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明 北京中醫藥大學眼科學博士後,東城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運用傳統中醫「洗、蒸、燻、灸、點眼、按蹺、眼針」,外敷內服增視明目中藥,形成一整套應用中醫「六術」全息針灸療法。擅長治療青少年近視、弱視、斜視、散光,乾眼症,眼底病,視神經炎,白內障,視網膜色素變性,虹膜炎,角膜炎,鞏膜炎等疑難疾病。
暑假就要到了,又到了各大醫院眼科的就診尖峰時段。孩子近視了,要不要戴眼鏡,有什麼治療辦法?弱視、斜視、散光、霰粒腫……這些眼部疾病更是家長們的「心病」,疑問也格外多。
多年來致力於眼部疾患全息療法研究和應用的北京東城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偉明,就從專業角度為家長解答一下。
近視後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小美今年上三年級,半年前開始,看電視、黑板經常眯眼。家長雖然發現了這個情況,但不願意給孩子配眼鏡。「眼鏡一戴上就摘不下來了,而且越戴度數越深。還是等等再說,實在不行再配吧。」不久前,再次驗光時發現已經是300多度的近視了。
四年級的小林,一年前的視力開始變差,看不清黑板。寒假的時候配了眼鏡,當時只有200度,家長覺得沒什麼問題,「近視的孩子那麼多,即使現在不戴眼鏡,過幾年肯定也得戴。」誰知不到半年時間,小林又說看不清黑板了,一驗光,家長嚇了一跳,居然快要400度了。
小美和小林的情況在孩子和家長中間非常常見。WHO(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每5個失明的人當中,就有1個與高度近視相關。
「我的門診有不少800度以上近視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幹預治療我建議越早越好,一方面『病從淺中醫』,另一方面,趁著孩子還小時治療,課業負擔相對不那麼重,治療的時間和頻率也比較容易保證。」
中醫治近視不只是埋耳豆
寧寧從一年級開始就是「邊緣視力」。每到假期媽媽都會帶他去醫院「埋耳豆」。「效果好像不是那麼明顯,我覺得心理作用大於實際效果吧。」寧寧媽媽多方打聽,得知王偉明的全息眼療很有效,決定帶寧寧來試試。「一到這兒我可算開了眼界了,這兒的治療可遠不止『埋耳豆』,還有針灸、艾灸、面針、推拿、梅花針……還有配合的湯藥。原來,中醫治療近視,有這麼多方法呢。」
王偉明介紹說,中醫的五輪學說認為,五臟精氣皆注於目,相應的,眼睛的不同部位則分別對應五臟,正所謂「輪屬標,髒屬本,輪之有病,多由臟腑失調所致」。因此,可以通過調整臟腑功能,治療眼睛各部位的疾病。
在王偉明的門診,每個孩子都有一套針對自身體質的治療方案。一次門診,從診脈辨證到制定方案,再到完成全部治療,不但與近視相關的穴位、經絡可以獲得充足的「正向刺激」,而且治療著眼於全面調節孩子的體質,效果自然比單一治療要明顯得多。
近視大多與脾胃虛弱有關
琪琪今年四年級,她從二年級開始就近視,是班裡第一個戴眼鏡的孩子。不但如此,她的視力每年都穩步下降,幾乎一年加深近200度。琪琪媽很著急,也很困惑: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不但電腦、平板、手機不讓她用,就連家裡的電視都閒置了,怎麼還越來越糟呢?如果是功課太緊張的緣故,別的孩子咋不近視呢。
對於琪琪家長的這些疑問,王偉明解釋說,眼睛的疾患與臟腑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兒童近視,通常分為脾虛型和氣虛型,也就是說,一類孩子的近視與脾胃虛弱相關,另一類與肺氣不足有關。如果孩子身體的整體情況不改善,臟腑問題得不到解決,眼部氣血供養不足,就會造成度數不斷增深。另外,在戴鏡後如果任由眼部疲勞繼續,眼球角膜曲度變深,睫狀肌緊張,會造成眼部局部循環不良,近視程度也會反覆加重。因此,已經戴上眼鏡的孩子不但需要家長督促其科學用眼,更需要調治臟腑,改善體質,從根本上遏制視力下降的趨勢。
全息眼療根植於中醫理論
鵬鵬3歲,今年春天得了霰粒腫,熱敷、滴藥、吃藥……各種辦法都用了,但始終沒有效果。眼科醫院的醫生建議手術,但家長很猶豫。最終,鵬鵬爸打聽到王偉明的門診,經過三個療程的全息眼療,鵬鵬的霰粒腫已經完全好了。
小康8歲,弱視,在其他醫院治療效果不理想,錯過了弱視的最佳治療時機,家長很著急。兩年前找到王偉明,一直堅持治療,目前視力已經達到雙眼1.0。
董奶奶,80歲,黃斑病變,只能勉強看到眼前15釐米的手指在動。經過兩個療程,視力已經提升到可以生活自理。
據了解,王偉明的全息眼療不但可治療近視,對於散光、弱視、斜視、青光眼、黃斑變性等眼部疾病的效果也往往讓患者驚喜不已。
根植於中醫傳統理論,囊括內服、外治等多種傳統治療手段,著眼於人體整體,從臟腑入手,直達眼部——這些不同於現代醫學的特質讓全息眼療獨樹一幟,而王偉明多年在眼部疾患方面的不斷探索和臨床實踐,更讓全息眼療獲得了患者普遍認可和良好的口碑。
專家答疑
孩子近視了,非得配眼鏡嗎?
王偉明:4-18歲之間的孩子,眼球可塑性很大。通過有效手段幹預,可以幫助處於近視初期的孩子恢復視力,也可以讓已經發生高度近視的孩子降低近視程度。
戴上眼鏡以後還需要治療嗎?
王偉明:這時候更要積極治療,以防止發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是指600度以上的近視,高度近視容易造成視網膜脫離,並大大增加白內障、眼底病變等的風險。(記者 嶽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