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超龐大人口的中國,為什麼全年隨時都能吃到水果?

2021-01-19 人民日報

炎炎夏日

時令水果大量上市

一場水果盛宴開始在中國上演

按照往年的經驗

14億人民將在一年中吃掉

全球大約73%的柿子

68%的梨

67%的西瓜

58%的桃和李子

50%的獼猴桃

49%的蘋果

27%的柑橘

17%的葡萄

以及10%的芒果和香蕉

(中國部分水果產量佔全球的比例,可大致視為消費量佔比, 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巨大消費量的背後

是中國人全球無出其右的

水果種植能力

13.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被開闢為果園瓜田

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請橫屏觀看,廣東湛江徐聞縣年產菠蘿65萬噸,佔全國1/3以上,號稱「菠蘿的海」,圖片源自@VCG)

果園瓜田中

LED燈催花補光等

各種新技術不斷應用

加速提升產量

(廣西南寧的一家火龍果種植基地,萬盞LED燈同時亮起,場面壯觀,圖片源自@VCG)

還有上千萬農民、科技人員辛勤勞作

水果產業從業人數

超過許多國家的總人口

(河北張家口的果農迎來了杏的豐收,攝影師@邱會寧)

2018年

中國的農民與科技人員

一共種出了2.5億噸水果

佔全球總產量的 31.4%

(海南文昌龍樓鎮全美村西瓜種植基地,數十輛重型卡車停在田間,將運走成千上萬箱西瓜,圖片源自@VCG)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但在花開花落之後

分明就是誘人的大片果園

這些果園

是如何滿足14億芸芸眾生的呢?

01

產量之王

要種出14億人份的水果

需要培育最高產的品類

三大「產量之王」

率先進入我們的視野

首先

是全國產量之王

西瓜

西瓜原產於非洲

含水量超過90%

廣泛的適應性

讓它在中國大江南北遍地結果

以「一瓜之力」

佔據了中國水果產量的25%

(西瓜在中國的產量分布,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在春季低溫少雨的北方

人們在地表覆蓋一層薄膜

即地膜

便可以有效保持土壤的溫度、溼度

提升西瓜產量

技術簡單、成本低廉

(陝西西安秦嶺腳下村民種植地膜西瓜,攝影師@王警)

即便是氣溫更低的東北

地膜也同樣有效

(吉林洮南黑水西瓜收穫,攝影師@邱會寧)

因西瓜生長間距較大

中間會形成大量空地

在耕地有限的南方

農民們又發明了間作套種

通過麥-瓜-稻、麥-瓜-棉

以及油菜-瓜-稻等套種方式

不僅節約了土地

還提高了土地的耕作強度

增加收穫次數

(江蘇淮安盱眙縣淮河鎮沿河村,農民駕駛收割機在西瓜田裡收割套種的小麥,圖片來源 @VCG)

在炎熱多雨的海南

人們建起大棚防止雨水侵害

更重要的是

全年高溫的優勢

讓海南可以大力發展反季節西瓜

在冬季水果市場上佔據不小的份額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大棚西瓜種植基地的田間,工人在採摘麒麟西瓜,圖片來源@VCG)

除了提高產量

農戶們也不斷嘗試新的技術

提高西瓜品質

例如將西瓜像絲瓜一樣吊起來生長

四面見光透氣

可以塑造瓜形、增加甜度和抗病力

是為「吊秧西瓜」

(北京大興龐各莊的吊秧西瓜,圖片來源@VCG)

憑藉這些技術創新與廣泛的種植面積

中國的農民們種出了全球近70%的西瓜

14億人人均佔有量

超過50千克

堪稱名副其實的「吃瓜群眾」

(中國西瓜產量在全球的佔比,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西瓜之後

柑橘類水果

作為南方產量之王登場了

其品種繁多

包括柑、桔、橙、柚在內

產量佔中國水果總產量的

16%

柑橘類水果的果實類型

都以「柑果」為特徵

即圍繞中軸發育多個囊瓣

囊瓣內富含汁液

(柑橘類果實結構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柑橘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

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大片區域

為其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柑橘在中國的產量分布,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當地的果農

還用薄膜覆蓋即將成熟的果樹

營造出更適宜的小環境

防止寒潮、暴曬、雨水對果實的侵襲

(廣西陽朔金桔,攝影師@鄧飛)

