要成為那個屋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