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講究「入鄉隨俗」,包括寺院禮儀。我們進入寺院燒香拜佛,首先要了解佛門的那些「規矩」和「講究」,才不會有失恭敬,不會擾亂寺院清淨道場,也不會冒犯出家法師,做到如理如法。本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了解佛門裡那些奇奇怪怪的入寺「規矩」。
一、入寺時間有「講究」
有人說,去寺院最好上午去,因為陽氣重正氣多,言下之意晚上陰氣重不適合到寺院來,輕則破財,重則衝撞佛菩薩。人云亦云下,有些人對於進寺院的時間非常講究。
通常寺院確實晚上都不對外開放,不過這是基於保證寺院安全及常住法師作息等考慮,而與諸佛菩薩無關。請強行腦補,加戲的朋友們好好想想,如果存在衝撞一說,那寺院的法師是否也需要迴避?
二、入寺祈福供品有「講究」
很多人去寺院禮佛,會特意帶上供品。到了寺院,將供品擺上,然後禮佛敬香祈福。其實通常寺院,會有專門的法師準備香、花、燈、果等供品。入寺供佛需要尊重寺院規矩。如果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供品去寺院,供桌上難免顯得凌亂,同時也破壞了殿堂的莊嚴與整潔。
如果一片誠心供佛,可以在法師或者志工的允許下,將自己帶來的供品供佛,注意擺放美觀。至於供品的種類,香花燈果塗等,清淨符合規矩皆宜,最重要的是心意。越來越多的寺院,也開始主張文明供佛,提倡以鮮花代替香燭等,可以適當「入寺隨俗」。
三、寺院的香灰有「講究」
香,在燃燒後留下的灰燼, 就是「香灰」。大眾一般在寺院等場所燒香,供奉諸佛菩薩前,日久大家愛屋及烏,連「香灰」也變得神秘起來。常聽人說,去寺院燒香有講究,如果能帶回一些,那是極好的。
其實啊,燒的香,大多數是用植物,譬如木、葉子、等磨成的粉,加上檀香等製成的。這些物質燃盡的灰,跟一般草木灰差不多,治病、保平安、驅邪的意義不過是人們附加的。
如果少量飲用傳統成分較單純的香灰水,對身體可能不會有太大傷害,卻也無益。而現代制香的添加劑,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身體,勿信草木灰可治病、闢邪。
四、入寺還願有「講究」
很多人來到寺院,會在佛菩薩面前說出自己的心願,然後祈求佛菩薩,保佑心願早日成真。
佛教也常常勉勵大家要發願,學佛成佛學菩薩做菩薩。我們要明白,不論懷有怎樣的心願,來到佛前,願望不是許給佛菩薩去幫忙實現的,佛菩薩也不需要我們允諾酬謝。我們需要做好的便是努力行願。
說到還願,如果你心懷感激希望能報佛恩,最好的報答方式並非是帶上供品回到寺院敬供諸佛菩薩,而是聽聞佛法,依教奉行。學諸佛菩薩一起發好願、生活中做個佛菩薩利益眾生就足夠。
民間信仰中流傳著很多入寺的規矩,雖然我們也常說,「多一份恭敬,多一份利益」,但是恭敬是基於正信的基礎上。所以,當我們面對這些規矩時,要用智慧去判斷。南無阿彌陀佛。