在廣西陽朔

薄膜覆蓋的面積如此之大

可謂漫山遍野

(廣西陽朔金桔,攝影師@鄧飛)

在江西、湖南、湖北、重慶等地

從國外引種的臍橙迅速擴張

(湖北宜昌,秭歸縣兩河口鎮土珠廟村村民在轉運臍橙,圖片來源@VCG)

這種橙子果大無核

因果皮有類似肚臍的疤痕而得名

(宜昌的臍橙,攝影師@李理)

其中尤以江西贛州的贛南臍橙

最為知名

僅此一地便產出了

全球臍橙的17%以上

(江西贛州會昌縣珠蘭鄉雁湖萬畝臍橙基地,果農在分揀臍橙,圖片源自@VCG)

南方是柑橘的天下

北方產量之王

則由溫帶水果蘋果擔當

20世紀80年代起

全國掀起「蘋果熱」

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突飛猛長

(中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變化,製圖@張靖&蘭澤玉/星球研究所)

然而過快的擴張

導致果品質量的下滑

「蘋果熱」逐漸變成了「賣果難」

於是

蘋果的種植被集中到最為適宜的區域

即環渤海灣和黃土高原

兩大優勢產區

(蘋果在中國的產量分布,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位於黃土高原產區的陝西省

一躍成為蘋果生產第一大省

產量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強

(陝西富平蘋果種植,攝影師@李順武)

環渤海灣優勢產區

則以山東為代表

產量也接近全國的四分之一

(山東蒙陰縣,果農對蘋果進行分級,攝影師@高興建)

擴張的風潮結束後

蘋果的單位產量和品質日益受到重視

優質的蘋果新品種被不斷推廣

國光、元帥、紅玉等

產量高、果實大、品相好

僅紅富士一種的產量

就佔蘋果總產量的70%

(山西紅富士蘋果,攝影師@亞明)

今天的中國蘋果

佔據了全國水果總產量的

15%

更是佔到全球蘋果總產量的一半

(遼寧大連瓦房店蘋果,攝影師@邱會寧)

就這樣

西瓜、柑橘、蘋果

三大產量之王加在一起

達到了中國水果總產量的

56%

然而如果僅僅這三類水果

中國果園未免單調乏味

14億人民多樣化的需求

催生了「其他水果」的異軍突起

其產量增長趨勢比三大產量之王

還要迅猛

(中國主要水果產量增長趨勢 ,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02

百果爭鳴

中國水果產量餘下的

44%

由成百上千種水果共同承擔

它們沒有很大的種植面積和產量

但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

我們才有了更豐富的選擇

首先是廣為人知的傳統水果

仍在煥發生機

不斷產生新的品種

與蘋果同屬薔薇科的梨

是中國的傳統果樹之一

至少已有3000年的栽培史

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

在全國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陝西禮泉縣梨和桃相間盛開,攝影師@李順武)

而通過現代農業技術的加持

梨的新品種多達200餘個

為了保護新品種、防止冰雹襲擊

果農們為它架 設防雹網

有如波濤一片

(請橫屏觀看,山西隰縣玉露香梨種植基地 ,攝影師@亞明)

另一種傳統水果

桃的新品種更是高達500多個

白桃、黃桃、油桃、蟠桃

北至遼寧、南至廣西、西至新疆

全國大部分區域均可栽培

華北是桃的主產區之一

河北的深州蜜桃、 山東的青州蜜桃

北京的平谷大桃

都出自這裡

(成熟的平谷大桃掛滿枝頭, 攝影師@範記樂善堂)

蜜桃在長江下遊平原

適應了溫暖溼潤的氣候

演化出了水蜜桃

與北方硬肉桃相比

其甜度更高、果肉柔軟多汁

(江蘇省常州市雪堰鎮果農在分揀水蜜桃,圖片源自@VCG)

顏色鮮豔悅目的柿子

也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品種眾多

北方以陝西、河北、河南為主產區

(陝西富平尖柿,圖片源自 @VCG)

南方則以福建、廣西為主產區

廣西更是位列全國各省區產量之首

是第2名的兩倍有餘

(福建永定柿子樹下曬柿餅, 攝影師@劉豔暉)

