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告訴我們:違反客觀規律辦事,結果會事與願違

2021-01-08 作家谷潘教寫作

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出自《孟子》,原文裡是揠苗助長,後來有些文本就把題目也現代文,稱為《拔苗助長》了。所以,我們首先發現,這個『揠』的意思,其實就是 「拔」。

先來看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宋國有個農夫,擔憂他田裡的禾苗長得不高而把禾苗都拔高了,{一天下來}十分疲憊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急忙跑到田裡去看那些禾苗,{然而}禾苗都已經枯萎了。

因為巴望禾苗長得快,就把禾苗拔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有起因、經過、結果,它的起因是農夫擔心他的禾苗長得不快,經過是他把禾苗一根根拔高,結果是禾苗都枯死了。現在,我們已經對這個故事有大致的了解了。

我們再來逐字逐句地翻一遍。先從題目開始。揠苗助長,這個題目的意思就是「拔高禾苗想幫助它們長得快一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宋國人。上次課我們說過了,宋國弱小,宋國人也經常被用來逗樂打趣,即使在虛構的故事裡。

宋人有……者,是一個固定句式,翻譯成宋國有一個……的人;楚人有涉江者,翻譯成楚國有一個……的人。文言文裡面有很多類似的固定句式,是我們學習中必須掌握的。

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閔是一個通假字,通憐憫的憫,是擔憂的意思。長,這裡是長得不高、長得不快的意思。揠,是拔。

這句話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擔憂他田裡的禾苗長得不高而把禾苗都拔高了」,套用到句式裡,可以說成「 宋國有個擔憂他田裡的禾苗長得不高而把禾苗都拔高了的農夫」,但這個句子太長了,一般把它拆分成兩個分句:宋國有個農夫,擔憂他田裡的禾苗長得不高而把禾苗都拔高了。

茫茫然歸,有的版本裡是沒有三點水的芒,是疲勞的樣子,跟我們現在使用的茫然不同。茫茫然歸,是說他十分疲憊地回到家。

謂其人曰——對他的家人說。這裡就不能採取字面直譯的方法,而要用意譯的方法。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這是他對家人說的話,病,是精疲力竭,用的是病這個字的引申義:「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趨,是跑、小跑的意思。槁,是枯槁、枯萎。他的兒子急忙跑到田裡去看那些禾苗,{然而}禾苗都已經枯萎了。

這個寓言出自《孟子》。《孟子》是儒家四書之一,我們知道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孟子和孔子並稱孔孟,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孟子》這本書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述說了孟子的哲學思想和主張,《魚和熊掌》《奕秋學奕》這兩個故事也出自《孟子》。

這個故事後面還有一段論述: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說,天下不想幫助自己的禾苗生長的人是很少的。以為勞作對禾苗沒用處而放棄的人,是那些不給禾苗除草的人;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是那些拔苗助長的人,這樣做對禾苗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故事中的宋人違反了客觀規律,光憑自己的主觀願望辦事、結果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這個故事呢,現在也經常被用來比喻那些擔心孩子、管理過度的心急而又辛苦的家長。有一句話叫慢慢等花開,花什麼時候開,是花兒自己的事,人是不能幫它把花瓣掰開來的。家長們應當以宋人為戒,辦事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不能操之過急。

