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證券導刊 發布時間: 2006年12月19日 16:55 作者: 黃湘源
有人說,多頭牛眼,空頭貓眼,散戶羊眼。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
牛眼是放大鏡,將眼前的2000點看成4000點,一點也不稀奇。貓眼據說有收遠及近之長,遠處的景物在縮小之後盡收眼底。但它看清楚了每一個具體的景物沒有?天曉得!羊眼的功能沒有人做過研究。從"羊群效應"分析,羊應該是近視眼,或許還有點散光,就像有的老年人一樣。
中國股市的投資者少年老成,股齡不長,但對新興市場的那一套看得多了,難免產生視覺疲勞。這也是中國股市容易產生"羊群效應"的一個原因。很多投資者普遍採用趨勢跟隨的技術分析方法操作,一旦行情起來,就形成同買同賣的局面。這在行情逆轉的時候,是很危險的。眼前的這波牛市行情如果真的是一輪史無前例的世紀性大牛市的序幕,那麼,也許不妨看成一個搶權行情。但是,即使如此,在整體行情的某個階段,尤其是起步的時候,盲目的搶權者有時也不免要冒為搶錢者埋單的風險。更何況,如果看走了眼,押錯了寶,也不是沒有買套的可能性。
如果說2245點的收復失地是對四年熊市的瘋狂報復,並且也是在明年初即將推出股指期貨之前的一個投機性非常強烈的機會性行情,那麼,與其說是"搶權",還不如說是"搶錢"。順勢而為的操作方法說不定正好上了拉高出貨者的當,反而成了離盈利目標越來越遠的反向操作。
這裡面,有個吃得準吃不準的問題,但首先是看得清看不清的問題。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昭最近講了"兩個不要錯",即"不要錯失機遇,更不要錯用機遇"。箇中含義相當耐人尋味。這是一個智力問題,但也是一個視力問題,並且首先是個視力問題。畢竟需要先看清機遇,才談得上把握機遇。
宏觀看機遇,需要望遠鏡,也需要廣角鏡。微觀看機遇,需要顯微鏡。普通投資者一般不具備擁有很多技術工具的條件,但如果視力不好,戴上一副眼鏡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對於老花近視眼,一種漸進多焦點鏡片的眼睛可以為你提供從遠到近各距離不間斷地的自然視覺感受。
不過,不管什麼樣的視力矯正工具,與其說是矯正你的視力,不如說是矯正你的視點。當你把視力專注於某一點的時候,原來模糊的鏡像就會越來越清晰。這也就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借用這個原理,有的時候,不用藉助太專業的視力矯正工具也能看清一些問題。
在"晴雨表"功能還沒有回到股市的之前,中國股市充其量也就是政策牛市,機構牛市,資金牛市。越是牛氣沖天,牛相十足的行情,人為操縱的痕跡越是極為明顯。人造牛市和"晴雨表牛市"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它不可能實行"普惠制",也經不起"興奮劑檢驗"。投資者如果懂得這個區別,也就不難以"一孔之見"看清所謂的搶權行情和搶錢行情的本質,而不至於被穿靴戴帽的"晴雨表"迷惑了價值觀的眼睛。
中國股市的事情是複雜的,看問題也需要多視點多角度來看。多看看,總是有好處的。也許,藉助於視點調節的方法,可以有助於彌補有些投資者的視力不足。
作者聲明:在本人所知情的範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係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任何利害關係。本文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