主要分布於北方的 杏

規模化栽培 比蘋果、梨晚了30-40年

增長卻十分迅速

目前97%的種植面積和79%的產量

都集中在西北、華北和東北

即「三北地區」

(山東棗莊陰平鎮石頭樓村的果農在杏園分揀鮮杏 ,圖片來源@VCG)

南方特有的亞熱帶水果枇杷

其果實在春末夏初成熟

剛好補充此時水果的空缺

加上枇杷獨特的味道口感

逐漸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貴陽市開陽縣南江鎮鳳凰寨果農在枇杷園收穫枇杷 ,圖片來源@VCG)

其他亞熱帶水果

如荔枝、龍眼

年產量都可達上百萬噸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根子鎮的果農採摘荔枝,圖片源自 @VCG)

楊梅

更是獨佔世界總產量的98%

(浙江永康,採摘楊梅 ,攝影師@項新平)

在水果消費升級的背景下

一些水果經過技術改良

以及從海外引進新品種

而身價倍增

頗受市場歡迎

薔薇科的 櫻桃

果色誘人、口感多汁

以產量最高的山東省為例

甜櫻桃種植面積

從2000-2016年的16年間

增長了4倍有餘

(貴州鎮寧馬廠鎮茂良村果農盧幫能在果園採摘櫻桃,圖片來源 @VCG)

草莓也同樣如此

在寒冷的氣候中

用溫室大棚、設施農業栽培

外觀漂亮、風味濃鬱

成為市場上的明星水果之一

(吉林洮南草莓, 攝影師@邱會寧)

獼猴桃在改革開放之前

中國只有野生品種

基本沒有人工栽培

經過數十年間的新品種培育

紅肉、黃肉獼猴桃進入市場

逐漸引發了人們對該水果的好奇

到了2016年

年產量已經高達200多萬噸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南明鎮大洋村採收獼猴桃,圖片源自 @VCG)

各種溫帶和亞熱帶水果

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水果選擇

但水果種類真正的爆發

則是因為熱帶水果的加入

(廣西龍州火龍果田,攝影師 @尚昌平)

原本熱帶水果生長周期短

成熟後極易損壞

香蕉一類的後熟類水果

還可以在成熟前採收、運輸

隨後再統一催熟

而更多熱帶水果則只能在當地銷售

(海南瓊海市塔洋鎮一家收購站民工正在搬運香蕉, 圖片來源@VCG)

改變的關鍵

在於低溫氣調貯藏技術的應用

通過低溫抑制果實的呼吸作用

調節氣體成分降低微生物的影響

使果實在經過長達40天的儲存後

仍能保持90%以上的好果率

再加上冷鏈物流的完善和普及

運輸成本也逐漸下降

種類多樣的熱帶水果終於走向全國

在水果店中風頭正勁

(江蘇南通冷鏈運輸, 圖片來源@VCG)

這大大刺激了中國熱帶水果的種植熱情

儘管中國熱帶區域面積不大

產出的水果種類卻多達300餘種

除少數為中國原產

更多的則是外來戶

如來自南亞和東南亞的

芒果、 椰子、菠蘿蜜

榴槤、蓮霧、紅毛丹、山竹

來自美洲的菠蘿、百香果、鱷梨、番木瓜等

(廣東省茂名市的一棵菠蘿蜜,樹杆密密匝匝結滿了大大小小的菠蘿蜜上百個,圖片源自@VCG)

熱帶水果的產量也逐漸增加

菠蘿年產量可達160萬噸

芒果年產量可達200萬噸

香蕉年產量更是多達1300萬噸

(海南瓊海市博鰲鎮的農民在採摘裝運菠蘿,圖片源自@VCG)

就這樣

中國人的果園完成了

從單調到豐富的變身

而現在

它還要完成全新進階

即覆蓋中國最遙遠的邊疆

03

邊疆遠徵

當中國東部的居民

能夠購買到數量越來越多

種類越來越豐富的水果之時

在我國的大西北和青藏高原

水果版圖也在悄然擴張

新疆

距離海岸數千公裡之遙

南側的青藏高原阻擋印度洋水汽

讓新疆大部分區域十分乾燥

天山冰川和積雪的融水

幾乎是唯一的農業用水來源

(新疆拜城縣天山,攝影師@文興華)

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

新疆的水果產量卻在迅猛增長

2000年還只有151萬噸

到了2018年已經增長到近10倍

即1497萬噸

新疆是如何做到的呢?

