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阿呆爸的第134篇原創
文 | 阿呆爸
1
中國銀行「原油寶」太狠了。
放高利貸、P2P、炒股,最多也就是上家跑路,平倉,你血本無歸,哪裡比得上原油寶。
夜之間,不僅本金全部虧光,還倒欠銀行一大筆錢了。
我也是孤陋寡聞,還是第一次知道理財產品買的不好,不僅不賺錢,還要倒欠銀行錢。
這一次特別注意到這個事,是因為我發現,買了中國銀行原油寶的6萬多人裡,有不少人是老人。
而且是沒有什麼文化、沒有投資經驗的老人。
他們是理財忽悠專家的最愛,也是一個家庭容易暴雷的環節。
2
比如,我就看到這樣一個原油寶的受害案例:
在安徽老家的「老爸」69歲了,堅信原油寶穩賺不賠,三四月找子女借了點錢,買了。這個「老爸」沒什麼文化,手機截屏也不會,甚至連投訴電話都不會打。悲劇發生之後,女兒算了一下,很可能倒欠銀行一百多萬了。
我曾經總結過有兩種老人,容易被那些兜售養生、理財的盯上。
一種是,關心國家大事,有很強的自信心。
美國川普不講信用,石油大跌怎麼辦,何時收復寶島,說起來頭頭是道,天下大事,盡在我手。
另外一種是,太焦慮。
醫藥費這麼高,手上錢在貶值,我的養老怎麼辦,子女又忙,我要多給子女分擔一點經濟壓力。
上面這個案例裡的「老爸」,文化不高,子女又不在身邊,自信心也強,也是其中一種。
3
太自信的易固執,太憂心的又焦慮。
這兩種老人,去做點什麼事,買什麼東西,往往都不太樂意跟子女說。
我有好幾個朋友的父母都曾上當過。
損失最慘重的一個,是花了三萬多塊,買了一個什麼養生床,說只要天天堅持睡這個床,可以包治百病。
朋友上淘寶一查,這張床一千塊就能包郵到家了。
還有一個,是花了好幾萬,買了四五幅畫,據說是現代某書畫大家的駿馬圖,說是可以保值增值,再過十幾年,至少價值幾百萬。
這幾幅畫,我還在朋友家看過。看完了也只能是小心翼翼地說幾句:呵呵呵不錯,好好收藏,有這幾幅就夠了,其他的就沒必要再買了。
至於花個幾百上千的買一些口服液、防癌治療儀器,那就數不勝數了。
事實上,打著「防癌」噱頭的口服液,我自己爸媽就買過。
4
買點真真假假的養生產品,不至於吃死人。
買理財產品,真是要小心了。運氣不好,輕則虧損一點本金,重則像原油寶這樣,那真是老來橫禍。
現在的理財產品特別多,紙原油、紙黃金、紙白銀、美元鈀、人民幣鈀,隨便打開一個銀行的APP,都有幾十,甚至幾百種。
但是,又有幾個人搞得明白「美元鈀」是什麼?「美元帳戶北美銅」與「人民幣帳戶北美銅」有什麼共同點和區別?
每一次,我回老家,都會向家裡老人、親戚說幾遍:
投資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普通人搞不清楚。你一輩子沒有發過大財,就不要指望你老了還能牛逼了。玩手機,那些中獎、紅包的連結,統統不要點,點了也不要信。實在不敢確定,一定要打電話問問我,再決定。
這些話可能有點殘酷,不近人情,但實際情形就是如此。
5
現在的理財產品很多,購買非常之簡單,有時候手續簡單到五萬都覺得有點可怕了。
打開手機,填幾個問卷,拍個照,就可以買了。那些投資風險提示,有時候連讀秒都不需要。
如果你不會,銀行的大堂經理,或者一些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完全可以手把手教你。
說的再多,有時候也頂不住那些日夜盯著父母錢袋子的人啊。
在那些有備而來的甜言蜜語、幾斤雞蛋、一袋大米的包圍下,很容易就淪陷了。
就是我們自己,拿著幾萬塊到銀行去存定期,說不定都會有理財經理忽悠你買理財、買保險。
想起來三年前,我爸爸去銀行存錢,就被忽悠買了5萬塊的理財。
要不是我有一次回老家,很偶然地在抽屜裡看到單據,我都完全不知道這個事。
諷刺的是,我見過一些理財經理、投資顧問,高考數學可能都沒及格過,就敢幫你制定財富投資計劃,忽悠你分析國際局勢,抄底石油。
這一次上原油寶理財這個「當」的老人,就有不少是被銀行給忽悠的。
6
再多說兩句,我一直提倡給父母買個智慧型手機用。
總覺得有了智慧型手機,老人也可以玩玩消消樂,刷刷小視頻,消磨消磨時間,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但實際上,好處有,壞處也不少,其中一條就是誘惑明顯多了。
那些專門針對老人的APP特別多,什麼「百元紅包」「9塊9送電腦」「送養生黃金酒」,還有打著色情擦邊球的營銷廣告,太多了。
一輩子看新聞聯播的老年人,哪裡經得住這個啊。
別說老人了,就是年輕人,看到了也難免心動,沒有點開過這些連結的,恐怕也沒有幾個。
所以,真的,每一次看到類似原油寶,投資理財上當的新聞,我都覺得做子女的真的有必要,回家多和父母交流交流。
多用點心,守住爸媽的錢袋子,不要老來橫禍,從天而降了。
更務實一點的是,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偶爾要看一看爸媽的手機,有沒有綁定銀行卡,開通自動支付之類的功能。
如果有,那千萬要小心了,很有必要和父母耐心的聊一聊,其中的風險和注意事項。
否則,等到上了當,爆了雷,那經濟損失是小事,性命攸關就是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