相關焦點

  • 規律造句和解釋_規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規律(guī lǜ),名詞。近義詞有:紀律,順序,次序,秩序,規則。規章律令。[魯迅《倒提》:「租界上並無禁止苛待華人的規律,正因為我們該自有力量,自有本領,和雞鴨絕不相同的緣故。」]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客觀存在,也叫法則。
  •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成語】:揠苗助長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 揠苗助長
    【成語】:揠苗助長【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揠苗助長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一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現在老師給大家看幾幅圖,我們來猜一猜它們都是什麼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題意-了解故事-了解內容-認識道理。
  • 二年級下冊課文12寓言二則《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課前預習
    法國寓言家拉封丹形象的描述了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與作用,一個預言可分為身體與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人所給予的人的教訓,好比是靈魂本課文節選了《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這兩則寓言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過兩個非常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深刻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
  • 二年級下冊第12課《揠苗助長》設計及評析
    了解故事結果故事的結果是怎麼樣的?(禾苗都枯死了)3. 了解故事的經過① 為題引導:知道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課文哪幾段寫了故事的經過? ② 學生自由讀2—3自然段,畫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並思考從中感悟到了什麼。
  • 國學經典:小學生必背文言文2-揠苗助長
    聽完之後,可以嘗試著做一做下面的練習:參考答案:揠苗助長宋 人 有 憫 其 苗 之 不 長 而 揠 之 者| 芒 芒 然 歸|謂 其 人 曰| 今 日 病 矣| 予 助 苗 長 矣| 其 子 趨 而 往 視 之 |苗 則 槁 矣
  • 舞臺劇《揠苗助長》劇本二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要遵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切勿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去做事,而是要按照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劇情簡介]通過少兒舞蹈、配樂古詩朗誦的組合表現形式、採用三句半銜接的方式,展現禾苗「被助長」前後鮮明對比,最終點題「拒絕揠苗助長」!。
  •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比喻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如果採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 揠苗助長文言文及翻譯
    揠苗助長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宋人有閔(1)其苗之不長(2)而揠(3)之者,芒芒然(4)歸,謂(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長矣!」其子趨(9)而往(10)視之,苗則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長者寡(13)矣!
  • 【教養策略】揠苗助長不可取(上篇)
    「歡歡,告訴媽媽,你這次考試怎麼沒有考滿分啊?」放學後,歡歡剛進家門,就聽見媽媽強壓著怒火,朝向每天課餘時間要參加三個特長班培訓的歡歡。 「我也不知道。」歡歡有點不知所措。 「你這孩子,你看這題,昨晚不是才做的嗎?怎麼就錯了呢?」媽媽用手指狠狠地點著試卷。 歡歡一臉茫然,很無辜地望著媽媽。
  • 人教版部編本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在讀中感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於求成,要按規律辦事,欲速則不達。3、能把故事生動形象地講給別人聽。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盡」的意思,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易經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易經》給予我們不同的提示,萬物萌生以及生長變化無不符合陰陽互動的道理。有些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去苦心鑽研各種大師的成功學。最終卻發現,生活沒有絲毫改變。其實,最大的成功學奧義就藏在《易經》裡。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個循環規律的,從《易經》來分析,帶你認識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而且不僅僅是世界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
  • 小學文言文:揠苗助長 ~《孟子·公孫丑上》
    揠苗助長先秦:佚名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 故事《揠苗助長》,一筆帶過「揠」苗,卻把主人公塑造得憨態可掬
    ——《揠苗助長》本則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宋人,憨態可掬。這種憨態,是從人物的行動和語言等方面自然流露出來的,作品未加任何評說。宋人最主要的行為是「揠」苗,文章卻一筆帶過,至於他具體怎麼揠法,如在田間勞作時間之長,躬腰辛勤之狀,全部略去,留下一大片空白,讓讀者自去想像,頗得剪裁之妙。宋人揠苗的思想基礎是「閔其苗之不長」。
  • 趣味學成語 |揠苗助長
    【釋義】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近義詞】欲速不達【反義詞】順其自然 循序漸進 放任自流【例句】學習文化知識,要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揠苗助長。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裡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裡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裡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裡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農夫知道後,後悔極了,可惜已經晚了。
  • 期貨反向跟單—尊重客觀規律
    戳上方藍色字「反跟單交易」關注我們。 在我記憶裡以來,好像無論在什麼時候,年關是最難的。然而今年,感覺提前了很多,尤其是過了國慶節之後。 上一期文章說過,香港恒生指數的行情簡直了!然而那並不是最糟糕的,萬萬沒想到它竟然可以持續到今天,行情依然很垃圾。
  • 揠苗助長: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節奏,請學會尊重自我和他人的節奏
    揠苗助長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有時我們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我們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節奏,更不懂得尊重自我的節奏,你才會在自我成長中敗下陣來。當每個人都被當成流水線上的產品去面對的時候,此時我們就忽略了自己身上自我成長的節奏和力量。當我們每天都被同樣的想法驅動的時候,我們似乎就變成了一個機器的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現代的人每天都是一種被揠苗助長,每天都被急迫追趕生活。尤其是有些雞湯文寫著,出名要趁早,如果你到了30歲還沒出名,你這一輩子就沒有多大的出息了。
  • 天道思維:求人辦事有兩個秘訣,掌握一個,你就是個很會辦事的人
    生活上事業中少不了有求人辦事,像高手請教的時候。如何把事辦成,拿到理想的結果?這裡面有很多學問,下面為你帶來求人辦事的兩個訣竅。1、送禮思維生活中我們少不了人情來往,尤其是你在求人辦事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