(吐魯番沙漠中的葡萄園,攝影師@飛翔)

這與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

截至2018年

新疆有效灌溉面積中

超過50%實現了高效節水灌溉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滴灌

滴灌將水一滴滴準確送到植物根部

實現了水的精準調控

減少了浪費

(請橫屏觀看,新疆農業灌溉系統發展,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依靠這些節水技術

在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

新疆的水果產量才有了如此大的提升

(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攝影師@zjf119)

此外

我們在新疆許多地方

越來越多地看到了成片的塑料大棚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潤哈爾莫敦鎮的溫室大棚,圖片來源 @VCG)▼

大棚之內形成了一個溫室

溫度、溼度、氣體組成

都通過人為調控保持在最適宜的水平

避免了雨水、霜凍和低溫的影響

新疆寒冷的劣勢被減弱

晝夜溫差大、光照資源足的優勢

卻更加凸顯

這讓水果能積累更多糖分

口感比內地更好

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

葉城石榴、哈密瓜

以及無花果、夏特杏、扁桃

這些以品質著稱的水果

都來自新疆

(和田的葡萄, 攝影師@尚昌平)

許多新的水果也得以引種至新疆

不僅1年內可以多次結果

還可以將收穫期提早幾周至幾個月

大大提升了總體的產量

(在新疆烏魯木齊建設兵團104團畜牧連溫室大棚,工作人員正在採摘成熟的草莓準備上市,圖片來源@VCG)

與新疆相比

青藏高原地區的環境更為惡劣

由於熱量嚴重不足

大部分區域並不適宜果樹生長

但是通過溫室大棚的建設

川西的理塘高原種起了草莓

(四川理塘高原草莓,攝影師@樊小喆)

西藏的山南地區

種起了車釐子

(西藏山南車釐子種植大棚,攝影師@李珩)

在拉薩的一些產業園區中

大棚升級為更加智能化的設備

全部立體化栽培

光、溫、水、肥、土均由電腦控制

除了西瓜、蘋果、梨、桃等傳統水果

還種植出芒果、香蕉、蓮霧等熱帶水果

(拉薩智昭淨土產業園熱帶水果區中的智能化溫室,攝影師@盧明文)

當百果爭鳴的果園

覆蓋了中國最遙遠的邊疆

新疆的水果走向全國

豐富了全國人民的口味

青藏高原的水果 則改善了

高原上以肉、青稞為主的飲食結構

這就是水果遠徵的意義

04

尾聲

數百萬年前

當我們的祖先

第一次被枝頭的碩果吸引

水果

這種特殊的食物

就一直伴隨著我們走過整個人類史

今天

我們歷經70年

將中國變成了

世界上最大的果園

(湛江市徐聞縣的菠蘿田 ,攝影師@夏宇)

碩果纍纍

(山東青州市王墳鎮晾曬柿餅, 攝影師@高興建)

堆積如山

(洮南黑水西瓜 ,攝影師@邱會寧)

金黃滿屋

(湖北省宣恩縣高羅鎮九間店村果農在分揀白柚,圖片源自@VCG)

中國也因此成為

世界第一大水果消費國

食譜中的 水果比例

從新中國成立時人均水果佔有量僅3千克

到如今人均佔有量高達184千克

(需要說明的是:水果生產運輸各環節的損耗也大,非直接食用部分也佔一定比例,所以實際人均消費量會比佔有量要低。下圖為浙江義烏果品消費市場,前來購買水果的市民絡繹不絕,圖片源自@VCG )

與此同時

我們也應當注意到

中國的水果產業離現代化仍有距離

只有 通過科技進步

改良品質、提升產量

不斷平抑成本

14億人民才能持續 從水果中

汲取幸福的味道

這就是 我們的果園

一個產量巨大、百果爭鳴的大果園

(吉林瓜農 ,攝影師@邱會寧)

(來源:星球研究所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得了糖尿病能吃什麼水果?這6種水果糖友放心吃
    因為水果和蔬菜都是鉀的好來源,但是蔬菜烹調會放鹽,吃蔬菜的時候鉀、鈉一起吃進去,但是吃水果不需要放鹽,所以只吃到大量的鉀,吃進去的鈉卻微乎其微。對於那些需要吃高鉀低鈉膳食的人來說,水果是幫助控制血壓的極好食物。和那些基本上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血糖水平也明顯較低。
  • 這種水果比甘蔗甜60萬倍,而且不含糖,糖尿病都可以隨便吃!
    這種水果比甘蔗甜60萬倍,而且不含糖,糖尿病都可以隨便吃! 真的假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世界上還存在著這樣一種神奇的植物,大家看圖片是不是很眼熟,明明在中國也有。其實這種植物是竹芋的近親。它的學名叫西非竹芋,不同於我們的竹芋,它可以結出果實。人們撥開葉子,在這種竹芋的根部就能看見果實。小小粒的,只要果實呈紅色就表示成熟了。接下來我們就摘幾個吃吃看。
  • 中秋節要吃什麼水果
    中秋是團圓之夜,每個家庭都希望中秋能團聚在一起。而家人團聚自然少不了吃,飯後水果也是必備之一。中秋,正是秋果源源上市的時候,而有些水果具有好寓意,也非常適合中秋節這一天吃。那麼,中秋節吃什麼水果比較好呢?柚子在中國的南方,中秋節大家會吃柚子。柚子是圓的,象徵著團圓;柚子諧音遊子,中秋是團圓節,遊子當然回家團圓了。
  • 震撼長文:5000年來 中國為什麼能養活這麼多人口
    原標題:震撼長文:5000年來,中國為什麼能養活這麼多人口「我們的節日」成為當下數字文明大時代對中華傳統節日和節慶文化的統稱。當我們興高採烈地度假過節、享用節日美食的時候,您會不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們的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當除夕夜裡十二點鐘聲敲響的時候,您知道嗎,這是中國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授予的精確時間。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人口老齡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顯,養老金缺口將日益增加。3)中國人口突破14億人,但即將陷入負增長。2019年中國人口突破14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期的2020年14.2億不可能實現。聯合國對中國人口增長同樣存在高估,中方案預測2031年達14.6億人的峰值。
  • 為什麼2018年出生人口較上年減少200萬?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相比於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減少了200萬。人口出生率是近幾十年來最低。怎麼看待2018年以及未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出生人口形勢?南都記者採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① 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在1500和1600萬之間南都:你如何評估2018年出生人口的數字?
  • 中國14億人口,身價過億的有多少?
    發展到今日,中國有錢人是越來越多,富豪數量都超過了美國。 能成為億萬富豪的都是人上人,屬於非常稀缺的,那中國14億人口,身家過億的到底有多少呢? 根據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達到197萬人,按14億人口算,那就超過了千分之一。而如果是要達到萬億身家,那必定是在萬分之一。
  • 「富甲天下的聚寶盆」攀枝花,人口流失了幾十萬人?
    步入攀枝花這座120多萬人口的城市,你會發現,無論你來自哪裡,說何種方言,這裡的人都無法判斷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出現如此有趣的現象,還得從攀枝花這座移民城市說起。攀枝花的歷史變遷20世紀60年代一大批東北工人響應國家號召,有三萬七千多東北人主動投身三線建設,來到了攀枝花。
  • 為什麼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這麼多漢人是怎麼來的?
    2019年,中國人口已經有14億多了。不過跟強勢追趕的印度人口比起來,我國人口第一大國的身份似乎岌岌可危。不過,若要論起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國的漢族仍然是穩穩的佔據著第一名的,至少短時間之內不會被外國超越。那麼,為什麼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這麼多漢人是怎麼來的?
  • 這些名字很好聽,但是巨難吃的水果,你都吃過嗎?蓮霧上榜!
    這些名字很好聽,但是巨難吃的水果,你都吃過嗎?蓮霧上榜!中國有句老話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而水果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水果名字聽起來很好聽,但是吃起來呢,遠不如名字聽上去的那麼美好,比如蓮花果、人參果等等,大家在買水果時可一定要擦亮眼睛。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2017年首次下降到40萬以下後,短短三年又跌破30萬大關,下降速度之快令韓國人口專家咋舌。二是人口負增長比預期來得快。韓國統計廳之前的預測是,韓國人口將從2021年開始減少,沒想到提前一年步入了人口負增長「元年」。下邊這張圖更能直觀看出韓國這幾年的人口增長變化↓
  • 海通策略: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出生率低迷 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前所...
    這兩波嬰兒潮出生的人口將在2010-2030年間逐漸步入老年,龐大的潛在老齡人口使中國即將面臨快速發展的老齡化形勢,預期中國2010-2030老齡化速度與日本社會老齡化最為迅速的時期(1990-2010年)相仿。新生兒數量不足、潛在人口集中邁入老年,將加快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速度,從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上升速度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
  • 北方人眼中的南方水果:中國海南紅蓮霧,你吃過嗎?
    作為北方人,老婆和我都沒吃過這個水果(少見多怪),孩子們更沒見過,以為是大草莓,後來網上一查,原來這東西是熱帶水果,樹上長的。其實對於不常見的水果,近年來很少嘗試了,比如當年的人參果這類東西,對於北方人來說真的很難吃。
  • 中國最牛姓氏《李姓》起源竟然和一種救命水果有關
    李姓人口始終保持全國前列,自2019年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李氏家族人口已突破一億人達1.09億之多。我作為李氏家族一員也頗感自豪。由於最近閒遊時候看了《李曇墓文化園》所以開始關注李氏家族的起源問題了。今天就我所了解的一些拙見給大家分享一下。《大舜》的電視劇大家都看過嗎?一部關於上古時期堯舜禹三代帝王曲折傳奇的一生,從一個沒有文化沒有立法沒有經濟的半原始社會逐步走向文明的歷史大劇。
  • 宋朝人吃火鍋時可以吃到以下哪種蔬菜? 螞蟻莊園12月16日答案(14)
    利於散熱降低成本9月14日 早晨出現朝霞,預示著天氣有可能?轉陰下雨9月14日 孕媽愛吃酸,胎兒的性別一般會是?男女都有可能9月14日 「打呼嚕」聲越大代表睡眠質量越好嗎?不是,可能是病9月13日 亂七八糟一詞在口語中使用廣泛它的產生與什麼有關?古代的皇權鬥爭9月13日 雌蚊子吸血,雄蚊子吃什麼?
  • 經期吃什麼水果好,不能吃什麼水果!
    月經期間飲食上的調理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多吃一些水果也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充血,但是也有人覺得月經期間不應該吃水果,因為水果吃起來很涼,可能會引起經痛,那么女性應該在經期吃水果嗎?月經期間吃什麼水果好?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它。
  • 這種水果的果肉晶瑩剔透,像是水晶,很多人都沒吃過
    現在市場上的水果種類非常的多,很多都是人們很熟悉的品種,但是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水果,就是很多人都不認識的了。有一種水果,在泰國非常的常見,在中國就比較的少見,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叫什麼。泰國是近幾年很火的一個旅遊目的地,很多到泰國旅遊的遊客在遊覽美景的同時也會嘗一嘗當地特有的美食小吃。這讓很多到泰國旅遊的遊客很感興趣的就是這泰國的水果了,泰國水果品種很多,大多都是國內見不到的。比如這一種水果,在泰國的街邊是很常見的,一些大叔會騎著三輪車載著一些這種水果在街邊賣。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因此這次採納了國家衛計委和中國人民大學翟振武教授課題組建議的單獨二孩方案:生育率將反彈到1.8以上,累計效應釋放後,會波動在1.6-1.7;總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14.53億,到2050年為13.85億。
  • 中國人口大縣排名 全國人口最多的十大縣市排行榜(圖)
    中國人口大縣排名包含了縣、縣級市。因為縣級市也是縣級行政區,所以中國各省人口排名計算在內了。可以看到人口最多的普寧市達到了247.27萬人,而排名第十的固始縣也有174萬人。中國地大物博,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1、普寧市  廣東省轄縣級市,揭陽市代管,面積:1620平方公裡,247.27萬人。
  • 吃什麼水果能預防川字紋?
    川字紋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皮膚衰老老化和習慣性皺眉導致的,一開始只是在做表情的時候才能看到川字紋,如果不加以重視進行護理的話,川字紋會慢慢加深最終變成即使不做表情也能看到明顯的川字紋,所以各位愛美的小夥伴一定要加以重視提早預防,接下來小編就為你介紹幾種能幫助我們預防川字紋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